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伤怀 ...
-
明燃拍了拍孙王妃的手,又宽慰她两句,问道:“今日荣国府可有什么动静?”
孙王妃道:“尚未瞧见有动静,大约还要等个两三日。说起来,也是那府里老太太糊涂:孙子、孙女儿都要养在身边。孩子们小,还罢;这都长大了,同住一个院里就过了。且她又接了外孙女儿来。不管她舍哪一边儿都是偏心。”
明燃道:“林家不吃亏就罢。”
孙王妃道:“吃不了亏。若不然,你儿子就敢再打一架,一脚踢翻那个叫什么贾宝玉的小公子。我可听说了,他这两天早起练武比平日多练了一刻钟,想必是在消气呢。”
明燃哈哈笑道:“好儿子!果然是谋而后动,事事都计算好了。”不提明燃夸奖明晢。
且说两日之后,贾母以“孙女儿们太多了,一处挤着倒不方便”为由,忙忙的将迎、探、惜三人移到王夫人那边房后三间小抱厦内居住;待明春李纨出了服,陪伴照看。宝玉移到东厢,隔着贾母上房与黛玉一人住前院一人住后院,都留在贾母身边解闷。
王夫人虽有心劝说贾母留下三春,单把宝玉移到她那边更好,无奈左思右想不得个良策。
黛玉冷眼看着贾母这一番匆忙行事,仍不免伤怀:终究在外祖母心中,她和迎春、探春、惜春合起来都敌不过宝玉,她也就比迎春、探春、惜春略强些而已。而这次若非忠正王妃襄助,外祖母须虑及宫里元春的脸面,她只能徒招嫉妒、枉添非议罢了。
次日,明晢得了消息,挥手让九阳退下。
九阳又转去回禀孙王妃。
孙王妃对郑嬷嬷道:“晢儿到底年轻,没看透那史老太太的真意。什么前院、后院!她这是看中了林家,打着结亲的主意呢。不然,她把孙女、外孙女留在身边解闷,让孙子搬去外院,岂不更好?”
郑嬷嬷道:“可恨贾家老太太着实太会说话,明明是‘孙女儿们都大了’,偏说‘孙女儿们太多了’。要不要知会世子?”
孙王妃道:“知会他,叫他去给我惹事?很不必。昨儿南安太妃过来哭诉,我陪了一天,这会子头还疼呢。其实,史老太太不过是妄想。如今可不是‘八公’那会儿了。再者,林大人是什么人,就便不在意出身,也断断不肯把独生爱女胡乱低嫁了的。你去让九阳告诉田嬷嬷、方嬷嬷:‘小心伺候,务必把门户守好了。这二年,叫小丫头们都好生学一学规矩,免的日后跟主子出门时再丢人现眼。’”
郑嬷嬷答应,笑着去了。双祥上前奉茶。
孙王妃一边吃茶,一边还在琢磨贾母,心说:若非怕贾家趁势纠缠上来,让晢儿去打一架更好。
当晚,临睡前,田嬷嬷在黛玉屋中闲聊,说起三春迁屋,感叹宝玉娇养太过。王嬷嬷笑道:“论娇养,比得过亲王府世子?”
田嬷嬷道:“可不怎的?王府世子长到六岁就有了独立的院子,不跟着王妃住了。再看这府里这位,已经八岁了,竟养得比这府上的姑娘们还娇。且不知道还要这般娇养到几时呢?”
董嬷嬷附和:“贾府姑娘们不分嫡庶每人两个随身丫头,偏他有八个,另外有乳母四人。”
雪雁听了在一边嘀咕:“不是有玉的么,娇养些有什么不对的?”
黛玉抿着嘴笑。田嬷嬷等先是一愣,也都笑了。
展眼腊尽春回,黛玉客寄于荣国府已近半年,日有姐妹相伴,寝食起居,一如宝玉,除老父外,余者再无庸虑及。且年初之时林海又沐圣恩连任了两淮巡盐御史,贾母更是对黛玉万般怜爱。
这日,黛玉眼见先母周年小祥祭将至,便禀明贾母欲往都中家中遥祭。贾母自无不允,亲自领了贾家众人到林府祭奠。忠正王府由明晢送来祭礼。明晢为贾夫人上过香,黛玉在内堂隔屏与之行拜宾礼。明晢辞出,贾赦、贾政忙忙的恭送他去了。后又有安义侯府、乐侍郎府送来祭礼。黛玉拜宾礼毕,贾赦、贾政代之送客。
一应祭礼毕,贾母便带黛玉回了贾家。众人皆怕黛玉伤怀,接连几日陪伴安慰不迭。
王嬷嬷不由忆起初至时贾家众人皆一派金红,心中冷笑。
之后,熙凤于乞巧节诞下一女。亲朋好友往来庆贺。黛玉亦送去贺仪。
几日后,北静郡王病殁。当今恩旨:“着光禄寺依例赐祭。朝中由王公以下准其祭吊。”贾母等各按爵上祭吊丧。
匆匆又是阳冬。
这日,王夫人兄嫂处遣了两个媳妇来告诉她:住在金陵城中的妹妹家遭了人命官司,现在应天府案下审理,王家计议连络贾家照应遮饰。
田嬷嬷耳目灵活,亦已晓得了金陵薛家之事,私下回了黛玉,皱眉叹道:“孝期中打死人命,罪过,罪过。”
黛玉轻轻叹息。
明晢获闻,对九旻道:“你此次去金陵,顺便可细访一下薛家的官司,等案子断了再回来。”九旻领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