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7、第 117 章 ...


  •   陶家要给张氏办寿宴的事儿早在几个月前就在陶家沟村传遍了。陶家人也请了邻里,当天一早,就有不少人去那边帮忙。

      老太太跟着陶传礼的,自然是在他家办。

      陶家沟村被河围着,地势地平,河面也宽,上头都能行驶小船。

      河水清澈,不过格外深。岸边被村中人修了台阶,最后两层没入水中,村中人吃水用水都靠着这条河。

      陶家院子外不远处就是河边,几个妇人身边堆着一地的菜,正在帮着清洗。

      几人也都是陶家人,是陶传礼的堂嫂子们。

      为首的是陶传礼大堂兄的老大媳妇,如今也快五十了。她名唤许映,男人是陶氏一族得用的人,几个妯娌都叫他大嫂子。

      另两个也是几个堂兄家的,都嫁过来几十年了,长脸的唤作田小芹,稍矮的叫冯秀。

      陶家院儿里昨儿个已经开始早早准备起来,今早过来,那一人高的蒸笼里,热气腾腾往上升,蒸菜上锅了。

      田氏往院儿里看了眼,手上抓着菜往水里晃荡。

      瞥见一旁的大嫂子洗得认真,知她消息灵通,不免问:“大嫂子,你可知陶三家这寿宴是他两家一起出钱,还单是那陶老七的?”

      陶传义那一辈的几个堂兄弟放在一起排行,陶传礼排老三,陶传义就排老七,兄弟俩年岁相差个几岁。

      许氏道:“办得这么好,老三能拿得出这个钱?就是能拿,他媳妇能愿意?”

      村里人又不富裕,少有摆宴席办寿的。就是这种满十的日子,那也最多请一家亲戚过来聚一聚就成了。

      这寿宴谁给银子她不知道,但谁要办,指定不是那陶三一家跟那老太太。

      人家现在也有钱了,给老太太办寿宴自己能挣面子。花点小钱,何乐而不为。

      这会儿就在人家屋外,又是来往密切的亲戚,这事儿她也不好说。

      随着柴火烧旺,那蒸笼里的肉香也飘散出来。

      妯娌几个洗完菜,端着盆去陶家院中。

      陶家院儿大,这边地势也平,桌椅板凳院子里摆不下,都摆到外头去了。

      这会儿屋檐下安置了一张长桌,许氏见自家男人也已经来了,正在记陆续上门的乡邻送的礼。

      院儿里的几张桌子已经坐了十来个人,桌上摆着花生瓜子,大伙儿吃着闲聊,等着中午那顿饭。

      这其中有昨日见过程仲的,觑了一眼陶家人,低过脑袋跟旁边人悄声说道:“你说这张老婆子过生,杏叶那哥儿会来吗?”

      旁边人低声回:“怎么会来,也不看看昨儿那程老虎外甥旁边的早换了人。外面传得他日子过得好,可现在是死是活都不知道嘞。”

      “两边离得这么近,就不来一趟?”

      “来做什么,让咱们看笑话?再说了,那张老婆不也对这个哥儿嫌弃得很,见着都躲得远远的,生怕沾了晦气。”说到这儿邻人都想笑,她可看着张氏躲哥儿跳脚的样子。

      “那哥儿也是可怜。”旁边人叹道。

      “再可怜还不是他自家人弄的,我们又能有什么办法……”

      正说着,周围忽的一静。

      背对着院门坐的人顺着众人视线转头,看清门口来人,心里“哎哟”一声。

      说不得,一说人就到了。

      不过那程老虎的外甥带的是上次那哥儿,这是来搅事儿的?

      杏叶立在程仲身边,看着一方院内。

      他大伯父背着双手在跟厨子交代事情,大伯母笑盈盈的在院子里招呼客人。

      陶磊不在,大开的堂屋里陶皎皎坐在张氏旁边,陪着族里其他老人说话,陶渺渺则跟在那些个婶婶身边帮忙。

      院中还有好些个邻人。

      但此时所有人都像被冻住,二十几双眼睛全部落在门口,凝聚在他俩身上。

      杏叶心里发毛,用了极大力气克制,才没有露怯。

      程仲悄然抓住哥儿手,如钳子一般捏得极紧,杏叶心里一下落定,轻轻回握了一下。

      杏叶在众人的注视下,道:“大伯父,大伯娘。”

      他面上平静,细听声音紧绷,落下的尾音都有些发颤。

      宋琴蓦地睁大眼睛,快步走到杏叶面前。

      她上上下下将人打量一遍,声音比杏叶还磕巴:“杏、杏叶,你是杏叶!”

      杏叶成婚时她没去过,这短短一年,原先那个灰扑扑的跟烤土豆一样的小哥儿转身一变,竟成了白嫩豆腐似的年轻夫郎。

      面白如玉,身形高挑,站在汉子身边一点没黯淡。

      他这模样也实在太像他娘,叫宋琴一下子想到了当初早逝的妯娌。

      杏叶攥紧了程仲的手,忍住后退,对着面前这个从未对他这般热情的妇人道:“是我,大伯娘。我给奶祝寿来了。”

      人群哗然,好些个乡邻直接围过来。

      那眼神跟刀子似的,一层一层在杏叶身上刮,仿佛要将他如今的面皮儿刮下来,看看是不是原来那个杏叶身上罩了一层假皮。

      “像啊,真像啊。”

      “以前怎么没觉得杏叶长这么漂亮,这模样好,跟他娘一样。”

      程仲跟在杏叶身边,也跟着叫人。

      宋琴稳了稳心神,招呼人进去,又对屋里说:“皎皎,你杏叶哥哥来了。”

      陶皎皎早看见了,见那是杏叶也大吃一惊。

      瞧见杏叶被围着,他撇撇嘴,快步跑了出来。

      跑到一半,觉得这样显得太积极了,又绷着脸慢悠悠走到前头来。

      上次见杏叶已经是去年春天了,乍一眼见到人,就感觉像那换了毛的白鸭似的,人都好看了几分。

      陶皎皎道:“杏叶,跟我来吧。”

      杏叶目光落到哥儿微扬的下巴上,面上忽的一笑。极浅的笑意,叫人没捕捉到。

      心境不同,再看陶皎皎,也不过是个家里宠惯了的小哥儿。

      “哟!外面那驴车上的东西可不少。”瞥见外头驴车上的东西的邻人叫嚷了声,众人又探头往外面瞅。跟那出河面晒太阳的龟似的,莫名有些好笑。

      程仲顺势道:“夫郎先进去,我把东西拿来。”

      堵在门口的人让了让,瞧着程仲双臂一展,抱着那极大的挂着笼子进来。

      有人咕哝:“杏叶这是误打误撞,遇到个疼人的。”

      “可不得疼,二十多了才讨到夫郎,声音大点儿都怕人跑了。”

      如今杏叶这般,放在村里谁家看不上?

      眼见为实,众人小声议论着,也没人再说杏叶日子如何难过了。

      程仲将贴了红纸的竹笼放到那写礼的小桌上,一打开,众人看直了眼。

      “这寿桃脑袋大了,颜色也亮。”

      “哎哟!还用的是纯纯的白面。老远都闻着香,真是用心了。”这寿桃多,准是能分到他们手上。

      又看程仲掏出两串铜板,说是两百文,乡邻止不住的羡慕。

      张三丫这老婆子年轻时候靠自家兄弟,成了亲靠男人,现在老了,儿子养着,连不怎么亲的孙儿都舍得给银子,可真是好命!

      程仲在那边登记礼金,张氏站在门口,见杏叶叫他,她淡淡“嗯”了声,看不出是高兴还是不高兴。

      老太太今日穿得体面,暗红的一身棉布料子,上头那花纹绣的牡丹。

      张氏本就丰腴健壮,打扮打扮真能撑得住。没一根白发的头发盘着,簪了两根银簪子,站在那里还以为是哪家老夫人。

      杏叶对她不冷不热的态度也无所谓,他就是来走个过场,又不是一直要跟他们过日子。

      张氏走下台阶,眼神斜睨一眼杏叶,低声说:“这还算有个样子。”

      礼单写完,那寿桃就被搬到堂屋里放着。

      但凡送礼的都能看上一眼,赞赏两句,老太太面子也全了。

      杏叶不想当热闹的中心,等程仲回来,他就拉着人去了外面。来帮忙的人多,也用不上他。

      陶皎皎见状,脚步一转,没跟着去。

      他跟杏叶又不熟,反正都是自家人,可用不着招待。

      夫夫俩前脚一走,后脚陶传义领着王彩兰跟几个小的来了。

      正招呼客的宋琴一瞧,当即撇下嘴,眼里闪过不悦。

      还真当自己是客了,昨儿回来就算了,今早也不过来帮帮忙!瞧那一家子穿的衣裳,红红绿绿的,不知道的还以为今日是给他一家做寿。

      “大哥。”陶传义走在前,挺着大肚子,对他大哥笑。

      陶传礼闷闷嗯了声,扫过后头他继子赵春雨手上提着的几个大礼盒,收回视线。

      按理说是亲兄弟,自家娘的大事儿,合该早早来帮忙。可他这个弟弟……

      罢了,客人都来了,他也不好说什么。

      陶老二一来,乡邻们瞧着他家一身富贵,心里有些不是滋味。

      陶老二能有这好日子,说起来还是他们买香烛的钱呢,有他们一份儿。

      那王彩兰身上的衣衫那颜色他们可是瞧过,那样染得均匀的红,一匹布没个五百文下不来。

      再看他家拿着那礼盒,包装得格外精美。那盒子忒大,也不知里面是个什么东西。

      乡邻们亲亲热热地叫住王彩兰说话,男人就围住陶传义。

      赵春雨闷声不吭站在一旁,他旁边的陶春草跟花蝴蝶似的,一会儿摸摸头上珠花,一会儿拎一下裙摆,惹来好些个小姑娘们艳羡。

      再旁边,最小的陶昌更是戴着银镯银锁,脸白生生的,跟那富贵人家的小少爷一般无二。

      陶二家的发财了,站在这儿仿佛跟村里人两个世界的。

      大伙儿羡慕又有点酸,瞥见一旁宋琴的脸色,心里则更是唏嘘。

      这张氏就这么两个儿,当初老大出生,他家老爷子可寄予厚望,连名字都是花了银钱请村里的卫老爷子取的。

      这陶传礼幼年还读过几年书,可后头实在是没那天分,这才作罢。

      而陶老二从小就不起眼,陶家老爷子专门给他找了个贤惠媳妇,生了个哥儿就是杏叶。一家三口原本看着也和和美美的,但哪里想到会有那事儿……

      后头人成了跛子,消极度日,干瘦的样子活得跟个鬼似的。

      再后头就是取了现在的王氏。这可就不得了,王氏不仅跟宋琴不对付,跟老太太也成日里吵,吵到分家,自个儿过自个儿的日子。

      本以为也就这样了,哪里晓得这陶老二救人救出了名,做个香烛生意都能做出名堂。

      如今一对比,被寄予厚望的陶老大如今还是泥腿子。被人看不起的陶老二又是在镇上买房,又是开工坊,还有好名声,现在远近的人谁不夸他一句善人。

      要是陶传礼媳妇儿宋琴没跟陶老二家的闹得这么僵,没准儿还能分一杯羹呢。

      村里人看在眼里,但这话却不敢说出来。

      大伙儿都一个村的,谁不知宋琴要强,如今看到这家人,没瞧见眼睛都气红了。

      也是世事难料哟。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7章 第 117 章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