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3、番外2:扎西平措 ...
-
我,扎西平措,独坐在三个宇宙交汇的虚空之中。这里已无上下四方,也无古往今来,只有纯粹的存在在静静流淌。我的意识如一面古镜,映照着自己从转世灵童到宇宙渡者的完整轨迹。
手中那串凤眼菩提念珠早已化作意识的节点,每一颗珠子都记录着一个关键的抉择时刻。闭上眼睛,我能看见无数时间线上的自己:那个在经堂中苦苦思索佛理的少年;那个在月光下为爱情动摇的灵童;那个在雪崩中无悔选择的男子;那个穿越时空仍不忘初心旅人...
每一个抉择都如投石入水,在存在的湖面上激起层层涟漪。
记忆如经卷般徐徐展开——
我永远记得第一次主持天葬仪式时的震撼。面对死亡的庄严,我第一次对转世理论产生了深层的疑问:如果灵魂不朽,为何我们对死亡如此恐惧?如果生命轮回,为何每一次离别都如此痛彻心扉?
这些疑问像种子般埋在心中,直到遇见烟霏才破土发芽。她手持天葬刀的从容,面对生死的淡定,让我看见了另一种可能:或许佛法不在经卷中,而在对生命的全然接纳里。
放弃灵童身份不是对信仰的背叛,而是对真理更深的追寻。寺庙师长们说我被情爱所困,但他们不明白——我是通过爱情看见了更广大的慈悲。
那场雪崩是我生命中最美的意外。在生死交界处,我既没有看见净土,也没有看见地狱,只看见无数生命的轨迹如光网般交织。那一刻我明白:死亡不是终点,而是转化的节点。
时空穿越的旅程让我见证了存在的壮丽。从长安的诗意到未来佛国的庄严,从山海秘境的混沌到星辰书院的光明,每一个世界都在诉说着真理的不同面向。
最难忘的是在康巴家族的日子。
面对血咒的折磨,我一度想要动用时空能力强行改变他们的命运。是烟霏的智慧点醒了我:真正的慈悲不是替他人承担痛苦,而是帮助他们找到自己的力量。
多吉坚赞临终前的托付让我明白:生命的价值不在于长短,而在于是否活出了真我。他的牺牲不是结束,而是另一种开始。
在三界客栈,苏璃那句"时空在此交错"让我恍然大悟:我们所有的旅程,都是在寻找回家的路。而家,不在任何特定的时空,就在当下的觉醒里。
面对源初之光的真相时,我曾陷入深深的困惑。如果宇宙真是实验场,我们所有的努力是否还有意义?是烟霏用她的坚定告诉我:即使整个世界是梦境,爱也是唯一的真实。
合一之境的到来是我修行路上的重要转折。当万法归一、诸相非相时,我终于理解了《心经》中"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真义。存在的本质不在空有之间,而在当下的觉知里。
新宇宙的诞生让我见证了创造的奥秘。那些灵质生命用它们纯粹的存在向我展示:佛法不是束缚,而是解脱;戒律不是限制,而是保护。
第三宇宙的和谐让我看见:中道不是折中,而是超越对立的智慧。就像善巧与智慧,看似二法,实则不二。
睁开眼睛,我看见烟霏坐在对面。
她的存在如明月映照千江,每一个倒影都真实不虚。那个在草原上独行的报丧者,那个在圣湖边守望的痴情者,那个在时空中探索的旅人,那个在万象中觉醒的智者...每一个她都是我修行路上的明灯。
我们的对视超越了语言,在意识的深处,两盏心灯交相辉映。
"记得吗?"她的意念如清风拂过,"你说过要找到不负如来不负卿的道路。"
我微笑:"而今方知,如来与卿,俱是假名。真如不在外求,就在当下的觉照中。"
三个宇宙如今和谐运转,如□□常转。旧宇宙的严谨如戒律,新宇宙的自在如禅定,第三宇宙的平衡如智慧。而我们的爱情,是贯穿三学的菩提心。
达瓦已成为真正的法嗣。看着他以善巧方便接引不同宇宙的众生,我感受到法脉相续的欣慰。他既传承了我们的见地,又开创了自己的宗风,这是最如法的传承。
前日,他带领新宇宙的求道者前来请法。
这些意识体对旧宇宙的修行之道充满好奇,特别是关于如何在对立中保持中道。
"请教导师,"一个如琉璃般清澈的意识问道,"在个体与整体、自由与规范之间,如何找到不落两边的中道?"
我以心传心:"中道不是站在中间,而是超越两边。就像观照呼吸,不执着于入息,不执着于出息,只是明明了了地觉知。"
烟霏补充道:"真正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而是心不被境转。真正的规范不是束缚手脚,而是保护初心。"
求道者们心开意解。在新宇宙,修行刚刚起步,我们的经验如同指月之指。
送走请法者后,我在时空节点经行。
每一步都踏在实相上,每一念都归于觉性。这里已超越时空的概念,成为三个宇宙共修的禅堂。
我走到生死回旋的边际,那里如今是三个宇宙共参话头的地方。来自不同世界的修行者在这里参究"生从何来,死往何去"的千古话头。
看着后学们精进参究,我想起自己当年在禅堂苦参"念佛是谁"的情景。那时的我在概念中打转,现在明白:答案不在思维里,就在当下的体认中。
"平措导师。"一个来自第三宇宙的修行者顶礼请教,"我们在参'万法归一,一归何处'的话头,请导师慈悲开示。"
我扶起这个诚心的修行者:"万法归一,一亦不留。若还有归处,早已背离宗旨。"
修行者顿现光明:"原来如此!一亦不立,归处何在?"
这样的法缘在时空节点日日上演。作为三个宇宙的渡者,我和烟霏已不再说法,只是随缘点拨,让每个修行者自悟自性。
夜幕低垂,我回到红杉树下。
烟霏正在煮茶,茶香弥漫在虚空中。虽然我们已经超越形质,但这些日常的仪式提醒我们: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
"今日旧宇宙的长老们提出一个深刻的问题,"烟霏递过茶盏,"既然诸法性空,为何还要慈悲度众?"
我接过茶盏,感受着当下的温暖:"你怎么回应?"
"我说,正因为诸法性空,才要慈悲度众。若有一法可得,早已落入常见。"
这个回答让我心生欢喜。确实,般若与慈悲,看似二法,实则不二。真空生妙有,妙有显真空。
我们经历的所有考验:生死的考验、爱情的考验、真理的考验...都是修行的助缘。不是我们在度过难关,而是难关在度化我们。
夜深时分,我们安住在三宇宙的寂静中。
旧宇宙的稳定如如不动,新宇宙的活泼生机盎然,第三宇宙的平衡中道第一义。三界唯心,万法唯识。
"有时我在想,"我轻声说道,"如果那个在经堂中诵经的小沙弥看见今天的景象,他会相信吗?"
烟霏握住我的手:"他会相信的。因为在他的心中,早已种下菩提种子。我们所有的经历,只是让这颗种子开花结果。"
是啊,佛在心头莫远求。灵山只在汝心头。
在三个宇宙共纪的第三个千年法会上,我们应邀分享修行心得。
这不是普通的开示,而是心□□的传法。三个宇宙的修行者同时契入我们修行的心路。
当分享结束时,法界一片寂然。那不是无明的黑暗,而是大觉的光明。
随后,法喜充满三界。那不是个体的喜悦,而是法性的自然流露。
在法喜的顶峰,我证得了最终的觉悟:修行与度众、自利与利他、世间与出世间,本是不二法门。
法会结束后,我们做了一个决定:将时空节点完全开放,成为三界修行的道场,而不是我们个人的居所。
"因缘已至,"我对烟霏说,"让法水长流,不住一隅。"
她会心一笑:"如是,如是。法尚应舍,何况非法。"
我们将红杉树下转化为"不二法门",任何修行者都可以前来参究实相。那念珠化作无尽灯,照亮三界修行路。
此刻,我安住在此地,体证着法性的圆满。
我不是那个寻寻觅觅的小沙弥,也不是那个跋山涉水的修行人,甚至不是那个见证法界缘起的智者。我就是法性本身,通过扎西平措这个缘起显现修行之路。
烟霏来到身边,我们相视一笑,万法归一。
远处,达瓦正在接引新的修行者。他既传佛心宗,又开方便门,真是佛佛道同,法法相契。
"父亲,"达瓦心传密意,"第三宇宙的修行者悟得了'事事无碍'的境界,请父亲印证。"
我感知那份悟境,心生欢喜:"如是,如是。但莫住着无碍,方真无碍。"
晨光初现,三界同时放光。
在这光明中,我回顾完整的修行路:从经堂到草原,从寺庙到红尘,从此岸到彼岸...
每一个阶段都是必经之路,每一次转身都是慈悲示现。如《华严经》所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烟霏的心音在法界回响:"不负如来不负卿..."
我续上这个公案:"...原来如来是卿名。"
相对无言,法尔如是。
三界如幻,修行如梦。而在这如幻如梦中,有两盏心灯长明,那就是我们——扎西平措与漆雕烟霏。
不是作为特殊的修行者,而是作为修行的证明;不是作为得道的高僧,而是作为求道的行者。
在法界的源流中,我们如舟渡河,既渡众生,也渡自己。当到彼岸时,方知彼岸即是此岸。
而这,就是矣。
菩提树在三界同时生长,般若灯在十方恒常照耀,而那求道的心,将在法界的每一个角落永远传承:
"不负如来不负卿,原来菩提在红尘。
历经三界修行路,方知涅槃是此生。"
涅槃不在死后,就在当下;菩提不在远方,就在此刻。
而这,就是我,扎西平措,从转世灵童到宇宙渡者,最终体证的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