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锦衣不夜行 ...
-
“小同志,麻烦你在这里再等一等,我出去一下!”
说罢,拿着稿子走了出去。林爱国有些诧异:“秦主编这是?”
“估计去找谭主编了,就是我们人民文学杂志的主编谭春风!”
办公室里几个年轻编辑冲着林爱国解释说道。
林爱国闻言心里一动。
找主编,是不是意味着这稿子能发了?能发就有稿费有稿费就可以出去潇洒了。
看秦兆阳的心态,不知道会不会给他定个高价?
有了这钱,不得出去好好搓一顿,那什么老莫,全聚德,东来顺,都得在这个年代感受感受最正宗的啊!
这段时间在家里啃老,蹭吃蹭喝的,他并不好意思出去潇洒。
不过真要是自己能赚钱了,那可就不一样了。
坐在沙发上的林爱国,嘴角不知不觉翘了起来。
而另一边,秦兆阳拿着稿子,也确实来到了人民文学主编谭春风的办公室里。
“老谭!”
人未至,声先到!
人民文学编辑部主编办公室里,主编谭春风听着外面副主编秦兆阳的声音,忍不住摇了摇头。
随后,秦兆阳推门进来,急匆匆的来到了谭春风的面前。
“老谭,看看这份稿子!”
谭春风慢悠悠的带上了自己的眼镜,温和的说道:“老秦,别急!”
“我先看看,到底是什么稿子,让你这么激动!”
没曾想谭春风这一句打趣,秦兆阳反而平静了下来。
“没事,你先看,我不着急!”
说罢,秦兆阳大摇大摆的在那坐了下来。
谭春风也不介意,拿起稿子读了起来。
而读着读着,他的眉头便慢慢的皱了起来。
直到看到最后!
谭春风不急不慢的放下了稿子,随后斟酌地说道:“这稿子......”
“你感觉怎么样?”
秦兆阳这时候认真的开口问道。
“新类型,新结构,新批判!”
谭春风慢慢的说出了自己的评价。
跟前面十几年歌功颂德的那些稿件不同,谭春风从这部稿子里看到了很多新东西。
首先写法上,这稿子摒弃了之前歌功颂德的稿件形式,改成了刻画苦难,以人生遭遇的悲苦为主。
结构上也是不同以前的小说那种一个核心故事流派,而是一波三折,不停地进行剧情反转。
每当你觉得猜到结局的时候,他会给你新的答案。
“是吧,你也觉得眼前一亮对吧,尤其是他最后的主题升华,说实话,我觉得太亮眼了。”
“本来读前面我就觉得一股子郁气,心中愤愤不平,但是当看到最后,我就突然释怀了!”
“那股子心境,一下就让我感到心胸之开阔,境界之高远,很厉害!”
秦兆阳认真的说道。
办公室里,谭春风在那里斟酌着。
稿子是好稿子,但是他需要考虑一些敏感性。
“老秦,这稿子我觉得能发,但是估计得等等!”
“你知道的,咱们文化战线这块,说实话,还不知道上面具体的意图。”
谭春风轻声的说道。
秦兆阳也是叹了口气。
“我就是拿捏不准这个,我才来找你!”
“稿子是好稿子,我觉得发出来一定能引起很多人的共鸣,就是这个论调,谁知道会怎么样呢?”
秦兆阳不是没有敏感性,毕竟这些年走过来的人谁缺这个?
“压一压吧,看到这个稿子,我倒是有了些想法。”
“你说,我们就借着这个稿子的由头,开个座谈会怎么样?”
谭春风若有所思的说道。
“座谈会?你是说?”
“投石问路,到时候看看一些人的态度!”
“对了,这稿子是谁写的?”
【朝阳】
“这家伙的笔名倒有意思,初升的朝阳!”
“是啊,人还在我办公室坐着呢,看着是个年龄不大的知青,也就二十岁出头的模样。”
“你啊,这样,你先去把他喊过来,我跟他聊聊!”
谭春风这时候轻声的说道。
主要是他有些想法,想跟林爱国沟通一下。
片刻后,林爱国来到了谭春风的办公室。
看着年轻的林爱国,谭春风点了点头。
也是,只有这样年轻的知青,才能写出这样的稿子。
“小同志,这个《知青的故事》,是你写的?”
“对,领导,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我是这么个意思。这稿子是挺好的,我们《人民文学》愿意刊发,但是在这之前,我们想先拿着这篇稿子开个座谈会。”
“你应该清楚,你这个稿子跟以前的风格大相径庭,有些敏感,所以……”
谭春风没说话,但是林爱国听明白了,还有可能发不了。
“当然,我最后说的是最坏的情况。”
林爱国点点头,然后皱眉问道:“那您是想让我?”
“是这样,出于一些原因,我的意思是你最好先封锁【朝阳】这个笔名,如果说稿子没有发表,【朝阳】这个笔名以后最好就不要用了。”
“在一个座谈会上,我会让老秦重新手抄一份稿件,到时候不署名,尽最大可能的给你保护。”
“不过在这期间嘛,这种风格的稿子我的建议是不要再投了!”
“最后,就是稿酬,你这个稿子,因为可能拖得时间会太长,我们决定先预发稿酬给你,等会我给你开单子,让老秦直接去帮你取出来。”
“这样也避免留下地址姓名,算是我们对你的保护!”
谭春风还是很有经验的,他知道稿子发出来可能会引起轰动,所以在很多方面尽可能的为林爱国提供保护。
听到这些,林爱国还是很感动的,老一辈的这些人做人做事确实很有章法。
尤其是提前发稿费这个,太好了。
“我没问题!”
林爱国当即痛快的点头,他明白,自己这恐怕是要成为砍破文艺界枷锁的一把刀了。
就冲自己当刀这痛快劲,老谭你给稿酬,不得给个高价?
没过多久,等秦兆阳将稿费给他领过来之后,看到金额,确实让林爱国眉开眼笑。
120块7毛5分!
就冲老谭和老秦这大方的性格,林爱国都决定了,以后有稿子先给《人民文学》!
出了人民文学的大门,林爱国直接去陈楷歌家敲门。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哎,爱国,稀客啊!今天怎么上门来了?”
话还没说完,他母亲刘燕池就敲了敲他的头说:“你朋友来了,就让他站门口?”
“我忘了。”陈楷歌把他迎进门来,他母亲去沏茶。
“你今天怎么有空上门?你最近不是在家里复习吗?”
陈楷歌作为他的朋友,当然也知道他在家里复习,他也想认真复习,但是一来他不确定林爱国说的恢复高考是不是真的。二来他坐不住,看一会就看不进去了。
“嘿,你猜怎么着?”
林爱国有些神秘兮兮地拿出稿费单。
“我赚钱了!”
“你赚钱了?!”陈楷歌声音抬高了八度。差点把刘燕池手上的茶壶给吓掉了,她责备地看了陈楷歌一眼。
陈楷歌一把抢过稿费单念出声来:“人民文学120元7毛5分?!”
“爱国,你写稿子了?”听到《人民文学》四个字,刘燕池有些惊讶。
“对啊,阿姨,今天拿去给编辑看,编辑一下就看中了!”
“宰大户啊!”陈楷歌悲愤地说。
“哎,什么叫宰大户,不能乱说。”刘燕池瞪了他儿子一眼,:“爱国,不要听这小子瞎说。”
这个话题在这个年代还是很严肃的,不过林爱国摆了摆手:“阿姨,没事,我今天来就是准备去请楷歌吃饭,等下我还要去找壮壮呐。”
“走喝完茶后一起去找壮壮。”
喝完茶后陈楷歌和林爱国一起去找田壮壮。田壮壮在家里看书,看见跑过来的陈楷歌和后面的林爱国,不愧是好朋友第一句话就是:“稀客啊!”
“走啊,壮壮,我请你们去吃全聚德。”林爱国笑道。
“这么大方。”
“这小子赚了120块稿费,咱别跟他客气,吃穷他。”陈楷歌恶狠狠的说道。
田壮壮严肃的脸上也露出一丝笑容:“走!”
?全聚德的全名是“北京全聚德烤鸭店”?。全聚德是一家中华老字号,创建于1864年(清朝同治三年),最初由杨全仁在前门大街开设了一家烤鸭铺子,并逐渐发展成为以烤鸭为主的知名餐饮品牌。?
对林爱国来说,只要能大口吃肉,补充一下这个年代缺失的营养,就足够了。
进了门,很快,就有服务生迎了上来。
“几位先生,请问吃点什么?”
“来点鸭肝,豌豆黄,再来一只烤鸭。”
“先这些!”
林爱国毕竟只有三个人,不需要点太多。
“好的,您请稍等!”
陈楷歌和田壮壮两个人也没在乎点多点少,就对他能写稿子拿稿费这件事感到很稀奇。
“对了,你们复习的怎么样?”
“我打算去北影,听我爸说快复校了,在筹建。”田壮壮说。
“如果真的恢复高考,我倒想去北大,但是吧,我觉得我考不上!”陈楷歌嘿嘿笑道。
“小伙子们,你们在聊高考吗?”
突如其来的插话,打断了他们的聊天。
林爱国转过头,原来是背后桌子上坐着的一位老者。
老者面容削瘦,带着眼镜,一副知识分子的形象,正好奇的看着林爱国。
看林爱国转过头,老者有些不好意思的笑着说道:“很抱歉,小同志,不小心听到了你们的谈话。”
“不过我很好奇,你是怎么笃定,国家要恢复高考的?”
老者温和的冲着林爱国问道。
林爱国摇了摇头:“老先生,抱歉,我瞎说的!”
他跟陈楷歌和田壮壮提起这个,是因为他现在跟陈楷歌和田壮壮知根知底。
再说,对陈楷歌和田壮壮而言,三个人这就是饭桌上的闲聊,甚至可以说是林爱国在吹牛逼性质的贫嘴。
但是一个陌生人如果正儿八经的跟你聊这个,林爱国就不会讲了。
他可没有什么偶遇大佬的心态,也不想着人前显圣。
看林爱国没有详聊的意图,老者的眼中露出了一抹笑容。
这小同志,还是挺警觉的嘛!
“小同志,咱们就是闲聊,你大可以畅所欲言!”
老者还有点不死心,继续冲着林爱国问道。
“老先生,出来吃饭,莫谈国事!”
林爱国摇头继续拒绝说道。
“哈哈哈,你这个小鬼,奸猾的很啊!”
“行,莫谈国事,吃饭!吃饭!”
老者笑着批评了林爱国一句,然后回过身去,继续吃起了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