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7、第十七章 军旅 ...
-
会挽雕弓如满月,尘满面,鬓如霜。
如果说皇城是由一道道宫墙筑成的,那么军营则是由一条条军规建造的铁笼。
皇城还有些许地方供人自由走动,军营则不同,至少在杨充广管理下的军队格外严格,那架势似乎巴不得将所有地皮都圈起来然后再往上面插一个‘军营重地闲者勿入’的牌子。
巡查的士兵轮班很勤快,遇到出去采买、办事的人都要示腰牌通暗语,远远的还能听到士兵训练的声音。似乎每个人都有活干,除了周平。
就在周平怀疑把自己干晾着也是下马威的后续部分时,忙于军务的杨充广终于抽出时间见他了。
“苗族的回复终于抵达,他们以我军与瑶族的冲突为由拒绝了。”
这并不让杨充广感到意外,当初瑶族趁夜偷袭,反被打回去,汉军花了几天功夫才平荡匪患,如同周平之前的分析,消息铁定已经传出去。无论是谁先挑起战争,都会给人汉军来者不善的信号,引起苗族的警惕。一定意义上,可以说最初拟定的方案已经失效了。
但这并非毫无作用,继澶渊之盟汉军再一次震慑外族,挽回了日益下降的声望,重振各部士气。正是如此,杨充广才无视了封禅期间不动兵戈的上意,剑之所指,兵之所向,毫不留情地将叛逆分子镇压下去。
此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西夏,大宋已经蒙上了国富兵弱的阴影,杨充广宁愿和父亲一样遭君弃用,也不愿在番邦面前失了宋兵的威风。
这已经不是他杨家个人的脸面问题了,而事关大宋所有将士的荣誉。
杨充广的心思周平懂——你以为岳将军的满江红是白唱的?
然而在朝廷中耳濡目染多年,他也能够体谅为政者的难处。
当朝的王相爷呕心沥血积劳成疾,但在自欺欺人的封禅一事上却随波逐流,这样就能说他是阿谀奉承的奸佞吗?
战争就是烧钱,大宋此时的钱都烧到泰山上去了,哪来多余的钱财打仗?
大军未动粮草先行,这句话不是没人说过。一千士兵的粮草,就要征调五倍的民夫运送,交通不便使得这五千民夫在路上也要消耗一半粮食,送到军营之后还要拿出部分钱粮供返回之用。算下来,一场千人的战役,除去伤亡抚恤和战功奖赏,仅仅是后备消耗就是天文数字。而且,无论戴上什么幌子,战争的目的就是夺取领土、人口或者钱财。投入如此巨大,回报远远达不到减轻财政大臣额头上皱纹的标准。这也是大宋为何如此惧战的原因之一。
深山老林里能出什么宝贝值得大宋花上数千万贯来抢?
周平苦思冥想,就是找不到让朝廷增兵的理由,没有兵力,杨充广这点兵马去了也是喂虫子。
“那就只能暂停行军,直到达成协议为止。”苗人拒绝恰合周平心意。
杨充广冷冷地注视着不痛不痒的周平:“难道周侍卫忘了从速解决是你带给我的命令?”
“不,我记得很清楚,官家交代由我转述的命令是不得声张。”周平耸肩。
两人对峙一阵,空气里仿佛激荡着冷酷和固执相互碰撞的气流。
杨充广不得不承认李德明的判断是正确的,周平是优秀的侍卫,但不是合格的将领,要对付他恐怕要用非常手段。更何况兵者本来就是攻心为上,杨充广不想与周平闹翻,只好采用了李德明提出的计策。
“我军不养闲人,既然周侍卫无事可做,不如训练一下新兵,多加指点。”
周平没有料到杨充广会那么轻易就妥协,不过听到他退让总算是松了口气。
杨家声名太响太直,要是自己奏他一本反而会惹人怀疑,影响仕途事小,给小王爷惹上麻烦事大。这些年来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储君的一言一行,连带着家臣奴仆都要谨慎行事,稍有放纵不妥就会有台谏上书。
能够与将领和睦相处,周平爽快地答应了,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杨充广为了顾全军机要事而与藩国首领勾结设置的陷阱。
直到他在教场上看到李元昊,才明白过来。
再会时被周平以臀/部的安危威胁,小元昊没有再拿身份压人,极有礼貌地打招呼:“周侍卫,听说你文武双全,有没有胆量和我族的武士比划比划?”
军中严禁私下打斗比试,小元昊的任务就是引周平上当,然后由李德明和杨充广二人分开唱红脸和白脸,以压制住周平。
‘文武双全’可不是一个异族崽子能会的汉语成语,周平更是确定了有阴谋的推测。
“胆量自然是有的,不过……”周平略一停顿,“下官对挑战长高后的您更有兴趣。”
“你在隐射我矮小?! ”小元昊的礼貌全部化作云烟。
历史上李元昊的个子的确不高,周平丝毫没觉得口头上或行为上欺负小孩有什么不对,伸手在小元昊的头顶上比划了一下。
此时无声胜有声。
小元昊想到爹爹的叮嘱,一定要周平首先动手,否则反而会被他诬蔑成正当防卫,他憋着小脸,握着小拳头,硬生生忍耐住周平的挑衅。
“不敢便不敢,何必找借口推脱?”小元昊双手负背,抬起圆圆的下巴,“狭路相逢勇者胜,你若是不比就大声喊三声‘我是废物’。”
“大声喊什么?”周平装作没听清。
“‘我是废物’。”小元昊以为他真的没听见,脆生生地喊道。
此时四周已经围了不少看热闹的士兵,人群发出一阵哄笑。
设计的李德明故意让儿子挑他们演练间歇的时间挑衅周平,就是想要周平迫于颜面与人拼斗,加上又是众目睽睽,他想狡辩脱罪都难。
然而人算不如天算,小元昊丢了脸,气极之下念了剧本以外的台词。
“放肆!哼,宋人只有舌头厉害吗?”
周平立刻注意到西夏崽子旁边武士突变的脸色,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华夏人对于自己是炎黄子孙这一事实总是抱有自豪的态度,因此在蚩尤等其他上古部落首领的后代面前,多多少少有种优越感。需要指出的是,优越感和歧视那种恶劣偏见的态度不同,它是各个民族各个百姓都拥有的无害的自我认可,每个人都会站在自己擅长的领域俯视他人的矮小,这不可耻,不畸形,没有它才是可悲、不健康的。
汉族以谦逊的姿态卖弄文明,党项又何尝没有直白地炫耀武力?
小元昊炫耀了,于是他招来了宋军一致的敌视。
宋朝厢军武力中等偏下,往往不加入战斗,但靠近边疆的厢军不同,他们时常与其他藩国或部落作战。被宋封王之前,李德明也曾觊觎过湘蜀之地。如今敌军稀里糊涂地变成盟军,士兵们心里不是没有疑问。只是平时李家父子较为收敛,又有杨充广这座冰山压着,抵触情绪并不强烈。
偏偏此时还有周平火上浇油:“下官劝您收回那句话。”
如果他没有这种表面规劝实则煽动的话,小元昊可以灰溜溜地走,也不会使气氛僵到一触即发的地步。
周平就是故意的,他心胸其实只比寇准宽广一点,从会师开始就碰了一鼻子灰,接连被杨家将驳回意见的境遇与小王爷的言听计从比起来,差别实在太大,周平一下子没调整过来。再加上要武力平叛兵力不足要和谈又希望渺茫的压力,周平淡然的面孔快要绷不住了。
西夏小崽子迈着一双小短腿地把屁/股凑上来(比喻义),周平还不有仇报仇有冤报冤?
眼见冲突不可避免,一名都指挥衣着的小将突然朝周平快步走来,口里还嚷嚷着:“小周啊,真是你!一别多年,小王爷可好?”
称呼自己为‘小周’又认识小王爷的人屈指可数,周平打量着那魁梧汉子,许久才反应过来。
“李老师?”
此人曾在雍王府做事,教授小王爷骑射功夫,周平也曾跟他学过射箭。只是时间很短,因为没过多久小王爷就被迎入宫中。虽然接触不多,但周平能够很快说出三个形容他的词语。
大武痴,没眼力,自来熟。
李一城本是沧州知州李允则的侄子,李允则的官位比杨延昭高多了,照理说李一城早就该飞黄腾达,可就是因为他蹩脚的个性得罪了不少人,才被他伯父一脚踢到了西南。
“这么客气做什么?来来,我看看你的功夫长进了多少?说实话你爹不如你。”
周平一听愣住了:“你和我爹比试过?”
“不小心掰断了他的手腕,这不,被踢到这里当大头兵来了。”
——怪不得有段时间爹的信是找人代写的……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