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2、第 62 章 ...
-
“汇通”漕帮空船事件,如同一块投入暗流的石子,虽未在明面上掀起巨大波澜,却在特定的圈子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官府介入调查后,给出的结论是“水匪劫掠”,草草结案,但知情者都明白,事情绝非如此简单。
宋挽蕴下令暗卫全面收缩,暂停对漕帮的一切主动调查,转而将精力集中在梳理漕帮背后的关系网,以及监控戚容与等可疑人物的动向。她有种预感,空船事件只是一个开始而已。
果然,几日后的一个清晨,宫中突然来人,传太后口谕,召“阿挽”姑娘入宫觐见。
这道突如其来的传召,让整个公主府的气氛瞬间紧绷起来。太后与长公主不睦已久,此刻戚姝宁远在北境,太后突然召见身份敏感的“阿挽”,其用意令人深思。
青竹和几位心腹侍女都面露忧色,劝宋挽蕴称病推辞。
宋挽蕴坐在妆台前,看着镜中自己略显苍白的脸,心中飞速权衡。称病固然可以暂避一时,但也会显得心虚,更可能引来太后更大的猜疑和后续的刁难。如今戚姝宁不在京中,自己若一味退缩,反而会让人觉得公主府可欺。
她深吸一口气,对担忧的青竹微微一笑:“无妨,太后娘娘召见,是民女的荣幸。替我梳妆吧,不必过于华丽,得体即可。”
她选择了一套样式简单、颜色素雅的宫装,脸上未施脂粉,只薄薄涂了一层口脂提气色,看上去依旧是一副久病初愈、弱不禁风的模样,但眼神却异常平静坚定。
乘坐着宫中派来的马车,穿过重重宫门,宋挽蕴再次踏入了这座金碧辉煌、却处处暗藏机锋的皇城。与上次赏梅宴不同,这一次,她是独自一人,面对的是明显不怀好意的太后。
慈宁宫内,熏香浓郁。
太后端坐于凤榻之上,身着常服,看似随意,但那打量过来的目光却带着不容忽视的威压与审视。几位与太后亲近的宗室命妇陪坐一旁,也都好奇地看着这位被长公主藏得极深的“阿挽”姑娘。
“民女阿挽,参见太后娘娘,娘娘千岁千千岁。”宋挽蕴依礼跪拜,声音轻柔,姿态恭顺。
“平身吧,抬起头来让哀家瞧瞧。”太后的声音听不出喜怒。
宋挽蕴缓缓起身,抬起头,目光垂视地面,恰到好处地表现出敬畏与一丝怯意。
太后仔细端详着她,半晌,才缓缓道:“果然是个齐整孩子,难怪宁儿如此看重你,将你安置在府中静养,连哀家想见一面都难。”
这话带着明显的敲打意味。宋挽蕴微微福身,声音依旧柔弱:“民女惶恐。民女体弱,需绝对静养,殿下怜惜,才让民女居于府中,绝无怠慢娘娘之意。未能及时入宫给娘娘请安,是民女之过。”
她将责任全揽在自己身上,语气诚恳,让人挑不出错处。
太后不置可否地“嗯”了一声,话锋一转:“听闻你来自江南?江南水土养人,怎会落下这般严重的病根?”
“回娘娘,是胎里带的弱症,自幼如此,让娘娘挂心了。”宋挽蕴应对自如。
“哦?”太后端起茶盏,轻轻拨弄着浮沫,状似无意地问道,“江南宋家……哀家依稀记得,江南似乎有个姓宋的望族,诗礼传家,只是后来似乎没落了。不知姑娘祖上可是……”
宋挽蕴心中警铃大作,太后果然在查她的底细!她面上适时地露出几分茫然与哀伤,低声道:“民女家中只是寻常耕读人家,父母早亡,家道中落,并无甚显赫祖上。蒙殿下不弃,念及旧情,才得以栖身……”
她语带哽咽,将一个身世飘零、依附他人的孤女形象演绎得淋漓尽致。
太后看着她那副泫然欲泣的模样,眼中闪过一丝疑虑,但并未再深究。她今日召见,主要目的也并非真的要查清“阿挽”的来历。
“罢了,既是旧疾,好生将养便是。”
太后放下茶盏,语气忽然变得有些意味深长,“如今宁儿远在北境,为国征战,你既在她府中,便要谨言慎行,莫要惹出什么是非,徒惹人闲话,也让她在前方分心。要知道,这京城里,眼睛多着呢。”
这话看似关怀,实则是警告,警告她安分守己,不要试图借着戚姝宁的势做什么,也暗示京城各方势力都在盯着公主府。
宋挽蕴心中冷笑,面上却愈发恭顺:“民女谨记娘娘教诲,定当深居简出,静心养病,绝不敢给殿下添乱。”
太后似乎对她的态度还算满意,又闲话了几句家常,便显得有些兴致缺缺,挥挥手让她退下了。
走出慈宁宫,宋挽蕴才发觉自己的后背已被冷汗浸湿。与太后的这番交锋,看似平静,实则凶险,每一句话都可能暗藏陷阱。太后虽然暂时被她蒙混过去,但显然并未完全打消疑虑,而且那份警告之意也十分明确。
她乘坐马车返回公主府,一路沉默。太后今日的召见,绝不仅仅是例行公事的关心。空船事件发生后不久,太后就突然召见她,这仅仅是巧合吗?还是说,太后也与这漕帮、与那“玄狐”有着某种不为人知的联系?或者,她只是想借机敲打公主府,试探戚姝宁离京后府中的虚实?
回到暖阁,宋挽蕴立刻将自己关在书房里,将今日太后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神态都仔细回忆、记录下来。她需要从中分析出更多的信息。
同时,她也更加确信,自己之前的调查方向是正确的。
“汇通”漕帮这条线,牵扯的利益方恐怕比她想象的还要多,还要深。太后、安王府、甚至可能还有朝中其他重臣,都可能牵涉其中。想要扳倒“玄狐”,揭开这巨大的黑幕,仅凭她目前的力量,远远不够。
她需要盟友,需要更多确凿的证据。
摊开纸张,她开始重新梳理所有已知的线索,将太后、安王府、漕帮、边境战事、獠月教、“玄狐”这些点,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连接起来。
孤身在京,如履薄冰。前有太后虎视眈眈,旁有安王府伺机而动,暗处还有神秘莫测的“玄狐”及其党羽。但她没有退缩,也没有慌乱。她知道,自己每多查清一点,远在北境的戚姝宁就少一分危险,离真相大白的那一天就更近一步。
长夜漫漫,孤灯下的身影却显得格外坚韧。这场一个人的战争,她必须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