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谋反铺垫 ...

  •   吾知汝为良人,然吾非良人,乞敢误卿

      次日,织娘果不识谢玄都,言及王氏误她。谢玄都未发片语,只发一快马,载向火前往安和,再发驱一快车,载向离去往远方。

      织娘犹豫着开口,“不知沐公子所在何方?”

      谢萼华闻言,看了谢玄都一眼,便要起身离开。

      谢玄都拦住他,“留下罢。你的也该听听。”

      “他在何处我也不知道,只能等他来寻我。只是你若寻他,恐难以保全自身,不然留在玄安,也好安度余年。”

      织娘有些慌神,连道,“不可!我……”

      任千忧觉察不对,反问她,“有何不可?”

      可织娘却是再怎么也不肯说出口了。

      良久才提起一件无关之事,“既如此,不知谢大公子字什么?也好方便称呼。”

      谢玄都瞥她一眼,冷笑一声,“我既不知父母何人,也无长辈在堂,更不知自己生年几何,自然也是没有字的。”

      谢萼华惊愕了一瞬,却马上收拾好自己的心绪,只是不知他为何突然讲此事说了出来。

      谢玄都笑了一声,“这不就是你背后之人想听见的回答吗?”

      织娘大愕,颤抖着说,“那人不是已经死了吗?你何故还变成了谢家公子?”

      谢玄都突觉兴起,“死了?谁告诉你的?让我想想,王阁老已然寿终正寝,如今王氏当以王阁老之子王博治,其孙王衿兮为主。”

      “若他们要杀我,不会让你来,如此仁义迂回,想必是王衿兮的手笔。王博治承王阁老之志欲杀我,你是王衿兮送来报信的。”

      谢萼华忧心道,“为何?王氏虽与我们私交较少,面上却是和煦的。何故做到这个地步,与谢氏宣战?”

      谢玄都摇摇头,笑一声,“谢氏?刚刚这位姑娘可得到了他们想知道的,我只是一个身份不明之人,可算不得谢氏。”

      谢萼华犹豫道,“可……”

      谢玄都知道她要说什么,先摆摆手,向木便将织娘打晕,拖了出去囚禁在房里。

      “反叛军将领,名唤沐凤池。”

      谢萼华哪里还不懂这其中的关窍,震惊之余只得撑住一旁的浮岚才堪堪稳住自己。

      若是这些也就罢了,偏偏与反叛军有勾连,若是王氏将此事透露,无论原先如何,此后必然群起而攻之,谢氏危矣。

      若谢玄都承认与谢氏无关,虽可护下谢氏,却是折断羽翼。若不承认,必然血战,生死难测。

      “偏偏王氏一群一根筋,自诩卫道者,若是真碰起来,就将有是一场混战了。”

      任千忧哈哈一笑,“混战才好呢,水越混,越能摸着大鱼。最好人人相互猜忌,到时候可就不是轻易能过的了。”

      谢萼华有些顾虑,“王小姐是为何要提前给你报信呢?”

      谢玄都笑了一声,摇摇头没搭话。

      任千忧敲了敲桌子,“自是家族与友情难以两全,若是能在事情开始之前,杀了所有事情的源头,不就救下了更多人?杀一人而救万人,想必她不会放过这个机会。”

      所以那封信,是阎王的点卯令。可笑一副却话旧情之表。

      谢玄都捏了捏额角,“既如此,巴叶那条运道的分成,全划给王家。”

      谢萼华先是一皱眉,后想通了些关键,展眉点头,“是个法子。但是还需能人去运作。”

      任千忧笑了笑,“任家,从不缺能人。”

      次日,几箱黄金高调地进了王府。虽被王博治赶了出去,却惹人注目。

      又一日,便有人在坊间议论,王家半夜开府后门,源源不断地往府里运黄金。众人皆疑之。

      其他世家打听后得知,王氏旁系在巴叶河道得暴利,疑似与谢家合作。

      众世家纷纷来玄安求见谢玄都,然谢玄都闭门不出,称此事有疑,王氏在巴叶治水挖渠有功,占大头也是有理,且认为女帝是体恤王氏劳苦功高。

      众世家闻言,先是打道回府,后于朝大闹,日日扰王氏安宁。无数奏折纷纷上达天听,言及自家劳苦功高,谢氏大义愿出让利益,希望皇室在其他地方补偿。

      谢玄都一封奏折交上去,言及自己平了林双外的叛军马匪,受伤在府修养,希望另找能人开凿林双之渠。

      帝准许,令何司农派遣。何司农遣调双阳林氏林听风与新官卓越为开河大臣,前往林双。

      众世家万分眼红,却只得按下不表。

      而后有流言称谢玄都与叛军有旧,谢玄都身份不明,谢玄都开渠是为谋求私利,谢玄都有断袖之癖等。

      众人皆奇之,后查出是王氏构陷。众世家皆以为是两家分利不均,王氏不满所做。

      虽王氏几番推辞不是自己做的,却仍百口莫辩,众世家皆以退翻王氏以赂谢氏。

      而来又大半年矣。

      此间任千忧以秉烛公子之名,发《勘世录上册》引得无数仁人志士侧目,学士君子皆以之为奇作,盼下册。甚有山林隐士为之出山,愿做其门客。

      玄安谢氏广纳人才,如日中天。

      何司农久久伫立在茶楼栏杆处,注视着街道上的万家常态。

      嘎吱一声,门扉开合。

      何司农转过身来,愣了一下,垂眼含泪拱手道,“任小侯爷。”

      任千忧含笑将他扶起来,“何败春,何司农,好久不见。”

      何司农也笑了一声,“幸得主君赏识,才能有今日的何司农。当日一观《勘世录》,我便知晓,小侯爷还活着,任氏还有人。”

      “升仙城已为死城,永沉湖底,实在是……”

      任千忧叹了口气,“若世间有仙,他们也当得了。我实在是不知,我在时,升仙城已然为人迫害,若我当真不在了,又当如何留住他的繁华?守住他们的安宁?”

      “我的舅舅,我的老师,我的亲族?他们造了什么冤孽?连死后都被世人污秽扰了他们的清静?永眠湖底,也好过……”

      何败春垂眼,落下一滴泪,“哎……如今这世道,也就只有这里还能看见点盛世的样子。陛下很快就会打压谢氏,可,终究是顾此失彼。”

      任千忧抬手请他坐下,“我知你难处,若陛下肯看看民生哀艰,便不会拘泥于氏族皇权了。瓦解氏族的,不只有氏族。拆东墙补西墙,终究是徒劳罢了。”

      何败春叹了口气,问他,“不知谢相作何打算?”

      任千忧晃了晃茶杯,“他的打算不重要,重要的是半年后你的打算。”

      说罢碰了碰何败春的茶杯。

      “半年为期,若我是你,如今必作壁上观,爱惜羽翼才是关键。”

      何败春摩挲了下茶杯的边缘,“半年是河道大体竣工之时,届时世家必然会就此洗盘。何,谨记。”

      说罢也回碰了任千忧的茶杯,眺望街上来来往往的人们,又叹气道,“难民更多了,前日我私服出访,才知竟有菜人!断肢残骸,何其可怖!恍然如置地狱哉!愿人间如桃源,如玄安罢。”

      任千忧也叹气道,“民生哀艰啊,民生哀艰。我听闻其余世家为防止人口流出,于城门口斩杀离城之人,于城内斩杀无户籍之人。处处皆地狱。”

      何败春惨然一笑,“前日,安氏族人送了我一尊木佛,慈眉善目,面相庄然,希望能为其子嗣谋求职位。然佛像其中,竟是人骸!佛之肉身,何故用此?”

      “我是日日夜夜吃不下饭,闻言做此一肉身佛,可供一民半生食禄。便痛得夜夜难眠。”

      “这江山,我可能是守不得了……”

      任千忧闻言,替他斟茶,见他面色灰白,眼下青紫,知他所言非虚,“守不住也要守,你若退了,丰和周边之民,更苦。”

      何败春叹气笑了笑,“我原拜入主君门下,只为我何氏求一线生机,如今居然也成了其他人的生机了吗?何,何德何能?”

      任千忧隔空指了指他灰败的面容,“就凭你这张脸,你便有德,凭你姓何,便有能。相信舅舅他的识人之明。”

      何败春郑重地站起身来,朝任千忧拜了一拜,“定,不负所托!”

      任千忧也起身拜过,“此后有一子,名为卓幸,少逢灾,体味人间万苦,熟知民生。幸极聪颖好学,熟知历史,通晓政务,将学不过一年,已懂兼听则明之理。若何司农得见,可随之。”

      何败春一喜,沉寂的心开始跳动,“不知师承何人?”

      “师承载道阁,听学于谢相,习武于向离。”

      何败春又是一拜,“何愿随之。”

      任千忧笑了笑,“如此,我便不扰司农的雅兴了,告辞。”

      话音刚落便起身离开,一出门,没走两步便呛出一大口血,候在门外的抹月连忙搀扶住他,擦了擦他嘴角溢出来的血。刚想带着任千忧休息,却被呵止,“走!”

      抹月咬咬牙,架起任千忧就往后门的马车边走。

      何败春等到外面没有声响后,才将门打开一点缝隙,看了看外面一滩正在被擦拭的血,不由得泪流满面,掩面痛惜。

      想起刚刚说过的字字句句,字字不提自己,句句皆是托孤。随后朝着天边,又拜了三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