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翰林院 ...

  •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姜冕就已经起身。青竹早已准备好了热水和朝服,伺候着她洗漱更衣。

      今日她穿的是翰林院修撰的从六品朝服,青色的袍子上绣着小小的鹭鸶补子,腰间束着乌角带,头上戴着进贤冠。这身衣服穿在她清瘦的身上,显得有些宽大,却也衬得她多了几分文人的儒雅气质。

      简单吃过早饭后,姜冕坐上马车,前往翰林院。

      翰林院位于皇城东侧,是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群,院内种满了松柏,四季常青。此时天色尚早,翰林院的官员们大多还未到,只有几个洒扫的杂役在院内忙碌。

      姜冕刚走进翰林院大门,就看到一个穿着同样青色朝服的官员迎面走来。

      那人约莫三十岁左右,面容清瘦,眼神温和,看到姜冕,立刻停下脚步,拱手行礼:“在下翰林院编修李修远,见过姜状元。”

      姜冕连忙回礼:“在下姜冕,见过李编修。”

      她知道,李修远是前科的进士,在翰林院任职多年,学识渊博,为人正直,在官员中颇有声望。

      李修远笑着上下打量了姜冕一番,语气带着几分亲切:“早就听闻姜状元才华横溢,昨日金殿传胪,陛下更是将你指婚给长公主殿下,真是双喜临门啊。”

      姜冕心中一紧,面上却依旧保持着微笑:“李编修谬赞了。不过是侥幸考中,又蒙陛下恩典,实在受之有愧。”

      “姜状元太过谦虚了。”李修远摆了摆手,“长株科考的难度,你我都清楚。能在数千考生中拔得头筹,绝非侥幸。今后你我同在翰林院任职,还要请姜状元多多指教。”

      “不敢当,互相学习才是。”姜冕客气道。

      两人一边说着,一边并肩走进翰林院的办公区域。李修远将姜冕带到南书房的值房,笑着说:“今后你就在这里办公,离陛下的书房很近,方便随时应召。”

      姜冕走进值房,只见房间不大,却收拾得十分整洁。靠窗的位置放着一张宽大的书桌,桌上摆着文房四宝和一些卷宗,墙角放着一个书架,上面摆满了各类书籍。

      “多谢李编修。”姜冕拱手道谢。

      “举手之劳罢了。”李修远笑了笑,“你先熟悉一下环境,我去给你取些近期的卷宗,你先看看,了解一下朝中的情况。”

      待李修远离开后,姜冕走到书桌前坐下。她伸出手,轻轻抚摸着光滑的桌面,眼神逐渐变得凝重。南书房是皇帝处理政务的核心之地,这里的每一份卷宗,每一句话,都可能关系到朝堂的动向。她必须格外小心,既要完成皇帝交代的差事,又要暗中寻找与永安侯府相关的线索。

      不多时,李修远抱着一摞厚厚的卷宗走了进来,将它们放在姜冕的书桌上:“这些都是近半年来的朝政卷宗,涉及民生、财政、军事等各个方面,你先慢慢看。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随时问我。”

      “辛苦李编修了。”姜冕连忙起身道谢。

      李修远摆了摆手,笑着说:“不用客气。对了,午时翰林院有公宴,为你这位新科状元接风洗尘,你可一定要来。”

      姜冕点头应道:“一定准时参加。”

      李修远离开后,姜冕翻开卷宗,认真地看了起来。她的看书速度极快,目光扫过书页,便能将内容熟记于心。很快,她就沉浸在卷宗的内容中,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卷宗中记录的大多是日常的朝政事务,并无太多异常。但在一份关于边境军备的卷宗中,她看到了戚姝宁的名字。上面记录着,上个月戚姝宁向朝廷申请调拨十万石粮草和五千套盔甲,用于边境驻军的补给,却被户部以“国库空虚”为由驳回,最后还是戚姝宁动用了自己的私库,才解决了粮草和盔甲的问题。

      姜冕的指尖微微一顿,心中泛起一丝疑惑。长株国吞并曹序后,国力大增,国库即便不算充盈,也不至于连十万石粮草和五千套盔甲都拿不出来。户部此举,显然是故意刁难戚姝宁。而这背后,恐怕少不了戚雍的默许。

      看来,皇帝与长公主之间的矛盾,比她想象中还要尖锐。戚雍虽然昏庸,但在压制戚姝宁这件事上,却一点也不含糊。

      就在这时,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一个尖细的声音:“陛下有旨,宣新科状元姜冕即刻前往御花园见驾。”

      姜冕连忙起身,整理了一下朝服,跟着传旨的内侍前往御花园。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