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7、第 77 章 花卉 ...

  •   花,从生物学的角度讲,是种子植物的有性繁殖器官,故有开花结果一说,它由花瓣、花萼、花托和花蕊组成,形态各异且五颜六色的花一般都很艳丽,乃至多数花还会散发出迷人的香味。行走在城市公园或景观带,形形色色的花将会呈现在人们眼前,是因为它极具观赏和美学价值,在花店或花卉市场,欣赏令人心旷神怡的花朵,可预示开始一天的美好心情。在生活中,不同的花有各自的寓意及象征,如母亲节这天送康乃馨表达祝福,情人节需要送对象玫瑰花,甚至在一些语境中,将花代指漂亮女子。花是自然景观里,容易映入眼帘的,因此在描写景物的诗词歌赋中,常有花的踪迹,一些美学价值极高的花,如梅花、菊花、桃花和梨花等,是唐诗宋词中的常客,乃至文人墨客特登歌咏它们,如咏梅诗歌就较为突出,当然它是作者寓意自己如梅花般高洁自傲的品格。

      在很多诗句里,花出现的主要形式有两大类,一是泛指的花,包含将花寓意女人之意,另外是有明确名字的花,如常出现诗词的梅花、桃花、杏花、梨花和荷花等,它一般是借这些花卉的外在形象寓意人的内在品质。在诗词的国度环境里,人们自小便吟咏过很多“花”诗,明确花名的诗句,有王安石的短诗《梅花》,崔护名句“人面桃花相映红”等,花字泛指诗句,如启蒙诗篇《春晓》中所言的“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人们入学到高年级时,将会学习到更多的诗词,而诗词多数会采用先景后情的编排结构,而花无疑是景观环境里最为引人注目的植物,因此使得很多诗词常有花的身影。近些年流行一种名为“飞花令”的诗词表演节目,节目里要求喜爱诗词的朋友,在台上依次朗诵出含共同字眼的诗句,未能及时朗诵出的选手即淘汰出局,从此类节目里可知,古代文人在创作诗词时对这些常见的字眼,或者说常见的景观用语有一致的偏爱,如“花”和“月、夜、山、水”等一般是最为常见的。

      或许是因为看过飞花令诗词节目,才豁然开朗明白诗词有这些共同点,于是笔者才有了本篇小文,固然,含花字的诗句不计其数,在此择取三首诗题中含花的诗汇编于此。这三首诗的作者皆出自唐代,分别是盛唐诗圣杜甫组诗《江畔独步寻花》的第六首,中晚唐诗人杜牧的《叹花》及晚唐诗人严恽的《落花》,这三首诗皆为七言绝句,如同所学的唐诗,七言诗最为常见,成就也较为突出。这三位诗人,杜甫和杜牧的知名度不言而喻,至于严恽这位生卒年都不详的诗人,自是少为人知,不过它比成千上万湮没在历史长河的唐代诗人好那么一丢丢,至少留有一首诗备受激赏,而且本文中的三首诗,论对后世的影响来看,无疑是严恽胜出,因为他的诗曾被赵宋时期的多位文人借鉴引用。

      《江畔独步寻花》是杜甫在成都草堂安定下来时创作的组诗,共有七首,其第六首是最为值得品读的,它描写作者寻花至黄四娘家及赏花的情景和感触。熟悉杜甫年谱的读者朋友大概知道,杜甫寓居四川成都之前,深受战乱影响,处于不断的奔波途中,创作的诗词多有展现安史之乱对社会的极大破坏和影响,得益于友人的帮助定居锦城浣花溪并营建草堂,即今日已成为成都著名旅游景点的杜甫草堂。定居成都的第二年,春暖花香时节,一家人终于不再颠沛流离,稳定的生活使得杜甫可以赏心乐事,于是有了杜甫创作《江畔独步寻花》一组诗的生活和情感基础,从这组诗可以看出,杜甫此时的心情是相当轻松愉快的,不像之前处于流离失所时创作的诗一般呈现深沉厚重的情感。

      《江畔独步寻花其六》

      (唐)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组诗第六首的大意说,黄四娘家的花儿长满在小路上,成千上万花朵把枝条压弯至很低,眷恋芬芳花间的彩蝶时不时的在飞舞,自由自在的娇莺在恰恰的欢声啼鸣。从这首诗的大意可知,杜甫赏花时的心境是轻松愉快的,我们所熟悉杜甫的诗作,多数都较为沉重,他颠沛流离时看到花鸟时,说感时花溅泪和恨别鸟惊心,只有心境佳时,才能道出青春作伴好还乡的积极诗句,在成都安定下来后的杜甫,无疑是处于幸福的时刻,方能创作出如此轻松愉快的组诗。诗的首句说出寻花地点,是在前往黄四娘家的小路上,接下来描写花的姿态,用“压枝低”生动形象的勾勒出繁花似锦的情景,第三句写彩蝶在花枝上翩翩起舞,暗示出彩蝶因花的芬芳鲜妍而时时起舞,把春意闹的情趣渲染出来,或许正在赏心悦目之时,如第四句所言的那般,自由自在的欣赏着繁花,却不经意间听到娇莺动听的啼声。整首诗描写寻花途中欣赏到的烂漫春景,表达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适意情感,尤其后两句写的特别好,也是这组诗中甚是认为这首最为值得品读的缘由所在,戏蝶时时舞和娇莺恰恰啼,戏字写出舞碟嬉戏的场景,娇字写出了莺声轻软的特性,都在传达作者心理的愉悦感受。

      从杜甫的这组诗可知,寻花是指赏玩春天的景色,而成语寻花问柳在唐代亦是指踏春游玩,有时候又习惯将花代指女子,因此不排除一些语境中,寻花含有寻找女子的意思,但可以肯定的是,它并没有今人们所理解狎妓宿娼之意。既然花可以形容女子,那么寻花含寓意寻找女子并不出奇,早在晚唐时期,著名诗人杜牧曾经有段寻花的经历,然而寻花的时间不够及时,因为他想要寻找的花季女子早已嫁作人妇,依此经历于是作有一首七言诗《叹花》,感叹其迟到的寻花经历。据宋代笔记小说的记载描述,杜牧早年游历湖州,识得民间一位十余岁的妙龄女子并一见倾心,然而由于女子芳龄尚小不好下手,于是与女子母亲相约十年后来娶,然而时过十余年后,杜牧才开始出任湖州刺史,此时女子早已经嫁作人妇并孕育两子,杜牧感叹此事,遂作《叹花》。

      杜牧在湖州识妙龄女子之事,极有可能为真,然而十年婚约则多半为杜撰,作为仕途官场的杜牧岂会轻易与她人约定婚嫁事宜,其次杜牧外甥裴延翰所编《樊川文集》未载此诗,而且此诗的版本不一,故而推断,这首诗未必出自杜牧之手,或有可能是借杜牧之名,好得以让此诗留存于世。《叹花》的作者,无论是否为杜牧,现如今已无关宏旨,倘若并非杜牧的原作,今人都将默认是杜牧的手笔,因为杜牧的名气及其背后的故事能让这首诗有流传的价值,哪怕是杜撰的故事,将它挂在诗人杜牧的名下更容易激起读者的兴趣,这也就是所谓的名人效应。换句话说,倘若人在成名之前,即使有优秀的作品、思想或至理名言,也需要借助名人的声势去广而告之,犹记得看过一位互联网大佬的演讲,提到他未成名前的话语,为了使得听众相信,须把它挂在声名显赫之人的旗帜下,待到自己成功后,方说出来,当年的那话语原本是他自己要想传达的,简言之,优秀作品需要搭上名人快车,方有人们欣赏它的价值。

      《叹花》

      (唐)杜牧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怅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这首诗大意是指寻春赏花已迟,不必满怀惆怅埋怨花开得太早,风已经将花吹落,以至于春尽花谢,现在绿叶成荫果实缀满枝,因而错失美好机缘。该诗是作者借寻春迟到,芳华已逝,花开花落及子满枝头,比喻少女的青春已过,含蓄委婉的表达出机缘已失,时不再来的惆怅情绪,通篇采用对比的写作艺术手法,形象生动的呈现失去良缘的懊丧心绪。此诗有不同的版本,但其主旨是一致的,都蕴含着诗人为寻花迟到而表现出来的惋惜之情,结合记载的杜牧故事那般,这首诗通篇使用比拟手法,将花比喻成妙龄女子,以绿叶成阴、子满枝头比喻女子结婚生子,即形象生动又不露痕迹的诠释背后的故事,着实耐人寻味。这首诗最好的句子是尾句“绿叶成阴子满枝”,比喻妙龄少女已经不再青春,已嫁作人妇并生子,将树木生长出绿叶并结出果实的自然变化过程,形容为人们的结婚生子,是一种含蓄委婉的语言艺术,如同我们将成语开枝散叶形容人们成家生子那般。

      春暖之时,杜甫在江畔独步寻花,是赏心悦目的,鲜花被人捷足先登后,杜牧叹花,是郁闷哀叹的,这还算是好的,而花落则是最容易让人萌生消极低迷情绪。在成都安定几年后,杜甫的命运随着他的成都好友过世而急转直下,被迫再次奔上了颠沛旅途,在途径潇湘之地时,遇到曾经熟识的音乐家李龟年,多年不见的友人巧遇,杜甫于是感叹到,落花时节又逢君,流落湖南的几年,是杜甫的暮年时分,或许他所言的落花时节,同时寓意着他的生命落幕时节。尽管有言道,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然而真的花落之时,多是使人伤感的,如词人晏几道经典词句“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唐代诗人严恽名作《落花》,同样传达了相近的内涵意境。

      《落花》

      (唐)严恽

      春光冉冉归何处,更向花前把一杯。

      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春光柔媚美好却不知道要去哪里,只有在花儿的面前把酒一杯,整日询问花儿是为谁而开又为谁而凋落,然而花儿却一直未回应,从诗意来看并无太大特色,然而却受到同时代多位文人墨客的赞赏,如与作者交好的诗人杜牧,便极为赞赏这首诗,并同步创作唱和诗《和严恽秀才落花》。这首诗的前两句便描写的较为伤感,春色美景明明是很迷人的存在,然而作者却说不知要往何处去,只有孤身一人在花前饮酒,突出作者此时正处于一种难以言表的孤独处境,后两句是此诗最为受人们激赏的诗句,也为多位后世文人借鉴引用,看到花开却要询问花儿为谁而开又要为谁而谢,采用拟人的手法说花儿不语,进一步抒发出作者内心的苦闷情绪,更加突出的渲染出作者的孤寂之感。

      此诗最佳的句子为“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这两句诗被多位文人借鉴引用,和严恽差不多同时代的晚唐诗人罗隐,曾在诗作《蜂》中写到“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可以看出它们诗句的结构形式出奇的一致,因为他们差不多处于同一时代,是否存在彼此借鉴不得而知,不过宋代几位文学家的作品,让人感觉很明显是借鉴了严恽的诗句。欧阳修在词作《蝶恋花》里写到“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极有可能是化用“尽日问花花不语”,文学家王安石描写梅花诗句时写到“ 白玉堂前一树梅,为谁零落为谁开”,则是直接沿袭了严恽的诗句,南宋时期的诗人杨万里同样有首梅花诗,亦是直接引用了“为谁零落为谁开”。尽管严恽的这首诗及佳句备受文人看重,但留存至今的名气度显然不高,一方面是作者本人缺乏知名度,另一方面有可能是因为这两句诗经典性不足,不过其诗句,还算值得朗诵品读。

      前文所述的那般,描写花的诗篇成千上万,以上三位唐人的诗篇,因诗题具含有花,且都是七言绝句,颇有相似性,故选编成文分享给喜欢花诗的朋友。杜甫的寻花诗,值得品读的诗句是“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它表达出春暖时节赏花的愉悦心境。杜牧的《叹花》诗,就诗句而言,其实可读性并不是很高,只不过它背后的寻花故事,倒是可成为人们戏说诗词的趣乐谈资。至于小众诗人严恽的《落花》诗,值得赏析的诗句亦是后两句“尽日问花花不语,为谁零落为谁开”,这两句诗背诵下来,写作时直接引用以增添文采,亦是可行做法。不管杜甫的寻花,杜牧的叹花,严恽的落花,斗转星移,倘若换了年代,或许他们的花语,皆有可能被世人蕴含女人之意,毕竟很多诗句千年之后都有脱离其原意的倾向,而围绕将女人喻比为花的话语,较为容易历久弥新。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分享诗词文章,分享给喜欢诗词的朋友,并分享其背后相关故事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