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6、第二十六章 党争 ...


  •   争名夺利几时休?早起迟眠不自由!——《西游记》第一回

      赵管家已经不止一次看到自家孙儿伤痕累累地回来了,虽说不是亲生的,但好歹有一份关爱晚辈之情,他给赵正煊一瓶伤药,让他回房休息,接着至书房禀告小王爷。

      “小王爷,也不知道周侍卫每天在训什么,让正煊早出晚归的。您是不是去看看?”府内所有仆人都改称赵允让为王爷,只有赵管家这种服侍过雍王的老资格才保持着原来的称呼,对周平也是如此。

      “怎么,舍不得了?”赵允让停笔,看了赵管家一眼,然后低头继续练字。

      “可不是?”赵管家很坦白,“老奴垂垂老矣,受不得刺激了。”

      赵允让收笔,笑答:“管家还当壮年,哪里老了?更何况正煊只是继承了小阎王的称号罢了。”周密远至边陲,小瓶子也已立业,自然摘去了阎王前的‘小’字。

      “这倒没什么,”赵管家在第一次发现别人在自己背后指指点点时就已经不得不接受了这个事实,越是抵制流言,百姓说得越高兴,他接着道,“周侍卫是不是自家骨肉不心疼,要往死里练呐,怎么没见他自己生一个去?”

      这等明显是玩笑话,可听在赵允让耳朵里有种挑拨离间的味道。他的心记挂在别处,府里人丁单薄,几年过去只得了一个女儿,而周平更不济,以尚无成家之念为由推脱了不少说亲的媒人。

      “等我有空就去说他。”赵允让给出让管家满意的答案,心里却是对小瓶子洁身自好的识相行为多有赞许。

      其实周平不是没有过受封建思想腐蚀的左拥右抱的念头,只不过他比谁都清楚不嫉妒说明本身就没有将你放在心上,嫉妒了又要起纷争,所以说齐人之福不是那么好享的。再说,已经有了一个德才貌俱佳的情人,周平自觉再找也找不到更好的了。

      赵允让实践诺言去府衙找周平,被告知他正在审案,就坐在偏厅等。不是对案情没有兴趣,而是他早已知道案件的始末和周平的对策。

      根据朝廷诉讼的规矩,百姓需将状纸递交府衙,由在职官员决定受理或不受理,若是受理,则通知所有涉案人员在十五天内不得离开当地,待案情明了然后才开堂审理。除非有莫大冤屈或紧急事件是不需要也不允许击鼓鸣冤的,否则要受刑罚。

      周平正在审理的,只是一件普通财产纠纷案,其他地产、房产都已处理妥当,最后还剩下一幅梅花傲雪图让兄弟俩争执不下,本来已请人估价,可两人都不愿意卖,毕竟古玩是越放越值钱的,双方又不愿舍弃其他财产,这才闹到了公堂。

      昨天与自己商量的时候,小瓶子想出了保管权与处置权分离的方法:一方持有画卷但不能擅自买卖,如果画卷被发现不在府中,非但要受牢狱之灾,还要赔偿双倍银两;另一方虽然拥有那幅画,但画不在身边,若要处置必定要通知藏画的那一方,并得到他们的同意,因为古董之类都要客商亲自验证才行买卖。赵允让帮着补充了一下细节,比如藏画不慎遗失的情况,并建议双方每隔三年轮换职责。

      开封府衙审案的时候都有百姓围观,还有说书之人执笔记录的奇景,那运笔快如游龙,把师爷都比下去了。

      听到‘青天大老爷’的高呼,赵允让抬眼看向门口,等周平出现。他们已经形成了这样的默契,见面之时都会第一时间对望一眼,一切的情意都掩藏在平淡如水的视线里。

      见周平受百姓敬重,赵允让心中亦感到骄傲,这里面有自己的助力,虽不被百姓知,却并无为他人做嫁衣之感。一是因为这些主意大多是周平自己想出来的,特地到雍王府只是贪图两人相处的时光而已;二是因为情到深处,这些小节自然不会去计较。

      赵允让以为周平会一脸志得意满地进来,不料面色黑沉,额头就差没写上‘我是阎王别惹我’的标语了。

      周围无人,周平的情绪才会外露,而他的怒气,明显不是朝自己来的,否则会一派平静暗中报复。

      赵允让戏谑道:“你又想滥用职权篡改谁的生死簿?”

      在小瓶子陆陆续续的告知下,赵允让也知道了暗卫的事情,明白周平已经除去了小组内的职务,成为除伯父外的第二号领头人,直接处理京中事务。赵允让的心情是复杂的,有对自己眼光的自得,也有难言的隐忧。

      周平从早上就接到情报了,隐忍着气恼审理案情,在赵允让面前才表露出来。

      “丁、谓! ”周平一拍桌子,咬牙切齿。

      赵允让一听乐了,顿时有种幸灾乐祸的味道,眼神好像在说:看吧,还是我待你最好。

      不过,赵允让还是整了整表情,关心了一下事情始末。

      原来朝中各势力已经不再掩饰对那个相位的争夺了,最有可能上位的无外乎丁谓、赵安仁等。当初蜀地叛乱,丁谓不费一兵一卒平乱,赢得武将赞赏,而赵安仁又是文官的代表,对粗鄙武人多有排挤。这一涨一消之下,朝中不少武官倾向于丁谓,其中就包括周平的友人曹利用。只是曹利用已是枢密使,不便打起鲜明旗帜干涉东府之事,而赵安仁资历与名声都高过丁谓。

      也不知是谁出的馊主意——周平有八成肯定是曹利用——丁谓动了拉拢周平的念头,虽被周平婉拒,但并未死心。

      都说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而丁谓恰好是大贼,窃国贼,还是不达目的不择手段的那种。

      周平的言行无懈可击,赵允让身份敏感不能擅动,而此时阎王的徒弟风头正劲,丁谓的主意就打到了赵正煊的身上。

      家事遭变之前,赵正煊本来是考科举的,突然弃笔从戎,引来不少议论。周平为磨砺他的武艺和意志,将他下放到基层,和贫困位卑的小吏一同操练、站岗、巡逻。每天风吹日晒摸爬滚打,皮肤变黑变粗了不少,这在现代是运动的健康是劳动的光荣,但在文风盛行的古代不是。

      也不知是巧合还是阴谋,赵正煊在巡逻的时候遇到了以前在书院的同学,受到讥讽刁难。少年争的就是一口意气,赵正煊忍不住针锋相对,其中就有从周平那引用来的‘书生误国’。

      对手被气得满脸通红,不服地嚷嚷:“从哪个贼口听来的?”

      赵正煊是个老实孩子,用不比对方低的音量供出幕后指使:“我师父! ”

      “咳、正煊也是为你争气。”赵允让猜到可能被丁谓抓住了把柄,心里有些明白小瓶子对待赵正煊忽然狠厉起来的训练手段是从哪里来的了,开口劝了几句。

      “争气?”周平哼了一声,“让我被人骂了都不知道,什么脑子……”

      “明明是你不教他。”赵允让说了句公道话。

      周平不信小王爷真的不明白自己对赵正煊始终有所保留的原因,也不点破,转而聊起其他:“西夏节节败退,欲遣使者进京和谈,我看官家会答应收兵,姓杨的就要被收权了。”

      “伯父有这么说?”赵允让知道周平直接听命于真宗才这么问。

      “这倒没有,”周平露出一丝讥讽,“谁让湘军都快变成了他杨家的?官家不会再纵容下去。”

      用时捧到天上,不用时扔到泥里,这就是武将的命运。从来都没听过文人造反,所以皇帝都不大介意文官掌权,倒是武将,要受到百般节制监控。

      周平接着道:“今天案子里的那幅梅花傲雪图,就像赵家的天下一样,武人保江山,文人坐江山。普通百姓愚昧,往往只见眼前利益,要把财产拿到手上才安心,就像将领喜欢手头有兵,以为这样在朝中就能说得上话。反观文人,稍有见识的都知道军权越大越会遭到官家打压。曹利用怎么就看不到这一点?! ”

      周平的恼怒大多不是冲着丁谓,而是朝着曹利用去的。其实皇帝不怕党争,他真正怕的是政权和军权联合,即枢密使与丞相勾结。宋初建制时设立枢密院就是要分出宰相的军权,以免一人把持朝廷,尾大不掉。

      “那你准备怎么办?”赵允让问道,“要不,我去劝劝?”

      “千万别去,东西府联合已经够麻烦了,再加上勾结宗室……”周平用力摇头。

      赵允让为难地指出:“这浑水你已经躲不掉了,你一句‘书生误国’得罪了所有文官,赵安仁那边必然不会接受你,丁谓即使无法拉拢你,也保证了你不会倒向对立的一方——真是高明! ”话说到最后语气已是赞叹。

      “官家不会这么看,等明天清流异口同声参奏我攻讦大臣,你觉得你伯父会怎么想?他会以为我是被曹拉拢到了丁谓一方,”周平愁得起身在偏厅里踱步,暗卫代表着皇权暗地里的力量,倾向任何一方带来的危害都是致命的,“以我的身份必须保持中立。”

      “不如……装病?”赵允让勉强想出一个主意。

      “也只好这样了。”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6章 第二十六章 党争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