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惟愿长相思 ...
-
第五期惟愿长相思
秦皇汉武,千古一帝。汉武帝刘彻可以说是一位成功帝王的典型,在这种男人身上能够很好地见证到一句话:男人的野心与□□是成正比的。他需要去征服,无论是敌人还是情人,天下还是后宫。因此刘彻一生宠幸过很多女人,男人也不在少数。从稚龄约婚的阿娇到青梅竹马的韩嫣,从国色天香的卫子夫到并蒂双莲的李延年兄妹,间中有王美人,暮年还有勾弋夫人,不可谓不丰富多彩。这些能够名传于后世的,大概都是他所真心喜爱过的,他们也许幸运,凭天人之姿,得帝王恩宠,泼天的富贵荣华来得轻而易举,然而他们也是不幸的,注定逃不脱宫廷的权谋斗争,注定得到的只是宠爱而不是归宿。如果说要在刘彻一生长得可以翻页的情人名单里面寻找一个真正令他用尽心思的人,我只能根据史书隐晦的记载和后世细致的考据在心里默念一个名字--卫青。
卫青,西汉大司马大将军,名流千古的忠臣良将,足可与汉尼拔和亚历山大相提并论的东方战神。汉武帝一朝的贤臣名将不在少数,但武帝本人并不是一个仁慈宽厚的君主,所以那些贤臣名将们在他手下活得并不是那么滋润,细数起来,经过一轮又一轮的政治斗争以后还能得以善终的可说是少之又少。而卫青这么一个忠厚老实,除了打仗完全不懂得讨帝王欢心的人,不仅有生之年位极人臣,地位尊崇,就连死后也为后世所钦羡推崇,可说是真正的名垂青史了。这固然是因为大将军戎马一生为国为民所立下的彪炳战功,也同武帝的刻意保护脱不了关系。
身在后宫,无论多得帝王恩宠,终究都脱不了以色侍人的轻薄名声。有时候越是靠近这权谋斗争的中心,就越难自保,所以有专宠非福一说。刘彻曾经也天真单纯地爱恋过一个人,然而这场爱恋的结果很悲惨。帝王无嗣,皇太后把罪责都推到他青梅竹马倾心相爱的情人身上,结果尽得君心也保不住自己一条命,还落得个与宫人通奸这样不堪的名声。
大概也就是从这时候起,刘彻明白了自己的爱是多么具有风险和难以承受的一件事。所以当他再爱上另一个男人的时候,没有再莽撞地把他纳入后宫宠臣之流,而是选择保全他的名声和前途,用自己手中的权力,为他提供最强而有力的保护。
武帝建元二年,卫青因姐卫子夫获宠而差点丧命。这是卫青与武帝命运交汇的起点,也是武帝与皇族权贵抗衡,夺取自己权力的开始。武帝把这个因孕得宠的夫人的弟弟提升官衔,又调做自己的亲身侍卫,一呆就是八年。
八年,可以发生很多事,也应该发生很多事。然而我们几乎无法在史书里找到任何记载,只知道元光五年,这个帝王的近侍忽然就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带领大汉男儿迎战匈奴。幸不辱命而归,接下来就是接连不断的胜利,赏赐,拜将封候,从长平侯到国舅爷,再到统领诸君的大将军,大司马。卫氏一族的崛起,完全是帝王精心谋算策划的一场权力布局,并且直到卫青去世,这种政治格局都没有改变过。
武帝费尽心思把他的爱人抬到了万民敬仰的位置,自然不会允许任何有损于其名誉的记载留下来,而要人为抹掉这些历史,又牵扯了多少牺牲和鲜血,我们无从得知。只知道八卦如太史公,在佞幸列传里也只能对卫将军的名字一带而过。否则我很怀疑史记还有没有问世的机会。
武帝元狩四年,卫青与霍去病联手对匈奴发动第三次大战役,最终完全粉碎了匈奴人的军事根基,从此漠南无王庭。卫霍舅甥皆被加封大司马,卫氏一门之声势显赫,大汉再无可相抗者。那之后卫青开始隐退于战场,已经三十八岁的刘彻也许是不愿再蹉跎下去了,开始公然带着大将军四处巡游蜜月。而新近丧夫守寡的平阳公主,既然当初就替武帝拉过皮条,现在也就无妨再替卫将军做做挡箭牌吧。她遵武帝之意下嫁于卫青,却未与其有过一子半女,最后又陪葬卫青于茂陵--武帝亲自选定的位置。茂陵位于帝陵之东,按照大汉惯例一直就该是皇后的陵墓所在地。
武帝要求群臣对卫大将军行皇后之礼(跪拜),又将之葬在皇后陵墓,爱护之心于当时来看,大概已经是到了难以遮掩的地步。然而用尽心思守护一世,终究还是没敢在最后将彼此的关系昭显于世。虽然陵墓所选位置颇有蹊跷,然而既是夫妻合葬,世人便也不好诟病什么。
由此可见人言之可畏,犹胜于猛虎野兽,它既然能活活逼死一个阮玲玉,自然也能扭曲败坏一代名将的身后名,彪悍霸道如武帝者,也不敢去担此风险。一生所爱,聚少离多,徒留相思伴长夜。
ps:以上议论皆是建立在刘卫情人关系确实的前提上所发,至于两人的确凿关系考证,可参见纵横道的强贴《 关于汉武帝刘彻与大将军卫青的不cj关系考证》,在此不多赘言。
本期到此结束,大家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