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4、第 64 章 如梦令 ...
唐末后的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乱世,犹如电视剧《三国演义》演绎的那般,人才济济英雄辈出,各路藩镇为争夺天下而讨伐不断,正所谓乱世出英雄,历史上被誉为英雄的人物多处于乱世时期。这个时期,有位名为李存勖的传奇人物,系西突厥部落中的沙陀人,唐末著名将领李克用之子,也是李克用旗下的十三太保中唯一亲儿子。虎父无犬子,父在军政上叱咤风云,李存勖更是自少年时期跟随征战南北,三十多岁承袭父爵,与袭唐而来的后梁政权对抗并称帝,史称唐庄宗。从战功角度上,李存勖是青出于蓝胜于蓝的军事统帅,从治理国家的角度讲,他的政治智慧则显得不足,天下已初定,却在守天下时治理不善引至兵变身亡,算是体验了俗语“打天下难守天下更难”一番。李存勖作为五代十国时期叱咤风云的人物,人们或许只知晓他的军事威名,却殊不知他也会作词,他曾有一首词《如梦令·曾宴桃源深洞》,这首词未创作出名句而少为人知,但它却成为《如梦令》词牌下的正宗,也即后世尤其是宋代词人,使用《如梦令》词牌名时,皆以他的这首词为标准规范。
后唐庄宗李存勖创作此词时,本名为《忆仙姿》,词中最后三句为“如梦,如梦,残月落花烟重”,此三句读来可证明李存勖文学水平尚可,后来因为该词有如李存勖所言的“如梦,如梦”叠句,后世遂将原本使用的《忆仙姿》之名改为《如梦令》。该词牌单调三十三字,七句五仄一叠韵,在李存勖作此词后,五代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词人冯延巳,便以该词牌著有一首表现爱情相思之苦的词作,最后三句为“多病,多病,自是行云无定”,亦是有趣词句。该词牌旗下,受历代文人雅士所激赏的作品,当属李清照的《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这首词在当代不仅被演绎成动听的流行歌曲,甚至成为古装影视节目取名的来源。在此之外,李清照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词作曾纳入语文教材,而且它常拿来演唱,李清照的《一剪梅》词作亦被演绎为现代音乐传唱出来,尽管今人无法复制宋代唱法,以文字流传至今的作品却被重新演唱出来,或是因为她的词作符合音乐的旋律美感。李清照曾在她的《词论》中评价多位前辈的词不协音律,或是因为李清照作词,比较注重其是否符合音律美,在讲究平仄规则的基础上,附加追求音乐旋律美。
李清照出身名门,其名据说是源自诗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单从字来说,这两个字可以来自无数个典籍中,但能巧妙的组合,需要对古代诗文典籍有一定的熟悉度。曾认识一对双胞胎姐弟,姐姐名为灵均,弟弟名为正则,如果熟悉屈原诗句的时候,可知两人名字取自楚辞《离骚》中“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即屈原名正则字灵均,被用作双胞胎的名字,实在是取名的优秀范例,今日人们取名虽有特色,却微微觉得缺少文化底蕴。李清照的取名,以及双胞胎姐弟名字,如香港歌星莫文蔚取自《易经》中“君子豹变,其文蔚也”之辞,以及宋词婉约派代表人物柳永的原名柳三变,取自古语“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以上列举不一而足。取名自古以来,备受重视,富有文化气息自是首选,犹如词牌《如梦令》的取名,不仅好听让人耳目一新,容易记忆,关键亦能彰显文化底蕴。
据《李清照简明年表》来看,她的两首《如梦令》作品大致成于她的青春少女时期。李清照系豪门之后,其父李格非是宋代名流人物,曾师从苏轼,其母王氏出自名门,其外祖父是在宋神宗朝担任过宰相的王珪,她的表亲有宋徽宗朝宰相蔡京和宋高宗朝的宰相秦桧等人,总之她是士大夫阶层强强联合后而孕育出的人女,所嫁对象赵明诚亦是宰相之子,俨然是一位公主级女性。书香门第,足够的教育资源和优渥的家庭环境,李清照自小奠定良好的文学基础,以致踏足京城汴梁时,以青春少女身份创作词《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轰动一时,据说这首词作视为她的处女词作,而且是一曲成名之作。
《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
(宋 )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这首词的意思是说她时常记起,在溪边亭中游玩到天黑,在美丽的风景中陶醉而流连忘返,玩的尽兴后才乘舟返回,不小心误入了藕花池深处,在船上划呀划,划水声惊起了一群鸥鹭。从“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可知,作者或有一次在溪水亭边玩到日暮还不够尽兴而忘却回家,沉醉两字表露出作者内心的欢愉,不知归路表现出作者流连忘返的情致,足见是一次印象深刻且十分愉快的游玩。接下来的“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表明游玩之后准备乘船回家,却不小心划船误入了藕花池中,从而有“争渡,争渡”的动作,进而把栖息在江洲边上的鸥鹭都惊吓的飞起来,然而说到惊起鸥鹭后,词作点到为止,言犹未尽。作者选取了其少女贪玩时期溪亭玩醉,兴尽晚回,误入藕花,划舟争渡,惊起鸥鹭等几个场景,进行有机组合一起,将她怡然自得的心情融入藕花深处移动的风景里。这首词表达出作者早期生活的情趣和心境,呈现出少女时代的美好,仅用篇幅短的词作,道出她早年优裕的生活状态,怡然自得的心情跃然纸上,着实赢得青春少女的羡慕和喜爱。
记得中学时期,认真学习过李清照的词作《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而她另外一首《如梦令》词,首次耳闻是因为偶然听到一首歌曲,查阅歌词时方恍然大悟,原来是这位才女的同词牌之作。可能《如梦令》是适合女性文人创作,诸多该词牌名下的作品,较人所熟知的,只有李清照的这两首作品,尤其是《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及其中的“绿肥红瘦”之句,备受文人赞誉。据考证,一般也认为《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亦是她早期在汴京时创作的词,这首词虽知名度高,然而却落败没有被选入中学教材,大概是因它理解起来要困惑少少,哪怕是专业学者,对它的理解都有点道不清说不明,遑论教给莘莘学子,而《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语浅意简,适合教给应试教育中的学生。从李清照两首《如梦令》作词而成的歌曲来比较,《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显得更为动听,从它们所表达的意象内涵来讲,亦胜出,然而有时候不太懂它的内涵,之所以能有传唱度和知名度,或许是因它更有韵味意涵。
《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宋 )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词作现代话理解大概是指,昨天夜里雨虽稀疏但风却急猛,酣睡一夜后,醒来依然觉得酒意未消,于是问正在卷帘的侍女,外面情况如何,她却对我说“海棠花依旧如故”,知道否,知道否,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这样的白话文理解李清照的词意,显然远远不够,但是对于它的理解却莫衷一是,就连“试问卷帘人”的人究竟为何人都有不同的理解,“却道海棠依旧”必是有一定文化水平的言语,其侍女是否有如此水平,尚需推敲一番。院子里的海棠花依旧如故,与“应是绿肥红瘦”形成对比,鲜艳的海棠花为红色,青嫩的树叶为绿色,绿肥红瘦是指绿叶应长得茂盛,红色海棠花应开始凋零,词中用对应的两极情况结合起来,来衬托作者复杂的情愫。《如梦令》词中有叠词的要求,但是使用叠词恰到好处却不多见,李清照叠词深有造诣,其《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中的十四字叠词堪称一绝,《如梦令》的叠词“知否,知否”也恰如其分,刚好起到词作一问一答的吻合效果,且带有语气增强的功效,提升词的语言艺术效果。
这首词最为清奇用语是“绿肥红瘦”,把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两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春天的逐渐逝去,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其用语色泽分明,形象逼真,堪称妙语,甚得后世学者的赞誉及借鉴采用,如宋末词人蒋捷曾有妙语“红了樱桃,绿了芭蕉”,从词句来看,借鉴引用的可能性甚大。曾有人研究此词时,将“绿肥红瘦”理解为花语,与词作中的景语“雨疏风骤”和人语“浓睡残酒”形成对立统一的形象和语素,相得益彰的渲染作者所要表达的惜花感情,进而委婉的表达出作者惜花伤春的情感。或许是青春时期的李清照,看到屋外“绿肥红瘦”的景象,甚感青春年华悄然远去,如此理解则显得该作,寓意甚是隽永深奥,值得人们细细玩味一番。
两首词作中的“沉醉不知归路”、“浓睡不消残酒”等句,足以反映出李清照是位嗜酒的女子,她词集《漱玉词》有多首描写醉酒或饮酒的画面,可充分证明她是能喝酒的,或许因她是山东人有关。王羲之在酒后手笔一挥成就书法名作《兰亭集序》,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的辛弃疾酒后想着沙场杀敌著有佳作《破阵子》,李清照酒后亦是如此,多有词作迸出,以上两首《如梦令》想必亦是酒后所作。古语有云,酒后吐真言,这些真言多是积压在内心的情绪,或许人们喜欢借酒消愁,而愁后又习惯性富有情绪,此时情绪到位,使得文人容易创作出佳句,再者会饮酒的女子倍感风情,想必也是李清照能成为才女的重要因素,文人多有酒后创作诗词歌赋,李清照则是承袭了这一传统。这两首《如梦令》是李清照早期的作品,生活状态俨然一位豪门公主,能够在非人生低谷或逆境中,且是在青春少女时期,创作出享有盛誉的佳作,着实是具备才女的潜质的。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分享诗词文章,分享给喜欢诗词的朋友,并分享其背后相关故事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