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1、第三十一章 乱起 ...


  •   金匮遗诏,兄弟阋于墙。

      所有期待周平囤积藤条借上课机会施暴的人们注定要失望了。

      “既然是新开的德育课,学生斗胆请教,不知何为六德六义?”

      赵宗颜很明显已经摸过周平的底,知道他文墨不多,在课堂之上首先发难,报昨日之仇。

      双方都是有备而来,蓄势待发,此时以奇制胜已经是不可能了。

      周平估摸着‘德’‘义’的范围大概是儒家的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一套,他还真答不出来,只反问道:“怎么,刚抄的书院揭示这么快就忘了?”

      校训里有类似的训斥,进可以作为答案;话里也有威胁他再捣乱课堂纪律就罚抄写的意思,退可保教师尊严。

      “哼,不知道就直接说不知道呗。”赵宗肃的话最是率直,引得一阵窃笑。

      周平也不生气,没理小屁孩,淡淡地看了赵宗颜一眼。

      对于经常出入公堂的差役来说,这不过是个普普通通的指令眼神,习惯了遵从的官吏们会不由自主地按照周平的指示去做。可赵宗颜却是头一次被这种不容置疑的眼神射中,自然流露出的气势、威严让他条件反射地开口:“父子有亲,君臣有义,长幼有序……”

      领头的赵宗颜一开始说话,周围就安静下来,赵宗颜本身也立刻意识到了自己在气势上输了一筹,一边背诵一边观察周平的神态,发现他并非刻意之后更感挫败。

      如果说之前他对打听到的关于周平的那些传言还抱着怀疑的态度,那么现在他已经有七成肯定是真的了。

      周平倒是没有察觉,细细听完,利用短期记忆记住了几句:“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我为父,你们是子,对不对?”

      “是。”赵宗颜无可辩驳。

      “宗学乃奉旨所建,你们在此求学是君命,也就是说,我是君授权,你们是臣之命。这么说,也不没错吧?”

      “……是。”赵宗颜有种不好的预感。

      周平继续问:“我比你们年长,也是不可辩驳的事实吧?”

      “……”赵宗颜艰难地点头,他已经可以猜到周平下一句是什么了。

      果然,周平做足了铺垫,抛出一个似是而非的结论:“所以,‘德’就是你们待我要有亲、有义、有序。”最后的结尾他并没有用疑问的语气说,而是带着嘲讽斩钉截铁的命令口气。

      “你这是强词夺理! ”赵宗肃愤怒地站起来,喊出了所有学生的心声。

      周平挑眉:“推断过程可有错?”

      赵宗肃皱着小脸,终究是没有辩论的经验,其实二十一世纪的学生都知道,只要否认了这个命题的前提,结论就不存在,可赵宗肃已经陷进了迷宫,终究绕不出来,只好气呼呼地坐了回去。

      被弟弟们督战的目光笼罩,赵宗颜压下了心中的苦涩,没有直面回答:“《楚墓竹简》中《六德》一篇,圣为父德,义为君德,智为夫德。若是无德,则绝父、绝君、绝长。”他有意省略了作为子、臣、幼也应具备的德行,而是针对周平,学生们不尊重他主要是因为他无德无才。

      周平抛出另一个问题:“那么,在判断君主是否失德的时候,君是否仍为君?”

      环顾四周,周平给了他们几秒时间考虑,渐渐地学生都露出深思的表情。

      “这与断案是一样的,在收集到足够的证据之前,调查对象只是嫌疑人,而非罪犯。同样的道理,在确定君主道德败坏完全无救之前,臣始终是臣,理应持一忠字。绝君不是用来威胁的筹码,或者懈怠本职的借口,而是陷入死地绝处逢生的涅槃!轻易说出这两个字,说明臣子本身就没有守节,一开始就已经抱了轻视、疏离、甚至背叛之意。”

      被仿佛能看透人心的目光扫到的贵胄均哑口无言。

      周平趁势追击:“无论来这里是否出于你们自身的意愿,可既然已经入了书院的大门,就该遵守作为一名学生的规矩。在其位而谋其政的道理总不要我多说吧?”

      “出了院门,你们是赵家的王侯,吃喝玩乐我不管不着。但在这里,”周平指指地面,“在你们有能力证明我无法胜任德育课主讲之前,我就是你们的老师。”

      离真正驯服这些性格各异矛盾不同的学生还有很长一段时间,周平此番只是暂时稳住他们不满的情绪而已。

      “下面,我来讲讲我课上的规矩……”

      周平没上过书院,所以他事先找其他主讲了解过,宋朝的学堂风气很开放,除了需要死记硬背的经文,夫子还会挑选一些当朝热点话题与学生讨论,讨论过程相当自由,除了没有小二的吆喝和茶点,气氛和茶馆酒肆里的差不多。

      警校里的理论课大多是灌输式的,教授讲师从头侃到尾,学生因为要签到不能显性逃课,就选择人在心不在的隐性逃课方式。

      周平深谙其道,且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他很了解课堂要学生主动参与是件难于蜀道的事,特别费了一番心思引入了辩论的概念。

      介绍了辩论的规则之后,周平抛出了议题:“宗学于大宋是否有益,好了,现在赞成的是正反,到左边,反对的到右边。”

      周平原本是想让每个学生按照自我意愿选择,不料学生中也有派别。

      安静了一会后,赵宗颜才站起来,他的动作带动了七八个学生,周平认出大多数都在赌坊见过。等赵宗颜带领部分学生走到左边,另一个个子稍大的少年才起来,领着剩下的走到另一边。

      不止有派系,还有先后。明显赵宗颜一派要比另一集团势力强上一些。

      周平觉得这小小书院必定不会太平,课后与赵允让细细说了。

      “开国之时,相约兄弟三人平分天下,爷爷对其他宗族管束稍严,”赵允让委婉地说,毕竟已故长辈的决定不是他能随意指指点点的,“亲戚不常走动,感情有亲有疏是正常的。无论怎样,这是一个不错的开头。”

      听他的语气,像是害怕双方打起来,周平更好奇了。

      原来,赵家高祖有兄弟五人,最大的和最小的都死得早,没留下后代。现如今的天下是三兄弟一起打的,那么也要保证胜利果实大家同享。为了公平,据说有个金匮遗诏,太祖赵匡胤必须将皇位传给弟弟太宗赵光义,而太宗也要将皇位传给弟弟魏悼王赵廷美,可惜赵光义没有遵守遗诏,杀了赵廷美,将皇位直接给了自家儿子真宗。

      这也就造成了赵廷美一脉的微妙地位,真宗虽有愧,对他们多有照顾,但这种看顾里也有防范的成分。这段恩怨也让赵廷美的后代无法亲近当今执政的皇室。

      “伯父提点过我,我们赵家看似一团和气,里面龌龊也不少,所以他没有命我为掌教,毕竟万一出事自家人不好处置。”

      “这你也信?”周平毫不客气地嗤笑皇帝掩耳盗铃的行为,分明是削权还说得冠冕堂皇。

      “祸从口出。”

      赵允让瞪了他一眼,嘴上数落周平,心底却是为他如此明显地偏向自己感到高兴。

      “宗学的掌教不必是位高权重之人,因为权利越大越是麻烦,我估摸着伯父会在老翰林里找,到时书院次序井然,我们就不用为这群小崽子奔命了。”

      赵允让流露出甩掉麻烦憧憬和放松,好像自己数月的辛苦果实轻易被人摘去也不在意。

      这是周平最佩服他的一点,那种不以物喜的坦然不是谁都能做到的,更何况赵允让正处在本应是雄心勃勃一展拳脚的年纪。

      打量气质儒雅出尘的赵允让,周平不由入了神。小王爷的眉眼隐隐能看出雍王的模样,尤其是这几年修身养性,举手投足间都有一股高贵文雅的气息。

      雍王的华贵和气势会让他忽视他的容貌,但也许是年轻棱角鲜明的缘故,赵允让的俊美却是与气质相得益彰。乍看之下他稍欠赳赳武夫的男子气息,显得文质彬彬,但不容侵犯的地位不会让人想到形容女子容貌的‘秀美’等词。精致而不小气,清隽而非阴柔。

      要被称为美男子,容貌那个度是很难把握的。稍有偏差就会遭到男生女相的嘲笑和奚落。

      像赵允让这种内德外貌兼修的极品,被小瓶子捡到真的要算周家的祖坟风水好。

      毫不掩饰的倾慕目光渐渐透出露骨的占有。

      赵允让轻声道:“去后山别院罢。”

      “学生在上课,这里地处偏僻,不见得会有人来。”

      太长时间出于休假状态,周平难免放松了警惕,他在未来的某日回顾今天的鲁莽,后悔不已。但当时的他只是被欲/望驱使着,将赵允让的衣衫一层层剥去。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11章 第三十一章 乱起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