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二章 青衫单骑赴玉关·树上开花(一) ...

  •   树上开花(一)

      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正月十七,是大明新科武状元赵世龙的大喜之日。然而,本该在状元府同众人欢醉的他,却在府内偏室的书房中愁眉不展,室内油灯昏暗不已,而桌上的两封书函在他的眼中却格外醒目,因为其中一封,是用血写成的。

      他眼中含泪的将左边的血疏放入怀中,又将右边的信函慢慢地交给身边一位面容坚毅,年仅弱冠的一位年轻人,那年轻人似有不忍的摇了摇头,将信函推还给他,示意他慎重考虑。赵世龙只是双手接过,将信函重新浏览了一遍,当他再次将信函整理好交给那位年轻人时,几滴热泪不觉落入信函之上,泪痕点点,白日可见。随后,他取下挂于墙上的泅龙剑,运起内劲,在书房的墙上刻下了一首五言绝句。可叹的是,在这首绝句的旁边,刻着一首李白的名篇《侠客行》,应是早已在婚前刻好。年轻人见状,心头一震,他蓦然回头望去,却只看到赵世龙的背影。

      时年正值正月,府外大雪纷飞,寒风凛冽;府内歌舞升平,众人欢醉。赵世龙始终都没有回望一眼,似乎这一切已经与他没有了任何关系。年轻人一路疾走追至大门,却见门口已无下人守侯,顿了顿足,径自追出府去。在府外早已有一位花甲老者等着他,赵世龙见那老者牵着自己的名驹,马上还系着一件皮袄,显然已经准备多时了。他向老者道了声谢,一个鹞子翻身上马,顺势接过老者手中递来的一块金牌,紧了紧皮袄,掂一下腰间的泅龙剑,回望一眼,那状元府如迟暮老人一般,风雪中飘摇,仿佛随时都会轰然倒下。“驾!”如龙吟一般,呼喊中带着一股永不服输的力量。马儿甩开四蹄,飞也似的向东边的崇文门而去。夜幕银星闪烁,宛若一盘星砂。

      而此时的状元府外,花甲老者望者赵世龙远去的背影,不禁苦叹一声。那位年轻人追来之时已是不及,他手中多了把亮银枪,双眼望者赵世龙远去的方向,焦虑之情溢于言表。老者摇了摇头,从自己的马上解下一柄断刀,纵观此刀,刀身已折。老者将它用布包好,又取出一封火漆的信函,一并交给那位年轻人,然后低声耳语几句,走向了皇宫大内。那年轻人沉吟一番,将赵世龙交与自己的书信放入府外的石狮口中,拜了一拜,接着重重的叩了三下状元府的大门,便快步远去了。

      那首绝句正是王昌龄的《答五陵太守》:

      仗剑行千里,微躯敢一言。曾为大梁客,不负信陵恩。

      而在墙头的另一边,则刻着李白的名篇《侠客行》其中这样的两句:

      赵客缦胡缨,吴钩霜雪明。银鞍照白马,飒沓如流星。
      十步杀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与名。

      却说赵世龙身负泅龙剑,腰系大明九边重镇的通关令牌,一路飞马扬鞭直奔天下第一关——山海关而来。一夜急驰,三更时分已至京东丰润的西门关。要知明末京畿要地,防务更慎于九边重镇,九边之设,始于洪武,终于永乐。其目的有二,一是防备北元蒙骑南下袭扰,二是防备东夷满洲攻打辽东;而京畿防务之所以称之重字,乃是取于英宗景帝二朝土木之变及京城一役的教训。此时北直隶防务尚可,仅守隘口官道。直至崇祯十一年清兵大肆入关劫掠之后,方才严整武备,设立京东,京北,京南三大营及北直隶六总兵,这是后话。且说赵世龙东出京畿,便须经丰润、永平两大边镇及五处关口,这丰润以西三十里的西门关,自然首当其冲。

      赵世龙先前听说这西门关守将乃是天启三年的武举方卓,此人年及而立,性急噪,好饮酒,常以贪杯误事。赵世龙策马至关前五里处,才见到西门关的哨卡,那哨卡不过四五人,却个个睡的鼾声如雷,长短兵器散落一地。赵世龙就在上月还路经地,故而深知哨卡乃是整座关隘的保障,他见此情景,不禁轻叹道:“此刻若有轻骑来犯,这等关口,必为其鱼肉耳。”

      夜空中繁星点点,月色通明,如此良辰美景,赵世龙望着仍在酣睡的几人,大为皱眉。片刻之后,他假道绕行,眼见要通过关卡,心下稍安,不想身后忽地传来一声叫喊:“喂!前面那人,你站住,你不能过去…”这声音煞是尖锐。

      赵世龙一惊,忙回马探看,却见一人身材瘦小,身着军服之人在哨卡后面的草丛中对自己叫喊,那人说着说着,自己还冻的瑟瑟发抖。赵世龙见状大为奇怪,于是驱马至那人附近,扬手一指东面的西门关,说道:“这位朋友,此乃官道,普天之下人人皆可通行,何故出言拦阻?且前方便是丰润治下的西门关,我尚有要事…”

      那人未等他说完,便急道:“总之…你,你不能过去!”那人说完,神色更加慌张,赵世龙见此人神色有异,忙勒住马缰问道:“为何?”那人似乎要急的哭了出来,言语见又好象有所保留,只听那人声音越来越小:“我…我不能说…”赵世龙略一思虑,心道:看来此人并无恶意,然却一意阻我前行,可见前方定然凶多吉少,但此时既无他路可寻,只得探它一探。

      赵世龙想至此,直言道:“大丈夫死则死矣,纵然前方刀山火海又有何惧?兄台好意在下谢过,既然不肯明言,请恕在下失陪。”他说完猛地一甩马缰,那白马得到主人的命令,四蹄如风,转眼间急驰而去。然这一人一马却都未曾注意到,方才出言相阻之人已然呆坐在地,神色茫然。

      须臾工夫,赵世龙已抵西门关下,他见关上灯火通明,便高举通关令牌,扬声道:“关上诸位,劳烦报与你家将军知道,在下奉朝廷密令须至关外宁远一行,通关令牌在此!”赵世龙说完,只见关上火把匆匆,人影闪动。但只过了片刻,便听“吱吱”声响,关上吊桥慢慢下落,随后十余骑者急驰而出,在他们后面,尚有步兵百余。赵世龙见此情景,暗道不好,左手松开马缰,轻轻的握住了系在马上的泅龙剑。

      却说那十余骑中,有一人身材高大,一身黑衣黑甲,单手横握一柄大刀,不怒自威。其余骑者皆难以与之争锋,俨然此人乃是众骑之首。那人见赵世龙孤身一人,便也驱身近前,待二人尚有十步之遥,赵世龙抢先拱手道:“请问阁下可是西门关参将方卓方将军?”那人闻言手势一顿,略带几分醉意的点了点头,语气轻佻的问道:“不错,正是本将军。兄弟你半夜三更,孤身来此打扰本将军吃酒,该当何罪啊?”话音未落,一身酒气扑面而来,两人虽有十数步之遥,赵世龙却闻得大为皱眉。方卓说完,他身后骑者亦齐声喝问道:“还不老实下马,磕头赔罪?”

      赵世龙见此人即是方卓,亦知此人性情急噪,于是他直言道:“打扰将军雅兴,确是在下的不是。此次冒昧造访,乃是奉了朝廷的密令,须前往山海关外宁前道一行,还请将军行个方便,今日失礼之处,容在下日后赔罪,通关令牌在此,请将军过目。”赵世龙说完,不顾众骑在侧,亦驱马上前,递过令牌。方卓向身后一使眼色,立刻有一骑者会意,上前取过令牌。

      方卓抬眼一看,见这令牌外层乃是纯金打造,正面是一个兵字,背面还有兵部的刻印,方卓行伍出身,从军数载,验过令牌是真,但口中仍道:“令牌不假,但你年纪轻轻,却手握兵部的金牌,实在可疑。你可知这令牌有何用?”赵世龙不卑不亢,昂首应道:“此乃兵部信物,仅在兵符之下,非常之时,持此令牌者可通我大明边九重镇而无阻,亦可调镇城之下五路军兵……”

      方卓听罢,面露讶色,他嘿嘿一笑,又道:“话倒是不错,今日看在兵部份上,且先不为难于你…”“多谢方将军!”赵世龙心中大定,感谢道。方卓则连忙打断他的话,又将大刀一横,嘿嘿笑道:“但你扰我雅兴,可不能就这么算了……这样吧,你若能在我刀下走三个来回儿,就可以走了!”赵世龙暗自吃惊,忙道:“这…将军,今日在下尚有要务在身,不便耽搁,不如来日…”“休得多言!婆婆妈妈,一点都不痛快!要过关,便须与我斗上一斗,如若不然,哼…”方卓话音未落,他身后的骑兵“唰”的抽出战刀,面带威吓。赵世龙见状,心知今日一战难免,无奈之下轻轻点头,慢慢的拔出了泅龙剑。

      方卓见赵世龙拔剑,略微一愣,双目紧盯其剑身不放。原来他见这泅龙剑要比寻常宝剑长出几分,似乎专为战场搏杀之用,剑身稍宽而不厚,持剑者亦不须力大如牛。赵世龙见方卓神色,暗笑一声,应道:“方将军,请!”方卓点了点头,大刀向后一招,其属下皆退后十多步,而手持火把者却上前来照明助阵。

      二人间隔十余步,方卓猛然策马直进,一招力劈华山挥手而出,刀锋直指赵世龙肩头,赵世龙见其来势正盛,便举剑轻架,其身却侧俯于马上,险险躲过。岂料方卓一刀未竟全功,竟以刀身回磕,欲待赵世龙挥剑格挡之时将其震下马来。赵世龙见招大惊,未敢硬接,他纵身一跳,结果方卓刀还没到,赵世龙却已在半空,待方卓招式用老,赵世龙方松了口气,瞬间转守为攻。虽说是攻,却也因方才的两刀心有余悸。他深知力劈华山的力道已然大的出奇,施发者大都催动全身力道,以求毕其功于一役。然方卓见自己变招之时居然还有余力将招式收回,着实厉害。若非此人是内家高手,便是有霸王举鼎之力。

      想至此,赵世龙一路鸳鸯剑法甩手而出,剑招奇怪,攻中有守,直捣方卓中宫,欲逼方卓撤刀回守,再图进取。方卓两刀扑空,已觉奇异,又见赵世龙复回马上,竟未加喘息便迅速反攻,暗暗佩服。于是他轻敌之念陡收,心神一定,昂首收回大刀,格挡来剑。

      转眼间两人刀剑相交十余合,未有胜负,而方卓手下百余步骑却看的心惊胆战。要知这方卓乃是武举出身,自小力大如牛,又曾在少林练过两年内家功夫,自入朝为将以来大小数十战,罕有败绩,即便不敌,也是胜负立分,极少有与对手缠斗之状。其实不仅方卓如此,赵世龙亦是极为小心,他所习得的鸳鸯剑法乃是出自昔日抗倭名将俞大猷所著的《剑经》一书,据传当年俞大猷武科会试,名列三甲,被封为一等参将,驻防福建,他途径嵩山少林寺,与当时的少林主持小山上人比武论剑,技压少林十八铜人,惊得小山上人目瞪口呆。

      原来这小山上人见俞大猷谈吐不俗,本想用闻名天下的少林十八铜人阵考较他一番,岂料一举遭破,他惊讶之余又对俞大猷的剑法大感兴趣,便借其南下之机派两名得意弟子宗擎,普从跟随学习。八年征战,二人出生入死,终于得到俞大猷的真传,并将其剑法的精髓——《剑经》下卷带回少林,小山上人见爱徒施展武艺,方知《剑经》并非以剑法为主,乃是以宋时的太祖长拳为基,以快击惰,以慢抵锐,方制人而不制于人。而赵世龙习此剑法两年,除在少室山误入武当叛徒所布的四象诛仙阵外几乎未逢敌手,今日短剑与长刀争锋,虽说泅龙剑与寻常宝剑相较略显其锋,招式上却也不得不被方卓的斩将刀占了先。

      赵世龙孤身一人,面对西门关大将方卓率众拦截,如何得脱?欲知详情,且待下篇分解。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2章 第二章 青衫单骑赴玉关·树上开花(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