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24  ...
            
                 
                
                    - 
                          24第二十五日
 
 和上次相比,两人这次上山的时间稍早一些,不到半下午,山阶上正是人多的时候。
 炙热的阳光透过林荫直直落在行道上,晒出几分热意。
 
 明婵趴在魏循的背上,双腿几近僵硬,反复犹豫了片刻还是开口:“魏郎,我可以自己走。”
 他半点没停:“你跑了一路,我不放心。”
 明婵狠狠闭眼。
 
 这家伙认死理。
 之前他疑心还在的时候没发现,现在认定两人是夫妻后,骨子里不顾旁人死活的犟种劲儿就出来了。
 她拗不过,不再多言。
 只要不妨碍她苟命,也不是不能忍。他若真能对她言听计从,那吃点亏也不算什么。
 
 只是难免对不住杨恕和裴四娘。
 说起来,她至今还没见过那位裴四娘呢。也不知是何模样,什么性情,得知魏循逃婚之后是何反应。
 
 魏循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放明婵下来。
 “到了。”
 她不急进寺,取出帕子替他擦汗,神色担忧:“魏郎,你说咱们这一走,裴家会不会怒不可遏?他们会找咱们算账吗?”
 “随他们如何,你只管安心,一切有我。”他接过自己擦,擦完十分自然地将帕子塞回自己胸口。
 
 “……”明婵欲言又止。
 “怎么了?”他毫无察觉,想要牵着她往前走。
 “无事,”她只当没看见,假借撩头发躲过……没躲过去,手还是被他抓进掌心,“咳,我就是担心你那位夫人经此一遭会做傻事。”
 “我只有你一位夫人。”他手心滚烫,明婵恍惚变成一只烧开的茶壶。
 
 千辛万苦忍住内心的暴热,她继续套话:“少来,你敢说你对她没有半分真心?”
 “没有,这场婚事本就是勉强,我连她面都没见过何谈真心?”
 “勉强?谁勉强的?以你的家世你若不愿谁敢勉强你?他裴家虽是望族,可你还是圣人的表侄儿呢!你少诓我!”明婵大为震惊。
 他正色抬起两指:“我发誓说的都是真的。”
 
 “魏循!你真以为我好糊弄?”
 明婵梆的给了他一拳,“我早打听清楚你和这位裴四娘是青梅竹马打小的情谊,就算你说被逼成婚是真的,你们俩也不可能没见过,你到底要骗我到什么时候?”
 他微微一愣:“你都知道了?”
 
 “魏循!你嘴里还有没有一句实话?”她气急败坏,趁机从他手里挣脱出来。
 四周有不少人都被这番动静吸引,好奇看过来,魏循讪讪挠了挠额角,把人带去人少的角落。
 明婵压根不让他碰,他只得好声好气解释:“这件事说来话长,但我发誓我真是被逼成婚的,阿婵你信我……”
 
 “长话短说会不会?”
 “……”魏循沉默片刻,认命道,“简单来说就是,原和我定亲的是裴家二娘,但她早些年夭亡了,婚事本该作罢,但前些日子裴家又接回一位早年走丢的四娘,两家故旧事重提。天地良心,我真与裴家娘子没有半分私情。”
 
 语气真挚,看起来没有半点心虚。
 但明婵却知道他在撒谎,至少没有完全说实话。
 之前叫那位裴四娘脱口而出的那声“阿玥”,还有裴娘子送给他的大黑狗,哪一点都和他口中的“没有半点私情”对不上。
 可要说他一点实话没说……也不见得。
 假设被逼成婚是真的,那此前迎亲队种种违背常理的反应也算是有了说法。
 
 至于为什么不全说实话……
 一是另有隐情。
 二就是他人品不行,为了博得她这位“糟糠妻”的信任,信口雌黄把自己摘得干干净净。
 目前来看,后者的可能性就更大。
 因为他是个男人,哄骗女人是天生的本事。
 
 话说回来,她也没什么好抱怨的,毕竟她自己也演着呢。
 但只要确定两家极有可能闹掰,倒也不必太计较。
 
 拦亲的心可以暂时放下,明婵浅浅松了一口气。接下来最要紧的,是保住她自己的命。
 她得确认躲过这一死之后,循环到底会不会结束。
 和不知道哪儿突然窜出歹徒的家中相比,魏循实在是靠谱多了!明天的太阳升起来之前,她最好不要和任何熟人产生交集。
 不论谁来找,她都绝不回去。
 
 在此之前,只要她还活着,干什么都行。
 
 “姑且信你,下不为例。走吧,去上香。”她收拾好情绪,继续往前走。
 魏循神色微松,又想来抓她的手,被她一巴掌拍回去。
 他略显尴尬,没再勉强。
 
 寺门口人来人往。
 行色匆匆的人群里有两个推推搡搡的人打门口出来,其中一个是穿着僧袍的小沙弥,另一个则是穿粗布麻衣的书生。
 两人一推一挽,略有争执。
 
 “小师父你就帮我说两句好话吧!”
 “我虽未曾中进,但以我乡试亚元之资,教几个刚开蒙的孩子必然不成问题啊。”
 “原本我前年就想来参加春闱,怎奈家中贫寒光是路费就攒了整整两年,家中老母长姐一日只吃一餐就为了给我多细几双鞋出来……”
 “小师父你就可怜可怜我,进不进奉进院无所谓,给我个润笔的差事也好啊,我一定好好干,绝对不比刚才那几个小白脸差的!”
 “小师父,小师父……”
 
 那小沙弥不堪其扰,又不好从他手底下挣脱,看起来为难极了。
 明婵路过多瞧了几眼,正纠结要不要上去帮那小沙弥解围,身后传来一道浑厚有力的声音——
 
 “法空,何事喧闹?”
 来人身着素衣,腰间系着一只铃铎,眉目慈善,还是个熟人。
 “师父!您可算回来了,”小沙弥都快哭了,迫不及待解释,“此人是新来借宿的举子……”
 
 明年又有春闱,赶在冬藏之前来寺里借宿苦读的事十分常见,这人就是为此来的。
 只是求的多了些,仗着自己有几分才华想要进寺里的书院教书,挣点伙食费。
 无咎师父很快听他说清楚,点点头:“贫僧只是寺里的知客,无法插手书院的事,檀越若不嫌弃,可隔日来客堂替寺中抄写祈福的经书,工钱虽不多,但应时三餐每日都有的。”
 
 寺里香火旺盛,经书也卖得好,实际抄起来工钱不会少,是极好的差事。
 没想到那书生闻言面露难色:“我这双手写惯了圣人言,抄不来佛祖说,大师可能替我再想想办法?”
 无咎师父沉吟片刻又问:“那檀越可会画画?若通晓丹青之术,去藏经阁抄画也可。”
 
 “画佛像吗?”
 “都有,檀越若不擅画佛,还有不少世情风俗画可描,比如《四时逾城》里的时年盛景……”
 “你说的该不会是明年春闱的副主考官,杨御史的那本画册吧?”
 屡次被他打断,无咎师父脸上的笑意微敛:“不会?那贫僧也爱莫能助了。”
 
 说罢并不再多言,示意小沙弥送客。
 
 这回那小沙弥便不再客气,拖着人便走。
 书生很是不忿:“什么态度嘛,我就问了一句……也没说不抄啊。”
 转身离开时,他骂骂咧咧,“什么佛门净地,我看就是个做香火生意的!什么天子脚下,学风不正!尽是些趋炎附势的庸才!我还不乐意抄呢……”
 
 明婵和魏循两人看了好一会儿热闹,目送这人离开。
 “还看,都走远了。”她挥手。
 “这书生虽莽直,所言也不无道理。”他收回视线。
 “不过一介白身,倒是自视清高。”明婵不乐意听他误伤杨恕。
 “什么?”
 “没什么,走啦!”
 
 魏循被她扯走,思绪还留在原地。
 “对了,这人说的什么春闱……今年不是刚过吗?明年又有了?”
 “啊呀魏郎你看那边,好多人在排队我们也去看看!”她随手一指赶紧岔开。
 
 一柱香灰折落。
 半数落入炉中,半数化作齑粉融进窗隙射来的浮尘,上下飞舞。
 
 明婵从蒲团上起身,持香对高台上骑着白象的佛像又拜了拜,上前进香。
 这会儿寺中正是人多,正殿里挤都挤不进,只有这等偏僻跨院里才有片刻清净。明婵找的便是千佛殿附近的一处小偏院。
 这里青苔斑斑,院中又有一棵极大的七叶树遮挡,门口连块匾也没有,只佛堂门楣挂了一块刻着“莫向外求”的粗陋木牌,寻常少有人来。
 
 明婵出来时,魏循正站在树下看旁人挂的牌子,耳听有脚步声,他回头。
 “这么快?可要也挂块牌子?”
 明婵四处看看,树上红绳倒是不少,可院中并无接待供奉的师父,她摇头:“去旁边的千佛殿吧,那儿可以供灯。”
 
 “你不去拜拜吗?”
 “我不信佛。”
 “来都来了。”
 他笑着摇头。
 明婵没再劝他,转身往外走。
 
 寺里可供的灯种类繁多。
 除了给母亲的长明灯,明婵最常供的还有祈求长辈延年益寿的七星灯和平安灯。
 年节寺里还有祈愿天灯和祈福水灯,要是一盏盏供下来,耗时还不少。
 
 明婵怕魏循觉得无趣,让他就在寺里四处逛逛打发时间,谁知他却拒绝了。
 “我跟着你,哪儿也不去。”
 “殿里人多挤得很。”
 “那我更要跟紧你了。”他说着护了护她的腰,意思很明显。
 “……我许是还会留下听会儿法会,你若耐不住枯燥……”
 “耐得住,你在我就耐得住。”
 
 明婵被他这股子牛皮糖似的黏糊劲儿堵得哑口无言,只能咽下烦闷往肚里吞。
 千佛殿不如大雄观音宝殿热门,远远没有那边拥挤,但两人还是排了好一会儿队,才凑到事务台前。
 期间魏循怕她晒着,还去找人买了把扇子给她去热遮阳,又去斋院给她讨了一碗水,几乎没闲着。
 
 这份体贴看得不少娘子眼热,纷纷出言打趣说她前世修来的福分嫁了个好郎君,明婵听在心里却只觉得自己命苦。
 魏循初时没什么反应,听得多了似也有些不好意思:“我夫人身怀有孕,自然不敢怠慢,诸位多多担待。”
 
 “……”
 更命苦了。
 
 轮到他们时明婵松了口气。
 她立刻点了两盏灯,一盏长明一盏七星,师父问过两句手脚麻利开始写经文。
 明婵打开钱袋准备供奉功德,见魏循盯着师父手下,顺口问:“你要不要也供两盏?”
 他张口欲言又收回去,轻轻摇头。
 
 “来都来了。”明婵觉得这也不费什么事,转头又交代师父:“再来两盏七星。”
 
 “一盏长明,一盏七星。”他下意识纠正。
 “哎?魏令……”她及时改口,小声提醒,“你父母不是都健在吗?七星灯合适些。”他果然不信佛,什么时候供奉什么都弄不清楚。
 “无妨无妨也可自供,求个明心静性。”师父抽空抬头。
 
 “不是,”魏循抿唇,眼神清澈,“我是想和夫人供一样的。”
 “……”
 明婵脑子里又是一阵嗡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