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03、秀水功成 ...
-
近来的秀水县与秀水乡,真可谓是天翻地覆从头新。先是新任吴县令与摄政王亲临此地,再是那横行乡里、为非作歹的贪官污吏与温氏兄弟斩首示众,如今又施行了诸多拨乱反正及革新之法,这一番蒸蒸日上的变化,真是叫县乡百姓目不暇接,如入梦中。
筑石塘、清田地、定赋役,于是农安于作;擢良吏、退贪官、明赏罚,于是吏安于治;行保甲、重工商、斥流贼,于是民安于生。
两月来,秀水县与秀水乡气象风物已然大变。如今已是农历八月,正是钱塘江大潮最盛之时,亦是小春与吴立之约到期之日。
钱塘江畔,堤坝之旁,小春、吴立与秀水县乡诸位百姓,共同观潮,校验改革成果。
如今的捍海石塘已是名副其实,再不是往日的外疏中空。且看这捍海石塘,根基夯实,气势雄厚,浑然一尊大物横绝江畔,其上更有鱼鳞纹五纵五横,抵挡江潮最是坚固,观其磅礴之态,似有定江断水之能。
两月之间,便已修成如此恢弘建筑,可见人力移山填海,实在令人赞叹敬佩。
众人立于围栏之后,小春与吴立立于众人之前,他们垂眸共赏钱塘江大潮,愈演愈烈。
江风呼啸,凛冽的秋风吹拂着小春的鬓发,小春抬眼望向前方,只见江面远处忽生一银白小点,眨眼间忽而又连成一道银线,横绝江面,似银龙跃浪、又似银汉在水。风起潮生,这道银线也随之由远及近,它来得迅疾,也来得平静,不熟知者尚未反应过来,可那常观钱塘潮的能手已然兴奋地叫道:“来了、来了!大潮就要来了!”
话音未落,忽听“砰”的一声巨响!那方才还似乎远在天边的浪潮,只在三言两语间便已呼啸而来,本作一线之态,却在临近岸边时忽而跃起数丈之高!
刹那间狂澜骤起,似万仞雪岭巍巍起,又似铁马雷霆滚滚来;倏忽而落,而一波又起,后浪层叠,激流漫卷吞日月,万里狂涛括苍天。波浪相连、此起彼伏,一波更胜一波,一浪更胜一浪,它们激荡着、翻滚着、汹涌着、咆哮着,向捍海石塘席卷而来!!!
昔日钱王射潮退浪,而今昔人以逝,可江山代有才人出,如今敢于直面风浪、永立的潮头,正是我辈——
数丈激流与捍海石塘相碰相撞、相搏相斗,一个是蕴自天然、蛟龙江伯之力,一个是出自人手、日夜不休之功,水与石碰撞,天与人较量,这两月来百般心血皆汇于一息,究竟是天自胜人、还是人定胜天,是功败垂成、还是毕其功于一役,皆在这瞬息之间——
“轰隆!!!”
惊涛拍岸,万雷齐鸣,似有泰山崩坠,银汉西倾!!!
众人屏息不敢发一言,他们不仅是为这横绝万里的江潮而赞叹,更是为那最后的结果屏息以待。江潮渐息,白浪溅玉,这一番大潮短暂地平歇而褪却,人们延颈企踵,纷纷将目光落于钱塘江畔——
怒涛暂退,捍海石塘完好如初,岿然屹立。
“呼——”眼见此情此景,纵是心性坚韧如小春,也不禁为之长舒一声,心中忧虑尽数散去。小春身旁的吴立,亦是难得露出笑意,他两月来日夜殚精竭虑,而今终于守得云开见月明。
发自内心的愉悦相互传递,小春与吴立二人相视一笑,而他们的身后的百姓更是欢欣鼓舞,更有甚者喜极而泣。
那日日夜夜困扰着他们的大潮,终于再也摧不垮坚固的堤坝,捍海石塘终于名副其实,它将为秀水县乡的百姓抵挡着百年风波,也为百姓们的生活筑起一堵坚不可摧的屏障。从此之后,他们再也不用怕潮水来临,家破人亡,他们再也不用背井离乡......
多好啊,这样平淡而安稳的日子,多好啊......
“啪嗒。”一白发老者涕泗横流,他年逾古稀,他生在秀水乡长在秀水乡,亦也老在秀水乡,他见惯大潮毁田夺命、豪强污吏助纣为虐,而今沉疴已清,石塘已固,他激动得泣不成声,竟一把丢下拐杖,颤颤巍巍跪了下来,将额头紧贴着这片他相依为命的故土。
他的热泪浸润了这片土地,而他本人,则向小春与吴立,长拜叩首。
秀水县乡的百姓本就感怀于心,眼下有了老者开头,秀水县乡的百姓便接二连三地跪了下来,这一次的跪拜不再是由于权势和恐惧,他们真心诚意地由于感谢和敬意,向那治理秀水县乡的两名功臣叩首还恩。
涛声滚滚,而人声更是鼎沸,人们异口同声道:“草民拜谢王爷与吴县令救命之恩!!!”
朴实无华的话语,却又真挚万分,小春忽然觉得一切都是那样值得。力排众议值得,千里奔波值得,百费周折值得,因为这一切的努力最终换来的是捍海石塘屹立不倒,是秀水百姓喜笑颜开,于是那些耗费的心力在这样美满的结果前都显得不值一提。
他再一次发现,权力可以杀人,亦可以保护一些人。
善恶与否,只在操持权力者使用是否恰当而已。
涛浪迭起,小春心中亦是心潮澎拜,感念之间,似有点滴热泪盈于眼眶,他与吴立一起,向秀水百姓躬身回了一礼。
钱塘江畔,震撼良久。
而滚滚江潮,涛声依旧。
......
如今秀水县与秀水乡皆是焕然一新,吏治清明,百姓相安,恰又是丰收时节。如今再也没有豪强恶霸、贪官污吏来谋夺百姓的粮食了,赋税一律交齐,可余下的粮食尚足一年之用。
鱼米之乡,而今终于名副其实,祥和富饶。
县乡百姓皆是感激不已,他们想留小春与吴立在此地多待些时日,可是小春与吴立终究还是要走。
秀水县、秀水乡,只不过是天下新法的起始之地,小春与吴立还有更长的路要走,他们不能一直停留在这里。
再多不舍,也终于到了送别之期。
这日秋阳正好,在道路上投下一片碎玉流金,小春与吴立驻足在城门前,他们回首望着这片焕然新生的土地——
一路走来,风吹稻谷,金浪迭迭,丰收时节农家忙;而今秀水县内,商铺鳞次栉比,街巷人声鼎沸,桂花香,酒旗扬,好一番花天锦地,软红十丈。
目之所及尽是欣欣向荣之态,人人面容皆是喜笑颜开。
秀水泱泱,滋润着钱塘江畔的这片沃土,从今往后,年年岁岁,更胜今朝。
小春与吴立再没有遗憾,他们含笑回过头去,正要向前方迈步走去,可恰在此时,身后一阵呼喊之声,叫二人又停下了动作。
“请王爷与吴大人留步!”道道呼声此起彼伏,连成一片,如海啸山呼,小春与吴立回首望去,却见新任秀水县令正领着一众百姓,浩浩汤汤地奔至城门之前。
“丰收农忙,县中亦是忙碌,不用送行了。”小春知道兴师动众,劳民伤财,他与吴立本就想兀自离去,不要再给秀水县乡的百姓添麻烦,可终究还是惊动了人们。
“回禀王爷、大人,常言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您二位救秀水县乡百姓于水火之中,乃下官及诸位百姓的救命恩人,我等惭愧,却也懂得感恩之心,力微不值一提,唯有饯别一场,可表心意。”新任秀水县令拱手拜道,他昔日在府衙为官,乃是鲜有的清廉,却被众人排挤入狱,而今为小春与吴立提拔,才有幸洗刷冤屈、担任县令,他亦是感激不已。
“县令大人说得是,我等虽是小民,但若连感恩之心都没有,那如何在世为人?王爷与吴大人的大恩大德,我等此生是报不完的,只能用这些家中特产,聊表心意。王爷与大人虽离了秀水乡,但我们定会为王爷、大人立生祠,建功碑,日夜不忘您二位的恩德!”那新任县令身后的百姓,亦也激动不已,他们一边说着感激的话,一边将手中的特产争先恐后地送上前去。
小春与吴立虽然感动,但他们又怎么肯收,推辞之际,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却越众而出,她小心翼翼地捧着两张薄纸,憋着一口气小跑到了小春与吴立的身前。
“两位大人,我有两幅画想要送给你们,谢谢你们赶走了坏人,也谢谢你们为秀水县做了那么多!”那孩子有些费力地踮起脚来,她鼓足了劲,要把手中的画送到小春手边,那圆润的脸颊都憋出了两团红晕。
小春笑了,他微微弯下腰,接过了画,而后更是蹲了下来,与这孩子视线平齐。他仔细看着这两幅幼稚的、却又真挚的画,一副是灰败寥落之景,一副是五彩缤纷之态,这赫然画的是秀水县乡的变化。
“这是我用染布的颜料画的,可能......可能有些不好......”那孩子有些扭捏起来,似是害羞,可小春却很郑重地收起了这两幅画,他将这两幅画藏入袖中,并柔声对这孩子说道:“很漂亮,我很喜欢。”
“真的吗!”听闻夸奖,孩子的双眸骤然亮了起来,像是天上的星星,“啪嗒”一下闪起了亮光。她还太小,所以她不知道什么叫礼数尊卑,她也不知道什么叫畏惧害怕,她只知道面前的人是秀水县的恩人,她谢谢他,也很喜欢他。
初生牛犊不怕虎,小春尚未反应过来,那小女孩却张开了两条圆滚滚的手臂,一下子抱住了身前的小春,“咯咯”笑了起来:“大人,我爹娘都说,好人多福多寿,你一定能长命百岁的!”
一个始料未及的拥抱,叫小春怔愣原地,一瞬之间,小春的眼眶竟有些湿润,良久之后,小春才垂下眼眸,轻声开口道:“可是......我并非好人,怕是要让你失望了。”
“可是,你做的却是好事呀!”单纯的孩子太不谙世事,她以为这世道都是非黑即白,她不解,于是她困惑地发问。
“我也曾做过坏事,很多很多罪无可恕的坏事。”小春的心突然有些酸涩,他不想再讲下去了,这些事情太复杂、太黑暗,并不宜让这样天真无邪的孩子听到,小春轻柔地拍了拍孩子的背,示意告别,他刚想站起身来,转身离去,可孩子却突然伸出手来,握紧了小春的手。
“可能我还是个小孩子,所以我不明白。但是我娘常说,迷途知返,善莫大焉。”孩子笑了,她对着小春,露出一个无比灿烂的笑容,“这世上有好多事情,都太难太难,就像我没有办法一天吃两串糖葫芦,就像隔壁王姨家的旺财总会吓我一跳......可这些都不算什么,因为太阳每天都会升起来,就像今天的太阳一样好!那我便祝你每一天,都可以像今天一样开心!”
良久沉默之中,小春忽然笑了,他站起身来,抬眼望向晴朗的苍穹。温暖的阳光泼洒在他的身上,一切都是那样的悠长而富有生机,好像一切都还有机会改变——
“那便......借你吉言。”小春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