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5、45、天命 ...
-
天元十八年六月,贺兰白破城西州,举兵东进,遭遇祁州强烈抵抗。祁州新任将领战风勇猛,不仅冲破贺兰军包围,甚至反攻追杀,贺兰军不得不退回百里外。
襄阳有谢回,祁州有萧归。西北河道有宁军镇守。
贺兰白一时动手不得,并不意外,低眼瞧着地图,将西州代表“宁”的军棋推倒,插上属于“北俾”的军棋。
“王上,苏赫,原第七族族长之子,叛了。”
贺兰白并不惊讶,嗯了一声,语气轻淡:“杀。”
第七族……是谁?哦,想起来了。无所谓。不听话的,按规矩杀了便是。
大宁有些规矩很好用。叛君者,株连九族。
“是。”士兵领命而去。
贺兰白看着自己满是刀箭磨出来的伤痕的手心,握了握拳,将目光移回地图。
这张地图,原本只有西北是北俾的地盘。如今他披甲上阵,一点一点,在宁地插上北俾的军旗,仿佛亲眼可见宁国大厦倾倒,这种感觉……太好了。
他会将曾经受过的屈辱,一点一点拍在宁国脸上。他会用手中刀刃,亲自取走李氏项上狗头。
贺兰白拿起“北俾”军棋,插在祁州与河道之间;围绕祁州各处关要,插落数枚棋子。而后,贺兰白将目光移向襄阳,微微一笑,手起棋落,在襄阳四周如法炮制。
北俾的棋子仿佛蛛网一般,将猎物围困其中。
围困,
绞杀。
“嘭……”贺兰白嘴里说出一个拟声词,将祁州的“宁棋”按倒,插上“北俾棋”。
“嘭。”下一刻,贺兰白按倒处于襄阳的“宁棋”。而后,他将目光看向地图南侧、更南侧,大笑出声,起身出帐去。
没关系,他有的是时间陪宁国慢慢耗。
这一仗持续六年之久。
谢回的将帅之才贺兰白早有感受,故打算先破祁州,再想其他。他未料到萧归竟也精于行军打仗一道。他与谢、萧作战数次,各有胜负,局面一时僵持。
好消息终于来了。
宁国……该亡了。
大宁……天灾。
萧归坐镇祁州六年,待了六个春去秋来。一开始的迷茫、生涩在他身上褪去。在此磨炼六年,他如今已是闻风不惊的祁州将军。
萧归听到天灾的消息,面不改色,放下手中文书,叹息一声,说道:“细细说来。”
祁州知州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急道:“祁州北部适逢大旱,许多地方颗粒无收。西南边风沙影响,作物欠收。囤于南面的军田亦受影响。如今已有百姓上街游行,请求开仓赈灾……”
萧归叹了一口气,问道:“如今祁州粮仓能够支撑多久?”
祁州知州苦涩道:“节俭派发,支撑恐怕不过三月。萧将军,可想个办法联系朝堂,调粮赈灾?”
萧归盯着祁州知州,并未第一时间回答。
祁州知州苦笑一声,接着道:“将军啊……我知道如今战事紧张,可是,总得想个法子啊!将军……”
萧归把文书挪到一边,翻出地图,展于案上。
时值四月,祁州地区旱灾多发;襄阳倒春寒;江州、南州有洪涝。
不知师父那边如何。如今大宁,受不了任何磋磨了。
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将成为压垮大宁的稻草一根。
怎么办。
萧归揉着太阳穴,挥挥手,说道:“我知道了。你先走吧,让我想一想。”
祁州知州见将军如此态度,只得怀着担忧离开。走出房门前,恰巧撞到前来汇报的林轻云,二人点头致意,各自走开。
林轻云沉声说道:“萧将军。如今祁州城内流民四起,又有当年冲破城门的趋势了!”
萧归眉头一皱,问道:“怎么回事?”
林轻云道:“当然是因为城中百姓吃不饱饭!还能怎么回事!”
萧归来回踱步,目光扫到地图的南州城。他双手撑于桌案,咬牙,举起右手,重重捶了几下桌面,砸出咚咚咚地骇人响声。
林轻云深呼吸一口,压着怒意:“你发火有什么用!想个办法啊!”
手背传来的疼痛让萧归略微冷静,他抬起头,扫到了地图上的南州,缓缓支起身,说道:“驱赶城门聚集者,严格城门进出。”
林轻云皱眉说道:“赶过了,赶不走!”
萧归疲惫地说道:“杀鸡儆猴。”
林轻云不可置信道:“你要杀人?”
萧归咬牙,移开目光,声音发抖:“我不想杀,我从来不想杀他们!可是,不见血,死的人会更多!”
林轻云声线都尖锐几分:“他们手无寸铁……百姓何辜!萧归!百姓何辜!”
萧归闭了闭眼,疲惫极了。半晌,他对林轻云提起当年:“南州当年,我与你一样,不愿动刀见血。结果呢?你猜猜城守军杀了多少?”
林轻云怔怔地看着他,没有说话,只听萧归接着道:“五百八十一。”
林轻云咬了咬嘴唇,说道:“那……那放他们出去又如何?”
萧归冷笑一声,说道:“那你就放!让他们都逃走,让祁州成为一座空城,让贺兰白进来!你去!”
林轻云无法反驳,郁结于心,定定看着萧归。
萧归叹息一声,说道:“林将军,我知道你不愿。你只当这是军令便好。去吧。”
林轻云终于无话可说,死死地盯着萧归。半晌,咬牙切齿在嘴边挤出几个字:
“末将……领命。”
萧归目送她离开,目光移回地图上。
如他所料,贺兰白早在祁州北东边筑起战壕,东西连路早已切断。
粮草战,粮草战阿!国力之战,便是如此!
听天命……听天命……天命为何如此?
萧归看着地图,不断演算祁州的活路在何处。大宁的活路在何处。
给他一些时间,给他一些时间。
萧归很久没有这种无力感,他坐回木椅,伏在案上,砸了砸脑袋,重新坐起:他不能倒下,他身后还有祁州一州的子民,还有襄阳,还有大宁!
两日过去,有军报传来,是襄阳传来。萧归展开信纸,是谢回笔迹,只有三个字:
尽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