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前言,我为什么写这个故事 ...
小时候,我常随父亲在老家屋后的地里挑水灌苗。那是个极其耗费体力的活儿。父亲从河沟里,挑上来一担水,我会和他一起,拿着小瓢,把水一点点浇灌到禾苗的根部。
河沟并不近,要爬上两道长坡,现在回想起来,我几乎无法理解当时父亲为什么要花费如此多的力气,去浇灌那一点禾苗,然后获得一点点微薄的收入。
也许时代不一样了,这一代人有了更多的赚钱途径,而我父亲那一辈,却只有浇灌土地这一条路。
每每想起这一点,我总是觉得,我们这一代人,应该真诚地感谢这个时代,是父辈们用汗水和辛劳,给我们垫高了生活的基础,让下一代人有了更好的选择。
每次浇完地,我俩都疲惫不堪。父亲常常不无遗憾地说,要是当年苏联专家没有撤走就好了。他指着山坡上那片树林说,苏联专家规划的升钟水库,灌溉渠会从那儿流过,清澈的水就能直接引到田里来。
他还说,村里的人为了帮助那些苏联专家,连夜修路,帮助运送仪器。还有一位姑娘,为了爬上山坡帮忙安放仪器,摔了下来,腿都摔断了。
父亲说,他也曾经帮那些苏联专家搬过仪器。那些外国人,高鼻子,头发和我们不一样,都是卷曲的。而我总是好奇,总想了解更多细节,于是不断地追问。
后来,父亲陆陆续续跟我讲了很多。他说,以前苏联专家们认为四川盆地下面很可能蕴含着巨大的油田,不过可能埋藏较深,需要借助灌水进去才能将石油开采出来。
于是,苏联专家计划在我们的家乡建造一座巨型水库,一方面作为水利工程,可以灌溉很多很多的农田,发展农业;另一方面,也为日后开采地下油田做准备。
那时,专家们在我们家乡钻了很多勘探洞,放炮,并且有很多仪器,用很长很长的铜线连接起来。当时还有勘探飞机经常在天上飞,绕着这些山包转来转去,飞得很低,甚至能看到飞机的螺旋桨。
每每说到这儿,父亲有些惆怅,很可惜啊,他们后来都离开了,是一个叫“赫鲁晓夫”的人作坏事,把专家们都撤走了。
后来我们自己也修好了水库,但水位变低了,我们这儿灌溉不上了,但我们每年还得交灌溉税。
每当说到这儿,父亲笑了,而我总是愤愤不平,我们都享受不了水库的水了,为啥国家还让我们交灌溉钱呢?父亲说,虽然我们享受不了,但我们县还有其他地方可以享受到。再说了,交钱修水库也是好事。
父亲也常常谈起另外一个相关的故事。他说在我们家临近的阆中县,有一位曾在苏联留学的大学生,为了帮国家找到在四川盆地下面的油田,他把苏联专家带走的勘探资料,微缩成胶卷后,用蜡丸密封,藏到自己的小腿肚子里面,带回来了。每当我听到这里,仿佛自己的小腿肚子里也感受到了一阵钻心的疼痛。
后来呢?为什么我们这儿还是没有油田?我总是很好奇。父亲一开始不肯告诉我。
后来,我长大了一些,父亲谈起这件事,他说这个人回国后,却被错认为是苏联特务,遭受到不公正的批斗,失去了工作,家里的亲人也受到牵连。
他最后走投无路,跳河自杀了。每当听到这儿,我总是深深遗憾,为那位无名英雄打抱不平。
我也不禁想,要是我的家乡也有了油田,父亲就不需要这么辛苦了吧?
多年过去了,家乡的水库从1953年苏联专家立项调研,1960年“升钟水库建设誓师动员大会”召开,后因苏联专家撤走而下马,到1976年国家再次立项,1977年再次开工,到1980年因为国家财政问题差点再次下马。
后来在四川省政府节省其他开支,坚定支持下,终于在1986年完成大坝工程,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书赠“升钟水库”大字横幅。
而水库的整体工程,包括水库的灌溉渠,直到1998年才全面竣工。
它是当时中国西南地区最大的水库,是在中国缺少现代化工程机械的年代,先后动用十多万名建设者,肩挑背扛干出来的。它是一颗镶嵌在川北大地上的绚丽明珠,也是一座镌刻在川北大地上的恢宏史诗。
这么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这片土地也发生了巨变,高速公路直达湖区,把这片偏远的山区和外面的世界连接起来,这里也变成了升钟湖国家级4A风景区。
农家乐在水库周边兴起,农家小院里,花朵芬芳,果树飘香。
游客在此能品尝到农家特色美食,还有地道的湖区生态鱼,也能感受这里的乡土风情,享受到远离大城市的宁静夜空。
清澈湖水滋养出众多鱼类,湖区成了钓鱼胜地,每年都会举办世界钓鱼大赛。比赛时,世界各地钓者佬们齐聚,是全世界钓鱼爱好者的一场盛会。
村民们的收入增加了,孩子们在现代化的校园里学习,老人们在广场上休闲锻炼。
我的家乡,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地方志有着这样记载:“1936、1937年的连年旱情,酿成了百年一遇的丙丁大旱,庄稼绝收,百姓生活苦不堪言。1938年、1956年,嘉陵江、西河流域洪水猛涨,沿江两岸瞬间一片汪洋,陆地行舟,半为泽国……淹没房舍无数,居民葬身鱼腹“。
而现在,它变成了家乡人的幸福家园,2019年,库区人口全部脱贫,这一切都得益于不断前进的国家,奋发向上的时代,和这座被誉为“现代都江堰”的升钟湖水库。
两年前,父亲因病离世。但他讲述的这些故事,以及那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平凡英雄,却深深刻在我的记忆中,愈发清晰。
于是,我把这个故事写出来,纪念我的父亲。他是一位平凡的,但富有责任心的男人。他用勤勤恳恳的一生,为儿女撑起了一小片天空,抚养我们长大,并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塑造了我们正直、勤劳和诚信的品格。
这就是我的家乡,这里有一代又一代平凡的无名英雄,为家乡的建设添砖加瓦,默默奉献。或许每个人的付出都微不足道,但却如涓涓细流,汇聚成了波涛汹涌的时代洪流,改变了家乡的面貌。
他们的牺牲与勤劳,最终会沉淀在岁月里,成为下一代人幸福生活的基石。我想,这便是生命的意义吧。
这就是我为什么写这篇小说的原因。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章 前言,我为什么写这个故事
下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在升钟湖,热血青年杨天,带着水库梦远赴苏联留学。他与安娜相爱,却在回家建设水库和爱情之间徘徊。最终他们以梦想的婚礼作画,一分为二,约定水库修好后团聚,举行世界上最浪漫的婚礼。 杨天把资料藏于腿中,带回中国。 多年后,安娜的孙女带着半幅画,跨越山海而来...... 这是跨越时空的爱,更是致敬那些默默奉献的人!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