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9、暴乱 ...

  •   于宋郡公是个有手段的,安抚旧臣拉拢新臣也不过一个月便将虞国京城安顿下来。

      但他知道,如今短暂的安稳不过是利益平衡的结果,想要真的把大权握在手中还需要足够的声望和群臣的支持。

      “太后娘娘臣以为外敌已深入我朝腹地,当即刻带兵阻击,否则国将不国。臣愿领兵前往,收回先帝打下的十一城为先帝报仇。”

      那高台上的皇帝如今仍是个字都尚未认全的稚子,他不知道这位伯父口中说得腹地、报仇究竟是谁什么,只是头上的帝王冠冕好重压得他脖子都开始难受。

      因着被伯父叮嘱过早朝上不要开口说话,所以小皇帝如今也只是安安静静坐着。

      这时候本应珠帘后垂帘听政的太后娘娘开口允或者拒,只是她好像没有听见一样。

      这种事情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于宋郡公提高声音,喊了一声:“太后娘娘,不知臣的提议,太后娘娘意下如何?”

      只可惜姜微压根没有听他在说什么,只是象征性的开口道:“一切全由郡公做主便好。”

      姜微如今不过双十年华,是个珠圆玉润,娇俏可爱的美人。

      只是美人如今身居高位仍不快乐,或者说从这三年前他的夫君造反那一日开始,他就再也没有天真可言。

      虞国公嗣子造反,带走了家中的亲眷只是可怜妻族一家老小尽被杀了泄愤。

      自那时开始姜皇后便开始神志不清,时不时的便会愣神,没人知道她在想什么。

      只是听宫人说,她梦中会低声喊着阿娘。

      这些年过去了,她最清醒的一次,便是虞析被俘传来,于宋郡公要造反时她凭身份压住了反对的声音,对外声称皇帝已死,将太子推上皇位。

      可少帝登基之后,她本可以包揽大权,可他却没有那么做,而是将权力让给了于宋郡公。

      见太后妥协,其他人也没有反对的道理,因此,于宋郡公领兵南下,已经成了板上钉钉的事情。

      于宋郡公离朝前将朝政交由新臣一派,甚至同自己并不算亲近的大臣来打理,这一行为倒是堵住了不少人的嘴,但也留下了不少祸患。

      比如当他回朝之后,这权利或许就未必还能完全收回来。但如今的局势却没有给他太多时间,毕竟丢了权利也比做了亡国奴的好。

      于宋郡公带了兵马及新招收的兵,共十五万人。

      荣国在凌沧笑时候丢了大半国土,余下的本就不算地广,如今更是一分为二。因此于宋郡公带兵不停前往十一城,四五日的时间便可以到达。

      距离离虞国京城最近的十一城城池钺州越来越近,于宋郡公也越来越谨慎。

      常常因为夜晚的一声鸟叫便惊醒,然后下令让全军警戒。

      这种事情一次两次还好,次数多了战士们便开始苦不堪言,以至于白日里行军也昏昏欲睡。

      或许正因为于宋郡公这份谨慎,将原本四五日的路程拉到了第六日仍距钺州有一段距离。

      这一路过来走得不少都是山路,因此于宋郡公带领的矮马军倒是省下不少力气。

      这日天色渐晚,于宋郡公也不能强行逼着将士们前行,只得寻了一高地向阳处安营扎寨。

      或许是附近多有树木夜里又起了风的缘故,于宋郡公又被响动惊醒,他不是不能感受到将士的怨气。

      所以这一次他没有像往常一样让人警戒,而是派了两个亲兵四处探查一旦有异常即刻回来禀报。

      结果三刻钟过去了,亲兵仍没有回来,于宋郡公可以确定今日有诈。

      还不等他传令下去,军营的便传出来了吵闹声,没有火光却全部都是将士的悲惨的喊叫声。

      于宋郡公第一反应是——营啸!

      但转念一想,他才刚出兵几日,不该现在发生营啸。

      敌袭!

      大将军曾说过,两军相对要的是人、粮、器械、以及对敌军的了解。

      前面是打仗必不可少的,而最后一条却是取胜的关键。

      时烟絮一早就派人前往虞国京城,来探查虞国内部的情形。

      早在于宋郡公离京之前,他就已经知道他要带兵前来,那时他便已经做好安排。

      他先是让这些人一直跟着他们,在夜间的时候弄出一些响动来干扰虞军的意志力。

      结果显而易见。

      于宋郡公是老将,曾经跟着虞国公征战,以谨慎细心出名。

      时烟絮便利用他的谨慎,让他百日里行军夜间也不能好好休息。

      一直等到将士开始不耐烦,开始质疑主帅再让人突然偷袭虞国军营。

      动手的是平牡,他领着北鳞军的骑兵和步兵过来,来试试这一段时间的训练到底能有一个什么样的成果。

      结果就是,矮马的确比高马更适合跑山路。

      只是平牡到底不及于宋郡公经验丰富,于宋郡公在最一开始吃过亏后便以最快的速度整顿大军,而平牡此次仅带了三千人与于宋郡公对上不占优势。

      平牡虽是去领罪,但三千杀三万本身就不是一般人能办到的。

      时烟絮让他下去,他当然知道平牡此次解决不了于宋郡公。

      但……

      于宋郡公手下人,本就不是常年训练的将士,也大多数不是自愿跟着他前往战场,所以经此一役,于宋郡公手下死三万逃三万有余。

      这种事情于整个大军而言,有多大的影响,恐怕只有于宋郡公才知道。

      但万事都是利弊皆存,这一场仗的确下了他的士气,但也让他为了重整士气而加速行军,以至于次日于宋郡公便已经到达了钺州附近。

      钺州不算大城,所以并没有瓮城。

      时烟絮看着兵临城下纪律严明的六万大军,不由感叹,到底是老将。

      被强行抓过来的人死的死逃的逃,余下这些大多都是跟着于宋郡公,曾经南征北战的兄弟以及想要保家卫国的百姓。

      时烟絮站在城墙上,看着城下如今已并不算年轻的于宋郡公。

      两人对视一眼,从对方眼中看到的都是对此战必胜的决心。

      “牙都没长齐的狂妄小儿,仗着一些个腌臜手段,就敢来犯我国边境。今日我若不教教你该如何做人,下一次是不是就该狂妄地以为打仗是小孩子的过家家?”

      两军对战叫阵几乎是打仗前注定要发生的。

      侯泩侧身看向时烟絮,他知道这位有勇有谋但这叫阵这种事,他未必经历过。

      只是这事不劳他费心,时烟絮在范州领兵打仗时,听到那些蛮夷之人叫阵可比这话更令人难以启齿。

      叫阵本来就是为了乱敌方士气,所以时烟絮必须搏回去。

      “论其腌臜手段,谁人比得过于宋郡公。仗着自己的皇帝在外打仗便在朝堂上夺权,于宋郡公如今可还有颜面面对自己的皇帝?”

      说着便让人将虞析押上来,底下有认识他的人,见到自己的皇帝,成了别人的俘虏,一时间倒乱了阵脚。

      于宋郡公原以为京城发生了内乱,虞析于时烟絮没了用处。只是没想到,他竟还活着,但如今太子已登基,虞析是否真的活着,他都只能是死的。

      “不知从哪拉过来个乡野匹夫,也敢妄称为我等的先帝!先帝是丈夫,有着铮铮铁骨又岂会苟活于尔等手下。小子若有胆子,便不要躲在高墙之后,出城来跟我等打一仗。躲在城墙后,像是哪家的妮子,大门不出二门不迈。”

      这话若换成一个激进的人听到当开了城门同他一战,但高高的城墙便是北疆大军的优势,出了城墙倒也能一战但一定会死伤无数。

      就像身旁的吞虎营将军,若没有侯泩拉着,怕是,当即便出城迎战。

      “于宋郡公趁着虞国主在外,便在京城发生政变,不就是要将这些个城池送给我?这礼物本官甚是满意,如今于宋郡公这是要做什么?想要出尔反尔?那怕是要问过我们谨慎的刀,同不同意。”

      叫阵持续了好一会儿,于宋郡公见讨不着好处便即刻下令,让将士们开始攻城。

      攀云梯立上城墙,又被推了下去,火油、碎石让于宋郡公手下的将士甚至爬不到一半便摔了下去。

      时烟絮早就知道于宋郡公很快就会过来,因此离北城门附近的百姓。一早便被时烟絮遣散,投石车虽毁了不少房屋,但好在没有伤到百姓。

      于宋郡公见钺州久攻不下,便暂时撤兵。

      时烟絮抚摸着城墙砖石上刻着的名字,让人将有所破损的城门修补。

      他总觉得要有什么事情发生,但却实在想不到。

      时烟絮只是让人加强警戒,但愿一切能顺利。

      过了两日,时烟絮便知道当时感觉不对的地方在哪。

      十一城中,有两城暴乱。

      这里本来就是刚打下来的地方,两次易主本就不安分,最经不得的便是挑唆。

      而于宋郡公借着这样的情形鼓动他们去叛乱,他腹背受敌于宋郡公便能趁机攻打钺州。

      时烟絮刚得到两城叛乱的消息,这是凌守猎送过来的。

      精神紧绷了几个月,时烟絮早就已经开始恍惚,他为了速战速决便下令让平牡趁夜偷袭虞军。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