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葡萄树下 ...
-
四年前,彼时我刚刚度过36岁,在那一年的秋天我决定重返校园,在那个9月,我失去了一个腹中的孩子。
9月仍然是那么的炎热,辞去保姆,辞去工作,搬家完毕,送孩子去到幼儿园。事情繁多,缺少帮手,我仍然努力维持着生活的体面。
除了上课,还有一件事情比较感兴趣,那就是与种植相关的创业。开学后不久的一场创业宣讲会上,我邂逅了第一批小伙伴,他们需要招聘一个领导,带领他们种葡萄,于是我就加入了。
除了种葡萄,还需要种梨子,我们团队的名字就这么横空出世了“梨葡示范园”,伙同三个研究生,三个本科生,我们的团队就这么华丽丽的成立了。
真的是从零开始种,从开垦土地,从排管布线,从小苗子定植开始了。一方面,大家期待说高学历的人种出来的东西肯定不一样吧?另一方面又觉得,这么落后的生产条件,成员们一路上学过来,十指不沾阳春水,真的能种出不一样的东西吗?课堂上,声称的那些创新,改变,高品质农产品,整合产业链等等,真的能实现吗。
此时能够确定的是大家可以投入时间和精力,至于实现目标么,作为领队的我,大概也只有一成的把握吧。人生第一次从事商业生产。
对葡萄第一个颠覆认知,是葡萄还挺能生长的。小苗定植在打造好的大棚里面,就像是住进了备受呵护的温室,也像是住进了保守控制的牢笼。合适的温光水气肥的供应下,苗子的生长速度超乎人的想象。
第一年的管理目标是,使植株的高度达到1.8-2.0米左右,并南北向打开臂展,茎杆长到1厘米以上的粗度。当时觉得难以想象,待到三年以后,交回果园是,主茎杆已经比婴儿手臂还粗了。现实不总是骨感,有时候还会给人惊喜。
春天3月份开始到当年的7月份,是葡萄的旺盛生长期。温度20-25度的时候,阳光直射叶片,叶片随风飘动,每天都会变新的模样,葡萄快速长主干的时候,侧枝也像是能量太多,往外泄漏一样,一找到机会就往外冒。这个时候就要每天的观察,把那些侧枝去除掉,保证所有的营养只供应主枝。
所有的植物,其根系都是既需要水又需要空气。对于整个一生都定植在大棚里的葡萄们来说,吸收自然降雨时不可能的了。有些果园在建园之初,会设计回收雨水的装置,将雨水引流到一个大的坑塘,坑塘的下面做好防水。
积蓄的雨水,是软水,其et 值很低,不会增加根系周围的盐碱积累。有一些种植高端盆花的基地,水源的选择十分严苛。灌溉是几乎每天都要进行的工作,水质最终会影响产品的品质。
也有的基地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养鱼。
武汉的春季降雨稀少,需要频繁灌溉,5-7月份的梅雨季节,下雨下个不停,同时与6-8月份的葡萄成熟期重叠,雨水带来的高的空气湿度,会导致病害,降低果实质量,严重的时候会大大的减少产量。
保护地种植葡萄几乎成为在武汉的唯一选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