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第 1 章 ...

  •     大胤朝,永丰三十年,太后寝宫坤合殿。
      一张紫檀木雕龙凤吐珠的炕桌上放了十来本美人画册。
      上首端坐着一位雍容华贵的老妇人,头发梳的一丝不苟,身着金丝秀双飞腾云火凤的对襟云锦长衫,外罩牡丹祥云暗纹褙子。
      她疲惫的揉了揉眉心,自嘲般笑道:“没想到我这一把年纪的老太婆还要天天对着这些年轻靓丽的美人画册。”
      “我们的太后娘娘可不是老太婆。”孙嬷嬷将炕桌上冷掉的茶水换了一杯温度正好的,语气轻快的笑道。
      “礼部呈上来的画册我是劳心费力的筛了一遍又一遍,王府那边哀家是送了一批又一批,怎地就没他可心的?”太后捶了捶酸疼的肩膀。
      “王爷人品贵重,自然要慢慢的选。”孙嬷嬷顺势跪坐到太后背后力道匀称的按揉着她肩颈。
      “琰儿难得这几日在京,哀家不趁着机会把人选定下来,几日过后又寻不到他踪迹。”金太后摆摆手示意孙嬷嬷将绣着金枝绕牡丹的引枕拿来。
      孙嬷嬷将引枕垫靠在金太后腰下又调整了一下合适的位置,改成力道匀称的捶打她小腿外侧的肌肉:“太后娘娘您歇息片刻,这么多画册注解看下来实在是劳心劳力的。”
      金太后闭眼道“当初哀家为皇帝选后时也没费这么多精力。”
      “太后娘娘是心疼王爷。”孙嬷嬷笑着接道。
      “是啊,琰儿哀家是觉得一直有亏欠的,当年若不是……”太后顿了顿摆摆手接着道:“不提了,你差人将这几本画册送到王府,只说传了哀家懿旨,务必选出王妃来,否则哀家就请皇帝给他指婚,让他好自为之。”
      “诺!”孙嬷嬷领了旨意将炕桌上金太后甄选出的画册捧了出去。
      坤合殿的执事大太监顺意领了旨意,急匆匆出去,不巧行到坤合殿门口,肚子“咕噜,咕噜”拧了劲般揪疼,他“哎呦”一声,心里暗道糟糕,怕是早起贪凉喝的冰浆起了反应。
      他急急叫来了小徒弟双喜,将手里孙嬷嬷交代下来的一摞子画册郑重交代下去,又叮嘱几句要紧的事项,打发徒弟快去,万万不能耽误时间。
      小徒弟双喜皱起了一张脸:“师傅,我……不敢。”
      顺意看他苦着脸,重重的一拍他脑袋:“快去,误了时辰,仔细你一身皮。”
      双喜捧了画册,有苦难言,寿王府他真的害怕呀。
      奔驰的马车由皇城西门一路疾驰而去,双喜从马车里探出半个脑袋,正午的日头明晃晃的照着,烘得大地腾起一股股热浪。
      双喜一边催促驾车的小太监抓紧赶路,一边掏出帕子擦汗。
      师傅交代若赶不及午时前进府通报,今儿个就要白跑一趟。寿王府规矩,午时一过闭门谢客,任谁拍门也是不开的。
      驾车小太监轮圆了马鞭,万幸没误了时辰,赶在正午王府落钥匙前到了前门通传。
      寿王府大厅里,双喜跪伏在地上时还微微喘着粗气。
      自打进了王府他的心就咚咚咚的擂鼓一般,可不是他没见过世面,实在是这寿王府外边传的神呼。
      这座盛京城里最气派的府邸,选址是由先皇亲自划拨的地皮,由当时还是太子的当今圣上负责督建,门额牌匾的寿王府三个大字是护国寺主持方丈亲题,连府中景观花鸟都是当今太后费了心思布置的。
      而这位寿王更是盛京城皇族里最神秘的存在,身份高贵却低调内敛,是当今圣上一母同胞的兄弟但却从不参与朝政,京中这座奢华府邸却常年不住,据说他有一面殿前行走的令牌但却极少入宫。
      有传言说寿王幼时体弱请了道士作法,高僧诵经才保住性命。也有传言寿王是喝了同一天生辰的九九八十一人的心头血才得以续命。
      更有甚者传言寿王现在每日也需要一颗新鲜心脏佐饭。
      因杀孽太重,但凡接触他的人都会无故受牵连,非死即伤,于是才被送出宫去镇压身上的煞气,只有近年才偶有回京小住。
      双喜公公不敢抬头看,越想越心惊肉跳,赶路时一脑门的汗自进到大殿时起便都缩回了毛孔里,只觉得冷嗖嗖的。
      他高举着画册再一叩首道:“奴才坤合殿双喜扣请王爷安,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起吧!”首位上低沉平稳的声音传来。
      双喜从地上爬起,接着道:“回王爷话,奴才今儿还领了太后懿旨。”
      正位上的寿王似乎微微愣了一下道:“木森备香案,接旨!”
      “王爷,太后口述懿旨。”双喜躬着身道。
      口述懿旨的仪式就可简单一些,不用沐浴焚香以示尊重。
      片刻双喜余光看到一双青缎蓝底朝靴,行到近前,一撩长袍下摆躬身下拜道:“儿臣领旨。”
      双喜正了正神色,挺直脊背:“宣太后懿旨,着寿王务必选出王妃来,否则哀家就请皇帝下旨赐婚,好自为之,钦此~”
      “儿臣接旨,谢恩!”寿王领旨叩首,双喜偷偷扫了眼躬身叩拜的寿王爷。
      一身墨绿色锦袍的寿王,面如冠玉,束一顶紫金冠,用一枚翠绿的簪子定住,眉如墨画,鼻若悬胆,剑眉星目,竟是极好看英俊的模样。
      双喜敛了眉目,不敢再看,想到传言中血淋淋的心脏,就又忍不住打哆嗦流冷汗。
      宣了旨意,又唱诺跪拜后,双喜只想赶忙回去复命,在寿王府里三伏天也觉得冷嗖嗖的。
      不想刚夸过门槛时背后一声:“且慢。”
      双喜左脚绊右脚,右脚向前一抢,身子腾空重重的摔下了台阶,手里的美人画册天女散花般散落一地。
      双喜后背汗湿,自己也不知道是疼的还是吓得。连滚带爬手忙脚乱的将散落一地的画像拾摞起来,一瘸一拐的伏地告罪。
      周琰无语至极,看了一眼屏风后忍笑忍的直不起腰的人,眼神示意木森上前扶起双喜。
      “公公,还好?”木森关切问道。
      “好好,多谢木侍卫关心,奴才失仪,请王爷赎罪。”双喜磕磕巴巴只觉得三魂随着这一跤,跌出了七魄。
      “画像呈上来。”周琰看着小太监吓得发白的脸道。
      双喜双腿打摆子,哆哆嗦嗦,周琰脸色越发铁青,耐心告罄,指着那一摞册子最上的一本“就她了,回了母后吧!”话罢不等双喜反应,拂袖而去。
      他怕再多待一刻,这个小太监被自己吓死。
      “哈哈哈。”屏风后的人放声大笑。
      “有什么可笑的!”周琰有点无奈。
      “皇叔,京城关于你的传闻你是真的一点不在意呀?”周承之道。
      周琰:“在意什么?剜心下酒,还是吸脑食髓?”
      周承之一顿:“皇叔都知道?”
      周琰淡笑不语。
      周承之恍然大悟道,:“难道这里有皇叔自己的手笔?”
      为何呀?给自己安排个修罗一般的人设?
      周琰“这样安静。”
      周承之:“……”
      确实安静了,除了他敢登门,寿王府门可罗雀,他敢肯定,若不是皇奶奶在选寿王妃这件事上盯着,官员送上来的画册都得画成母猪。
      周承之:“即便如此,皇叔这次选妃也太草率了,看都不看一眼,皇奶奶若是知道只怕要气得不轻。”
      “母后甄选数日,还需我看这一眼?”周琰不甚在意。
      周承之:“我看皇叔对王妃一事并不在意,那之前皇奶奶送来那么多,皇叔怎么都不同意?”
      周琰:“我若再不选,只能麻烦你父皇了。”
      周承之:“……”
      说来说去还是皇奶奶道高一丈。
      周承之“皇叔,也不怪皇奶奶着急的,各封地的皇叔早已儿孙满堂,父皇算我已有十二个子女,唯独你孑然一身。”
      周琰:“我听说皇嫂正为你寻妃,你不关心自己终身大事,对我倒是上心。”
      周承之:“皇叔还没结良缘,我这个做侄子的怎敢当先。”
      周琰:“不巧,刚刚本王的王妃已经定下来了,怕是不过片刻皇嫂的颐和殿就会得了消息。”
      周承之:“……”
      好吧若论诛心他就没赢过。
      当今皇帝是嫡长子,而周琰是嫡幼子,两人一母同胞相差将近二十岁,周承之与周琰虽然隔着辈分,但两人其实年纪相差不大,幼时便常在一处,他与兄弟姐妹都不甚亲近,唯独这个皇叔,特别投缘。
      周琰撇了一眼侄子又道:“你身为储君,应该多与朝廷重臣交道,整日窝在我寿王府做甚,若无事就请回吧。”周琰不客气的下逐客令。
      “皇叔此言差矣!父皇身体康健,这时候恐怕并不乐于看我朝堂奔走。”
      周琰微一凝思,确是如此,他幼时便远离京城,朝中的处事之道确实没有多思虑过。
      “王爷,都收拾妥当了,何时出发?”木森躬身询问。
      “此时便走。”周琰看看时辰,正好能在天黑前出城。
      “皇叔又要离京?”周承之疑惑道:“这才回来几天?”
      “一早便定下的,你若不走就自便吧。”周琰说完快步而去。
      “哎!皇叔此去要何时归来呀?皇奶奶问起来我也好回禀呀!”周承之追问道。
      周琰大步而去,仿佛没听到一般。
      周承之:“……”
      另一边双喜捧了画册,仿佛捧了个烫手的山芋,即不敢翻看,心下又好奇的猫抓一般,一路煎熬着回宫,马不停蹄回禀师傅。
      顺意此时正焦急的等在西门,远远看了坤合殿的马车,心才算落了地,他这小徒弟机灵有余胆气不足!又头一次出宫办差,他是属实不放心,万幸全须全尾的回来了。
      马车进了西门岗哨,核销了出宫时的对牌,双喜将最上头寿王爷亲点的画册托给师傅,又将原本的话学舌一遍,自然摔倒失仪这段是省略过去的。
      顺意瞄了双喜一眼。
      双喜即刻心领神会道:“师傅,徒儿绝不敢翻看。”
      “量你小子也没这狗胆子。”顺意手指头戳了一下双喜脑门:“差办的不错,回头师傅有赏,你歇着去吧。”
      “谢谢,师傅。”双喜欢天喜地的去了,他赶不及要和相熟的伙伴们讲讲寿王府的气派。
      顺意捧着册子急步赶回坤合殿复命,路过一段两侧宫墙围起的狭长甬路,见前后无人,浅浅的翻开那册子的扉页。
      “境安侯钟俊之女钟洛,年十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