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1、第 31 章 ...

  •   覃乔双手平放在桌上,坐的端正,声音清晰有力,“新闻的特质是真实性、时效性、客观性和重要性。真实性是指新闻必……”

      她的回答流畅而准确,在其他人看来,可以说挑不出任何一点儿错处,然而,顾栩却冷冷叫停。

      “停。”

      会议室里的空气瞬间停滞。

      十几道目光在顾栩和覃乔身上梭巡

      “完美,一字不差。”镜片反射一道冷光,顾栩摘掉眼镜,搁在桌上说,“我想再座的大概都知道这段话在《新闻学概论》第几章?”

      他用眼神指了个男生,男生挺胸抬头回,“第三章……第二节。”

      覃乔脸皮下像点了一把火,烤的脸庞发烫,她下意识地辩解,“我只是想先说明心新闻的核心原则……”

      她逐条分析自己的看法和对新闻的理解。

      少女皮肤白皙如瓷,脸颊上突冒出红红的两团,像白瓷碗上留下的口红脂膏。

      实习生们偷偷交换眼色,有人投去同情的目光,有人则低下头,生怕下一个被点名的是自己。

      “停。”

      但对方没有耐心听她说完,顾栩食指指节一敲桌面,说,“真实性是什么?是你在火灾现场,滚烫的热浪,灼伤你暴露在外的肌肤;时效性不只是概念,而是你凌晨三点被电话叫醒,顶着黑眼圈冲去现场,哪怕鞋跑掉也要要抢拍的第一幅画面……”

      顾栩说得是经验之谈,可这些实习生哪来的实战经验,未免太苛刻了些。

      看看把这帮孩子吓得,大气都不敢出。

      新调来的孙导嘴角噙着笑意和其他四人对了个视线,大家却都是一副“习惯了”的表情。

      他旁边的邱娜微微侧身,附耳说,“顾栩并非真的期待实习生有经验,而是逼他们跳出舒适区,思考新闻的本质。”

      接下来的十多分钟,顾栩没再提问任何人,只是结合案例讲解新闻实操。

      而作为唯一被提问,还被无情打脸的覃乔,听着他重申“念稿机器”、“只一味的复述稿子”,这些话就像一条条鞭子抽打她的脸,难堪和羞耻让她恨不得找个地洞钻进去。

      整场会议持续一个小时。

      在顾栩‘冷酷无情’的衬托下,其他四位老师简直称得上是春风和煦。

      尤其是邱主播,她拿自己初入行的糗事说笑,像个知心大姐姐一样的鼓励大家,“谁没有犯过错呢?重要的是从错误中学习,而不是被它打倒。”

      *

      马桶盖关着,覃乔坐在上面,深呼吸调整状态。

      外面传来几个女生的低声交谈。

      女生A心有余悸:“顾栩和新闻里的形象……简直天上地下。电视上明明是个儒雅绅士,怎么现实里这么吓人?”

      女生B轻笑:“人设罢了。不过说真的,他专业水平确实碾压其他人,你注意到没?他一开口,连陆台长都只有听的份。”

      女生C压低声音:“那是因为你不知道他的背景——他爷爷是以前的老台长,谁不得给几分面子?而且……”她故意停顿。

      “而且什么?”几人立刻追问。

      “他还是新闻部副主任。”女生C意味深长,“人家走的可是‘仕途’。”

      “你怎么知道这么清楚?”

      女生C略带得意,“我姐和他是同学,听说他在LSE就是风云人物。”

      女生A说,“那个女生真可怜,顾栩话里话外的意思,不就指她是“书呆子”吗?”

      “我也听出来了,幸好没指到我,换我也是这么回答。”女生A呼出一个口气,“幸好幸好。”

      几人谈笑间,外面突然传来脚步声,她们立刻噤声。

      人事将三名实习生带到新闻部工位,覃乔就在其中。

      她的工位在开放式办公区靠窗位置,落地窗外阳光普照,半张桌子沐在阳光下。

      钢化玻璃能有效隔绝热量,不热,只稍微刺眼。

      工位配置十分简单。一台电脑,左右各一只桌面置物架。部门统一配发的黑色笔记本套着塑料薄膜,摆在鼠标旁边。

      将包放入伸手就能够到的小柜格中,覃乔按自己的习惯整理桌面。

      她刚落座。

      “覃乔?”不是疑惑而是例行公事的确认。

      人事站在她工位旁,手臂上挂着几条绿色挂绳的胸牌。

      “是我。”覃乔应道。

      人事将属于她的胸牌递过来,“以后工作日都需要佩戴。”

      覃乔双手接住,“谢谢。”

      她挂上胸牌,捏着胸牌两个边,爱不释手。

      第一天过得既快又慢,覃乔整个下午都埋在电脑前整理半年的稿件归档,机械性地复制、粘贴、分类。

      她有编辑经验,这种工作对她来说本应得心应手,但莫名其妙觉得巨累。

      大抵因为神经绷得太紧,到下班四肢酸胀漫上来,她甚至连开电瓶车的力气都没有。

      微风拂面,已是十月中旬,早晚出门需要穿薄外套。

      张爽从车上下来,他脱掉身上的黑色西装,扔进车内。

      穿过斑马线他走进陈嘉树店里。

      “爽哥,你来了。”小萍熟络地和他打招呼。

      平时这个点小萍早就该下班了,张爽奇怪地问,“嘉树呢?”

      “老板出去取电视。”小萍说。

      陈嘉树现在几乎不上门维修和取件,除非是那些老客或是一些腿脚不方便的老人家。

      张爽点了个头,往操作间那儿走,“出去多久了?”

      “大概两个小时。”

      张爽停在柜门前,扭脸问,“这么久,去的地方很远吗?”问话的同时他已经掏出裤子口袋里的手机。

      “不远。”

      张爽“嘶”吸了口冷气,拨打陈嘉树的电话。

      电话很快被接通。

      “嘉树我在你店里。”

      “我马上到了。”电话那头很是嘈杂其中还夹着“滴滴”的汽车喇叭声。

      挂断电话,张爽推门而入,随后转身对门口的小萍说,“你回去吧。”

      张爽垂眼,看到台面上那台打开着的笔记本电脑。

      电脑是陈嘉树的。

      他拉开椅子,坐在电脑前,手肘抬的那一下,不小心碰到了鼠标,屏幕跟着亮起。

      里面暂停着一段视频。

      视频中覃乔站在一张铺着白色桌布的长桌里面,身旁一群金发碧眼的外国人围着她,其中不乏个子更为高挑的异国美女。

      或许是国人自个的审美,张爽觉得盘起中式编发,穿着淡粉色旗袍,身姿婉约淡雅的覃乔,更甚一筹。

      他印象里的覃乔,都是穿休闲的衣服,宽宽松松,没想到这丫头身材这么有料。

      视频已播放到十分三十五秒,他按了播放键。

      覃乔走到一盘粽子前,画面随即出现粽子的近景。

      糯米一颗颗粘连,油光发亮,看着很诱人。

      “作为今天的主持人,我也带来了自己的‘秘密武器’。登登,我亲手包的粽子!不过,在介绍我的粽子之前,我想先问问大家,有没有人知道粽子的来历?”

      那帮外国人立刻七嘴八舌地抢答起来。

      虽然答案五花八门没一个正确,但欢快融洽的气氛让现场笑声不断。

      在他们争论到不可开交时,覃乔温婉的声音插入进来,“我们中国有一位非常伟大的诗人名叫屈原……”

      之后她又说起粽子的‘南北之争’。

      “我包的粽子名叫大肉粽,也就是咸粽子。在江南一带最常见,里面是肥瘦相间的五花肉,最常见的会用酱油和盐,调制出咸香味。”

      她嫣然一笑,“但是给北方人朋友吃,很多人都会摇头。他们更喜欢豆沙、红枣,这些甜陷。有一次,我请一位北方朋友吃大肉粽,他咬了一口,表情瞬间变得很复杂,最后忍不住问我:‘这粽子怎么是咸的?”

      张爽往后一靠,抱起双臂,认同地点头。

      他也吃不惯肉粽,但不是所有北方人都不喜欢肉粽,他身边有几个朋友就能接受。有次在他们怂恿下,他尝试一口,那个味道只能难以描述,他灌了半瓶红酒才去掉嘴里那股怪味。

      视频还在播放,覃乔游刃有余的控场能力,和她身着旗袍的迷人身段一样令人折服。

      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单纯视觉惊艳而已。

      这场节目全英文对话,张爽之所以听得懂,是因为视频底下配了中文。

      外面传来刹车声,张爽合上电脑,抬头望出去。

      一到十月份,白昼时间明显缩短。

      夜幕低垂,路灯已点亮。

      陈嘉树从三轮车上下来,抱起车斗里那台电视机,往店里走。

      张爽出来迎他,瞧见他额头上,又青了一块。

      看来又是撞哪里了。

      这种情况不少见,尤其开展上门维修这大半年,脸上、胳膊上时常青一块紫一块。这还是他眼睛直观看到的,一些藏在衣服下的伤,陈嘉树不说没人会知道。

      “怎么去了这么久?”张爽在陈嘉树身后问。

      陈嘉树将这台电视放进操作台里面那间用来屯配件的杂物店,走出来回答他,“去了敬老院,黄院长非得留我喝茶聊天。”

      “头上呢?”

      陈嘉树摸了下额头上的伤,笑说,“不是什么大事,搬电视时没留意到上方还打了柜子,那里横出一个角,撞上去了。”

      张爽指指自己额头,“你这都快练成“铁头功”了。”

      “今天怎么有空来?”陈嘉树问起他。

      张爽倚着操作台,“今儿个发了奖金,请你一块去搓一顿。”

      两人正说着话,有顾客进来,“陈老板,你这儿有卖彩电吗?”

      店里没有多余的地方摆电视,但他的供应商那儿有电视。陈嘉树推开柜门,走到外头接待这位老顾客,“没有现货,需要预定。”

      顾客问,“有什么品牌吗?”

      “市面上的常规牌子都有。”陈嘉树答。
      “xx牌有吗?”
      “有。”
      “大概什么价格?”
      “看尺寸。”
      “二十二寸。”

      陈嘉树回到操作间,坐下来,从抽屉里拿出一本之前业务员给的报价表,一行行往下看,找到报价,抬头报给顾客,“1999。”

      “你这儿和外面报的一样。订货要几天?”

      张爽从顾客脸上一闪而过“没便宜啊”的神情,看出已有去别家买的打算,毕竟价格一样,那边还是现货。

      陈嘉树沉着地说,“这是全国统一价,不过,如果你在我这儿买,除了厂家保修,我可以在给你多保一年。”

      顾客犹豫,“你的意思是额外在保我一年?”

      陈嘉树郑重点头,“可以写在收据条上。”

      老顾客都知道陈嘉树维修技术好,什么疑难杂症在他手里都能治好,那人品更是没得说。

      他在陈嘉树这儿修了不少家电,自然相信他的承诺,是以,顾客当即拍板,“行,那你帮我订货,是不是要先付点定金?”

      陈嘉树开了定金收据,顾客付了三百元定金,高高兴兴地离开。

      张爽手肘撑着柜面,“你小子做维修真是屈才了,早几年跟我一块卖车,说不定车房都有了。”

      陈嘉树只是一味地笑,不说话。

      “说真的,你以后改行卖家电,不比修电器轻松的多?”

      陈嘉树问,“你知道他为什么最终决定在我这里买电视?”

      张爽恍然大悟。

      这小子现在不打价格战,改为添加附加服务,这样既不会得罪同行,也不会扰乱市场。

      额外保修等于变相给顾客省钱,但凡懂算账的都知道哪里靠谱。

      专卖店售后服务完善,但‘嘉树维修’不仅提供专卖店三包维修,还有老板技术做担保。

      他朝陈嘉树竖起大拇指,“你这手‘空手套白狼’玩得可真漂亮,没存货都能做成买卖!”

      陈嘉树刚想说。

      “滴滴”

      手机Q/Q有新消息。

      他拿起手机,查看。

      只是条新闻弹窗。

      他带笑的眼睛僵了下,瞳光跟着黯淡下来。

      然而,连他自己都没察觉的微表情,却被张爽发现,“嘉树,怎么了?”

      “没什么。”他关上手机,倒扣在桌上。

      张爽在家里坐到晚上九点,中途饿了,两人吃了点面包,留着肚子去吃夜宵。

      陈嘉树拉上卷帘门,张爽总觉得陈嘉树在等什么人,就像现在,他呆立在门口出神,要不是自己提醒,还不知道要发多久的呆。

      车在路上行驶。

      闭目养神片刻,陈嘉树坐不住似的又拿出手机。

      刚好遇到红灯,张爽转下眸问,“家里有事?”

      其实不像,家里有事陈嘉树不可能这么安定地坐到现在。

      他只是看他愁的很,才多嘴问一句,虽然知道问了也白问。

      “家里没事。”陈嘉树说,“啪嗒”一声合上手机盖。

      既然说“没事”,张爽识相地没再追问。绿灯亮起,他挂挡踩油门,车子驶过十字路口。

      吃饱喝足,回到家已近午夜。

      陈嘉树草草洗漱完毕,回到房间。

      睡前,余光瞥见正在充电的手机。

      手机左上角,代表充电的绿色指示灯正有节奏地明灭着。

      他蓦地坐起来,一把抓来手机,长按开机键,屏幕亮起进入菜单界面。

      用了一分多钟。

      进入Q/Q界面,点开那个特别备注全名的头像。

      [晚上来我店里吃饭吗?如果你来得话,我多订一份盒饭。]

      这条信息发出时间是中午10:20

      仍是没有回复。

      她……是怕了吗?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1章 第 31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这本不会入V,免费看。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