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0、终! ...


  •   怀揣着与市食品厂刚刚签好的设备购买协议,秦秧苗一刻不停地往回赶。她的心怦怦跳,胸口像是揣了一团火,烧得她浑身发烫,连迎面吹来的风都带不走那份激动。她甚至没顾上先回村,挎着包,一口气径直跑进了乡政府大院。

      看门的老大爷远远就瞧见了她,心里直嘀咕:这丫头,平日里虽然也风风火火,可今天这模样,像是身后有狼撵着似的,这急慌慌的是出啥大事了?

      秦秧苗熟门熟路,先去找了办公室的秘书小李。小李正埋首在一堆文件里,抬头见她这模样,好心提醒道:“秧苗,你找乡长?要是没啥特别急的事,我劝你改天再来。乡长今天可正不痛快呢!”

      “咋了?”秦秧苗和小李年纪相仿,平时关系不错,小李既然能出言提醒,可见也不是啥保密的事,秦秧苗便追问了一句。

      “唉,还能为啥?”小李一肚子苦水正好没处倒,“就咱们乡果子滞销那事儿呗!今天好几个果农堵到门口,就差指着我的鼻子问我了这……”他叹了口气,没往下说自己的委屈,但意思到了。之前乡里鼓励承包果园、发展经济,如今果子丰收却没了销路,果农们的焦急和怨气,自然都涌到了乡政府。

      秦秧苗一听,眼睛霎时亮了,非但没被劝退,反而更急切地拉住小李:“快!正好!带我去见乡长,我这儿有个天大的好消息,说不定就能解决咱乡果子滞销的难题!”

      ***

      办公室里,张乡长正在笔记本上写写画画,眉头锁得紧紧的。他这些天东奔西走,电话不知打了多少,销路联系了一些,但对于全乡堆积如山的果子来说,简直是杯水车薪。一想到果农们愁苦的脸和被烂在地里的水果,他就焦灼得坐不住。这时,敲门声响了。

      他抬头,看见秦秧苗快步走进来。姑娘跑得满头是汗,几缕头发贴在红扑扑的脸颊边,一双眼睛却亮得惊人,里面像是烧着两簇火苗。

      “小秦来了?”张乡长压下心里的烦躁,努力让语气保持着一贯的和蔼,“有事?”

      “乡长,您看看这个!”秦秧苗也顾不上寒暄,急着将那份刚出炉的协议直接递到张乡长面前。
      张乡长疑惑地接过来,低头细看。当看清标题和内容时,他的眼睛猛地瞪大了,手指甚至无意识地捏紧了纸张:“市食品总厂的设备转让协议?!小秦,你这……你这是从哪儿弄来的?这可不是小事!”

      秦秧苗言简意赅地把过程说了,最后声音因为激动而微微提高:“乡长,有了这些现成的机器,咱们乡自己就能建厂!把那些卖不出去的果子做成果汁、罐头!果子就不怕烂在地里了,还能变成钱!”

      她顿了顿,生怕张乡长不同意,进而又补充道:“还不止是解决滞销,也是给咱们乡又开辟了一条致富的路子。厂子办起来,有效益,还能安置一批年轻人就业!”

      张乡长深吸一口气,又从头到尾、逐字逐句地把合同仔细看了一遍。嗯,白纸黑字,条款清晰,价格也公道。尤其看到市食品厂还会派出技术工人协助安装、调试,直到机器正常运转才算履约完毕,他心里的大石头落下一大半——这样稳妥,应该没什么问题。

      他放下协议,再看向秦秧苗时,目光里充满了难以置信的赞赏和探究:“小秦同志,你这份合同可算是下了一场及时雨!解了咱们乡里的燃眉之急。好,可真是太好了!”

      其实张乡长心里颇为好奇,这种设备,若是没有门路一般人连消息都摸不着,你、秦秧苗到底是怎么谈下来的?不过到底是一乡之长不可能问这样的话,只是将这份疑惑深深的埋于心底。

      倒是小李觑着乡长的脸色问了一句,不过秦秧苗只笑笑,没有居功,也没有细说其中的周折,她把话题拉回最关键的地方:“乡长,您要是觉得可行,咱们现在就着手干吧!时间不等人,果子更等不起!”

      “好……”随着张乡长大手一挥,秦秧苗牵头的食品厂项目正式落地,红红火火地开始筹建起来。
      老秦家的闺女要办第二个厂子了!这消息像插上了翅膀,迅速飞遍了十里八庄,在田间地头、村口院落激起了层层涟漪。

      这其中最激动的要数周建明。他一听这信儿,猛地一拍大腿,激动得在屋里直转圈!他立刻联想到上回秦秧苗上自己的果园走了一圈,没过多久这食品厂的消息就传出来了!

      “莫不是……莫不是上次她就是来考察选址、看看咱我这果林的?”周建明的心一下子滚烫起来,反复回想那天自己都说了啥,有没有给人家留下坏印象,生怕因为哪句不得体的话,错过了这天上掉下来的机遇。他懊恼地直搓手,转而又是满心的期盼。

      其他的果农们也是激动不已。好不容易的伺候果树结了果子,到头来却又要为销路发愁,看着熟透的果子烂在地里真是心如刀割,要是年年都如此,可叫人怎么办?

      如今家门口就要建起能消化水果的工厂,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往后的日子有了新奔头!再也不用发愁果子的销路了。他们翘首以盼,就等着厂子建起来收果子了。

      村里的年轻人们也兴奋难耐。新厂子建成肯定要招工,谁不知道秦秧苗头一个编织厂待遇是出了名的好?这食品厂规模看着更大,肯定差不了!之前编织厂主要招女工,让不少小伙子憋着股劲,如今个个摩拳擦掌,誓要在这次招工中夺得一席之地。
      当然,有叫好的,就有说风凉话的。一些人觉得秦秧苗步子迈得太大,是被成功冲昏了头脑。

      村头的晒场上,几个闲汉揣着手晒太阳,嘴也没闲着。

      “听说了没?那堆机器是市里大厂淘汰下来的破烂?别是让人拿好话糊弄了,花大价钱买回一堆废铁摆着看!”一个瘦长脸男人撇着嘴,语气酸溜溜的。

      旁边立刻有人帮腔:“啧啧,要是那样,可真成了窝头翻个儿——现大眼了!看她怎么收场。”

      “哈哈哈哈……”这话引来一阵不怀好意的哄笑。笑罢了,一个磕着瓜子的中年妇人把瓜子皮一吐,撇着嘴,脸上满是鄙夷:“哼,一个姑娘家,心比天还高!有一个厂子还不够她显摆的?还要这么胡折腾,莫非想把全天下的钱都划拉到她家炕头上去?忒不安分!”

      种种议论,或热切,或酸腐,或期盼,或质疑,交织成一片,成为了食品厂筹建路上最真实的背景音。而这些,秦秧苗都顾不上了,她正带着一股旋风般的劲头,扎在工地里,要将这纸上的食品厂,一步步变成现实。

      人多好干活,有了乡里的大力支持,食品厂的建设一切进展得格外顺利。批下的贷款第一时间支付了设备的尾款,解了燃眉之急。

      崭新的厂房在空旷的厂院内拔地而起,秦大爷亲自带队来帮助安装设备。秦秧苗挑了几个悟性高的年轻后生,对照着图纸,学习安装、调试每一台机器。空气中弥漫着机油和新鲜水泥的味道,更弥漫着一种前所未有的希望。

      终于,在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所有的准备工作就绪。合上电闸,马达发出低沉的轰鸣,整条生产线仿佛被注入了生命,开始缓缓转动。几百斤红彤彤的苹果被倒入清洗池,在水流的冲击下欢快地上下翻滚,沿着传送带依次经过破碎、榨汁、过滤、调配、灌装、密封,最后在杀菌釜中完成蜕变。

      当第一瓶“佳农”苹果汁和第一罐“佳农”糖水苹果罐头从生产线上下来,带着微温被送到秦秧苗手中时,整个车间的工人都屏住了呼吸。她小心翼翼地拧开瓶盖,清甜的果香瞬间溢出,她尝了一口,那纯粹的、带着阳光味道的酸甜感,让她一直紧绷的脸上,终于绽放出如释重负的笑容。

      “成功了!我们成功了!”欢呼声瞬间淹没了机器的轰鸣。

      秦秧苗给厂里的每一位员工都分发了沉甸甸的福利——自家产的第一批果汁和罐头。她又精心包装好,亲自给乡里的领导们每人送了一份。

      “张乡长,这是我们厂自己产的,用的就是咱乡里最好的果子,您尝尝鲜!”

      看着手里晶莹剔透的罐头和色泽鲜亮的果汁,乡长欣慰地连连点头:“好!真好!秧苗,你这可是给咱们乡办了件大实事、大好事!”

      捧着自家生产的产品,秦秧苗内心激动,更感到一种前所未有的踏实。若说之前的编织厂,多少还因为依托于百货大楼的订单,让她心里总有几分借力不稳的不安,那么眼前这个食品厂,才真真正正让她心里有了底。

      这个厂子,从机器到厂房,从原料到产品,都深深地扎根在这片乡土之上。它消化着乡里丰收却愁销的果实,维系着家家户户果园的希望。它生产的是能吃进肚子、能换来实实在在钞票的东西。只要品质过硬,味道好,就不愁没有销路,这是一份能握在手里、甜进心里的实在事业。

      站在机器嗡鸣的车间里,闻着空气中浓郁的果香,秦秧苗觉得自己的心,从未如此安定过。她知道,自己终于为这片生她养她的土地,找到了一条能持续走下去的、香甜的发展之路。她的根,从未如此深入地扎进泥土里,也从未如此充满力量地向上生长。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0章 终!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如无意外每天十点左右更新(周六休息),已存稿二十余万字,请大家放心入坑。开坑必完结,坑品有保证!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