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4、第 24 章 ...
-
他这么想,他也直接就说了出来,“你是不是还想让我给你守门呢?你可想太美了,”他把她往外推,“你爱睡哪里睡哪里吧!我看睡石头上面也挺好的。”
嘉仁立马抱住他的胳膊解释,“不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你的床当然是你睡。我现在不敢一个人睡,我也不敢回房间,我就在你的床旁边打个地铺就行了。”
贺绩被她的话给安抚了,算她识相。他把炕上的小茶桌搬开,从柜子里面拿出一个小毯子,扔给苏嘉仁,“你就睡在这里吧。”
苏嘉仁笑着点头称谢。
两人便就此睡下了。
苏嘉仁一夜无梦,睡得还挺香的。有个力气大的人物在,她确实安全感满满。她醒来,看见贺绩那床已经空了,心想,没想到他还起得挺早,自己一点声音都没有听到。
一连几天,苏嘉仁都是宿在贺绩房间。白天她醒来,他早已起床忙公务,而晚上她入睡时,已经很晚,他早已入眠。
半个月后,东林才带着抓捕犯人的状书回来,他带着和他一起来的京官
正在大堂批改案卷的苏嘉仁看见东林的身影,忙起身。他终于回来了,那坏人也要被绳之于法了!
当嘉仁看到东林身后的人,她才是真的惊喜若狂。
“你来了……”她语调缓慢,仿佛不相信自己眼睛看到的那人。
东林忙解释,“我按照你的意思,把那信要递给开封府的府尹,可是人家根本不相信我。于是我就去庄家找庄公子,和他说明情况。他现在已经是刑部的侍郎了,他帮我把信传递给府尹大人,府尹大人这才派人一起过来捉拿人。”
嘉仁来不及回应东林说的,就被庄铭搂入一个温暖的怀抱。
有近半年没见了吧,嘉仁想着。眼眶红了,其实不见的时候也不会哭,一见面就好像许多委屈的心绪都浮出来了。她感觉自己好几次死里逃生,要是不幸运也许今天就见不到自己的好友了。
庄铭自从和她分开,几乎日思夜想,只有埋头工作才能稍稍喘息。自己的努力再加上父亲的人脉,他爬上了刑部侍郎的位置。他知道只有自己不断强大,才能在圣上面前说上话,才有机会让她回到自己身边。
他真的很想她。
不知时间过去多久,庄铭才放开嘉仁,说,“你在这里做的事情,东林都和我说了。你做得很好。我来,就是想把贪官章之道赶紧带回京都,好好审理完。大家一定都会知道你的功劳,到时候也许你就能……”
苏嘉仁知道他要说什么,赶紧说道,“不用担心,我挺好的,他被捉也是天网恢恢疏而不漏。”
就在他们说着,东林已经领着开封府的人往章之道那里去了,人很快就被抓住了,连着韩林也被开吩咐控制着。两人一同押往京都去。
苏嘉仁拉着庄铭来到自己的房间,关上门后,才踩在桌子上,把藏在房梁上面的账本给了庄铭,“这个是米仓粮食被他占据私有的账本,你一定要保管好。”
庄铭收好账本,好奇的扫了嘉仁的房间几眼,“你怎么住的地方,满是灰尘?”
嘉仁不想他担心,就简单说了一下那天的事情。
庄铭当然听得出她的难受,点头回道,“那你不住这里,住那里?”
“我睡隔壁贺县丞的房间。”嘉仁道。
“那县丞睡哪里?”
“他……也睡在隔壁,他睡床,我睡炕上。”嘉仁说。
“什么!那怎么行?”庄铭情绪有些激动。
“没什么,炕上也不小,我说着还挺宽大的。”
他是那意思吗?
庄铭立马反驳,“不管怎么样,你不能再和他一个房间!”
嘉仁不知道为何他这么激动,安慰道,“好吧,我今天就回自己房间睡,反正坏人也要被带走了,东林也回来了这里应该安全了。”
庄铭还是心里难受,不过看她这么快答应自己也不好再说什么。
两人没有时间叙旧,庄铭匆匆告辞就和开封府的人把犯人带走了。
贺绩在那些人来的时候,就在角门看见他们了,当庄铭和嘉仁拥抱的时候,不知为何,他总觉得在县衙大堂上这样的画面有些不对劲,让他看不顺眼。
他刻意回避了这些人,因为庄铭可能会把他认出来。庄铭的爹是枢密使,刚好也管着军政,以前和他爹聊天时,也见过他几次。不过很难说他记不记得自己这个楚王。
看着章之道和韩林离去,以后这个旷远县要少几个害群之马,苏嘉仁终于可以放松一些了。她来到贺绩的房间收拾自己的东西准备回自己房间。
贺绩走了进来。
她笑道,“这几天麻烦你了,终于坏人走了,我也得以安寝了。”
贺绩还没有来的急说什么,嘉仁已经走了出去,这个房间瞬时显得空寥寥。其实他想说的是,他并不觉得麻烦了。
日子相安无事,很快一个月就过去了。七月底,庄铭写信给苏嘉仁说案子在刑部已经审完,两人已经被发配至儋州。还说她的名字已经朝堂皆知,他会尽力为她回京都尽力斡旋。
苏嘉仁心想,儋州那烟瘴之地,那起小人要想再回到中原,可就难了。
贺绩不久也收到了朝廷的来信,是他老师寄来的。说有传闻皇上已经病重,因为几天都没有上朝了。要是真病了,于情于理他也应该在父亲身边尽孝。
来的时候是为了,避免和太子的矛盾。可是现在时移世易,也该回去了,要是真有什么状况,他应该守在父皇身旁。
不过,也许这个苏嘉仁的情况,他还有点不确认。她看上去一心为民,也许不应该屈居于一个地方之官。可是如果她和她爹一样呢?一样的要裁掉那些和他一起出生入死的兄弟。许多文官,什么都不懂,就会上下嘴皮一碰左右他那些部下的来去。他们哪里知道“当兵”两个字怎么写!
不管怎么样还是要走的,不如辞行的时候,问问她的想法。
贺绩来到苏嘉仁的房间,嘉仁看到他,月光之下,来人显得雅致高大,有一种说不出的气质。
她放下手中的书册,请了对方坐下,问道,“你难得来我房间,有什么事吗?”
“我明天就要离开这里了。”贺绩说。
嘉仁突然听到这个消息,她不知作何感想,与他共事这么久,他其实是一个很不错的县丞。
“你一定要走吗?”声音带着惋惜和不舍。
“京都家中来信,大约是有些事情需要我去。”
再不舍,若是他要走,她又怎么拦得住。
“那也只好祝你一路顺风了。”
她简陋的书桌上摆着四书五经。
他随手拿起一本“战国策”,问道,“你对将军士兵怎么看?”
嘉仁以为他只是没事闲聊几句,或者以后有参军的想法,就像很多热血男儿一样。
“士兵和将军都是为我国我朝卖命之人,很光荣,却也很辛苦。”她缓缓说。
贺绩听她说这话,感觉她不像是对这方面有太多深刻思考的内容,也许她根本不在意,只是他多想了而已。
“确实。”他随口附和了几句就告辞了。
苏嘉仁却半天回不来神,为什么他这么快就要离开了呢?和他共事的几个月,感受到他的太多帮助,以后要想谁支持她,可就没那么容易了。东林虽好,可是县衙的事东林也帮不上什么。
第二天,苏嘉仁还想送贺绩一程,可是起床之后,发现隔壁屋子已经空了,她的心也空空的。
贺绩陆路转水路很快就回到了京都。
一回来,他就往崇文殿去参见皇上,一看果然是身体有些不适。他庆幸自己回来了,要是皇上一直病着,而他不在,可想而知,那些那人又会吹什么耳边风。
皇上看见五皇子,并没有多么惊喜,只是随口聊了几句。
除了皇后生的太子和姜才人生的五皇子,他还有一个备受宠爱的李妃生的六公主贺芸,再加上那些没能活过周岁的几位皇子,他的孩子不算少。可是他一个都谈不上很喜欢,哪个孩子的母亲能带给他更多的价值,他就喜欢哪个孩子。
选择太多,作为皇上什么都很挑剔,哪怕是自己的孩子。
贺绩和皇上聊到了在旷远县的所见所闻,也说了讲到了苏嘉仁的功绩。
皇上一听,“苏嘉仁?就是那个殿试的探花郎?”
贺绩说,“是的。”
“她确实不错,刑部的那个贪污大案,证据就是她找来的。”
贺绩点头恭谨说是,又说自己远在他乡,也没忘给父亲祈福,为皇上抄了一百遍《坛经》。
他接着又问候几句才弓着腰退步离开。
他并没有直接往自己的松风殿而去,而是踩着白玉阶梯往宫外走去。
太子来给皇上请安,正好看见贺绩离去的背影,问身边的小太监,“这是五弟回来了?”
小太监施礼答道,“是的,楚王殿下昨日已经回京都,今天是来给皇上请安的。”
太子贺纶听完,面色一冷。他倒是回的及时,父皇一病他就回来了,早不见人,晚不见人的。要说他没点非分之想,谁信。贺纶调整了一下心绪,才入门往皇上面前去。
贺绩能知道朝廷的消息,自然是因为夫子庙的姜方丈的去信,所以见完皇上第一件事就是去见姜方丈。
方丈虽然自己守着古庙青灯无欲无求,可是他没法不多关照从小跟着自己长大的五皇子。当初能当上五皇子的老师也是他费力谋来的。既然不能和他母亲在一起,那就照顾好她的儿子吧。和她没有缘分,能照顾她的儿子,何尝不是另一种缘分呢?也算完成她的一个心愿。
那时候,五皇子刚刚被送到他的门下,他只看了那双伶俐透彻眼睛,他就知道,这就是故人之子。
贺绩拜过老师之后,又拿出棋盘和姜方丈对弈。
姜方丈先下一子,下完说道,“你因为太子的派来的杀手,而远离了这是非之地,可是现下你又回到了这风暴眼,太子想来又会有什么行动,你不担心吗?”
贺绩也跟着在棋盘上走了一子,他笑笑说,“担心?他的那些小兵小将能把我怎么样?”不说他自己的功夫,就是身边埋伏的那些人,也不是谁能轻易打过的。
他离开,不是因为打不过,而是觉得烦,不想与所谓的亲人起嫌隙。他回来是因为父皇病中,他得尽孝。若是他在上阵杀敌,还可以不用回来,可是如今没有战事,四海升平,他岂能居安一隅,独自安宁,不顾病重父皇。
“你是高高在上的千金之躯,自然有保护,他东宫伤不到你。可是那些没有特权,没有保护自己的力量的人呢?他们就是大多数的百姓啊,如果他们受到太子伤害又能躲到哪里去?”
贺绩思考着姜方丈的话,整盘棋都下得恍惚,最后自然是输了。
此时宫中,皇上拿着大臣递上的折子狠狠地往太子砸去,“你看看这些弹劾你的折子!你自己张大眼睛好好看看,这是一个储君该有的行为吗?”
贺纶跪着,手哆哆嗦嗦摸到那刚好没有砸到他的折子,翻开一看,越读,心越冰冷,“皇上这,这一定是别人在陷害儿臣,一定,一定是谁在罗织构陷,儿臣绝对没有这么大胆呀!”
“朕是信任你,想锻炼你,才会一年前派你去两广地区,安抚那些被洪水肆虐地区的百姓。而你呢?居然为了钱财,联合药商,在国难期间抬高药价。几万人,因为你的选择丧命!你这是要倒反天罡啊!”说着,皇上狠狠踢了跪在地上的太子。
“不!儿臣没有,儿臣怎么敢?”太子的脸被踢到,嘴角带着血,此时说话声音都有些含混。
皇上冷笑一声,“你以为只有这一个折子这么说吗?是几十个!你以为是今天才有人这么说吗?半年前就有了!朕以为万一有人陷害你呢?还是调查清楚才好。派了人去调查,结果发现别人说的都是真的!你真是……让朕失望。”
贺纶此刻全身发冷,有一种浸入骨子的冰寒,“儿子对不起皇上您,对不起那些百姓!儿子也是一时鬼迷心窍,再也不敢了!”
皇上黑着脸,一副不想再多说的表情,“那些商人,抄家的抄家,斩首的斩首。朕不能抄你的家,也不能把你杀了,你自己好自为之吧。这一年没有我的允许,不要出门,也不要来见我。”
大太监看皇上脸色不对,忙扶着太子往外走,一边走,一边劝,“太子,您最近就在家看看书,写写字儿吧。皇上总会消气的。”
太子此刻有些绝望,可是听了这话,又好像找到了一丝生机。是啊,他犯了错又怎么样,自己的亲爹还能废了自己不成,自己可是皇后生的嫡长子!谁能把他怎么样!
皇上当然知道自己不能轻易动太子的位子。倒不是因为那逆子是自己的儿子,而是这些年,东宫为了权势培植笼络了朝廷不少人。
右相李起既是皇后李氏的兄长,太子的舅舅,也是吏部尚书。那工部和刑部也有太子不少人,以前觉得储君早晚要担责,早点培养自己的心腹也好。可是如今太子是有恃无恐,过于放肆了。
户部,礼部,和兵部倒是没有太多太子的势力,可是也不敢和太子正面冲突。
皇上正愁着,把御史大夫庄贤叫了过来。
庄贤最近没少听儿子说那苏嘉仁的好话,想让自己把她弄到京都来。他承认这位昔日好友的儿子确实做的不错,京都朝堂上但凡是个官大概都听过她的名字,她在地方做得太好了。
可是他又能说什么?他的位置看似很高,其实什么都不由他决定,就算皇上说他可以直言谏诤,他难道真的敢那么做?还不是有十分想法,但只是温和说出一分。
庄贤走进殿内,不知皇上找他所为何事,恭谨施礼之后,只是一旁等着,不敢言语。
皇上批完一个折子,才对着庄贤笑道,“庄爱卿久等了。”
“皇上言重了。”
“此番叫你过来,是想问你对现下的有才能者有什么推荐。大理寺那边老说缺人,可是有找不到合适的人选。”皇上当然知道,大理寺不缺人,可是他准备让五皇子去督查大理寺,所以需要一个不偏不倚的人在大理寺。要找中丞之人,非御史大夫莫属了。
庄贤不知皇上为何有此一问,如果他心中知道谁有才能,他肯定早已想把人弄到御史台了,不过如今有优秀才能和品格的人确实少。
他冷静的敷衍说道,“皇上若是想要有才能者,今年的省考中就有几个打眼的。”
“哦?都有谁?”
“那状元郎就很不错,不仅仅是文采好,而且孝顺慈爱,邻里邻居都夸赞。这些都是众所周知的,只可惜……”
“可惜什么?”皇上问道。
“可惜状元郎刚刚中榜没几月,家里的母亲就去世了,不得不回家丁忧。”庄贤解释。哪个状元的才德又会不好呢?既然皇上让他推荐,他就推个不咸不淡的,不惹麻烦就行。
皇上听完带点遗憾的轻叹了一口气,又问,“你还能推荐其他人吗?”
庄贤略带勉强,“臣最近听说,本年的探花郎苏嘉仁好像在地方上干得挺不错的,但是具体也不太了解。”
既然皇上有心问,他就说出自己私心想推荐的,但是不能过于热情。只有仿佛不在意一般的提出,皇上才会更加认可。虽然没有说苏嘉仁的具体功绩,可是有心人,一定可以知道。
皇上听完点头,没多久就让庄贤退下了。
中秋夜宴,皇上并没有邀请太子,想让他好好为自己的过错反省。
中秋佳节,被关在东宫,无旨不得出门的贺纶,在酒池肉林中和婢女歌姬莺歌燕舞,好生快活。听到守门太监聊到五皇子贺绩,他停下了手中的杯子,把小太监叫了进来,“你刚刚在外面在说什么?”
小太监吞吞吐吐回答,“听说皇上刚刚在夜宴上封五皇子楚王为大理寺卿,因为前任寺卿余大人年迈致仕……”
话没落音,紧紧被太子握住的酒杯已经碎了。不顾手上碎片带来的刺痛,贺纶接着把桌上的所有物品掀翻在地,对众众人大吼道,“都给我滚出去!滚啊!”
一众人吓得接二连三鱼贯而出。
看到众人跑出去,太子靠着身旁的椅子滑落在地。他以为自己的错误皇上不会在意,现在父皇让他关禁闭,也只是一时做给朝堂百官看的。可是,现在居然给那个没什么背景的莽夫在大理寺安排实职。这不是赤裸裸的抬举他贺绩,让他在自己面前碍眼吗!
贺绩在晚宴听到这个宣旨,表面冷静自如的谢了恩,可心中还是有几分激荡与兴奋的。过往他是不在意什么实职虚职的,他以前只在意能不能上阵杀敌,能不能赢,能不能为一方百姓带来安宁。现在没有战事,皇上也让他从前线下来,他乐得无事忙。
可那天听到姜方丈的几句话,也许这天下没有他想得那么太平。也许除了武力之外,他也能用其他方式帮助那些无辜的百姓。
最近太子的恶形恶状,他也听了不少。之前他不想两人有争执,起冲突,闹兄弟阋墙的笑话,可如今,他不想置身事外。尤其是见识过一个女子也能用智慧让一方百姓安居乐业,一处县衙政简刑清。他何尝不想也这样做力所能及之事呢?
皇上确实是有意提升楚王贺绩的存在感和实力,他并不想让自己的皇子形成对抗,可是只有这样做,那太子才能有危机感,才能被磨砺。皇上甚至提拔了好几个远在地方,并且和朝堂的太子没有太多联系的小官。这其中就包括把旷远县治理妥帖的苏嘉仁,给升为大理寺评事。虽说都是八品小官,可是这京都中央的八品比地方的,就要高许多档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