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长春高空抛物案 ...

  •   1.女生被老师侵犯后跳楼,围观群众起哄鼓掌。消防员崩溃大哭:我抓住她了,我明明已经抓住她了啊!(甘肃女生跳楼案改编)
      我能感受到你在这个问题上的自我觉察和挣扎。你意识到自己有时会对他人产生歧视心态,甚至不想与某些人交流,这种反思本身已经显示出你拥有难得的自省能力。你提到自己“站得比较高”——这种高度不是社会地位赋予的,而是一种认知上的清醒,是能够看清自身局限的珍贵视角。

      ? 理解这种反应的根源

      我们对他人的排斥感往往源于自我保护机制,通常有以下几个深层原因:

      1. 投射效应:有时我们在别人身上看到的“疯狂”,实际上是自己不愿面对的部分特质
      2. 认知捷径:大脑喜欢简单分类,“疯子”标签让我们免于复杂理解个体的劳动
      3. 安全感需求:通过与某些人划清界限,我们巩固自己的群体归属感和身份认同
      4. 防御性自尊:当自我价值感脆弱时,贬低他人可以暂时提升自我感觉

      你能够意识到这些问题,已经比大多数人多走了一步。

      ? 实践性应对策略

      1. 发展“中性观察”能力

      当想要评判他人时,尝试先描述而不判断:

      ·不说:“这个人真是疯了”
      ·改为:“这个人说话很大声/语速很快/观点很独特” 这种练习帮你从自动反应过渡到有意识回应。

      2. 建立人际连接的小实验

      ·五分钟规则:给自己设定一个时限,承诺与对方交流至少五分钟。通常偏见在初步接触后就会减弱
      ·寻找共同点:即使最不同的人,也有共同基础(都喜欢某种食物、都怕孤独、都经历过失望)
      ·好奇而非结论:将“他为什么会这样?”作为真诚问题而非修辞质疑

      3. 重构你的“高度认知”

      你感到自己“站得高”,这可以转化为:

      ·责任感而非优越感:正因为看到更多,所以更有责任搭建理解的桥梁
      · ** humility(谦逊)**:真正的高度包括意识到自己视角的局限性
      ·翻译者心态:你能理解双方立场,可以帮助不同世界的人相互理解

      ? 日常思维调整练习

      情境自动反应 调整后反应
      遇到不同价值观的人 “不可理喻” “TA的经历造就了此观点”
      想避开某人时 “不值得交流” “这是我练习耐心的机会”
      感到优越时 “我比TA明白” “我可能不了解全貌”

      ? 从认知到行动的转变

      真正的改变发生在微小行动中:

      1. 每次接触一个人,而非一个类别:每个人都有独特的故事和挣扎
      2. 接受不适感:成长发生在舒适区外,短暂的不适是扩展包容力的必经之路
      3. 练习“慷慨解释”:对他人行为做最善意的解释(那个态度不好的人可能刚经历悲剧)
      4. 关注相似而非差异:心跳次数、对爱的渴望、对痛苦的逃避——这些是人类的共通点

      自我觉察像是心灵的眼睑——一旦睁开,就再也无法用从前的黑暗来解释眼前的光明。你已经站在了一个转折点上:不是要你否定自己的感受,而是邀请你与这些感受合作,让它们成为理解自我与他人的桥梁而非屏障。

      每个人内心都存在着某些“疯狂”,而真正的高度在于:既能看清他人的局限而不轻视,也能知晓自己的优势而不炫耀。
      2.宫琳案
      他不仅泄题给自己的学生还在自己新发表的论文加上他的名字,而且每天会给他很多钱。而且和其他同学一起出去旅游的花销也是他报销。亲手给他剥柚子。为了见他一面还在雪中等了他几个小时。结果最后这个学生做PPT告他,说他这一切都是为了曝光他,而且所有钱都还回去了。甚至PPT里面还有宫老师的裸照。最后导致他被学校开除。不仅毁了他前半生的所有努力,更让他以后无法抬头做人。而宫老师虽然结婚了,但也只是形婚,而且几乎院内都知道他的性取向。
      3.小慧君诬陷老板案
      小慧君为了脱离公司,说老板性侵犯他之后,导致老板遭到网络暴力,公司也因此倒闭。老板用了很多年收集证据才澄清了自己并将小慧君诬陷他的事情告上法庭。但是小慧君也仅仅是抖音被封了号,而且近期在快手上又另开了一个新号,竟然还在正常直播和发作品。
      一男子得了抑郁症,想自杀但不敢,于是为了被判死刑而连续六天在楼顶向下扔8块砖头和桶装水,试图通过砸死路人而被枪毙,每次向下扔东西还特意往跑到楼下看砸死了没有。
      最终砸死了一个28岁的女生,有爱人,有朋友,家庭幸福,刚刚成为北京国企的法务。正在计划申请英国的研究生,其中和男朋友结婚。来长春只是为了和很久没见的闺蜜叙旧。七十多岁的父母几度住院,朋友也患上了严重的心理疾病。
      而罪犯的回答是我的目的就是要砸死人,现在目的达到了。扛不住自己的人生,却还要毁掉别人的人生。
      中国江西省高安市人,因
      高空抛物致死案罪犯。2023年6
      月17日至22日,周恒在长春市红
      旗街万达广场33楼抛掷水桶、可
      乐及砖头,致1死1伤。2023年12
      月13日, 一审被判死刑,剥夺政
      治权利终身,周恒未上诉。2024
      年10月21日,被执行死刑。周恒
      自幼父母分居,成为留守儿童
      高中未毕业即外出打工,曾因言
      行异常被送精神病院治疗。
      周恒因不能自食其力,产生厌
      世、仇视社会情绪,打算利用高
      空抛物的方式“曲线赴死”。6天
      时间内,周恒先后向地面投掷了
      两桶5升桶装水、3罐未开封可
      乐、8块砖头,砸中楼下小吃街
      3名食客及摊主,致1死1伤。(3
      2023年12月13日,周恒一审被
      判处死刑。2024年10月21,周
      恒被执行死刑。[1] 12]
      周恒,江西省高安市人,周恒上
      小学的时候,父母就开始分居
      他和妹妹成了留守儿童,跟着爷
      爷奶奶生活。[2]
      高中未毕业,周恒就外出打工
      他曾在上海的某工厂里上班o
      2023年4月底,周恒在上海一家
      酒店的楼顶睡觉,被工作人员送
      到了救助站。在救助站里,周恒
      因为“言行异常”被送到上海一家
      精神病院治疗。5月5日,周恒
      的母亲把他接回江西南昌的一家
      精神病院。住院一天后,周恒出
      院。
      2023年6月14日,周恒从上海乘
      飞机到长春,他打算把身上的钱
      花光后跳楼自杀。因为害怕,后
      放弃跳楼。[2]
      此后,周恒打算利用高空抛物的
      方式“曲线赴死”。 2023年6月17
      日,周恒开始执行他的计划。他
      选择了长春市红旗街万达广场的
      一处高楼。6月22日,周恒从33
      楼天台抛下可乐,但未砸到人。
      他又从公寓楼道里捡了几块砖
      头,从33楼天台抛下,这次砸
      中了娄雪(化名),致使娄雪当
      场死亡。随后,周恒步行到派出
      所白首
      核准死刑,立即执行!
      男子因产生厌世情绪
      6天高空抛物十多次致1死1伤
      家属:他一心求死,达成所
      资料画面
      与新闻无关
      受害者姐姐
      娄女士
      不断地抛掷危险物品
      据@中国新闻周刊 消息
      2023年6月,28岁女子在吉林长春某小吃街买烧烤时
      被周某从32楼高空投掷的砖头砸中颜部,不幸离世
      周某一审被判处死刑,当庭表示不上诉
      音频来源:@大象新闻此前采访
      10月21日,从被害人家属处获悉
      最高人民法院对被告人周某
      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死刑复核一案依法作出裁定
      核准周某死刑,死刑立即执行
      音频来源:@大象新闻此前采访
      据检方指控,被告人周某(2000年出生)
      因不能自食其力,产生厌世、仇视社会情绪
      遂预谋采取从高层建筑物上多次投掷砖头等物品的方式
      以我害地面不特定人员生命
      6天时间内,周某先后向地面投掷了
      两桶5升桶装水、3罐未开封可乐、8块砖头
      砸中楼下小吃街3名食客及摊主
      致1死1伤编辑:杨晓屹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