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0、第 80 章 ...

  •   前天看到微博上关注的张老师发表一首诗,是写桃与菊的。诗的内容如下:一回风雨半凋残,曾几朱颜暖后看。寄语菊英休怨羡,我花开处也多寒。

      张老师是我的同龄人,是作诗的高手,北大的才女。咱自小长于村落,对于诗也只是停留在怨羡的份。如今想来,花是属于诗人,而果实是属于农人。看红楼梦,每每到作诗的部分,都是跳过去,仍然是不懂欣赏呢。

      诗人少有从事生产,有一些劳动也是为了情趣。且城市里的爱花人,多数也都是买来切花,插在瓶子里,短则三五天,长则十天半月,就丢掉插新花了。菊花,是四大切花之一,产量很高,在气候适宜的地区,一年四季均可种植,还有不少出口的余量。像陶渊明,归农采菊,有人会说,种点吃的不好吗。俗是俗了点,这世界上,原本就是俗人多一些的。

      托教育的福,读了大学。在2000年初,农村学子的录取率跟城市的差不多一半一半吧,看看宿舍的组成就差不多可以判断。现在听说是农村的学子越来越少了,一个农村人挣钱的门路多了,打工学技术,也可以谋生;二个是,作为打工人的后代,大部分是留守儿童,没有父母辅导作业以及报辅导班,农村孩子的学习,肯定是有劣势的;第三个,现在的城市化率比较高了,以前的农村人,通过拆迁,在城市买房,落户,变成了城里人,所以,城里人占大学的比例高,也都说的通呢。

      农村的孩子,读书比以前是容易还是简单了吗?这个不太好说。

      首先是,教师的负责人程度肯定是降低了,我们那个时候的老师,都是本村老牌师范毕业的,讲究鞠躬尽瘁,蜡炬成灰;第二学校合并之后,很多学生不能在家门口上学,很多也都是爷爷奶奶接送,上下学路上不能玩耍,也少了很多乐趣;第三,现在的大学录取率高了,各种侧面的选择多的很,本来就不擅长报志愿的,天坑专业啊,混补贴的学校啊什么的。以前非本科211以上的学校不上的农村学子,现在也都是拿一个文凭先了。

      有些家长,会津津乐道自己没有怎么管理,孩子好像是自动成为了别人家的孩子。高考以后的报志愿,是很重要的,家长需要参与的环节。自己不参与,然后别的家长研究个底掉,现在看来,我作为班上的唯一第一志愿专业第一志愿学校被录取的,也不是偶然,其他人,起码有一个策略,尝试过向上攀登。

      说回桃与菊,两个都是多年生的,一个是木本,一个是草本。从生长策略上,桃树每年的开花,是先消耗上一年积累的养分,在春寒季节开花,它并不是给人欣赏,而是为了结果。在春风和暖阳中,抽出纸条,野蛮生长,结出果实。菊则是经过春夏两个季节的生长,积累能量,秋天开花。它往往是丛生,开花之后并不结果,而是枯萎了地上部分,能量回流到根部,为了春天的萌发做准备,菊,并不为谁献上果实。

      有次联想到,现在大家的选择,成家或者不成家,早婚早婚或者丁克。做出自己选择的人,各有各的道理。但是,成为桃或者菊,都是有路可循的。前半生做桃,后半生做菊,也挺好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