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8、物理课 ...

  •   “今天让我们解开一个谜题。”王御熙站在讲台前,手里拿着一杯清水,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水面上,折射出粼粼波光。

      赵成玉坐在前排,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那杯水,满心疑惑。

      水有什么好看的,有哪个人没见过,喝过水。不过,王老师可是能把沙子变成玻璃的人,说不定普普通通的水,真有不为人知的特殊作用。

      只是,她又想起家里常说,水是老天的恩赐,用一点少一点。

      但王老师却说,水不会消失,只是换了模样。

      “老师,水真的不会消失吗?”方玉珍忍不住举手问道,圆脸上满是疑惑。

      王御熙微微一笑,将水杯放在讲台上:“让我们做个实验,看看水到底去了哪里。”

      “实验?又做实验?!”

      班级里的人瞬间激动,目睹实验就和现在看变法术一样有趣。

      上一次,王御熙就展示了一场令人惊叹的“魔法”。

      她让鸡蛋在水杯里随着她的“咒语”缓缓上升。

      当时,有的同学心里直发毛,暗暗想着:“水里肯定藏着看不见的鬼怪在推鸡蛋!”

      也有同学满心赞叹,直呼:“这咒语太厉害了!”

      还有人暗自思忖,总觉得这场景似曾相识,她肯定在哪见过。

      大家桌上都放着杯子和鸡蛋,一些同学迫不及待地模仿王御熙念起“咒语”,可杯子里却毫无动静。

      最后,王御熙摊开手解释,她藏着盐,每次念咒语的时候,手在杯子上方悄悄撒盐,鸡蛋随着水的密度变化也跟着上浮。

      坐着的女子听后,终于明白那股熟悉感。这不是测定卤盐浓度的方法嘛。

      查看盐浓度时,工人就会扔东西进去,浮上来的越多,说明浓度越高。

      原来寻常操作,也是一门学问啊。

      所以这次,王御熙的水不变理论又吸人眼球。

      实验开始,一整套实验工具。

      她点燃酒精灯,将烧杯架在火上。杯中的水渐渐沸腾,蒸汽袅袅升起,在空气中形成一片白雾。

      “看,水变成了蒸汽。”王御熙指着杯口,“这是水的第一种变化——蒸发。”

      同学们看着这再熟悉不过的烧水场景,一时有些难以接受,这不就是家里每天都在发生的事嘛。

      也有同学想起,家里盆里的水放几天后,总会莫名其妙地减少,原来是这样的原因。

      “来,大家排好队,过来感受一下蒸汽。”王御熙招呼着同学们。

      赵成玉凑近,伸手去抓那团白雾,却什么也没抓到。她惊讶地发现,水真的“消失”了。

      “蒸汽遇冷会变成什么?”王御熙将一块冰冷的铁板悬在杯口上方。

      “是水珠!”方玉珍指着铁板上凝结的水滴,兴奋地喊道。

      “没错,这是第二种变化——凝结。”王御熙将铁板上的水滴收集到玻璃杯中,“水从蒸汽变回液态,这就是雨的形成过程。”

      “在咱们生活的天地间,地面上的水受热蒸发,化作水汽升腾,飘向高空。

      高空中寒凉彻骨,水汽遇冷就会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无数水滴汇聚粘连,便聚成了云。

      当水滴越来越多,越来越重,连那轻柔的气流都难以托举,它们便纷纷坠落,这便是我们日常所见的雨。”

      “好家伙,王昭你以后下雨可不能再瞎跑了,这里面学问大着呢!”赵成玉戳了戳王昭后背。

      常做家务的李春则想到,原来衣服上的水在晾晒时跑到天上去了,怪不得衣服会晒干。

      突然,烧杯中的水烧干了,杯底发出一声轻微的“噼啪”声。

      “老师,水没了!”赵成玉指着空壶,有些慌张。

      王御熙却不慌不忙,取出一块冰:“水还有第三种变化。”

      她将冰块放入烧杯,放在酒精灯上加热。冰块渐渐融化,变成一壶清水。

      “这是水的第三种变化——凝固和融化。”她将水倒入玻璃杯中,“水在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循环,永远不会消失。”

      下课后,教室内便聚成一堆热烈讨论。

      “所谓‘山云蒸,柱础润’,从前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如今才明白,是水循环的体现。”班级内唯一一个饱读诗书的人。

      方玉珍不住点头,急切地补充:“可不是嘛,我家院子里的水缸,每逢闷热天,外壁就挂满水珠,这可不就是蒸汽遇冷的缘故!照这道理,往后看云识天气,定能猜出个大概。”

      几个调皮的同窗凑在一块儿,其中一个掰着手指,煞有介事地分析:“这么说,要是夏天想让雨水多些,咱在地面多洒水,水汽蒸发多了,雨是不是就来得勤些?”

      另一个立马反驳:“你这可太异想天开了,天地间的事儿,哪有这么简单,水汽还得升到高空,还得有足够的冷气呢!”

      当晚,方玉珍将水杯放在窗台上。第二天早上发现水少了一半。

      她兴奋地跑去告诉母亲:“水没有消失,它变成蒸汽飞走了!”

      母亲却皱起眉头:“胡说八道,水就是没了,哪有什么蒸汽?”

      赵成玉不服气,拉着母亲到灶台前,用壶烧水给她看。蒸汽袅袅升起,母亲却摇头:“这是灶神的法术,你别瞎折腾。”

      方玉珍撇嘴,小声嘀咕:“才不是法术。”

      方母见状,一把扯过她的手,拉着她站在灶神画像面前,神情严肃。

      “快给灶神娘娘赔不是。”方母一边说着,自己率先恭恭敬敬地拜起来,嘴里还念念有词,“娘娘,我儿年纪小,不懂事,冲撞您的神威,还请您大人有大量,千万别往心里去。”

      拜完后,方母斜眼瞟到方玉珍一脸不以为意的样子,顿时火冒三丈,声音陡然升高:“你还愣着干嘛!”

      方玉珍这才不情愿地双手合十,动作迟缓、敷衍地拜了拜,嘴里嘟囔着:“灶神娘娘,对不住啦。”眼睛却偷偷看向别处,满是不服气。

      “这才对,灶神保佑我们平平安安。”方母欣慰地说。

      方玉珍弯腰的过程中,看着画像,心里却默默反驳:可是好日子是县衙带来的。

      说道灶神画像,还是县衙造纸与印刷有所改善之后,每家每户才流行起来贴画像。

      要么说商人精明,一开始,市面上都是灶王爷的神像。

      可她们转念一想,这不对啊,上头的大人平日看百姓供奉的神,都是些长胡子老头,心里能舒服吗?

      于是,平原县商人心照不宣,开始大肆营销灶君,古炊母神的概念传播开来。慢慢地,民众家里的灶君形象,变成了一位身着赤衣的女神。只不过,大部分百姓还是按照传统称呼为灶神娘娘。

      ——

      韩叶从澡堂出来时,一身清爽。

      沐浴,这在以往可是只有富贵人家和皇城的大官员才能享受的待遇,贵族们会在华丽的殿内泡温泉,水汽中尽显奢靡。

      那些有钱人,家中会有仆人早早烧好热水,倒入硕大的木桶,再撒上些花瓣香料,悠然自得地享受着泡浴时光。

      可平民百姓就没这般条件了,平日里能有清水擦擦身子就已不错。

      在南方富裕之地,城里倒是设有浴室,不过也只是提供单间浴桶供人洗漱。而平原县如今开设的这家澡堂,却十分奇特。

      韩叶回想起第一次走进澡堂的情景,那淋浴头高悬在头顶,像是一个怪异的莲蓬。

      它周身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孔,水从这些小孔中喷射而出,均匀细密,轻轻洒落在身上。

      比起以往用布巾擦拭或是在浴桶中局促地泡澡,这淋浴头实在是方便太多了。无需费力去舀水,也不用担心水会变凉。

      而且更卫生,之前不怎么觉得,但是现在韩叶不想和别人共用一个浴桶。

      澡堂旁边就是需要烧煤的工厂,这样也不算浪费。

      所以,这座澡堂哪怕在冬日也能正常使用。平原县平日里黄土漫天,人们总是灰头土脸。

      如今有了这样一家澡堂,在百姓心中,它的重要性可不亚于那堆满琳琅好物的超市。

      起初,大家听闻平原县要开澡堂,都只是一笑而过,觉得这等享受,费用必定高昂,哪是她们这些平头百姓能负担得起的。

      然而,当澡堂正式开业,那张贴在门口的价目表却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单次沐浴的费用,不过是十文钱,仅仅相当于买一次吃饭的价钱。

      这个价格对于韩叶来说更不存在什么负担,她升职了,从主管到部长。

      她以前的工作范围仅仅局限于织布工人的管理,关注她们日常工作状态,织布效率以及布匹质量。

      而今升成部长,整个部门就需要她来运营。还要和其她部门来打交道,比如采买原料,生产,售卖,人员管理等一系列。

      刚开始时变得异常忙碌,但韩叶却乐在其中。

      澡堂门口,有小摊贩在售卖搓澡巾和胰子,也算是一种新兴产品。

      韩叶裹紧身上干净的衣物,神清气爽地往家走去。

      一路上,街道熙熙攘攘,吆喝声此起彼伏。行至集市拐角处,韩叶瞧见一个摊位前围了不少人。

      出于好奇,她凑近一瞧,原来是有人在卖画像,仔细一看,正是灶君的画像。画中灶君身着赤衣,面容慈祥,眉眼间透着温和的笑意,仿若正默默庇佑着世间百姓。

      她怀里抱着麦穗,背景是五谷杂粮。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8章 物理课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