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0、第三十章 真宗 ...

  •   继好安边境,和同乐小康。——北征回銮诗(宋真宗赵恒)

      总的说来,周平对真宗的印象不大好。

      因为在张环的故事里,当时若非寇相坚持,真宗是绝对不会登上北城城门的。

      转念又想,其实只隔了一条河,真被辽军破了城池也不见得能跑多快,但对于不立危墙之下的九五之尊来说,过了河,就已经与前线士兵没有差别。

      有进,无退。

      大宋的黄龙旗,高高飘扬在城北门楼之上。

      河北平原,千里一望,突然间全军欢呼,声震四野。

      十五年,汉人皇帝终于出现在沙场之上,不管他是雄狮还是绵羊,都让士兵臣民看到了希望。

      在历史为数不多的“盛世”中,在景德(1004年)之前的“咸平之治”是宋朝唯一一个排得上名号的。赵恒在他父亲留给他内忧外困、千疮百孔的江山的基础上,每年与党项、契丹作战,居然还能让国力猛增,紧急复苏,人文鼎盛,制度清明,人口数量成倍增长。这样的成就,不能被“澶渊之盟”引起的骂名抹杀。

      此时,周平见曹利用面色郁郁,似有心结,便开解道:“我大宋其实赚了。”他无意替真宗辩解,却机缘巧合地被赵允让听到,赵允让听见,他身边的暗卫也就知道了。

      “你莫假言安慰。”曹利用苦笑,揉了揉周平的脑袋。

      “你又不是小王爷。”潜台词是:哪里需要我哄?

      周平恼怒自己被当作小孩看待,不小心说了真话。

      在场的四人都是聪明人——酉戊除外,不点就通。

      要不是有张环拉着,躲在暗处的赵允让早就暴起而攻之了。

      “好吧,你倒是说说哪里赚了。”曹利用心情稍霁。

      周平回忆张环平日里唠叨的内容,整理了一下思路才说:“天气骤降,黄河已经到了结冰时节,若是辽人大举南下,我军顾此失彼,防线未必守得住。再者,中原富庶,敌军烧杀劫掠,到时候造成的损失远比议和的影响要大。”

      “话虽如此,开了以岁币求和的先河,后世未必不会效仿,贪求苟安。远的不说,就说眼前的,西夏党项不稳,恐怕昭告天下之后也会胁迫以求银钱。今日是三十万贯钱财,明日说不定就是三百里河山了。”

      这话是犯禁的,可曹利用刚从鬼门关回来,心有所感,悍不畏死的情绪还没有收拾好,回到宋朝还没从宁死不屈的使臣调整回恭敬守礼的士大夫,免不得会有不妥的言论。

      周平并未察觉,想到那个李断袖,以及那一天的坎坷,暴力情绪上涨。

      出于同仇敌忾的心情,周平决定为真宗辩解。

      “我朝并不是第一个纳钱平边疆的,文成公主、王昭君的那笔嫁妆怎么算?赔了钱粮,还赔了女人。”

      “……”曹利用没料到周平会说出如此粗俗的话语,只有乡野之人才会称女子为婆娘、女人,稍稍知礼的百姓都会称娘子、小姐的。

      让曹利用纠结的不止是周平的用词,还有话里的内容。

      历代和亲,恐怕也未必有今日的收场。

      “承蒙周副都指挥指教。”心结解开,曹利用似玩笑又似认真的作揖。

      周平也不客气,以同辈之礼回道:“曹兄不必客气。”

      “人才辈出,不愧是从张将军门下出来的。”古人称赞,皆从父辈、师门赞起。

      这等约定俗成的习惯周平还没适应,而且,他还完全不知道要去适应这回事。

      “我是自学成才。 ”

      曹利用奇道:“小周兄弟不是从张将军处学的武艺?”

      不提还好,提起来周平就有气:“扔给我一本据说是祖传的秘籍,上面墨迹还没干呢!步法还没背熟,他就命我去实际操练,横跨两百步宽的御街! ”周平竖起两根手指,不知不觉摆了V字,咬牙,声音转为尴尬:“第一次我不小心用右脚把自己的左脚绊住,差点在北城百姓面前从半空中栽下……好不容易到了街对面,他还嫌弃我动作太大,把豆花弄碎了……”

      “确是张将军有失体统。”曹利用不由点头赞同,周平顿生知己之感。

      一桩桩一件件,周平说得如泣如诉,曹利用听得哭笑不得。

      这两人聊得投机,完全不知已经被人惦记上了。

      赵允让被张环提至另一院中,张牙舞爪,破口大骂:“爷要活剁了他! ”

      “剁谁?”张环问道。

      “当然是——”赵允让愣住了。

      ——小瓶子?不,那是救了自己数次的侍卫,论功当赏。

      ——刚立大功的曹利用?可自己的怒气并不是朝着他去的。

      前一秒灼热的怒气如海潮一般翻滚,就要冲到头顶,下一秒赵允让就被一个轻飘飘的问题冷静下来了。

      他不明白为什么看到周平在才见了两次面的外人跟前可以放松谈笑,却总是对自己绷着脸,上面满是天将降大任于斯的苦大仇深。

      仆有优劣之分,主亦有善恶之别。

      赵允让第一次细细回想与周平相识以来自己的表现,也许不是随意打骂的恶主,但绝对称不上礼贤下士的明主。

      张环没有打扰赵允让,将他送回殿上,只暗暗给周平记上一笔。

      接班期间酉戊已将曹、周二人的对话如实报告给主子。

      真宗眼前膝下无子,当初亲征命雍王留守,已经存了安排身后事的心思,所以才把部分暗卫也就是皇权的附庸力量交出去。此时收回来,因为战争人员损耗变动较大,所以并未对新加入的周平产生太大关注。

      听了酉戊的叙述,略有了兴趣,心里已经有了计较。

      ——用周平的话来驳斥那些顽固不化的股肱之臣倒是个不错的主意。

      设立了台谏(注1)之后,宋朝的君主就注定要受臣子的气了,谁让祖庙里有‘不杀士大夫’的训诫?君臣之间偶有争执,君主反而是该控制脾气的那个,否则一顶刚愎自用的帽子压下来什么名声都毁了。反观臣子,越是敢当面对着官家慷慨陈词的名声传得越远,仁宗时期的包拯就是一例。

      眼下辽国战事已了,赵恒心情舒畅,当即吩咐左右,把赵允让宣来,询问饮食起居。

      真宗待宗室宽厚,所以赵允让与这皇帝伯父甚是亲近,一点也不拘礼。

      赵恒对赵允让寄予厚望,见他有些消沉,问清缘由,便道:“听太傅赞你诗文有了长进,伯父就借此机会考考你,‘君臣相得’出自何典故?”

      赵允让聪颖,文章念上几遍也能记个大概,当即答道:“君臣相得说的是燕昭王与乐毅(注2),当时连兵五国,济西为墟,深得军心,有功高镇主之势。人进谗言,诬其忤逆之心。燕昭王反斩言者,大宴宾客,例数乐毅功绩。是为君臣相信相得。”

      “不错,”赵恒满意点头,接着语调一转,问道,“你觉得谁会是你的乐毅?”

      赵允让一慌,他的选择不多,除了宗室亲戚,他只认得周平这一个同龄人,所以,伯父问的必然是周平会不会是自己的至交能臣。

      涉及储君之位,加上一时间赵允让对周平的观感十分模糊,权衡取舍不及,竟是呆住了。

      赵恒了然,好像早已料到了赵允让的迷惑,继续道:“至燕惠王继位,乐毅与之有隙,遂逃往赵国,才得保全。此举一来避免了被诛杀的命运,二来保全了他与燕昭王之间的美誉,最终还消除了燕惠王的猜忌,作为客卿来往于燕赵两国之间。”

      不像历朝每代只有个别君主嗜好读书,宋朝各任皇帝不说,连宗室亲王个个都是饱学之士,工书法画技,亦通乐器。赵恒每读一书就要作诗赋数篇,看尚书诗三章,看周礼三章,看史记三章……他酷爱读史,与赵允让这两天打渔三天晒网的顽童自然不同,对古时典故如数家珍。

      赵允让认真听了,隐隐觉得悟到了什么,却始终像是与事实隔着一层半透明的纱。

      “我问你,你是要做燕昭王还是燕惠王?”除了上朝议事,宋帝在平日里也与百姓一样,自称为‘我’。

      “自然是昭王。”赵允让不假思索地说。

      “若是昭王,乐毅自然便会投奔过来效力,”赵恒看着恍然状的赵允让微笑,“惟君之可爱,臣下才不可犯上,反之,若为桀纣,就不必恪守常义,放弑之。(注3)君臣之义,并非固守不变,不义之君逢能臣,只怕也是不献一策的徐庶(注4)。”

      赵允让顿时陷入深思。

      ——自己与奴役小瓶子的胡虏究竟有何区别?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0章 第三十章 真宗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