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烬雪 ...

  •   第三章烬雪

      腊月初七,海城落了今冬第一场雪。灰烬似的雪粒子扑在难民营苇席棚顶,将林小漫刚熬好的米粥染成脏灰色。她裹着郑实秋那件旧军氅,袖口磨破处露出絮棉,倒比百乐门的织锦缎更让她心安。

      "阿囡乖,再喝半勺。"她舀起稀粥吹散热气,怀中小女孩却突然抽搐,米汤泼在郑实秋昨夜送来的《诗经》上。泛黄纸页间"所谓伊人"四字被晕染成墨色的河,林小漫突然想起三天前——

      那夜她蜷在棚角替伤兵换药,郑实秋拎着马灯掀帘而入,霜雪凝在眉峰。他默然解下军氅裹住她冻僵的脚,转身呵斥克扣棉被的军需官时,喉结在火光中滚动的弧度,像极了父亲收藏的战国玉璜。

      "让我看看。"

      低沉的嗓音惊散回忆。郑实秋单膝点地接过孩子,食指按在颈动脉处,袖口金线将褪的少将领章擦过她手背。林小漫嗅到他身上混杂着硝烟与墨香的气息,恍若置身雨后的竹林。

      "是惊风。"他自怀里掏出个锡盒,指尖捻起羚羊角粉含进孩子口中:"云声,去教会医院取镇肝熄风汤。"

      程云声应声而去,布帘翻卷间漏进细雪。林小漫望着郑实秋低垂的睫毛在眼下投出蝶影,忽觉掌心刺痛——原是攥着的汤勺早将虎口硌出红痕。

      "将军竟通医理?"

      "家母曾是金陵女中的校医。"他托着孩子的手稳如握枪,"武昌起义时,她用裹脚布给战士止血..."话音忽滞,女孩胸前的白玉兰绣帕刺入眼帘,与他珍藏的那方竟有七分相似。

      粥棚外骤然喧哗。十几个乞丐撞翻粥桶,枯枝般的手直插向蒸笼。"是吃了观音土胀死的!"老妇尖叫着抱住孙儿尸体,肠穿肚烂的孩童滚在雪地里,像颗爆开的腐烂石榴。

      林小漫冲出去时,绣鞋陷进血水泥泞。她扯下帕子想盖住孩子青紫的脸,却被郑实秋拽进怀中。子弹擦着耳际飞过,将难民堆里举枪的汉子爆了头。

      "是通敌的粮商灭口。"他捂住她眼睛,掌心枪茧粗糙如砂纸,"别看。"

      她却在指缝间看见地狱——穿绸缎的尸首倒在穿破布的尸首上,雪花落在两者之间,倒成了最干净的裹尸布。郑实秋的怀表链子缠住她发髻,咔哒声混着他心跳震耳欲聋。

      当夜子时,郑家祠堂烛火通明。

      郑实秋摩挲着军装第二颗铜扣——这是黄埔军校毕业时校长亲手钉上的。堂下跪着的粮商孙茂才,正捧着瑞士金表往程云声手里塞:"郑师长明鉴,那些霉米是王督办强压给鄙人的..."

      "徐州前线三天饿死五个兵。"郑实秋突然轻笑,烛光在眸中跃成鬼火,"孙老板可知,昨夜有个小兵咽气前,往我手心塞了块树皮?"

      寒光乍现。指挥刀出鞘的龙吟惊飞檐上夜枭,孙茂才的求饶声戛然而止。血珠溅上《颜氏家训》匾额时,林小漫正端着姜汤僵在门外。她看着郑实秋拭刀的背影,恍若目睹神佛堕为修罗。

      "怕了?"他未转身,刀尖血水在青砖上绘出红梅。

      林小漫踏过血泊,将姜汤放在案头:"怕您手冷。"白瓷碗底压着那方绣帕,墨兰已洗去血渍。

      狂风撞开窗棂,雪片卷着枯叶扑灭烛火。黑暗里他忽然握住她手腕,枪茧碾过跳动的脉搏:"明日我派人送你去昆明。"

      "我不走。"她指尖触到他开裂的指甲,那是连日挖战壕落的伤,"您看这《诗经》——"

      残烛复燃的瞬间,泛黄的"与子同袍"四字在她膝头绽放。远处教堂钟声撞碎寂静,雪光映着两人重叠的影,恍若戏台上最古老的誓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