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原文23章 ...

  •   (原文23章)

      幸而,恭亲王那边给了我一颗定心丸。

      支持我的撇开恭亲王及原先醇亲王一家的力量之外,额外加入了西山大营(健锐营),镶白旗汉军副都统,奉天盛字马步练军提督丰升阿也率一万七千马步军日夜兼程赶来,预计两日后到达北京。军事方面就是这么多,而宗室中,就只奕谟贝勒明确表示支持。除此之外,大都是表示中立,特别是礼亲王世铎,睿亲王魁斌,顺承郡王讷赫勒这三位旁支王爷,因为血缘比较疏远的关系,对废立事不表示意见,但三位王爷都表示会约束部署,不许他们轻举妄动,世铎是正黄旗满洲都统,魁斌是镶白旗满洲都统,讷赫勒是正白旗满洲都统,这三旗的兵马,在没有皇帝及恭亲王的连署手谕下,均不会动一兵一卒,但是,如果要他们发兵攻击皇太后,那也是万万不能。

      更关键的是,恩佐通过载洸为我引见了一个人,步军统领惠崇,说起来,二人有同门之谊,是以以惠崇九门提督之尊,却与恩佐折节下交,加之惠崇任九门提督,也是由恩佐通了关系得以搭上醇亲王这条线,由于他身份特殊的关系,那日并未在醇亲王府中见到他。(步军统领,俗称九门提督。)

      他虽然是由慈禧太后任命,但也属是醇亲王的嫡系,本来对我是殊多怨恨,受慈禧手段的蛊惑,认为是我贪慕虚名而害死了自己的父亲,但今日与恩佐一齐去醇王府磕头,这才知道一切真相。又受了恩佐的启发,特地来痛哭流涕的我表示效忠。
      ……
      站在对面的,是庆郡王,瑞郡王以及几个贝勒贝子,比较而言,宗室中如果来文的,我们不是对手,来武的,则还有一拼之力,但是也是个两败俱伤之局。

      至于大臣们,翁同龢回说大臣们都甚少对此事说话,这些我都不在乎,关键是李鸿章,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举足轻重,我立刻写了一道手谕,示意李鸿章没有我的手谕,不能调动一兵一卒,让翁同龢亲自送去,不料他却死都不肯去找李鸿章,无奈之下,我只得找来载洸,让他找一个绝对忠心而且胆大心细的人去,如果李鸿章不奉谕旨,立刻就地正法!载洸领命而去,事后得知,他去找了恭亲王,恭亲王派了他的儿子载滢亲自去往天津监视李鸿章。奕忻还特别加了一道命令,如果情况紧急,必要时可以任何办法胁迫李鸿章率军进京勤王。而以以张之洞为首的地方督抚也纷纷上书,言说不可废帝之事,一时之间,朝野震动。(淮军及北洋,大致相当于李鸿章的私人军队,所以他是不能杀的,只能胁迫。)

      我的目光又落回到宫中,郎卫宿卫现在由慈禧的亲弟弟桂祥该管,而我的亲弟弟载洸入宫不久,虽然有过去老奕譞给他留下的底子,而奕譞之死也搏得了不少同情分,但是这也让不少人暗地里责怪我不懂得孝顺生身父亲,归根结底是慈禧责怪我的理由太正经了,生身父亲重病,皇帝还贪慕虚名,全副仪仗让父亲跪迎云云,总之,许多不明真相的人都受了蛊惑。这样一来,宫内大体由桂祥把持得定。

      眼下从局势上来看,最关键的一点,便集中到了桂祥身上。

      想到这里,我突然一拍自己大腿,嘿,怎么没想到桂祥不仅是慈禧的亲弟弟,还是隆裕的父亲呢?现在的隆裕,可是个关键人物了,一定要把她哄好!心意已决,当即叫上小德子,往钟粹宫而去。

      小德子是除开李鸿章之外,另一个知道慈禧下令我全副仪仗内情的太监,而且他的身份本来也是慈禧一派的,他的话自然有说服力,指寥寥数语,隆裕便相信了我,我更加向他详细说明了慈禧的计划,一旦废了我之后,隆裕自己的命运也好不到哪去。在自己的丈夫和姑母之间,隆裕终于做出了正确的决定,由她去说服父亲桂祥,让他保持中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