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第四课 ...

  •   经历了4年的楚汉争霸,最终刘邦大败项羽建立汉朝并称帝,也就是汉高祖刘邦,衣锦还乡后,他与乡亲们开怀畅饮,并写下了著名的《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从这首诗中,同学们感受到刘邦什么样的心情?
      (自豪、大气磅礴…)
      此诗前两句确实确实展现了一统天下之后,刘邦所向披靡的豪迈气概,但第三句“安得猛士兮守四方”却透露出刘邦对新建帝国的担忧。这些担忧来自哪里呢?西汉要如何巩固政权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走进第四课《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起走进大汉帝国,来寻找答案。
      一、大一统的重建与巩固——西汉的建立与巩固
      前面我们讲到了在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了汉朝,但是社会刚刚经历了连年的战乱,经济凋敝,如果大家是汉高祖刘邦,会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巩固汉王朝的政权呢?
      (与民休息)
      ①经济:与民休息
      因此在西汉初年吸取了秦朝暴政素亡的教训,并结合社会实际之后,汉初统治者尊奉黄老无为而治的思想,并实行与民休息的政策。鼓励百姓生产,并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同时政府也提倡节俭,减少财政支出,社会经济逐步恢复,
      在汉文帝和汉景帝在位时期出现了“文景之治”的繁荣景象,同时也赢得了民心,进一步巩固了政权。
      ②政治:郡国并行
      西汉初年的各种制度基本上沿袭秦朝历史上称之为“汉承秦制”,但是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汉朝采取的是郡国并行制。
      刘邦在统一战争中分封了7个异姓功臣为诸侯王,这在当时有一定的现实性和紧迫性。但是由于他们掌握着军事权力,对中央集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所以在汉高祖时期呢,又将异姓诸侯王逐渐剪除。
      汉高祖吸取秦王朝灭亡的教训,又封了一批同姓的诸侯王,本质上是分封制和郡县制并行,是一个过渡性质的政策,但这一制度的实施也给汉朝的统治带来了隐患。比如说汉景帝在位时期削减诸侯封地的,引发了七国叛乱。虽然最后平定了叛乱,但如何消除这一隐患是政府面临的首要难题。
      ③军事:和亲政策
      汉朝采取无为而治的政策,表现在军事上,采取的是和亲的方式,来解决与匈奴之间的矛盾。
      汉朝初期,经过高祖,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汉武帝继位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对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他又采取了哪些积极有为的措施,解决了汉初体制的弊端,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国家?
      请同学们课后预习第二子目的内容,我们下节课展开学习。
      二、大一统的发展——西汉的强盛
      汉朝初期,经过高祖,文帝,景帝的休养生息,汉武帝继位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对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那么他又采取了哪些积极有为的措施,解决了汉初体制的弊端,巩固和发展了大一统国家?
      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阅读第二子目,归纳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军事方面采取的措施。给大家两分钟的时间,讨论一下。
      好,时间到,我们请两个小组来说一下。很好,概括地十分完整,你们找到了政治、经济、思想上的措施。我们再请一个小组,概括一下军事方面的政策。
      同学们已经把基本了解了汉武帝所采取的政策,老师来总结一下。
      首先在政治方面,分为中央和地方。
      在中央,首先汉武帝设立了中外朝制度。所谓的中外是相对于皇帝居住的宫禁而言的,中朝是汉武帝选用一批自己的亲信官员,他们直接受命于皇帝,极大的削弱了以丞相为首的外朝的权利,所以在这一时期,尚书令的作用开始提升。
      其次,在选官制度上,汉武帝改变了之前的世卿世禄制,开始实行察举制,就是由地方自下而上的推荐人才,那么它的选拔标准就是孝廉。在察举制开始之初,所选的人才中也有很多出身低微的人,这也更加便利于皇帝的控制。
      在地方,为了解决王国问题,汉武帝颁布了推恩令。原本诸侯的领地只能分给嫡长子,推理要求将诸侯的领地层级分分给所有的子弟。因此各地诸侯所得的土地越来越少,诸侯的势力得以极大的削弱,这样中央集权就得到了加强。
      其次,汉武帝将全国划为13个郡,分设刺史,进行巡视监察,刺史可以以卑临尊,监督地方势力,在汉朝末期,刺史的权力不断扩大,地方行政由郡县2级,逐渐逐渐演变为州郡县3级机构,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面对地方的豪强势力,汉武帝任用酷吏治理地方,严厉打击豪强和游侠等不法势力。
      以上措施都在政治上加强了中央集权。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看汉武帝是如何在经济上强化集权的。
      当时私人铸币还存在,并且盐铁经营权掌握在豪强富商手中,这对于中央政府统治是极大的威胁。
      所以汉武帝首先将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第二是实行盐铁官营,
      第三是实行均输平准,就是政府统一收购物资,并且设置掌握物价的官,而后在合适的时候将这些物品出售。比如说在一个地区米价大涨的时候,调动并增加大米出售,就能降低米价,起到平抑物价的作用,所以这并不是对商业的抑制。
      第四就是抑制工商业,向工商业者征财产税等,维护农业的生产。
      通过这些手段,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政府对经济的控制,有利于中央集权。
      除此之外,为了加强思想控制,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确立了儒学的主流正统地位。
      在这些政策的实施之下,中央权力得到了极大的加强,而面对外敌时也能够集中调动兵力共同应对。
      因此在军事方面,汉武帝一改汉初时期的和亲政策,积极开拓疆域。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将,在三次征战后平定匈奴,控制了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片区域。在河西走廊设置河西四郡。
      在对外关系方面,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西的交流。汉宣帝时期设置了西域都护府,作为管理西域的军政机构。
      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将中国疆域内的重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一律统一在中央集权的国家手中。在这个过程中,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秦朝开启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而汉武帝从政治、经济、思想,军事等方面巩固了大一统。而大一统也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和情感认同。本节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三、大一统的延续——东汉的兴衰
      我们上节课讲到,在大一统思想的指导下,汉武帝采取一系列措施,将中国疆域内的重大政治、经济、思想、文化,一律统一在中央集权的国家手中。在这个过程中,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得到了巩固,西汉进入了鼎盛时期。
      但在汉武帝之后,西汉的朝政越来越腐败,政治日趋黑暗。土地兼并严重,徭役赋税沉重,社会动荡不安。公元9年,外戚王莽夺取政权,改国号为新,标志着西汉的灭亡。但是由于天灾不断,而且他的改革措施不切实际,并不能挽救社会危机,反而使得社会矛盾更加激化,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公元23年,绿林军攻入长安,推翻王莽政权。
      到了公元25年,西汉宗室刘秀重新实现了统一,定都洛阳,史称东汉。刘秀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社会稳定发展,出现了“光武中兴”的局面。
      ①政治上,同学们跟老师一起画一下。在中央,增强尚书台的作用,严格控制外戚干政,裁并郡县,裁减官吏,节省开支,整顿吏治,惩处贪污腐败。
      ②经济上,清查全国垦田、户口数量,释放奴婢。
      ③思想上,重视儒学,力图重构大一统。
      但是东汉在中期以后就逐渐走向衰亡,那么导致东汉衰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没错,这位同学说到点子上了,根本原因是中央权力的不稳定,是政治上的日趋腐败。)
      首先在政治方面,东汉中后期最大的特征就是出现了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由于皇帝大多年幼即位,不能亲政,太后掌握朝政所以实际权利就控制在外戚手中,但随着皇帝长大,不满外戚干政,便依赖于宦官来铲除外戚的势力,所以会出现外戚宦官交替专权的局面,政治十分腐朽。
      一些正直官员和世人不满于现实,品评人物,抨击时政,也被称之为“清议”,但他们触犯触犯了宦官的利益,因而这批有识之士又被诬陷为“党人”,认为他们结党营,私遭到严厉的镇压,史称党锢之祸。
      在如此腐败的统治之下,社会上土地兼并日趋严重,豪强地主势力继续发展壮大,大批农民破产,阶级矛盾日益尖锐。到了184年,张角创立太平道,黄巾起义爆发。起义军虽然被镇压,但黄巾起义动摇了东汉王朝的统治基础。地方长官趁机拥兵自重,出现了军阀割据的局面,东汉政权名存实亡,比如说当时的曹操和袁绍等。
      西汉、东汉前后相沿400多年,是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重要阶段,在中华文化史上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辉煌成就。
      四、大一统下的两汉文化
      接下来请同学们阅读课本第四子目,概括一下两汉时期灿烂的文学成就。
      (这位同学基本上都找到了,两汉时期的文化成就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同学们跟老师一起来画下重点。)
      首先两汉史学的代表性成就就是西汉司马迁撰写的史记和东汉班固撰写的汉书。
      其次,文学成就集中体现在了汉赋、乐府诗上
      并且科技成就突出。医学方面,《黄帝内经》奠定了中医理论的基础,《神农本草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药物学专著,张仲景被誉为“医圣”,著作《伤寒杂病论》;华佗发明麻沸散等。
      数学方面,《九章算术》在中国数学史乃至世界数学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105年,东汉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传播到世界各国,极大促进了中国和世界文化的传播和社会进步。
      两汉时期是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不断发展的时期,两汉文明对当时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进程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主体是以汉族命名,我们的文化被世界称为汉文化,这也说明汉代文明的繁荣为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繁荣昌盛的局面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开启了中华文明引领世界文明潮流的进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