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回忆·家乡 ...
-
转眼已是十月。似乎,寒风一来,天渐凉。就想起了以前在家乡的童年岁月。
春时踏青,拉几个亲朋,邀几个邻友,坐辆小车,去到山间,看漫山遍野的杜鹃花,还有满林的桃花和梨花。
杜鹃花火红的开满了山间,热烈而又生机勃勃,每当看了,就有种移不开眼的感觉。每年都有许多人特意乘车赶来,将大把大把的杜鹃花带回家,找一个大花瓶,装上水,插上。保护得好的话,杜鹃花能维持一个星期。这决不是家养的杜鹃能比得上的美丽。
而桃花和梨花,如同一片片粉色和白色的云林,层层叠叠的开满了枝丫。带着另一种柔情将人困留。对于稍显娇嫩的它们,大家则不敢折多了。只轻轻的摘一两枝,看着那小小的花瓣,暖呀暖呀暖上了心窝。
但踏青总不能天天都去的。何况花期短暂,实难维续。于是,在闲暇时,拉几个伴,走一段不长的路,有一座吊桥。立在桥上,看满江春水,岸边杨柳,就想起那一句:春来江水绿如蓝。真实而又贴切。
过了这一座吊桥,就来到了几座小山坡下。
山坡坡缓且不高,几下就能上去了。山涧里溪水淙淙流过,清澈见底,能看见溪中的小鱼和鹅软石。偶尔弄几只小鱼回去养,却比那些花鸟市场的观赏鱼有趣的多。若是运气不错,还能摘几把野菜带回家。小时候,常常跟几个小伙伴上小山坡上玩耍,那些欢声笑语,似乎现在都还能听见。
春回,是我对家乡最留恋的季节。
夏日,家乡的夏日热得吓人。记忆中汗水的味道非常浓重。但也是快意的。小时候,住的还是老房子。是家中的祖宅。那是清朝时就存在的。所以显得老旧,在那样的环境里,总会想起一连串的鬼故事。
而在这大大的庭院里,来回奔跑着,拿着一把大大的水枪,相互射击,偶尔跑出去了,穿过那青石地板的古巷,溜一圈在偷跑回去。悄悄在井边装满水,再接着开战。偶尔被湿了衣裳,被大人们训斥几句,总也是开心的。
夏日,最喜欢的是傍晚。早早的吃过晚饭,在漫天深深浅浅的红交织而成的晚霞下,一家人出门散步。总是温馨而又愉悦的。
散步的时间很长,总要持续到夜幕降临,漫天星辉灿烂的时候,才依依不舍的结束。家乡在一个很小的城镇,所以,散步时总能碰见熟人。于是三三两两的闲聊几句,在大树下乘乘荫。暖风吹过,会带来一阵不知从哪家传来的花香。而孩子们,就绕着树玩耍起来。
夏天的冷饮也是令人欢喜的。冰杨梅汤、冰绿豆汤、冰藕粉等等,总有许许多多的冰饮,让人吃了还想再吃,消暑又解渴。可如果吃多了,坏了肚子,那又要挨骂了。
秋,秋天满地落叶,又喜欢一阵清风刮来,清扫起来,总是很麻烦,让人烦恼。但秋也有好玩的去处。
秋游,总是少不了的一环。看那些金黄一片的田野,看那些累累的果实,又是一种与春夏所不同的辽阔的感觉。
家乡的老人是崇尚初一、十五茹素的。我们这些小的,也不能免俗。不过,在秋天去山上的寺庙里上上香,吃顿素斋,也是不错的。寺庙里的素斋,通常都做的很精致,吃起来味道非常好。小的时候去寺庙,似乎能想起的就是吃了。
不过吃完斋饭,大人们谈他们的去了,我们,则沿着山路随兴走着。有一次,我走到了一处平岭上,整个平岭开满了白色的野菊花,凉风吹过,就随风摇曳,荡出一阵阵白浪来,颇为状观。
白野菊很小一朵,单独看非常不起眼。可那样一大片远观起来,却是很漂亮的。于是我摘了一大把回家,结果却在半路上都蔫了。那个时候得自己又郁闷又难言,真是白费了一趟功夫。
啊,还有山间的竹林,一些寺庙是与竹林挨着的。吃完斋饭,去竹林里转转,也算是消化运动了。常常能发现许多竹子上刻着某某到此一游。于是一边斥责着这些不讲公共道德的家伙,一边抿唇偷笑着自己也留上一笔。歪歪斜斜的,一点都不好看,但很开心。
记忆里,似乎这些快乐是长长而又久远的,即使画面已经模糊,但那种欢快的感觉似乎仍在心间流淌。
冬天,是最让人讨厌不愿意出去的季节。冷啊,南方是没有暖气的,在室内,总是比北方要冷得多。不过,在冬天里,大晚上,为了吃上一碗滚烫的宵夜,往外跑一转,却也值了。
我是个爱吃的人,总能在冬天里借口补充能量把自己喂的胖上许多。然后再在春天开始发愁减肥大业。
冬天的宵夜,有挺多的。炒粉,炒年糕,混沌,麻辣烫,蒸饺,茶叶蛋,还有一碗暖暖的骨头汤。这些吃的的味道与北方的是完全不同的,简直就不是同一样东西似的。
就像是混沌,我们家乡的混沌,只有指甲大小的馅,包混沌的皮也是有所不同的。
想到这里,就嘴馋。
冬天,最让人注重的,就是过年了。家乡人非常注重过年,每一次,都很早就开始准备年货。自家做的,外面买的,还都分了详细的类别。然后是大扫除,让人痛苦,因为往往我们这些小孩都得放弃一些自己非常喜爱的玩意儿。当然,大人们喊那些为破烂。
到了年节,大概是从小年开始吧,女人们就开始一天到晚都忙着做菜,弄出一桌桌让人嘴馋的好吃的。家里人喊她们休息一会儿,她们都不肯。
虽然很累,但过节的气氛却是非常浓重的。到了除夕夜,吃上一顿。就该是孩子们盼望的时候了,放烟花,虽然只是一些小小的不怎么好看的,但玩得高兴就好。然后是鞭炮,这个总能引起一些婴孩们响亮的哭声。
初一,就是拜年的时候。孩子们穿上喜庆的新衣,再认真的学上一些讨喜的词儿,预备在拜年时用上。那个时候的孩子们,还不会大嚷着:恭喜发财,红包拿来。
通常,都是乖巧的说上一堆吉祥词儿,然后矜持的笑着,眼睛眨呀眨的望着对方。于是就喜的长辈们一个个心甘情愿的掏出了大红纸包着的红包了。当然,偶尔有故意拿红包逗小孩的,那就是有些恶劣的行为了。
拿到了红包,在上交时还是能留一些零花的。于是上街上买个糖,套个圈儿的,一整天都转不完呢。
到了十五元宵的时候,满街的花灯照的街道非常明亮。孩子们一个个拿着自己喜欢的花灯,有些炫耀的走在街上。连小脑袋都高高的扬了起来。要是遇到有人上前询问灯是哪买的,那就更是乐得找不着北儿了。
南方少雪,如果有哪一年下雪了。人人都惊叹不休,小孩们更是乐的快在雪地里滚了。冬天的寒冷,就在那一片喜庆的氛围中消失无踪了。
家乡,似乎说也说不完。还有许许多多的趣事,还有许许多多的回忆,在脑海里翻滚,温暖而又回味。每当想起来,幸福的感觉,似乎就会一直传递下去,永远都不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