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6、第四十六章(上) ...


  •   “来自京师?”
      张宗舒了口气的同时也叹了口气,放心的是自己那匪夷所思的秘密依旧没有人发现,叹息的是不被人知就代表着无法解决。
      胤禟被张宗的反应弄的一愣,心中疑惑,难道自己猜错了,这个人少时家中并非是因为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而被迫离开京师?
      胤禟神色明灭不定的来回踱了两圈,又上上下下将张宗打量一番,在他看来,张宗衣着邋遢蓬乱,生活定然潦倒,喜金银贪财物却又畏缩,顾忌重重,身怀才通翰墨,却又甘于流窜于市井九流,心中有苦涩委屈却不肯诉与旁人,无不说明他心有顾忌。
      再加上先前探问,此人少时家中无马却有书,父辈定然是读书殷实人家,或不富贵但也衣食无忧,或许还有功名在身。
      其口音京调极重却又似是而非,但若非在京城居住便只能是特意学来,否则一个南人如何说得?话说回来,这官话,若不是要进京述职的官吏,亦或者商贾之流,谁会去废这功夫学?
      所以胤禟一开始就将张宗定位在京城居住的人,这原也没错。
      即便是张家这说话也还是吴侬软语,甚为类似福建闽南,只范氏来自苏州,其调更似北边,这才未曾对张宗忽然改言,而太过惊惧。
      “这就怪了,道长既然没有来自京师的麻烦,那为何不肯跟我等前去京师呢?”
      “莫不是道长的麻烦或许会到京师去?”九阿哥又给出一个猜测。“还是说,道长一开始就在诓骗我等。”胤禟一眯眼,像蛇一样盯着张宗。
      这一问突如其来。
      吓的张宗慌忙摇头,又叹息道:“这位九爷原猜的也没错,小道先前说什么老母幼儿都是推脱之词,少时家中也确实逢遇大难,是以小道幼时便寄身道观之中,孤身一人而已。可若说什么委屈冤情却也都是上一辈的事了,于小道来说不过是红尘俗事,不值得挂怀。”张宗这等说法即承认了胤禟的半数推测,又将自己诓骗之事摘了出来。
      张宗说的顺溜,九阿哥等却听的面面相觑,不由道,难道这道士真的已经修炼到脱离七情六欲跳出三界外的境地了?
      “得罪之处还望诸位见谅。”张宗又站起身施礼。
      “道士为何说假话诓骗我等?”胤俄不依不饶。
      却被三阿哥止住。
      “道长既然没有什么难言之隐,又为何不肯同我等前去京师,放富贵在眼前而不取?”
      既然知道九阿哥先前不过是驴唇对了马嘴,张宗自然也就不像先前那般精神恍惚,脑子也跟着清醒起来。
      道:“其实要说起来也简单,就是小道受戒之时,曾有师长言说,小道命中该有一大劫,若是前去京城必有大难临头,是以,小道绝不敢去京师的。”
      问题化,鬼神论。足以让任何问题无解。
      “原本小道也是不信,”张宗苦笑一声“可自从仙君降凡示恩之后,小道就是不信也信了。”
      三阿哥等都是经历过张宗那位仙君的神通的,此时要劝说张宗不信箴言卜筮,就有些站不住脚了。
      “道士贪生怕死。”十四不屑道。
      张宗苦笑:“生死不过点头地,无奈小道贪恋红尘,还想多活几年。”
      “就如你这般潦倒,憋屈的活法,活多少年都是白活,反而受罪。”十四不服,刺道。
      张宗摇头道:“纵使穷困潦倒,疾病交加,但只要活着便也是好的,小道尚想看看这三十年后的如画河山究竟是何等模样,如此也不算白活一遭。”若不等老时回头看看价值,他会觉得先前那般受罪二十多年,太不值得。
      “道长此言大有禅意。”三阿哥闻言叹道。
      “禅意?那不是和尚的东西?”十阿哥讥讽道。
      “参禅悟道本是一般,只不过他们修的是来世,小道等修的是今生。”
      “道士还想白日飞升?岂不闻一人得道鸡犬升天,道士既然求富贵,何不与我大哥回京,富贵转眼可得,不比苦修来的好?功名富贵都有了,何必还要修?”胤俄又道。
      张宗闻言只是一笑,心中想:“若是功名富贵如此好得,我自然跟你们回去,可若是跟你们回去反到最后落得荒草埋白骨,我这不是白忙活,富贵第二,安全第一。”
      口中却反问道:“十爷所言功名是何种功名,几品官帽?富贵又是多少金银?”
      “这自然是要看你自己能耐,有本事,能拿多少是多少。”胤俄不屑道。
      张宗正要开口,那边大阿哥却沉吟道:“许你七品知事,来年酌情再升,富贵的话”胤褆一笑“也一处这样的园子如何?”
      众人齐齐看向胤褆,显然都有些惊讶。
      张宗也很吃惊,他未曾想到大阿哥真会开出条件来,且一张口就这么大一处园子,而那七品知事张宗虽不知道是个什么官,可十几年寒窗苦读,中状元后不过就是个县令,也就是七品芝麻官,三年全天下多少读书的钻头钻脑得来的,却赶不上一个随口许诺。
      从这方面说,这已经是天价了。
      就连十三都道:“道长,我大哥如此赏识你,你便不要推辞了。”
      张宗有一瞬间是真的动心了,从来没有一个人这般赏识过他,一瞬间他甚至有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这样的感慨。
      可惜——
      他是个假道士!
      张宗叹息又惋惜的拒绝道:“小道修的是恒常之道,求的是与日月同寿。俗世间功名富贵,于小道无益。多谢大爷美意。”
      想了想又道:“小道有句话不知当说不当说。”
      “道长直言无妨。”胤褆没想到张宗拒绝之后,却又有话要说,是以也想听听他说什么。
      张宗有些委决不下,不知该不该开这个口子,可想到自己带着一大把假胡子,以后也再见不着,说了似乎也不会有什么麻烦,便咬了咬牙,罢了,就当是报此人愿意开那么大的代价招揽他的知遇之恩吧。
      见张宗迟迟不言,胤褆不由皱起眉头,道:“道长如此犹豫,难道是不好的事情?”说这句话的时候胤褆也是沉重的,他既然有心招揽张宗,自然对张宗的本事也是信服的。
      既然信了,那此时就免不了忧心焦虑。
      旁边的几兄弟也都竖起耳朵,想听听张宗说大阿哥什么。
      只有十阿哥道:“大哥这道士纯粹就是放屁,听他说什么。”
      “十弟,听听无妨。”胤褆淡淡道。
      又道:“道长请说。”
      张宗终于点点头,道:“大爷十年后有一大劫,不过大爷也不必太过担心,此劫不会伤及性命。”
      大阿哥胤褆松了口气,不会伤及性命,也就是性命无碍,只要性命无碍,青山依旧,何愁不能东山再起。
      当年征讨葛尔丹的时候战场上刀剑无眼,他还不是有惊无险?
      所以大阿哥松了口气之后笑道:“多谢道长出言提醒。”这时候他又想到,这道士说他十年后有大劫,那从现在开始十年间岂不是无灾无难?
      想到这里大阿哥不由问道:“道长,那这十年间,我可还有劫难?”
      张宗思索了一下,道:“无大灾无大难,顺风顺水,天佑其昌。”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