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99、第199章 太子殿下莫不是怕了辽国和南赵,还有那夏州李氏 ...
-
在那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阳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洒在青石地板上,映出一片斑驳的光影。兵部尚书薛居正,身着深紫色的官服,头戴乌纱帽,步伐稳健地走向龙椅,他的面容严肃,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
他朝着坐在龙椅上的皇帝赵翊,恭恭敬敬地行了一礼,然后朗声上奏道:“陛下,前不久,夏州李氏政权内部因继承问题发生了一场内讧。那银州刺史李克远,竟与弟克顺等人,率兵袭击了夏州,结果被李继捧处死。如今,李继捧的从父、绥州刺史李克文上表朝廷,要求让李继捧入朝,以免再生变乱。此事关系重大,还请陛下圣裁。”
赵翊闻言,眉头微微皱起,他的目光在朝堂之上扫视了一圈,仿佛在寻找着什么。他的面容俊朗,但此刻却显得有些忧虑。他沉声道:“诸位爱卿,有谁对此事有高见吗?尽可发言便是。”
朝堂之下的大臣们闻言,顿时议论纷纷。有的大臣面露思索之色,似乎在权衡着利弊;有的大臣则交头接耳,低声讨论着。
这时,一位身着红色官服的大臣站了出来,他身材魁梧,面容威严,正是户部尚书张大人。他朝着赵翊行了一礼,然后说道:“陛下,微臣以为,不如听从李克文上表之意,让李继捧入朝。这样一来,既可以彰显朝廷的威严,又可以避免夏州再生变乱。”
然而,他的话音刚落,就有一位身着青色官服的大臣站了出来,正是礼部尚书陶毅。他身材瘦削,面容清癯,眼中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他朝着赵翊行了一礼,然后反驳道:“张大人此言差矣。此乃夏州李氏政权自己的内部纷争,朝廷若是插手,只怕会引来更多的麻烦。微臣以为,不如静观其变,让夏州李氏政权自己解决此事。”
朝堂之上,顿时陷入了一片沉寂。大臣们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都在权衡着利弊。
在那金碧辉煌的朝堂之上,气氛凝重得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赵元崇,身着华丽的太子服饰,面容俊朗,眉宇间却透露出一丝深沉的思索。他一言不发,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着什么重大的问题。
赵翊见状,心中也不禁有些没了主意。他微微皱眉,目光转向赵元崇,语气中带着一丝期待地问道:“太子,你可有什么想法?”
赵元崇闻言,微微作揖,动作优雅而从容。他的声音低沉而坚定,每一个字都仿佛带着千钧之力:“父皇,儿臣以为陶大人所言甚是。此乃夏州李氏内部纷争,我们若随意插手干涉,只怕会引得他们内部有人叛乱,反抗朝廷。到那时,局势将更加难以控制。”
说着,他的目光变得更为深邃,仿佛穿透了时空,看到了未来的种种可能。“而且,父皇,您可知现在北有辽国虎视眈眈,南有南赵蠢蠢欲动。若是我们此时再腹背受敌,得罪了夏州李氏,只怕会陷入万劫不复之地啊。”
赵翊闻言,心中不禁微微一震。他看着赵元崇那坚定的眼神,仿佛看到了未来的希望。他微微点头,心中暗自赞许太子的深思熟虑。
此时,朝堂之外,阳光透过云层,洒下一片金色的光辉。微风拂过,宫墙边的柳树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这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而那夏州李氏政权的纷争,也如同这宫墙外的柳絮一般,随风飘散,却又不知会落在何处。
赵元崇站在那里,他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得长长的。他的面容依旧俊朗,但眼神中却多了一份坚定和从容。他知道,作为太子,他必须承担起这份责任,为朝廷的未来着想。
赵翊还未开口,李隆将军便挺身而出,他的声音洪亮如钟,回荡在朝堂之上:“太子殿下莫不是怕了辽国和南赵,还有那夏州李氏?如今辽国与我朝已休战多年,南赵也难以再进一步。我朝若是向区区夏州李氏示弱,岂不是让辽国和南赵看轻了我朝?”
他身材魁梧,面容坚毅,眼神中透露出一种不容置疑的坚定。他继续说道:“陛下,若是夏州李氏敢于不从或者反叛,臣自当请求前去平叛,定将他们的嚣张气焰打压下去!”
赵元崇本想再反驳,但看到赵翊脸上露出大喜过望的神色,对李隆将军的话语青睐有加,心中不禁一沉。他看得出来,赵翊已经被李隆将军的话打动了。
果然,赵翊当场下令道:“李隆将军所言有理,那就按着李将军和张大人所言的去办吧。”他的声音坚定而有力,仿佛已经做出了决定。
赵元崇心中一急,刚想开口,却看到符愿朝他使了个眼色。符愿身穿淡蓝色官服,面容清秀,眼神中透露出一种睿智的光芒。他微微摇头,仿佛在说:“不要惹怒陛下。”
赵元崇只好将到嘴边的话咽了回去,只是内心不禁发出一声叹息。他知道,这次的决定或许并不明智,但赵翊已经下了决心,他再说什么也无济于事了。
此时,朝堂之上的气氛有些微妙。大臣们或低头沉思,或交头接耳,都在揣测着皇帝的意图。而赵元崇和符愿则默默地站在那里,他们的身影在阳光下拉得长长的,仿佛在诉说着这朝堂之上的风云变幻。
阳光透过窗棂洒在地板上,映出一片斑驳的光影。微风拂过,宫墙边的柳树轻轻摇曳,仿佛也在为这朝堂之上的纷争而叹息。而那夏州李氏政权的纷争,也如同这宫墙外的柳絮一般,随风飘散,却又不知会落在何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