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5、第三十五章 莫负流年行乐时 ...
-
夏雨后的湿润雾气萦绕在忘情崖最高处,清风吹入崖上的松林泛起松涛阵阵。崖下的幽谷寂静无声,唯有半山腰的圆觉寺里传出来的钟声佛音在这片宁静的世界澹澹生波。
背着从圆觉寺主持那里借来的古琴,师流徵攀上了忘情崖的崖顶。她用宽大的衣袖轻轻拂了拂崖顶的一块巨石,将古琴搁在膝上席地而坐。
因为身子有了身孕,南白石顾及到她的身体状况便将调查黑衣人的事交给了其他人,就连北漠举兵的事也不再在她面前提起。
清闲下来的师流徵不用再日日往外跑,却又不得不一天到晚对着徐仲彦那张苦大仇深的怨妇脸,几天下来她实在受不住了便只好跑到镐京京郊的忘情崖来弹琴。
之所以跑那么远到忘情崖来,是因为她想借着这清凉清静的环境来舒缓自己的心神。确认自己已怀孕的事实后,自己变得越来越烦躁,连神经一向大条的言讷看自己的眼光都变得怪异。
为了平息如潮水般涌上心头的杂念,细白的指尖按上了琴弦,古琴悠然自得的曲调顿时从崖顶飘了出去。恬淡的琴音复沓重叠、回旋婉转和着师流徵清和的声音摇上云天。
“出西门,步念之。今日不作乐,当待何时。夫为乐,为乐当及时。何能坐愁怫郁,当复来兹。饮醇酒,炙肥牛。请呼心所欢,可用解忧愁。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而夜长,何不秉烛游。自非仙人王子乔,计会寿命难与期。人寿非金石,年命安可期;贪财爱惜费,但为后世嗤。”
这一曲《西门行》是空林老道第一次为她弹的曲子,那也是自己第一次见他。
四、五岁的孩童该是懵懂无知的,况且中间又隔了十来年时间,按说师流徵根本记不住他曾说过什么,就算能记住也只是模模糊糊的一个印象,但是不知为何她至今仍记得那时空林说过的每一句话。
道袍飘飘的空林低下身子抚着她的头顶,而小小的她拉着义父的手,抬头定定地看着眼前这个银发白须慈眉善目的老头。
“这孩子和他爹娘一样都太过执拗,今后必定为世俗所累。”头顶上传来的那句话像是一声沉重的叹息压得年幼的师流徵喘不过气来。
“既然今日贫道收了你为徒,就送你一曲,望你好自为之。”
从琴弦上流泻下来的曲调便是这曲《西门行》。
小时候不明白这首琴曲是什么意思,长大之后才懂得这是师傅给自己的忠告。他希望自己能及时行乐,不为世俗所累,做个自由自在的逍遥人。
诚然,人生苦短,若顾及太多只会是虚掷年华作茧自缚。师傅总是说她在看待别人的事情上没人比她头脑清醒,但是一旦扯上和自己就像是没头苍蝇似的乱碰乱撞,可见平日里自己的那些洒脱豁达只是窗上糊上的那层纸,只需微微用力一戳就破了。
直到最后一个音的颤音渐渐消散在琴弦上,手指颓然垂下按在琴面。
师流徵茫然地抬起头向天边远眺过去,耀眼的光芒刺痛她的双眼,无意识地抬手搭在眉上。天边被风吹散的云层里,流泻下几束天光,斜倚在苍茫云海间的光柱仿佛有了生命,细碎而璀璨的光芒踟蹰舞动在破云而出的光柱里,鲜活而秀丽的景色倏忽如疾驰风雷裂开心中层层迷雾。
刹那间,胸口中呼之欲出的恍然大悟让她不禁展开眉头,瞬间绽放出流光溢彩的笑靥如云端里镶着金边的彩霞。
这一次她不会再选择逃避,既然心之所系,就无需畏前畏后。“请呼心所欢,可用解忧愁”,细细咀嚼,不正是这个道理吗。
那日听到大夫说她怀孕了,她最先感觉到的是喜悦,只是这喜悦却被覆盖其上的顾虑和众多不确定因素掩盖住了。回味过来的师流徵扬眉轻笑,自己最真实的心意竟然绕了这么一大圈才明白。
郁结在心底和头脑中的忧愁就像被光束破开的云层,恍惚中有种重见天日是这种感觉。久违的雀跃心情催动手指又一次按上琴弦。
仍是那首《西门行》,震彻九霄的琳琅之音一改第一次弹奏时的低迷沉闷,宛如沉睡已久的生灵在惊蛰之雷的轰鸣声中苏醒。
心情大好的师流徵背上古琴,脚步轻盈地沿着点点青苔覆盖的石阶向半山腰的圆觉寺行去。
阵阵清风带着沿途的雨后泥土的芬芳和松树的清香从山谷吹向崖顶,师流徵深深吸了一口气,精神大振地加快了脚下的步伐,她要写信告诉何离楼这个消息,不管将来的结果是什么,她都不会后悔。
“姑娘,请留步!”
一名陌生男子在圆觉寺的山门外有礼地拦住还完琴正欲急急下山的师流徵。
不明所以的她偏着头笑着问道:“不知公子拦下我所为何事?”
“我家公子今日偶闻姑娘仙音,想请姑娘到前面的凉亭一叙。”
陌生男子指了指山门右边不远处的一座凉亭,凉亭内站着一个手摇纸扇的华服公子。
急着下山的师流徵一听,便摆了摆手略带歉意地说道:“想必你家公子弄错了,我不会丝竹,更不懂什么音律。就此别过,告辞!”
无心与之多说,师流徵疾走几步想绕过那陌生男子,没想到他也随着她向后退了几步,依旧不依不挠地拦着她。
“在下已经问过圆觉寺的主持,他说正是姑娘在崖顶鼓琴,所以姑娘莫要再推辞。”
谎言被拆穿的师流徵脸颊微红,无奈之下只好随着他向凉亭走去。
“姑娘请坐,冒昧之处还请姑娘见谅。”
师流徵仰起头打量着眼前金冠蓝衣、英姿俊朗的青年男子,身形高挑、皮肤白皙只一眼便能看出是个北漠人,谈吐举止谦和有礼,气质高雅华贵,眉目间有种浑然天成的不怒自威。
师流徵启唇微笑道:“不知公子想找我叙什么?小女子琴技拙劣,对音律也不甚通了,随性而感让公子笑话了。”
蓝衣青年笑吟吟的说道:“姑娘过谦了,如果姑娘的琴技还算拙劣,那么怕是天下就没有人能弹琴了。”
纸扇轻摇,蓝衣青年继续道:“不瞒姑娘在下对大靖的汉风文化十分仰慕,刚才听到姑娘的琴歌之声,只觉振聋发聩,如风吹茫野、雨泽山川,心下清明了许多,却不知所奏是何曲,所以邀姑娘来此一叙,烦请姑娘告知。”
“呵呵,公子过誉了,小女子真是愧不敢当。”师流徵头一遭因奏琴而受人如此大赞,爽朗地笑道。
“此曲名为《西门行》,是我师傅依据前朝乐志自谱的琴曲。私爱此曲气势恢弘,词意醒人,故而学了来自娱。没想到竟然能在这里遇到一个知音之人!”
闻言,蓝衣青年轩眉一扬,看着师流徵那双黑白分明的眼睛,饶有兴趣地笑道:“能在千万人中寻得像姑娘这般知音,也是在下的荣幸。在下名唤秋尹,是镐京人氏。”
“蚯蚓?”师流徵念了一遍,瞟了一眼眼前俊朗的公子忽然大笑道:“哈哈哈,公子的名字真是有趣。我姓师。”
看着笑得前俯后仰的师流徵,秋尹摸不着头脑地念了一遍自己的名字跟着也笑了起来,复又问道:“听师姑娘的口音,你不是镐京人吧?”
“嗯,我是大靖人,来北漠办点事情。”好不容易止住笑意的师流徵回答道。
“哦?不知师姑娘来北漠所为何事,我是在镐京长大的,也认识些人物,看能否帮上姑娘的忙。”秋尹好心的问道。
“呃,这个……”师流徵有些烦躁自己的嘴快。
见师流徵为难的神色,秋尹替她解围道:“师姑娘不说也无妨,不过若是在北漠遇到什么困难,尽可以来找我。”
说是知音之交,但也只是一面之缘,能承诺做到这份上,的确是个值得深交的人,不过白石的事事关机密却是万万不能向外人到说的,师流徵暗道。
“秋公子不要误会,我来北漠是为了找一张琴,只不过这张琴很是难找,说了只会徒增公子的烦恼。”
方正此趟来北漠也比定要将藏在北漠皇宫的龙九子琴之一——狴犴琴带回,所以说是这个目的也不算欺骗。
“什么琴这么难找?说起来我见过的良桐名琴也不少,说不定我知道它的下落。”
“狴犴琴。秋公子听说过吗?”清澈的明眸望向秋尹。
“嗯,我听说过。狴犴琴乃龙九子琴之一,相传是第一公子李自明为其妻‘天音’师紫微庆生请‘巧夺天工手’朱璃特制的。琴有九张,取凤凰山一棵九百年的巨大桐木,斫为九身,黄金为轸,羊脂白玉为徽,音色纯正悦耳。单是琴本身就贵不可言,更何况琴中还藏有江湖人垂涎流光剑谱,这九张琴已然是至宝中的至宝。”
听着秋尹的解释,师流徵的直觉告诉她此人不简单。为了避免给自己引来不必要的麻烦,也为了避免给这个初识的好意帮自己的人引来麻烦,自己不能将实情告诉他。
她笑道:“秋公子真是见多识广,我正是垂涎那琴中的流光剑谱之人。”
蓝衣公子眉眼含笑地看着这个巧笑言兮的清丽女子,“那我就要好好地替师姑娘去找找,才不负这一场知音的相遇。”
初夏清冷的山风吹上山来,茂密的松林发出琐琐的声响。半山腰的凉亭里,一袭蓝衣的公子无言地看着素衣白鞋的背影步履轻盈地消失在清脆的山林间。
“公子,可要跟踪她?”
“不必了,既然她要找狴犴琴,那么她自己会找上门来的。”冷淡下来的语气中隐隐透着一丝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