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5、第 85 章 春 ...
依稀记得学生时代,老师指导鉴赏古诗词时所说,首先找到关键字,即所谓的诗眼,不懂怎么做题解答时,就套用伤春悲秋、怀才不遇等术语,远离学生时代多年以后,随着自己在社会的阅历增加,恍然明白以前所学的诗词歌赋多有切合自己境遇,遂明白为何应试教育时会有这些套用的规范术语,当然也认识到这些赏析诗词的术语,是相当狭隘的,对于少不更事的学生来说,或许只能这么教导,其实很多科目的知识内容都是这么教,尤其是文科类知识。古代文人成年后甚至是中老年时,用高度凝练的语言而表达的胸臆情感,要不谙世事的学生去赏析理解,着实有点强人所难,这也是为学生时代的自己辩护,为何诗词鉴赏题,只能得一两分,现在想来或许还是老师看到学生绞尽脑汁写出几个字而酌情给的酬劳。伤春悲秋,这个词原本已在脑海里淡化,因学生时代,很不喜欢做诗词鉴赏题也不甚喜欢背诵,自然对这个术语印象并不是特别深刻,然而某次与同学闲聊起彼此的境况时,发给对方几句经典的诗句来感慨当下境遇,然后人家第一反应回复“伤春悲秋”一词,使得我脑海里瞬间想起这是语文老师常用的术语。
再次回顾或回味当年学习过的诗词,乃至做延展的鉴赏学习,不仅没有回想起伤春悲秋一词,甚至觉得古代文人墨客创作诗歌时,或许压根就不曾想到伤春悲秋,这个词只是后世对某些诗人的评述。搜索相关资料才发现,伤春悲秋一词出自明末清初名士钱谦益的《李义山诗笺注》,在该注解里,钱谦益说李商隐的诗作“绮靡浓艳,伤春悲秋”,于是伤春悲秋一说便开始风靡出圈,乃至现在成为评析诗词的常用术语。古代文人有悲秋情节,尚可理解,唐代诗豪刘禹锡也说过自古逢秋悲寂寥,伤春一说,对于悲观主义的李商隐似乎吻合,但对其他诗人来说似乎并不是很恰当,比较很多描写春的诗歌作品,多有歌颂春日的美好和对春的眷恋,从消极角度来看,硬说它伤春也并没有错。春天,万物复苏之季,自是古代文人喜欢歌咏的季节,可想而知,在数以万计的古典诗歌里,描写春的诗篇自然不胜枚举,春自是诗句里容易出现的字眼,在诗题中亦是多见,于是在此撷取几首有佳句的“春”诗,且看古代文人描写的春天。
春日里,万物复苏散发着欣欣向荣的气息,人们有了踏春的说法,即是协同三五好友去户外感受春天里万物呈现的蓬勃生机,中唐著名诗人韩愈,作诗《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赠予好友张籍,极言京城早春景色的美好,希望触发张籍的游兴好一起去户外踏春。韩愈另有春诗《春雪》和《晚春》,前者虽是描写早春时的雪景,却是表达作者对春寒料峭即将转为春意盎然景象的期许,后者虽说春天即将远去,但是春天里的景象犹是百般红紫斗芳菲,表达出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对春日光景的眷恋。韩愈的几首春诗,多有呈现积极思想情感,与韩愈同时代的杨巨源,是与唐代白居易、刘禹锡等著名诗人有唱和经历的小众诗人,然而由于名气不显,致使他的一首绝句佳作《城东早春》,较少为人所熟知,从诗作内容来看,丝毫不逊色于韩愈所描绘的春景。
《城东早春》
(唐)杨巨源
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
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
透过杨巨源的人生履历得知,他曾在京城长安任职多年,《城东早春》诗里的“上林”是皇亲贵胄们欣赏风景的花苑,因此可推断这首诗是作于他任职长安期间。首句说早春的清新景色,正是诗人们的最爱,是作者在长安城东游玩时对所见早春景色的赞美,接下来的第二句是对早春景色的具体描写,柳叶新萌其色嫩黄,即柳眼清新宜人的场景,透露出早春时节大地重新焕发生机的气息,半未匀等字将暗示着早春气息,同时勾勒出形象逼真的柳叶风姿,富有春日的生机感。前两句将早春描绘出来,接下来“若待上林花似锦”,也即说等到上林花苑里百花盛开似锦的景象时,那里将会游人如云,出门外都是赏花之人,也即繁花似锦时,欣赏它的人到处都是。这首诗就写景而言,其实并无惊艳之处,而“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另有深层意旨,首先上林是皇家苑林,能在此欣赏繁花的人必是为朝廷服务的士林中人,也即官员或取得后补官员身份的进士及第者,倘若这么理解的话,此诗则是有指向朝廷选才及用才的意旨。笔者初读这首诗,一度以为“出门俱是看花人”类似孟郊的名句“一日看尽长安花”,深层含意是将花比喻成俏丽佳人,也即在上林苑里,出门外全是欣赏春色般的美人。
春日里,看到宜人的春景,文人墨客多为创作积极的诗篇,暮春将去之时创作的诗作,恐多含有惜春意味,好比人们耳熟能详的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这句名言出自宋朝文人苏轼的作品《春宵》,其基本意是短暂的春宵值千金,原意是说作者留恋清幽宜人的春夜美景,告诫人们要珍惜美好的光阴,不过八九百年后,苏轼的这句名言已经寓意为一对新人结婚初夜的美好。春宵,即春天里的夜晚,亦可喻指可贵的欢乐时光,如早些年香港流行过一档综艺节目名为《欢乐今宵》,苏轼以《春宵》为题吟诗作对,可能是指他境遇不佳之时,感慨人生美好的时光不长在,作诗慰藉自己及劝诫要珍惜美好的时光。
《春宵》
(宋)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
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诗前两句“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是说,春天的良宵美景每一刻都非常宝贵,花散发着清香,月光投射出朦胧的影子,作者作此诗意旨劝诫人们珍惜美好的光阴,尤其要珍惜这良宵夜景。后两句“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是说吹箫歌声从楼台高处飘过来,声音悠扬而细软,庭院有人在荡秋千,直到夜深人静,这两句描绘出达官贵人纸醉金迷的奢华生活场景,指出官宦阶层的人们在抓紧时光享受玩乐。在这首诗中,作者以清新的笔触描写了春夜里迷人的景色,有花香有月色,还有高楼里传来的悠扬歌声,写出了富贵人家珍惜时光、尽情寻欢享乐的场景,整首诗其实内涵并不深刻,只不过它创作了千古名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告诫人们珍惜美好时光,乃至成为家喻户晓的名言。苏轼的“春宵一刻值千金”,多年前形容新人的感情生活颇具情趣,而现在的新婚男女,极少有新鲜感,自是无春宵一刻值千金的神秘感。
论创造名句,唐宋时期的文人,苏轼绝对榜上有名,除了这句“春宵一刻值千金”外,他另有词句“天涯何处无芳草”极具知名度,苏轼的这两句名言,在诗句里的原意较为简单纯粹,现代人用苏轼的这两句名言无疑是增加了诙谐的意味,所指也多是饮食男女的爱情,这可看作苏轼佳句历久弥新的魅力所在。春宵是否值千金,有时候是看所处的情势及个人的境遇状态,倘若是形容新婚之夜的美好,它的确值千金,而对于无所事事的年轻人而言,春宵悄然流逝也不会为人所感慨,但是对于老态龙钟的暮年人来说,一刻春宵弥足珍贵。人生得意须尽欢,千金散尽还复来,这是诗仙李白的潇洒,前半句颇有道理,后半句则不适合大多数人,千金难得,犹如苏轼所说的值千金的春宵,一去不复来则是人生常态,因此不仅要珍惜美好春宵,更要须尽欢。
唐玄宗年间安史之乱初期,万物复苏的春季,本是欣赏春景的美好时刻,困顿于长安城的大诗人杜甫曾创作五言律诗《春望》说到,长安城杂草丛生,忧心见到花盛开却不禁流泪,听到鸟鸣声却心有余悸,表达出在战乱时挂念亲人心系国家的情怀,充溢着凄苦哀思,是描写春景中极为悲伤的代表作,直到他在成都安定下来的第二年春天,他心里看到的春天才是润物细无声的。《春夜喜雨》里的润物细无声虽是描写春景,实则富有哲理性,本意是悄悄的滋润着万物,言外之意是用来比喻教书育人潜移默化的过程。借写景而抒发哲理的诗篇,宋代理学大师朱熹所作的七言绝句《春日》匠心独运,这首诗看似在描绘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为表达其作为教育家而表达的思想,诗作寓理趣于形象之中,构思笔触奇妙,着实为一首哲理诗佳作。
《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日》这首诗从字面意思看来,是作者描写春天里的风景观感,风和日丽的时候,游历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春日风光让人耳目一新,等闲之辈亦可以看到春天的风光面貌,因为到处呈现出万紫千红的春色。诗前两句着重写景,后两句则是抒发胸臆般呈现哲理,是常出现在读者面前的哲理佳句,意旨教化世人呈现丰富多彩的局面。朱熹人生履历,处于宋朝偏安一隅时期,那时的泗水已经被金国所占,正常来看,身为宋人且未曾北上金国地界的朱熹,寻芳泗水滨应是虚指,借用春秋时期孔子曾在泗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的典故,从而暗指跟随圣人求道的意思。而这首诗的妙笔“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则是说,教化世人犹如孔子所言的有教无类般,等闲之人亦可通过教化可识得东风面,其独辟蹊径之处,是他并未如《观书有感》那般直接点明哲理,而是将圣人比作催发勃勃生机及点燃万物的春风,使得读者在欣赏春日美景的诗句中,自然而然的领悟其哲理,将深刻的哲理蕴含在优美的诗句当中,在写景的同时表达出作者追崇圣人之道的愿望。
以《春日》为题的诗作里,朱熹让大家熟悉了他的哲理名言“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在此之余,宋代婉约派一代词宗,亦有以春日为题创作一首七言绝句,亦颇具情趣。词人秦观难得一见的《春日》诗,值得读者记忆或者背诵的诗句是“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其意是说芍药上的春雨犹如多情少女的眼泪,蔷薇花就像娇弱的丽人躺卧早晨的花枝上,词人采用以美人喻花的对仗艺术手法,构筑成对偶佳句。电视剧《红楼梦》中,史湘云饮酒醉熏躺卧在花丛里,脸上及衣服上散发着红色的花瓣,表情呈现百媚千娇的绵绵情思之态,引得姐妹们齐聚过来欢笑一堂,犹如秦观《春日》诗的既视感,《红楼梦》之所以设置类似情景,或有可能是曹公对“无力蔷薇卧晓枝”颇有感触,进而引用描述至小说里。
从小就学习谚语,一年之计在于春,可见春在传统文化里的重要份量,春亦是万物复苏的季节,或许人们期许在此复苏季节打好基础,待到秋收时能有丰富的成果,因而在诗词国度里,描写春或春景的诗句,数以万计。可想而知,以上的三首春诗,尚且九牛一毛,将它们笼合成此文,主要是它们各具特色,更为关键是它们皆有值得背诵记忆的诗句。很多时候作为读者,抑或是笔者,欣赏诗词的标准要求,多数比较简单粗暴,就是有没有好诗句或者富含哲理的言辞,这也是笔者将它们汇合成篇的缘故。对于进一步层级的文学爱好者来说,则要上升到欣赏其文辞所传达出的美感,犹如秦观的诗句“无力蔷薇卧晓枝”,不但寓意美好,将其通过画面感演绎出来彰显美感。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分享诗词文章,分享给喜欢诗词的朋友,并分享其背后相关故事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