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4、第 14 章 ...

  •   孙策与周瑜,背负着前世的记忆,如两颗穿越时空的星辰,落在了东汉末年的天空。他们心中藏着对那遥远帝国命运的深深挂念,渴望揭开历史的迷雾,见证自他们离世后,秦朝那未完的篇章。赵高的伏诛与李斯命运的逆转,无疑为秦朝的历史轨迹画上了新的起点,他们迫切想要知道,这样的变化,是否足以阻止秦朝短命的宿命,让扶苏与蒙毅免遭不测。

      两人决定,一面在书房中埋首于堆积如山的古籍,一面派遣亲信远赴陕西,踏遍昔日秦国的山川大地,寻找那些失落的记忆与遗迹。他们的心中既有对历史的敬畏,也有对真相的渴望。

      在书房内,烛火摇曳,映照着孙策专注的脸庞。他手捧一本泛黄的史册,字句间仿佛有历史的风尘扑面而来,却始终难以觅得扶苏与蒙毅确切的后续。周瑜则在一旁,轻抚着案上的青铜古剑,这剑似是连接两个世界的纽带,让他心中涌起莫名的悲壮感。“若非赵高之乱被止于萌芽,大秦该是另一番景象吧。”他低语。

      与此同时,受命西行的探员们,穿行于黄土高原的沟壑之间,访问村落,考察遗址,试图从民间传说与古迹中寻找线索。他们在荒凉的古道上艰难前行,直到一日,于一处偏僻之地,发现了一组被风沙半掩的石碑,碑文模糊,依稀可辨认出“公子扶苏”、“亚卿蒙毅”等字样。这一发现,仿佛揭开了厚重历史的一角,证实了在这不同的历史分支中,扶苏与蒙毅的确得到了应有的尊荣与安息。

      得到消息的孙策与周瑜,心中既慰藉又感怀。他们明白,尽管自己无法亲身经历那段改写的历史,但得知那些故人得以善终,已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通过不断的探索与研究,他们渐渐拼凑出了一个更为详尽的故事:在没有沙丘之变的平行世界里,扶苏即位后,励精图治,蒙毅辅佐左右,共同推动了秦朝向更加开明、强盛的方向发展,李斯的智慧也在新的历史格局中得以充分展现,秦朝的寿命因此大大延长,成就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盛世。

      而关于他们自己的陵寝,孙策与周瑜在无数古籍与民间故事中寻找线索,最终在一位老者的口中,听闻了关于他们前世陵墓的传说,据说位于现今的某个隐秘之处,被自然与时间精心守护。尽管未能亲眼所见,但他们知道,那不仅是对前世的缅怀,也是对他们英雄精神的永恒纪念。

      在历史的长河中,孙策与周瑜以另一种形式,继续守护着他们心中的故国,以及那些跨时代的友谊与理想。在找寻与发现中,他们更加坚信,无论时代如何更迭,真正的英魂,永远璀璨不灭。随着对历史深入的挖掘和对故人遗迹的探访,孙策与周瑜逐渐意识到,他们前世的影响不仅局限于个人命运的改变,而是如同投入湖中的石子,激起了层层历史的涟漪。他们开始着手整理收集到的资料,撰写一部关于这段“假如”历史的著作,希望通过文字,让后人了解一个因他们而不同的秦朝。

      在书中,他们详尽描绘了扶苏即位后,如何在蒙毅的辅佐下,推行仁政,宽刑薄赋,重视农耕,鼓励学术,使得百姓得以休养生息,国家逐渐恢复元气。李斯在新的政治格局中,提出了更为进步的法制改革,强化中央集权的同时,保障了地方的适度自治,避免了过度的苛政与暴政,使得秦朝的政治体系更为稳固和高效。

      此外,他们还记录了在这一历史线中,长城的修建更加注重实用与民力的节约,成为了保护边疆的坚固屏障而非劳民伤财的工程。同时,对六国遗民的融合政策更加温和,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和谐共处,为后世的大一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了纪念他们的发现,孙策与周瑜决定在长江之畔建立一座“溯古亭”,亭中不仅供奉着他们查证到的扶苏、蒙毅及李斯的画像,还收藏了他们搜集的所有文献资料和考察笔记。亭外,刻有一副对联:“千秋功过任评说,一梦轮回换乾坤”,以此表达他们对历史的尊重和对自身使命的深刻认识。

      岁月流转,这座“溯古亭”逐渐成为了一个学者与历史爱好者朝圣的地方,人们在这里讨论着历史的种种可能,也感慨于孙策与周瑜超脱时代的智慧与勇气。他们的故事,如同一首跨越时空的长歌,激励着后来者不断探索历史的深邃,思考个体与时代的关系,以及每个人在历史洪流中所能扮演的角色。

      而孙策与周瑜,在完成了这段历史的追溯之后,心中也多了一份宁静。他们深知,虽然自己无法改变已成定局的过去,但通过知识与智慧的传承,他们已为后世留下了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在东汉末年的烽火连天中,这份对历史的深刻理解和对未来的无限憧憬,成为了他们内心最坚韧的力量。孙策的心头如被利爪撕扯,思绪飘回那段沉重的过往。命运之神的冷漠与无情,将蒙恬的名字直接刻入牺牲的名单,以此作为扭转乾坤的代价。而蒙恬,这位自幼结伴、情深义重的挚友,即便在家族冤屈未雪,身心承受了非人的磨难后,依旧以一腔孤勇,支撑着病弱之躯,为前世的嬴政倾尽智谋,直至生命的烛火在青春的二十五岁黯然熄灭。那秦筝的绝响,伴随着断弦的哀鸣,成为了永恒的遗憾。孙策眼前似乎再次浮现那令人心碎的一幕:周瑜在自己怀里安详离去,双眼紧闭,如同沉睡一般,只留下无尽的悲凉与不舍。

      “命运之神,你给我现身!”孙策怒吼,直指苍穹,唇边的狠话带着几分无力的讽刺,“这次,我一定不会手下留情!”然而,当他的目光落在周瑜身上,那份前世的记忆已让这位挚友找回了蒙恬的身份,歉疚与感激之情顿时涌上心头。“公瑾,你为了我,两度踏入生死的边缘……我何德何能,能得你如此深情厚谊?”话音未落,孙策已迈步上前,紧紧拥抱着周瑜,感受着温暖的真实,而非往昔冰冷的诀别。“还好,这一次,你在我身边。”

      周瑜初时有些惊愕,但很快在孙策的怀抱中放松下来,脸上浮现出一抹宁静而深邃的微笑,仿佛一切苦难都已远去。“伯符,此刻我尚在你身旁,我们无需再重复那令人痛心的历史。我并未被牺牲,不是吗?”他轻声说道,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期许,“那么,让我为你弹奏一曲吧,《凤求凰》如何?让那未完成的旋律,得以圆满。”

      孙策闻言,露出了孩子般的虎牙笑容,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欣慰。“好极了,为了那一曲未竟的绝响,也为了我们不再重蹈覆辙的命运。”他们相视一笑,仿佛在彼此的目光中找到了前行的力量,决定共同书写一个不同于过往的未来。孙策的目光温柔地滑过周瑜身上的红衣,那鲜艳的色彩在阳光下显得格外耀眼,如同熊熊燃烧的火焰,映照出他眼中的笑意。“看来,无论轮回多少次,阿恬你对红衣的情有独钟始终不变啊。”他的话语中带着几分调侃,又夹杂着对这份坚持的欣赏。他凝视着这位既是前世的蒙恬又是今世周瑜的朋友,心中涌动着复杂的情绪。

      “昔日的咸阳城内,我一身黑衫,沉默寡言,仿佛一块坚不可摧的磐石,而你,蒙恬,总是一袭红裳,温润如玉,却藏着不易察觉的寒意。”孙策的回忆仿佛一幅幅画卷缓缓展开,那些画面虽已遥远,却依然鲜明。“瞧瞧,昔日那名动咸阳的少年郎,如今再次以另一种形式,站在这片天空下。”他的语气中满是感慨与骄傲。

      “公瑾,你现在的风采,不仅仅是复现,而是超越了以往。那股从骨子里透出的风华,比任何时代都要璀璨夺目。”孙策的话语饱含深情,他仿佛在向全世界宣告,眼前的周瑜,不仅是他旧日的挚友,更是他新生活的光辉。周瑜听闻,嘴角微微上扬,眼神中闪过一丝羞涩与满足,那抹红衣之下,是两世情谊的沉淀与新生。在这一刻,时空的交错与轮回,似乎只为成就这一场跨越时光的重逢。孙策的笑意如同春日暖阳,温和而含蓄,他的目光温柔地在周瑜身上流转,仿佛在欣赏一幅精心雕琢的画卷。“公瑾,你可知道,此时的你,仿佛是历史长河中最精妙的融合体。你承袭了前世蒙恬的温润如玉,那种坚韧不拔的意志与平和的心境,与你今生拥有的博大胸襟和深邃气度交相辉映,更添上了一抹谦逊与亲和,使得你的人格魅力无懈可击。那份跨越时空的忠贞与傲骨,是你无论历经几世轮回,都未曾有过丝毫动摇的证明。如此风骨,再加之你那令人赞叹的俊朗容颜,你简直就是《诗经·卫风·淇澳》中走出的谦谦君子,与曹操身边的嵇康相比,也是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孙策的话语中带着一丝探寻与期待,轻轻问道:“不知如今的你,是否依旧保持着那份对音乐的热爱?是否仍旧能够自如地在古琴与古筝的丝弦间跳跃,让那些古老的旋律在你的指下重生,继续诉说着你两世的故事?”周瑜只是淡然一笑,以一种平静而自信的口吻回应:“时光荏苒,古琴与古筝的韵律,我皆未敢忘怀。无论是古琴的幽远深长,还是古筝的清越激昂,都能在我的指尖下流淌而出,成为连接过去与现在的一座桥梁。”这简单的话语,却让孙策眼中闪过一丝欣慰与赞赏,仿佛看到了他们共同走过的岁月,以及未来更多的可能。周瑜的目光柔和而深邃,仿佛穿越了时空的迷雾,回到了那个遥远的时代。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感慨:“真是出乎我的预料,你今世的性情竟变得如此洒脱不羁。回想起蒙恬时期的记忆,那时的嬴政,也就是你,孙策,就如同一块沉默的磐石,话语稀少,心机深沉,那份固执,比之牛还要倔强几分。”

      说到这里,周瑜嘴角勾起一抹温暖的笑意,看向孙策的眼神充满了复杂的情绪:“那时的你,确实是一块难以撼动的磐石,而我,蒙恬,却偏要逆流而上,发誓要触碰到你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起初,我的努力似乎只换来了冷漠与疏离,仿佛热忱的脸庞贴上了冰冷的石壁。我,蒙恬,尝试着用自己心中的火去融化你内心的寒冰,却未曾料到,这份坚持与温暖,最终在你心中点亮了一束光,即便那光是如此冷冽,如同高悬的白月光,清冷而遥远。”

      周瑜的语速渐渐放缓,声音里带上了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尽管我们并肩作战,成功扭转了命运的轨迹,使得你我不再重蹈覆辙——你,嬴政,不再突然崩殂;我,蒙恬,也不再被迫饮毒自尽。但是,命运的讽刺在于,我的前世,蒙恬,最终还是在你的怀抱中,安详地闭上了眼睛,静静地告别了这个世界。我想知道,那一刻的我,在你的心中留下了怎样的痕迹,是否成为了一片挥之不去的阴霾,抑或是某种深刻而复杂的启示?”这段回忆让周瑜的眼神中闪烁着淡淡的忧伤,但也有一份超脱与释然,仿佛在询问的同时,也在自我反思与接纳。孙策的身形微微颤抖,一向高昂的头颅缓缓垂下,声音细若游丝,被尘封的前世记忆如潮水般涌来:“我……那时曾私下询问过太医,他……告诉我,你在云阳国狱遭受了难以想象的折磨,继而在刺骨的渭河中长时间浸泡,以至于寒气侵蚀至骨,生生剥夺了你驰骋疆场的能力……”他深吸一口气,强忍着情绪的波动,续道,“那时的你,生命脆弱如风中残烛,连太医都说除非神医扁鹊复生,否则无力回天。可你,即使身体每况愈下,依然为我运筹帷幄,费尽心力。我……每次见你咳血不止,心中痛楚难以言喻……还有那日,你为我弹奏的断弦秦筝,那句‘有蒙毅在,我便安心’,你可知道,你的离去,留我一人在这孤寂的世间,如何能不感到孤单与无助?我只能无助地感受着你体温的逐渐消散,每一次咳血,你都强自忍耐,那曾经温暖如初春阳光的体温,已不复存在。是的,我恐惧失去你,但你总是在鼓励我,让我相信,即使没有你,我也能傲视群雄。可你是否知晓,赵高那日的冷言冷语,他嘲笑我挂念一个早逝的蒙氏少年,即便他曾是咸阳城中最璀璨的星辰,如今也不过化作黄土一抔。那一刻,愤怒与痛苦驱使我亲手结束了赵高的性命……那是一种迟到的正义,而你,却又一次为了我,选择了自愿走向死亡的终点。这样的牺牲,叫我如何承受?无论作为前世的嬴政,还是今生的孙策,我都不是那种冷漠无情的君王,怎能眼睁睁看着身边的人燃尽生命的最后一丝光芒!”这段话里,孙策的情感翻涌,每一字每一句都承载着他对过往深深的怀念与无法释怀的痛楚。“阿策,”周瑜以一种超越了时空的淡然微笑,轻轻拍打着孙策的肩头,那手心的温度仿佛能穿越一切寒冷,“现在,请握紧我的手,真切地感受到我的存在。一切都已成过往云烟,我不会再被牺牲,你也不必再承受失去我的苦楚……”他的目光温和而坚定,仿佛能洞察人心,“你了解我,我从不是斤斤计较之人。赵高的冷言冷语,就让它们随风飘散吧,更何况,你已经阻止了他继续为非作歹的可能,那‘指鹿为马’的荒唐事,终将成为历史的笑谈。”

      周瑜的声音如山泉般清澈柔和,流淌在空气中,安抚着孙策的心灵,“你的举动,不就是对他最好的回应吗?别再让怒气困扰自己了……我清楚,我所选择的路,布满了荆棘,甚至在我离世之时,家族的清白还未得昭雪,但为了你,这一切都是我心甘情愿的承担。至于嫪毐,那确实差点让我更早地与你诀别……”

      他的话语平静而深邃,透出一种超凡脱俗的淡泊与宁静,似乎三次生死的轮回——沙丘之谋的毒酒、久病缠身的消逝、箭伤爆发的剧痛——都让他对生死有了不同常人的领悟。每一次生命走到尽头,他都以一种近乎平静的态度面对,哪怕是二十余岁的英年早逝,他也毫无遗憾。“或许,你会感叹我这一世比未改命前更为短暂,但我始终坚信,生命的价值并不在于其长度,而在于它的深度与意义。正如我前世所言,士为知己者死,这份情谊与信念,足以跨越生死。”周瑜的话语中,充满了对生命真谛的理解与对友情无悔的执着。心绪微动,周瑜以一种难以言喻的温婉语气说道:“你是否觉得,我就是那《谷风》诗中所述,随风而至,又随雨而去,与你共患难却在安乐时转身离去的谷风?记得太医那句‘除非扁鹊再生’时的无奈,但请相信,即便扁鹊不在,这世间尚有华佗。当然,最好的防御始终是我们自身的谨慎,不让伤病有可乘之机,你说是吗?”他的语调平和而深邃,仿佛能抚平所有的不安。

      “答应我,别轻易离开。我不愿你我如过往那般,仅仅因命运捉弄而多了十年短暂的相聚,更不愿重蹈前世蒙恬的覆辙,,留下的只是无边的怀念。在这乱世之中,让我们共同抵御风雨,携手前行,不为别的,就为在这全新的时代,烙印下我们独特的印记,活出一番不同凡响的精彩。”

      周瑜嘴角勾勒出一抹淡笑,继续道:“且不说我已不再是蒙恬时那副病弱之躯,如今的我,身康体健,不再受限于病痛。你知道吗,虽然战场对我而言并不陌生,毕竟这个时代正处于东汉末年,群雄并起,而我们即将面临的‘赤壁之战’,更是历史长河中不可忽视的一笔。但这一次,我有了你,有了与前世截然不同的开始。未来的战斗,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较量,更是我们共同生活,共同成长的见证。”

      他的眼神坚定而温暖,仿佛在向未知的未来许下无声的誓约:“所以,让我们珍惜当下,不论前方是怎样的风雨,都要肩并肩,心连心,闯出一片属于我们的天地。在这乱世之中,不仅要生存,更要活得精彩,让后世传颂我们的故事,不仅是作为英雄,更是作为一对在乱世中相依为命,共同绽放光彩的伴侣。”周瑜轻抚过身旁微凉的空气,仿佛能触碰到那些飘渺的未来画面。“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避免历史的重演,”他的话语中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力量,“而是要创造属于我们的历史。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曾经的我,蒙恬,或许留下了遗憾与未竟的梦,但今世为周瑜,我有机会,也有责任,去书写一个不一样的结局。”

      他停顿了一下,目光穿越时空,似乎看见了即将到来的烽火连天。“赤壁之战,那不仅是对峙曹操大军的战役,更是对我们情感与智慧的考验。我知晓,此战凶险异常,稍有不慎便可能满盘皆输。但有你相伴,我便有了面对一切挑战的勇气。”

      周瑜微微侧头,温柔地望向对方,眼中闪烁着坚定与柔情交织的光芒。“我们会一同策划,一起布阵,就像古人所说的‘夫妻齐心,其利断金’。在战略上,我要做你的智囊;在战场上,我要成为你最坚实的盾牌。而你,也将是我最敏锐的箭矢,穿透敌人的防线。”

      他轻笑,笑声中带着一丝戏谑和自信。“说来也巧,前世我为武将,却因病早逝;而今世身为谋士,却拥有了健康之躯。这似乎预示着,我们不仅要弥补前世的遗憾,还要颠覆既定的命运轨迹,共同开创一个前所未有的辉煌篇章。”

      周瑜伸出手,掌心向上,邀请对方与自己并肩前行。“所以,让我们共同迎接挑战,无论是对抗强大的敌人,还是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在这个乱世,就让我们成为彼此的依靠,相互扶持,直到世界的尽头。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一起,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