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课堂:
1、中秋:西汉时期的人们已经有了与月亮相关的习俗,这些习俗为后来中秋节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①祭月,尤其是在秋分时节。秋分是农历八月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人们会在这个时候举行祭月仪式,以表达对月亮的崇拜和祈求丰收。
②赏月,西汉文人雅士的一种流行活动。他们会在月圆之夜聚集在一起,吟诗作对,这种活动在后来成为了中秋节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家庭聚会,虽然中秋节作为一个家庭团圆的节日是在后来才明确的,但在西汉时期,秋收之后人们会有家庭聚会的习惯,这与后来中秋节的团圆主题有一定的联系。
④女子拜月,西汉女子有拜月的习俗,她们会在月下祈求月神保佑家庭和睦、子孙昌盛。
2、花青:《中国传统色》,编号C100 M100 Y65 K15 R26 G40 B71,雀入大水为蛤(ɡé)之合色。亦称靛花,中国画传统颜料色。植物颜料,取之于蓝,而胜于蓝。李时珍《本草纲目》载“南人掘地作坑,以蓝浸水一宿,入石灰搅至千下,澄去水,则青黑色。亦可干收,用染青碧。其搅起浮沫,掠出阴干,谓之靛花”。单人耘《如梦令·病中纵笔遣怀》咏“已爱平平仄仄,复爱花青入墨。老境喜纷披,满纸斑斓秋色”。赵以夫《忆旧游慢》咏“笑老去心情,也将醉眼,镇为花青"。成廷珪《送余廷心翰林应奉》咏“靛花深染青绫被,云叶新裁紫绮裘"。
3、苍烟落照:《中国传统色》,编号C25 M30 Y25 K0 R200 G181 B179,玄鸟归之承色。苍茫如烟,日暮乡间,大块浩渺。陆游《鹧鸪天》咏“家住苍烟落照间。丝毫尘事不相关。斟残玉瀣行穿竹,卷罢黄庭卧看山"。 方行《过延陵》咏“高情思挂剑,远识纪观风。欲问吴封处,苍烟落照中"。夕阳西下,苍烟伴月升也是如此。欧阳修《黄溪夜泊》咏“万树苍烟三峡暗,满川明月一猿哀”。
4、紫鼠:《中国传统色》,编号C65 M65Y50 K30 R89 G76 B87,玄鸟归之合色。考证紫鼠其色,或为貂鼠之紫黑皮色。岑参《赵将军歌》咏“将军纵博场场胜,赌得单于貂鼠袍”。梅尧臣《送吴仲庶殿院使北》 咏“汉朝重结单于好,岁遣名臣礼数增。紫鼠皮裘从去着,飞龙厩马借来乘”。陈维崧《沁园春·泊舟惠山看六朝松井艮岳石》咏“昔岁我来,乘白羊车,着紫鼠裘”。
5、红藤杖:《中国传统色》,编号C50 M50Y40 KO R146 G129 B135,玄鸟归之转色。红藤为杖,其色灰褐杂淡紫。白居易《红藤杖》咏“唯有红藤杖,相随万里来”,又《红藤权·杖出南蛮》咏“南诏红藤杖,西江白首人"。张籍《和李仆射秋日病中作》咏“独倚红藤杖,时时阶上行”。唐求《赠王山人》咏“红藤一柱脚常轻,日日缘溪入谷行”。陆游《闲居》咏“净巾裁白?(dié),拄杖采红藤”,又《冬晴闲步东村由故塘还舍作》咏“红藤拄杖独相羊,路绕东村小岭傍”。周道昱《秋日行溪上》“随身剩有红藤杖,作伴依然绿绮琴”。
6、李敢:西汉名将,飞将军李广的幼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