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9、第 69 章 ...
-
明显的,读博士这个学位,是目前求学的最终阶段,至于大家经常听到的博士后,则是以签订劳动合同为前提的工作关系。是博士毕业后的新生在日后长期工作的过渡,也可以帮忙积攒履历。
这里要说的博士,可以说是工作的前奏。因为博士生阶段的学习,严格的以来于导师。导师提供资源以及思路,备受期望的博士生会继承课题,在承担最终的毕业论文项目前,会以学徒的形式为师兄师姐帮忙,这个过程中,磨练实验技巧。
博士的生活有基本保障是因为每个月可以有两份收入,一个是来自国家的一千多元的补贴,另一个是来自于老师发的劳务工资,这个的范围相差很大,那我目前学习的这个课题组来说,这个工资是更国家的一千多元相匹配,2500元左右。
对于社交范围和社交时间都很有限的博士来说,差不多够吧。有人说现在好的大学,来自一般家庭的孩子比例越来越少,那么研究生阶段,大部分人都是来自富裕家庭,在国家和老师给的工资之外,家庭还会有补贴,有相当部分的人,在博士阶段,校外租房,这个成本,在1500-2000元左右。大部分的人,都有好几件电子产品,节假日,也需要结伴去旅行,总体来说,还不错。
没有额外收入来源的普通博士生,也能够保证基本的生活。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各样的不平等,年轻的,配置灵敏大脑的,受过严格刻苦教育的人,在这里,无论准备如何,加持如何,如同修行一样,在毕业的那一天,都要达到一定的研究水平,也就是毕业标准,才能拿到毕业证书,结束跟导师之间的“劳务关系”。
这个劳务关系,很微妙。博士阶段,还不能算是一个成熟的劳动者,有的人可能迅速成长,有的人在这个阶段会捅各种各样的篓子,有的人,则会中途改变方向,上下求索。博士生,作为主要的劳动者,他很多的事情不能决定,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极强的适应能力。
创造一切的,适合实验的条件;将一次次失败的实验,推倒重来,调整,复盘;接受来自同门对实验结果的随意联想;跟导师对接的山路十八弯。如果不是被喂饭的极少幸运儿,以上,都是必经之路。
一开始,会兴致勃勃的推进各种,再后来经历各种挑战,怀疑自己开始逃避,然后寻求帮助并无结果,冷眼旁观告诉自己,我可以。等到下定决心,靠着自己无论如何也要推开毕业的那扇门,义无反顾的想要离开,这颗不甘之心,终于变得坚韧。
心有不甘,可以重头再来,心有不甘,可以同一条路踏入千遍,心有不甘,日日给自己激励,纵然不是那万中挑一的人,也可以万次叩门。
有了方向,小船不会左突右撞,日积月累,也能够有所收获,以最低的目标,一叶轻舟,终能够到达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