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

  •   姚清梧在绣室内彻夜不眠熬了两天两夜,直到第三日绣到最后一针,终是支撑不住,昏了过去。

      徐佑诚听得动静,忙叫人去请大夫来。

      二人推开门,见到那副如瑰宝一般出神入化的苏绣屏风,愣在了当下。

      雨过天晴,烈日照了进来,光影流连在四壁上,宛若一幅幅画卷。

      这便是巧夺天工,天下一绝的苏绣。

      吴夫人喜极而泣,即便她不懂什么针线刺绣,也知道侄女一家子的性命恐怕是保住了。

      陆攘第三日领着官兵入门,看见眼前景象,竟也是愣了愣。

      他蹙眉看向徐佑诚,有些狐疑地开口:“你是怎么办到的?”

      “皇命难违,卑职自然竭尽全力,正巧这几日有人毛遂自荐,想是上天有感陛下孝心,自有洪福齐天,有能者应之,以解燃眉之急。”

      陆攘笑了笑,听着这无关紧要的屁话,只问:“本官有些好奇,不知是哪位能者,有这等本事。”

      “这......”

      “怎么,不能见一见?”陆攘依旧不信,问她:“即便你眼下不说,等到了陛下跟前,他也会这么问一问。”

      “不是不能见,”徐佑诚尽可能让自己看上去为难,便说:“熬了两个大夜,那姑娘累昏过去了,至今还未醒过来。”

      这么一说,让陆攘越发好奇了,问道:“都说江南人才辈出,徐大人在临安这么多年,这识人看人的本事也越发高明。”

      “不敢不敢。”

      “那本官就在这里坐着,等她来回话。”

      徐佑诚如今卸了包袱,依旧不敢松懈,但听他说了这话,却是一愣。

      看着光景,今日他见不到姚清梧,是不会走的。

      他朝长随投个了眼神,那长随会意,便匆匆往吴夫人那边去了。

      吴夫人坐在姚清梧身边,看着大夫开的药方,大夫说是劳累过度,开的都是滋补的方子。

      她心里也有些不忍,到底是救了杨家一门,只敢把她当恩人看。

      “去把柜子那两只百年人参取了来,”她回头看了一眼床上酣睡的女子吩咐道,一时心里生出几分愧疚,叹道:“只可惜无父无母,出身地位了些。”

      又坐了一会儿,姚清梧缓缓睁开眼睛,望着陌生的床帐和帘子,倒吸一口冷气坐了起来。

      只觉一阵头晕目眩,她又跌了回去,再次慢慢起身。

      吴夫人见状,忙心疼道:“慢些慢些。”

      “这里是......”

      “这是府衙厢房,”吴夫人眉开眼笑,明看着有几分慈祥,和气说道:“姑娘,你这回立了大功,是我们临安府的大恩人。”

      她回了回神,想起了些事,又问:“那杨大人一家.......”

      吴夫人抽出帕子拭了拭泪,说道:“难为你有情有义,你放心,陆攘已吩咐去放人了。我们璋哥儿是个有福气的,能有你这样的红颜知己。”

      姚清梧闻言尴尬笑了笑,忙解释道:“夫人误会了,我与杨公子却有些交情,谈不上红颜知己,只是杨家上下平日里待人和顺,都是良善人,民女也是不忍这样好的人家,横遭此祸罢了。”

      吴夫人愣了愣,怎的与她预料的不一样,她还以为,姚清梧会乘势挑明两人的关系,甚至她已打算出面,替杨家三公子保媒。

      不过是个庶子,这孩子又无依靠,于侄女膝下的两个嫡子毫无威胁,许了三奶奶的位置,又能如何。

      “你这孩子,莫不是害羞呢,”吴夫人试探道:“我先前不知道,璋哥儿那孩子竟是这样痴心,到了大牢里还捏着你的信物不放,挨了打也不放。”

      “信物?”姚清梧不免好奇,她几时给过他信物。

      “就是那个锦囊,你不记得了?”吴夫人笑着提醒道。

      李望悠恍然想起那日,杨璋欲言又止的模样,要了铺子里一个锦囊。

      她越发哭笑不得,只得说道:“那时抵债的,不是什么好东西。”

      “虽如此说,可他宝贝的很,”吴夫人没有气馁,又劝:“你若是不好意思,我来做主。”

      “不是的,夫人,”她真诚地看向吴夫人,眉眼清澈,说道:“我对三公子,并非男女之情。”

      话说到这份上,吴夫人再愚钝的人,也听出了她言语中的拒绝,只得叹道:“好罢,等你哪日改了主意,再与我说。”

      说话时,莲花捧了两只锦盒过来,看着吴夫人感激道:“姑娘不便起身,奴婢替姑娘谢过夫人了。”

      “这算不得什么,”说着吴夫人看向床上的女子,扯着家常话:“我瞧你瘦的很,这两支野山参,你留着补身子吧。”

      这一回,姚清梧倒也不客气,毕竟针线是个熬心血的活计,再推辞便显得做作,就说:“是,多谢夫人,民女却之不恭了。”

      “你先歇着,等住几日再走。”

      姚清梧却摇摇头,说道:“家里侄儿见不到我,起夜时会哭,已耽误了几日,恐怕他早已心急如焚。他人小,受了惊难免要哄几日。民女也不便打扰了,过会儿就回去了。”

      吴夫人早打听过她的事,多半也是为了这个侄儿,她的婚事多有不顺。

      “既如此,一会儿,我派人送你回去。”

      正打算歇下,外头有人来传话,说老爷身边派人来,让姑娘去前面拜见大人。

      “这还没完没了了,”吴夫人看了一眼姚清梧苍白的脸色,推门走了出去,问了个究竟:“谁的主意。”

      “那巡抚陆大人就在前面,见不到姑娘,他不肯走。”

      姚清梧思忖了一番,置之死地而后生,是个人都会好奇,便也觉得没什么可奇怪的。

      横竖不过是一套谦卑的说辞,不过机缘巧合几个字,大抵不会出错。

      等她穿戴整齐走到前厅,就见陆攘坐在上首,抬起头来看她。

      没想到会是他。

      姚清梧蹙了蹙眉宇,陆攘是寿王的亲舅舅,当年也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郎,与他大哥颇有些交情,直到他大姐进宫封了贵妃,他从任上急被召回,从天子门生变成了天子外戚。

      前程二字,与他已是无关了。

      姚家女眷并不与外男相见,姚清梧从前只远远看过一眼,喝酒对诗,端的一派风流倜傥。

      陆攘亦是一楞,姚家兄弟姊妹,都长得有几分相似,不知是透过她在看谁人。

      “你......叫什么名字。”

      姚清梧端端正正行了大礼,双手交叠在小腹上,垂眸躬身道:“民女姚氏。”

      “姓姚......”陆攘知道姚家还有个小妹妹流落在外,但也不敢十分确信会有这么巧,今日正巧碰上她。他却也记得姚淳曾十分自得地夸赞过自家妹妹,说她师承平江府织造掌司,一手女红了得,将来即便是自立门户也能站得住脚。

      大掌司去世多年,收过的弟子却寥寥无几,要查也是快得很。

      “你师傅是.......”

      “师傅她老人家,去世多年了。”

      桩桩件件都对得上,大掌司只受过一位姓姚的关门弟子,不是她还能是谁。

      那时的他还是年少轻狂,后来打听这位姑娘又与崔家定了亲,他心高气傲的秉性哪里会在乎,反正将来还有更好的。

      如今见到真身,他竟然有些失神。

      怪道姚淳那厮这么得意,几个妹妹,都生得天仙似的,岂能怪他防得铁桶似的。

      如今故人已逝,他也没有东山再起的本事,与姚府女眷相见,难免勾起许多伤心事。

      “大人?”徐佑诚看出些许端倪,见他面有悲戚,便见机行事道:“可要上茶?”

      “看座,上茶。”

      姚御史案因罪证不足,虽赦免了,但姚氏一族也元气大伤,而今还有不少人谈之色变。

      陆攘看着她端庄的仪态,自幼的教养,世家贵女的尊荣,并未因生活的窘迫而又半分褪色,反倒叫人看出清冽的气节。

      “立了大功,你可有什么想要的赏赐。”

      “回大人,天下万民皆为陛下子女,为陛下分忧,本就是分内之事,且先前已得了犒赏,不好再在陆大人面前讨要赏赐了。”

      陆攘抿唇一笑,果然是姚家出来的女儿,端的一副清高自傲的秉性,同她的父兄一样。

      他戏谑地开口:“姚姑娘可要想好了,别将来觉得吃亏,后悔当时天真,再寻上门来,本官可不认的。”

      姚清梧只觉得好笑,说道:“民女不敢。”

      陆攘扯了扯嘴角的笑意,吐出两个字:“下去吧。”

      少女端正行了行礼,退了下去。

      走到了内院,她才敢长松一口气,想来他是没见过自己的,应当没出什么岔子。

      差事办妥,杨家人自然都被放出来了。

      豫章太守府的管事先前还各种端着,那日见了抄家阵仗,哪里敢留,连差事也不顾了,急往回赶。还要什么庚帖,从古至今,抄了家还有平安无事的么,还好杨家主母不肯给,否则不就缠上事了。

      不过数日,豫章太守便送了口信来,说自己年岁已高,不宜耽误杨家姑娘,遂作罢。

      女眷们经此一遭,早已吓得魂飞魄散,大病一场。

      从牢里出来的那日,杨璋和杨玉芙恍如一夜之间长大了,一个不再游手好闲,一个也不再整日使小性,仿佛都变了个人。

      杨府里修了大半月,仆人也系数放出来了,一切算得上侥幸。

      吴夫人来杨家看过侄女几回,见她愁容满面,便宽慰她说道:“你放心吧,等你好了随我一起去上香,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你们都是有运道的人。”

      说的吴氏低低地哭起来,说:“姑姑,我三十七八的人了,哪里经过这种事。”

      吴夫人安慰着拍了拍她的手,说:“我晓得你吓着了,但也看着儿女们还在的份上,定一定心神才好。”她压低声音道:“听你姑父说,陛下有意要赏赐临安制造局上下,说不定你家郎君能挪一挪,升迁京中。”

      儿子们都在京中,吴氏闻言抬起头,不可置信地看向姑姑,问道:“当真吗?”

      “有些眉目了。”

      “好,太好了。”

      京城,山高水远,也没人打听这里的事了。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