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书声 ...
-
陈春杳杳,来岁昭昭。
时光清浅处,一步一安然。
时光飞逝,转眼便进入了溯光十八年,易游之也七岁了。
他三年之前便由易远山亲自启蒙,开启了此世古代的学习之旅。
七岁的易游之生得粉雕玉琢,眉眼中依稀可见来日之绝世风华。不笑的时候真真是像极了萧氏,颇有一番翩翩浊世佳子之风。但一笑,便显得古灵精怪,尤为惹人喜爱。
不同于易淮之的年少老成,也不同于易溪之的天真烂漫。闹腾起来的易游之,可真是用调皮捣蛋来形容亦不为过。
说起来易淮之如今也业已十八了,但尚未成亲,如今也可以说是学有所成,已中了举人,乃是京师会元。只是还准备压上三年再殿试,看看能不能取得一甲进士,
因着科举之事,易淮之虽已到了成婚的年纪,但无心于男女之事,两年前便已禀明易府众位长辈,坚持要得中进士之后,方才成亲。
易家众人均饱读诗书,并不迂腐。
听闻,也不逼他。
只言道,来日登科便可双喜临门。
世家子弟约摸三四岁便要启蒙,易远山与萧氏本担忧易游之如此性子,虽天姿聪颖,但恐耐不住寂寞,不肯好好读书。
谁知,易游之平日里虽偶尔没个正形,但对学习这件事却颇为刻苦用功。
穿越的易游之骤临异世,但本着"既来之,则安之"的原则,他慢慢的,便接受了这个事实,融入了这个世界。
只今只道只今句,梅子熟时栀子香。
春风有信,花开有期。
易游之毕竟是21世纪蓝星穿越而来的高考生,虽"乍富″,生于钟鸣鼎食之家,自此便可在锦绣堆里成长,但难忘"居安思危"的道理。前世虽是个高考生,但也听过不少的小说。难免要"未雨绸缪"的为将来好好打算一番。
所以,自易远山亲自给他启蒙后,他虽有前世九年义务教育和三年备战高考的积淀,但于课业一事却从不敢懈怠。
这令暗暗观察着他的易远山夫妇,甚感欣慰。
只是,毕竟是身处古代,易游之虽勤奋好学,但也在学习中发掘了一个新的爱好——听书。
自从得知易远山拨给他的小厮长砚曾跟着府中的诗爷读了两年书,很是认得些字,于是日常闲时放松便爱坐在门外廊下,叫长砚将易远山布置的课业念给他听,就当是温习了。
有道是"温故而知新。"
易远山得知,便也默许了。
转眼便到了溯光十八年七月盛夏,
昨日易远山下值回府后,照例在书房检查了易游之的功课,见他未曾松懈,方才含笑勉励了他几句,在课业上,易远山向来对孩子们是颇为严谨的。之后回到正堂,父子二人便说说笑笑,易游之也彩衣娱亲了一会。
稍晚,待易淮之与易溪之前来后,一家人便一同用晚膳。
易家并无"食不言,寝不语"的规矩,谈笑间便用完了晚膳。
易游之兄姐弟三便便各回各的屋院了。
易淮之年岁已长,早早便搬到前院名为"文谦庭"的院子中。
而易溪之如今也十二岁上了,早两年也搬到了后院离春华居不远的人"知音楼"中,平日里随着女先生读书,习六艺。
只易游之年岁尚小,便还与父母同住在一院。他羡兄姐各有一院,便将所居西厢房起名为——岂知阁。
东厢房自易溪之挪院后便被改为了书房,平日下值回府后,便在这儿教导易游之。
今日辰时,易游之早早地便起了床,
萧氏拨给他的一等丫鬟苍灵伺候着他用完了早膳,便开始完成易远山昨日布置的课业。
先临摹了几张字帖,易游之仔细地端详了一下。
"嗯~还不错~"易游之自恋地想了想。
"不行,不行。"易游之又甩了甩头,将脑中的奇思妙想甩了出去,太自恋了可不是君子所为。
自从知通自己此世穿起到了如此钟鸣鼎食之家,易游之便立志要做一个君子。
便是那种“陌上佳公子,君子温如玉”的君子。
易游之瞧着用古代高糊版的镜子也掩盖不了自己的如玉姿容,更是觉得“这”不是梦,想着他便更加用功的读书了,易游之可不想当一个“表里不一”没内涵的花瓶草包。
"还要看书呢,可不能想着想着便被带歪了"易游之心下暗道。
一日之计在于晨,小小少年琅琅书声,回响在整个院中。
易大老爷易远山早已出府上朝当值去了,整个春华居中只有萧氏与易游之两个主子。
正堂的萧氏正在屋内作画,听到读书声,竟也不觉打扰,心下只余欣慰,只是每每想起易游之,心下总不自觉的浮现出"他"的身影。
自那年二人相见,相顾无言。
萧氏却好似卸去了心中的负担,不再纠结于往事,人也渐渐明媚了起来。
她与"他"也许久未见了。
若可以,她也想……
如今不过唯愿,
如花似叶,
岁岁年年,
与尔共春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