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第6章 ...

  •   买了粮食和贵价单品马匹之后,存款瞬间少了一多半。虽说月末有一笔三千钱的进账,能暂时缓解一下紧迫的局面,但长远来看,不过是杯水车薪。一文钱难倒英雄汉,眼下就要思考赚钱大计了。

      就如现代最赚钱的方法都写在刑法里一样,在这个时代要赚到巨量的财富,估计也得犯点儿法。

      就比如盐。

      盐之利当然是不可小胥,周锐虽然是历史爱好者,但对于其究竟利润几何,也不很清楚,他依稀只记得在哪本小说上看到过。汉武帝前期一石盐的价格在300钱,全面实行盐铁官营之后甚至一度达到了900钱,而同时期一石粮食才只能卖40钱,即使是粮价高的汉元帝时期一石粮也不过100钱。

      在汉代,技术已经相对发展,而且是已经经历70多年的长期和平,如此平稳时期,盐和粮食的价格如此不对等,无疑昭示了盐是怎样一项暴利行业。如今是比汉代还不如的战国时期,如果连他这样的贵族所吃的盐都只有这样的程度,那么精盐的利润相比会很可观。

      但是要怎么扩大生产,找到销售渠道呢?还有他目前只是质子的身份,如果有那个大官,眼红他的生意又如何,白白为他人做嫁衣吗?

      原谅他的小市民思想,毕竟他也是第一次考虑当诸侯嘛。以前他只是个打工仔啊,连开个小店做生意的想法都没有的,如今一上来就挑战国家级的生意,这么高难度的,他想东想西其实也正常

      周锐习惯性的打开光幕,看着屏幕里面精细的地图,思考着解决方法。

      要是有个什么名臣良相的提示多好,光给个实时地图也没什么用呀。周锐可惜的盯着光幕,心想:现在才明白开挂的好啊,看书时觉得主角光环太大,外挂一车。现在让他来一遍,他只恨看过的套路外挂全加上还嫌少。

      说到名臣,燕国所属的臣子他只记得名气很大的乐毅,邹衍几个人。

      乐毅后世很出名,据说诸葛亮的偶像就是他。他是魏将乐羊的后裔,后来官拜燕国上将军,还受封了昌国君,辅佐燕昭王振兴燕国。

      记得是在燕昭王统治的最后几年,燕国积蓄够实力,由他统帅燕国等五国联军攻打齐国,连下七十余城。几乎要灭亡齐国,结果临到最后老家出差错,燕昭王没熬住先走一步,失去了最坚定的国内支持,再加上继任者又和他不对付。

      乐毅毫无疑问的被卸掉了军权,被召回燕国,不过乐毅不是什么愚忠的,他效忠的只是燕昭王,而不是在当太子时就一直记恨猜忌他的燕惠王,知道自己回去了有死无生,留下一篇文章,表明自己真的效忠国君没有什么二心,然后果断就跑到了赵国。

      周锐第一次读这个故事的时候都很想笑,真是觉得乐毅其实也是一个妙人。乐毅能在历史上留名,能力绝对毋庸置疑,但问题是年龄。

      因为年代久远,资料缺少乐毅和燕昭王到底是什么时候生人没有明确的记载,但能肯定的是他们之间肯定有10来岁的年龄差,就凭他现在这个十五六的年纪,他这未来的顶级臣子有没有出生还不知道呢。

      历史上的会帮助燕国复兴的几位名臣,几乎都是在燕昭王即位的中后期才来到的燕国,这就意味着前期他真的得纯靠自己了。

      如今流亡在外,盐风险太大,就暂时不能考虑了。甚至很多东西都不能考虑。即使他可以做出来,但是技术却并不是留在了燕国,而是未来敌对的韩国。如果知识没有普及在自己的国家,而放到了别的国家,那么就是属于资敌的行为了。

      衣食住行是所有人都离不开的,如果要变现,现在仔细捋一捋。

      如果从衣服上面下手的话,他能够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织布机,但是周锐很可惜,并不是什么手工区的大佬。并不会复刻织布机那种牛逼的技术。如果有人有钱,他只要出这么一个思想技术,未来会成功做出来的,但是现在就不要想了。

      食物上他能够想到的是今天买粮食时看到的黄豆,可以先把豆腐做出来,但是做豆腐要磨盘。但是这个时代磨盘还没有出现,也就只有碾子。

      如果要做豆腐,他就还得先找石匠给他打一个磨盘。再然后就是豆腐要卖出去,起码得要店铺,而且初期生意肯定很惨淡,因为毕竟是新事物呢,谁知道有没有毒。

      而且做豆腐应该还要很多的别的东西,比如说怎样磨豆子,点卤。虽然以前经常看美食整活区的up主们手工做豆腐。视频看了不少,但是实操他完全没有概念。

      对了,还有要熬豆浆的大锅,起码得是铁锅。这就更难了,还得涉及到炼铁。

      更简单的大概是发豆芽儿,四五天就能成。给自己加个菜那倒是比较快,但是变现估计差一点,他要怎么把它卖出去呢?谁去卖?卖给谁?利润怎么样呀?定价多少钱呢?怎么推广啊?万一没人买怎么办?

      周锐赶紧打住,不行,这不能细想,细想实现起来太难了。

      然后是住房。他也不会土木呀,难道去搞房地产?回到燕国有了大王的身份之后搞基础建设应该还行,但是现在就算了吧。

      不如去当二房东,那也得有钱才行。如果节省一点儿攒攒钱买几套房子呢,然后租出去……但是新郑的租房市场怎么样?能租出去吗?什么时候能收回本儿?而且他还有一年多就要回去了,在这儿投资是不是不太合适?

      算了算了,先想下一个。

      最后一个就是出行了,出行可以分成骑马或者驾车。

      骑马可以有后世的马鞍和马登。战国时代人骑马,还没有马鞍这个概念,大概也就是垫一块布。赵武灵王胡服骑射,按历史时间线也就是7,8年后,改进了一下。成果大概就是加了一个垫子,两半儿的那种。这个通常被认为就是最早的马鞍。

      方便士兵更容易在马上保持身形的马登,发展就更晚了。初始只是为了方便上下马,只有单边有一个,而且还是用皮革编织的软质的绳索。待坐到马上之后,脚就会从这个绳索里脱出来,并不会一直套着。保值身形仍然还是靠腿夹住马腹。后来发展成了两边儿都有,最后才发展成为了有支撑强度金属材质。

      在有了马凳之后,骑兵就可以在高速的行进中解放出双手在马上进行开弓骑射。这在冷兵器时代绝对是一划时代的发明。蒙古军就是凭借着一手“放风筝”战术征服了欧亚大陆建立了华夏史上最广大的疆土。

      这一项技术是完全可以做出来,但是不能是现在,也不能是在韩国这个地方。说实话,马鞍和马登的技术含量其实非常的低,只要是见过实物,任何一个工匠都可以模仿出来。古人只是没有想到这个思路,并不代表着他们做不到。

      而且这也跟他想要快速变现的想法完全不符。

      那么驾车呢?这里可以有什么突破呢?四轮马车?转向轴?橡胶轮胎?车窗?玻璃……石英,玻璃球……珠宝!

      这一瞬,灵光乍现!

      周锐兴奋不已,但是在更深入的思考之后,他又泄气了。

      烧玻璃珠,这确实是一个堪称一本万利的计划,但是他要怎么做到?温度它能达到吗?就以现在烧木炭的这个温度好像达不到二氧化硅的熔点。

      他是听说过有助燃剂,比如说石灰和碱能够降低温度,但那也需要六七百度,而且要建一个比较好的窑。

      石灰呀,纯碱的制备,这个周锐初中化学还记得一点儿,疯狂试错之后应该能拿出来成品。

      拿到纯碱之后再来一波试错,就可以烧玻璃,然后冒充一波天然水晶卖一个好价钱。他还记得现代,博物馆里边儿还有一个水晶杯,然后还有一个是宋朝的还是哪朝的一个特别透的冰种玉佩,看上去就很像玻璃。

      等他搞出来他也卖一波。

      但是理想很美好,现实很苦恼啊。这就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那个问题,没钱,没人手,没场地,他要怎么投?

      6分投吗?

      周锐无奈地结束了自己那些看似近在咫尺,实际遥不可及的幻想。他缓缓地从座椅上站起,身形略显僵硬,显然长时间的沉思与不良坐姿已让他的右腿微微麻痹。为了缓解这份不适,他在室内开始了来回的踱步,仿佛要将心中的焦虑与期待一同踩实。

      他的目光在室内游走,最终定格在那张漆案之上。那里,一卷画满了图案的白布正静静地躺着。这卷白布,是他精心准备的礼物,原本打算在韩仓太子出城那日,以一种高调的姿态赠予对方,以此彰显逼格,并换取韩仓留在韩国的部分资源。

      然而,现实却并不打算按照他的计划行进。周锐停下来抱臂望着这卷布,这份礼物若再等待下去,恐怕就会失去它应有的价值。

      想到此处,周锐的眼神变得愈发坚定。心中已有了计较。明日就去拜访韩仓,敲诈出一笔可观的利益。

      虽然说免费的才是最贵的,但是为什么不能现在就付出点儿代价呢?

      周瑞的脸上浮现出自信的微笑,他知道,接下来的行动将是他新人生中的一次重要赌博。但他愿意冒这个险,因为他相信,只有敢于冒险的人,才能在这波谲云诡的时代中笑到最后。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7章 第6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