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镜中窥罪:谁在复刻我的母亲 ...
-
经历了舆论战场上的惊心动魄,姜晚身心俱疲,仿佛每一根神经都被拉扯到了极致。然而,那股源自心底对母亲的爱以及对真相的执着,宛如燃烧的炭火,始终在她胸腔中炽热地跳跃,未曾有一刻熄灭。她深知,自己每一次在黑暗中挣扎奋起,虽如萤火虫般光芒微弱,却都是向着光明前行的脚步。
可命运似乎并不打算给她片刻安宁,就在她刚想倚靠在短暂平静的港湾稍作喘息之时,新的危机裹挟着彻骨寒意,如隐匿于暗夜的毒蛇,悄无声息地蜿蜒而来,吐着致命的信子。
那天午后,阳光透过淡薄的云层,稀疏地洒在姜晚公寓的窗前,却未能驱散屋内凝重的阴霾。门铃突兀地响起,打破了寂静,姜晚心头莫名一紧,一种不祥的预感涌上心头。她缓缓起身,拖着有些沉重的步伐走向门口,透过猫眼,外面空无一人。疑惑与不安交织,她小心翼翼地打开门,只见地上静静躺着一个包裹,没有寄件人信息,神秘而又透着诡异。
姜晚蹲下身子,颤抖着双手捡起包裹,它的重量仿佛承载着千钧重压,让她的手臂微微颤抖。回到屋内,她将包裹轻轻放在桌上,犹豫片刻,还是缓缓打开。当看到里面的东西时,姜晚只觉一股寒意从脚底直窜头顶,瞬间如坠冰窟——竟是母亲狱中穿的囚衣。
囚衣破旧不堪,布料早已失去原本的色泽,泛着暗沉的黄,散发着一股刺鼻的霉味,那是岁月与苦难深度交织、沉淀后的腐朽气息。上面干涸的血迹,呈现出暗沉的褐色,如同狰狞的伤疤,无声地诉说着当年的惨烈与冤屈。姜晚的手指轻轻抚过囚衣,粗糙的质感摩挲着指尖,仿佛穿越时空,触碰到了母亲曾经遭受的无尽苦难。她的眼眶瞬间湿润了,泪水不受控制地夺眶而出,大颗大颗地滴落在囚衣上,洇湿了一小片,似是她对母亲悲痛的慰藉,却又如此无力。
更让姜晚揪心的是,囚衣的袖口缝着一个陌生编号“0413”。这几个数字,像是来自黑暗深渊的神秘咒语,刹那间开启了一扇通往未知恐惧的大门,将她拽入更深的谜团漩涡。姜晚的呼吸急促起来,心中涌起无数疑问,如汹涌的潮水般将她淹没:这个编号代表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母亲的囚衣上?它和母亲的冤案又有什么错综复杂的关系?
姜晚的第一反应,便是去找陆沉舟。这个男人,自始至终都如同迷雾中的暗影,与诸多谜团紧密缠绕,他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似乎都暗藏深意。她一刻也等不及,迅速整理好情绪,带着囚衣和满心的疑问,直奔陆沉舟的心理诊疗室。
推开门,诊疗室里光线柔和,陆沉舟正坐在办公桌后,专注地整理一些文件,他的身影在灯光下显得有些冷峻,散发着一种拒人于千里之外的疏离感。听到开门声,他微微抬头,目光与姜晚交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讶异。
“陆沉舟,你看看这个。”姜晚几步上前,将囚衣和编号急切地展示给他,声音带着一丝颤抖,那是愤怒、恐惧与期盼混合的颤音,眼中满是质问,仿佛要从他眼中挖出真相。
陆沉舟放下手中的文件,缓缓站起身,接过囚衣。他修长的手指轻轻捏着囚衣的边缘,仔细端详了一番,眉头微微皱起,眉心处形成一道深深的沟壑,眼中闪过一丝凝重,仿佛这囚衣勾起了他某些沉重的回忆。过了一会儿,他看似“无意间”透露:“霍氏集团 1999 年曾赞助监狱改革项目,0413 是第一批实验囚室编号。”
姜晚瞪大了眼睛,难以置信地盯着陆沉舟,心中震惊如雷轰顶:“你是说,我母亲是他们的实验品?”她的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几个分贝,愤怒与绝望交织在一起,如汹涌的岩浆在胸腔内翻腾,让她的双手紧紧握拳,指关节泛白,身体也微微颤抖,仿佛要将所有的不甘与愤恨都通过这颤抖宣泄出来。
陆沉舟没有直接回答,只是微微点了点头,避开了姜晚炽热的目光,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有同情,那是对她悲惨遭遇的不忍;也有无奈,似乎知晓背后的黑暗势力盘根错节,难以轻易撼动。
姜晚感觉自己像是掉进了一个巨大的陷阱,周围无边无际的黑暗如黏稠的沼泽,将她紧紧包裹,让她几乎窒息。她的脑海中瞬间闪过母亲这些年在狱中受苦的画面,那些孤寂的日夜、屈辱的打骂,还有自己一路走来为追寻真相所遭遇的重重艰辛。每一幕都如利刃,割扯着她的心,心中的怒火瞬间燃烧到了极点。
“我不会就这么算了的。”姜晚咬牙切齿地说,每一个字都从牙缝中挤出,仿佛裹挟着她的满腔恨意,“不管是谁,只要参与了这件事,我都要让他们付出代价。”她猛地转身,决绝的背影如同绷紧的弓弦,脚步坚定有力,每一步都踏出愤怒的回响,仿佛带着千钧之力,要踏破这黑暗,寻回属于自己的光明。
回到家中,姜晚把囚衣小心翼翼地叠好,放入一个精致的盒子,再将盒子藏进衣柜最底层。她坐在床边,眼神空洞地望着前方,脑海中不断回响着陆沉舟的话和那个“0413”编号。许久,她的眼神逐渐聚焦,透出坚毅的光芒,暗暗发誓,一定要解开这个谜团,找到背后的真相。
接下来的日子,姜晚如同着了魔怔一般,全身心投入到对霍氏集团 1999 年监狱改革项目的调查中。她整日埋首于图书馆的旧资料堆,一本本泛黄的书籍、杂志被她反复翻阅,指尖摩挲着纸张,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与项目相关的字眼。她联系了各种可能提供线索的人,记者、律师、学者……只要有一丝希望,她都不愿放过。
给记者打电话时,她的声音急切而诚恳:“您好,我是姜晚,我正在调查一件关乎我母亲冤案的大事,听说您当年报道过一些社会新闻,不知您是否了解霍氏集团 1999 年的监狱改革项目……”然而,多数记者都表示年代久远,资料难寻,爱莫能助。
面对律师,她眼中满是期盼:“律师,求您帮帮我,我怀疑我母亲当年是被当成实验品,卷入了一场阴谋,这是我目前找到的线索……”可律师们往往顾虑重重,一来案件复杂,二来背后势力强大,不敢轻易接手。
向学者请教时,她同样言辞恳切:“教授,您在这方面的研究颇深,我想请教关于当年监狱改革项目可能存在的黑幕,这对我真的很重要……”但学者们也多是摇头叹息,称所知有限。
虽然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许多资料被封存,知情人不愿开口,像是有一双双无形的手在阻拦她探寻真相的脚步,但姜晚没有丝毫放弃的念头。每一次碰壁,都像是给她的信念之火添了一把柴,让它燃烧得更加炽热。她坚信,只要自己不放弃,那扇通往真相的大门,终会在她顽强的叩击下缓缓开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