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7、第 47 章 西楼 ...

  •   通勤的路上,一首旋律轻松的歌曲传入耳蜗,甚是扣动心弦,顺势搜索到这首歌曲名为《西楼儿女》,才知道它两年前已发行,但是首次有意识的听到它,出自一位相声演员翻唱的版本。翻唱歌曲历来已久,翻唱者比原唱者的版本更具有传唱度也常见,某年在春晚节目上由著名女歌手演唱的《传奇》亦是,原唱多年名不经传,反而让翻唱者将它唱出名了,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曾经默默无闻的歌曲嵌入影视中而一度风靡名出。这首《西楼儿女》的歌词配上旋律,较为贴合人们的心声,尤其是这位容貌平平、形象憨憨但是经过多年曲折经历而小有成就的相声演员去演唱,或许更为应景应人应时,故能被他唱出名来。歌词有一段甚好,谁在西楼唱着儿女情长,昏暗的灯临幸我的惆怅,热恋的酒凌迟我的悲伤,难过的人扶着杯子笑场,许多年前我也有梦想,想过满载荣誉回到家乡,提起故人故事泪湿眼眶,谈及旧爱旧恨寸断肝肠,旋律郎朗上口,真挚的情感加持细腻的言语,表达出平凡之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映射出漂泊游子的气息,聆听后甚感合衬因漂泊城市而日复一日通勤的游子心境。

      话说这位翻唱《西楼儿女》的相声演员,算是小有成就之人,没有出众的外在形象,亦无殷实的家庭背景,通过自己的努力奋斗成为颇有名气的文艺工作者,实属值得赞赏,当其有知名度后,翻唱情感丰盈的歌曲时,使得这位演员的人气再度跃升。歌词中,谁在西楼唱着儿女情长是与歌曲名相对应的,可见在这首歌曲中,西楼是布施儿女情长的场地,其次歌词中也多有表现相思之意,在古典文学里,出现西楼一词,也多蕴含儿女情长和相思之情。西楼,顾名思义是位于西侧的楼,古代建筑坐北朝南,东西两向以东为尊,一般而言,主人家居住在东边的楼房,而西边楼房可供给客人们居住,故慢慢习成西楼为客居之房的意象。据说古代的女子也多居住在西侧,长此以往,在古典诗歌文学里尤其是闺怨气息的诗词,西楼常含有女性的委婉色彩,多描写怀春少女、思念良人的妇人,感慨韶华易逝的千金小姐等。西楼在文学里,更美的意象是结合月亮来呈现,坐北朝南的地理环境,月亮如同太阳一般东升西落,当月亮悬挂西侧时已是夜深人静,这个时候的人们较为容易产生思念和愁绪,此时登上西楼望月,则寓意孤寂思念的心境。

      西楼,这个词出现在古诗词中,较早的相关记录见于成型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中“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到南北朝时期,相继有文人墨客使用西楼一词,如南朝诗句“起望登西楼”和“织女入西楼”。到了诗歌辉煌发展的唐宋时期,西楼成为诗词中常见的用语,西楼一词也开始从实体上的楼慢慢被赋予丰富寓意,从实体词演变为意象词,好比歌曲《西楼儿女》中的西楼,无疑是意象用语,甚至在有些诗词中,一度成为相思愁绪的代名词。西楼的使用,从实体演变为意向词或兼而有之,是循序渐进的演变过程,好比南朝时期诗歌,西楼是指具体位于西侧的楼,唐宋时期则是多以实体之意加持其意象,如中唐诗人韦应物的“西楼望月几回圆”,许浑送别佳句“日暮酒醒人已去,满天风雨下西楼”,五代词人李煜名篇《相见欢》中所言的“无言独上西楼”和宋代词人李清照词作《一剪梅》著有的“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如前文所述,西楼的意象多含有女子闺怨气息或描写相思别绪,将它较早的联系到儿女情长,乃至更加显露的表达爱情,则需要从唐代诗人李益的《写情》说起。李益是中唐时期诗人,出身显赫,祖上几代都曾官居要职,父亲李存被赠予太子少师,母亲是唐代望族范阳卢氏之后,卢氏是唐代历史上世家大族的五姓七望之一,李益本人也迎娶卢氏表妹为妻,我们常说表亲不宜婚嫁,但为了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无论古今,不分中外,亲上加亲的做法普通盛行于人类社会。我们所熟知的诗人陆游亦有迎娶表妹唐婉为妻,他们有所不同的是,李益在迎娶表妹之情心有所属,也许这首诗便是为这位意中人所写,而陆游可能是与表妹唐婉青梅竹马,婚后过于幸福甜蜜而被母亲以耽误科考而硬生生的拆散,其真实原因不尽然,不过可以看出,在古典社会里,婚姻受父母的影响巨大,甚至只能是父母之命,因此有流传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管如何,尽管现代追求婚恋自由,但是能否走入婚姻殿堂,父母之命这个话题,似乎依然是关键因素,这亦是社会文化永恒性的象征。

      《写情》一诗的具体缘故不详,唐代文学作品《霍小玉传》记载了李益在长安应试时与名妓霍小玉凄楚动人的爱情故事,或许这首诗的缘故与李益的这段爱情故事有关。霍小玉之名,能留名文学作品中,定当是位色艺双绝的女子,自然才有机会与陇西贵族公子李益有爱情纠葛,在长安的闲暇之余,热恋中的李益和霍小玉深情款款,海誓山盟定情。李益进士及第后,因为庶出而沦为艺妓的霍小玉自知两人的爱情不会圆满,便向李益提出,给彼此分开一段时间,以让自己的浓密爱恋慢慢褪色后再遁入空门,任凭他另觅新欢,然而李益从长安回归故里后便在父母的严威下迎娶了亲上加亲的表妹。霍小玉得知此消息,甚是对李益的薄情寡义绝望,恹恹成病竟饮恨不起,李益为此也伤情感而郁郁不乐,或许是此诗中他写到“从此无心爱良夜”的缘由,能如此决绝的描写,想必这位霍小玉是首次让李益春心萌动的女子,她的香消玉殒,使得李益对爱情心灰意冷。作者李益的爱情纠葛,究竟几何不得而知,大概率是有这么一回事,其情节无关宏旨,从诗句内容上来看,李益应该是有对霍小玉有真情,不过该真情无法叩开抗世俗门第的大门,故而只能以悲情故事的形式存在文学作品里。

      《写情》
      (唐)李益
      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
      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

      这首七言绝句《写情》,相当于诗人李益处于“失恋”心境下而写的,独辟蹊径的描写出“失恋”对人的心态影响之深刻,是唐诗中独具一格描写“西楼”情节的佳作。前两句“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表示诗人躺着花纹精细,珍贵华美的竹席上,思绪万千夜不能寐,原来是因为期待已久的一次约会告吹了,“千里佳期”表明作者在远地就已开始期许良久,“一夕休”则表示美好的愿望丧失的快而且颇为意外,因此作者颇为感到伤心难以释怀。接下来讲“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表明作者经过这次无情的打击后,诗人开始心灰意冷,今晚风清月朗的良辰美景,将形同虚设,无心观赏,不但如此,连日后的良辰美景也将无意观看了,不再管皎洁的月亮是否照耀着西楼。描写的很动听,当然亦有可能是作者情绪上头的真情实感,好比恋爱脑中的人们亦会如此,不过世间最美的情感不长久,深情只有瞬时存在的可能,毕竟世上少有人会真的为了失去了中意的对象而遁入空门远离红尘。

      失恋是青年男女常有的经历,人在失恋时则茶饭不思,山珍海味在眼前亦无味,想必作者有如遭遇类似的经历,才有无心爱良夜的情绪,脑海中浮现彼此热恋的美好画面,却无法再续,为此痛苦万分,回想彼此的点点滴滴越多,反而越是徒增烦恼,因此才言道“任他明月下西楼”,在失恋的心理作用下,不愿再欣赏西楼上的良辰美景了,毕竟冷艳孤光照眼明,只不过是勾起痛苦回忆,徒增悠悠的愁思。从此无心爱良夜,在有“赌气”的成分下,任性之中凸显其决心之强烈,越能表现出其痛苦的心境,失恋状态下的男女,永远是被伤害的一方才会久久不忘,失恋状态下的情感越浓烈,越能道出刻骨铭心的话语,甚至触发“因爱生恨”的心理机制,作者“任他明月下西楼”还算轻微的心理表现了,而且温情很多,也是它值得读者品味的神来之笔。这首诗的艺术特点是以美景衬托哀情,通常西楼上的明月美景能够激起人的美感享受,然后被作者用来烘托失恋愁情,呈现含蓄深邃的惆怅心绪,该诗语言简洁,境界含蓄深邃,在描写儿女情长之事别具一格,是表达感情的模范之作,应为饮食男女而喜爱,失恋时好用诗句“从此无心爱良夜”表明态度。

      自中唐李益的这首诗后,西楼寓意丰盈甚多,不局限于其本义,也不是仅寓意离愁别绪,尤其唐宋之间的五代十国时期,诗演变为词的承前启后关键时期,西楼所蕴含的寓意更加丰润的嵌入文学作品中,甚是纯粹就是一个意象用词。开启宋词先河的人物中,南唐后主李煜相当具有代表性,他的多首词作传诵甚广,尤其是他成为阶下囚后创作的作品,感慨甚深,人们能明白其浅显语言中无穷的凄楚悲情,但一般无法与之共情。李煜也著有一首“西楼”词作《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曾纳入中学语文教材,是西楼意象的代表性作品,作者无言独上西楼,也许真是登楼望月的西楼,从诗作内容上看,更应该是诠释他内心凄楚哀怨的象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五代)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这首词开篇说“无言独上西楼”,说明作者默默无言、孤孤单单,形单影只登上空荡的西楼,接下来说“银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即仰望天空中如银钩的冷月,只见到寂寞的梧桐孤寂的立在院子内,幽深的庭院被笼罩在清冷的氛围中,从这首词的上阕可知,作者极度渲染沦为阶下囚的凄楚处境。李煜亡家败国后,“贪生怕死”的他选择内袒出降,开始了备受屈辱的囚徒生活,人们所熟悉的李煜作品,大部分是其亡国后的作品,且多倾述亡国之痛失国之恨,去国之思的悲愤情感,沉郁哀婉,尤其是其“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和“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感人至深。我们都能理解这些诗句,但始终无法产生深邃的共情心境,毕竟这些伤痛的语言,不同以往常用来一般的离愁别绪,而是人生最终的生死命题,或许只有面临至亲乘鹤西去的那刻,或者经历人生无以言表的低谷之时,方能对此类诗句有共鸣的情感。

      下阕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在李煜之前唐代诗人李商隐曾用“丝”比喻思念之情,而李煜比喻成愁绪,增添一番新意,并直接影响到后世的词人,如秦观写到 “无边丝雨细如愁”,然而丝长可以剪断,可以理顺,但是千丝万缕的离愁别绪却是剪不断,越理越乱,自是一股难以名状的滋味在心头无法排遣,人们常言道滋味五味杂陈,而李煜的愁滋味却是无法形容。这位昔日南唐君主心中所涌动的离愁别绪,是追忆当年金陵城的荣华富贵、悔恨自己痛失四十年的家国和三千里地的江山社稷、怀念你侬我侬的宫廷温柔梦乡,沦为阶下囚后,感受到无限凄凉,尝遍了愁的滋味,心中的苦恨哽咽在喉,痛苦无法宣泄,也只能将这些情绪存放心头,倾述于诗词作品中,再者也只能独自凭栏上西楼对着皎洁的银钩月光无言伤怀。

      自南朝开始,古代的文人墨客心里都习惯藏着一座楼,名为西楼,尤其是唐宋时期的风流雅士,他们笔下的实体西楼,演变为意象用语并深藏于心,创作诗词歌赋时,哪怕没有登楼,也可以轻车熟路的运用西楼一词,它可以是纯粹的意象用词。含有西楼一词的诗词作品,依稀记得有两首被纳入教科书里,即前面所提及的李煜作品《相见欢》和李清照的词作《一剪梅》,无论是李煜的独上西楼,还是李清照的月满西楼,无不表现出意象的蕴意。李清照这首词中,月满西楼应是月亮西沉的夜深人静之时,此刻人们熄灯酣睡,而李清照却还在想月满楼,由此可见,她应是内心愁绪堆积导致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使用西楼单纯描写儿女情长的诗篇如李益名作《写情》,乃至今日的歌曲《西楼儿女》一度流行于网络,可能会让西楼的寓意多一层次,即成为儿女情长的代名词,丰富浅显语言的内涵。描写西楼的诗词众多,再者收录到教科书中便有两首,足见西楼在古代文人眼里和文学中的重要位置,再者这些西楼佳作无疑都是上万首诗歌中大浪淘沙的结果,著名诗人陆游号称有近万首诗篇,被我们所知晓的也只是个位数,词人李煜只有几十首作品,他的多首作品却广为人知,经过历史长河的洗涤,皆为历久弥新的经典。新时代人们可品读到任何一首作品,但是能让人愿意欣赏的不过几百首,西楼一词作为经典意象用词,它能够运用到歌曲中而广为流传,足见西楼的意象唯美。《西楼儿女》这首歌能风靡一时,唱出很多漂泊游子的心声,让人们重新认识到西楼一词的魅力,更为重要的是,期许歌曲《西楼儿女》能像诗词的“西楼”寓意传承良久,传唱到热爱它的读者听众面前。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分享诗词文章,分享给喜欢诗词的朋友,并分享其背后相关故事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