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5、“撞”况百出 ...
-
周一早上的集合结束后,陆筝正揉着眼睛往宿舍走,打算补个回笼觉,却被林立骅叫住。
她的眼皮还耸拉着,每一次眨眼都会有种下一秒就睁不开的感觉,几缕碎发贴在脸颊边上,衣领有些歪,可以看出她是卡在最后几分钟从被窝里爬起来冲下楼的。
她半夜两点多才睡,实在是困得要命。
昨晚,沈听筠对陆筝的文化课学习成果进行了电话抽查,结果不尽人意,陆筝的学习进度还停留在封闭集训前,距今已有两个多月。
沈听筠非常理解女儿的忙碌,但陆筝自己过不去这道坎,她明显感知到了自己学习上的落后,尤其是数学和物理,那些曾经熟悉的公式如今变得模糊不清,让她深感焦虑。
陆筝翻来覆去睡不着,可也没想出什么有用的平衡之法。
鱼与熊掌无法兼得,古人诚不欺她。
林立骅从上到下打量着陆筝的仪容,有些强迫症外加轻微洁癖的他帮陆筝正了正衣领:“吃早饭吗?”
“不吃了,回去再睡一会。”陆筝用手遮住嘴应景的打了个哈欠。
“本来想跟你说件事,那你回去睡吧,训练的时候说。”林立骅故意放慢语速,语气里带着点 “无所谓” 的意味。
一听有事要说,陆筝的困意瞬间消散了大半,她揉了揉眼睛使自己打起精神来:“我突然觉得可以吃早饭了。”
如果她知道有件事要告诉她,那么她会一直记着,像热锅上的蚂蚁,焦躁得不行,还不如现在就听明白。
林立骅要跟陆筝说的是,从今天开始,她和冯戎尝试组混双。
这个决议是教练组早就定好的,只是执行时间拖得久了些。
没办法,根本抽不出空来,现在开始组也是挤出来的时间。
各个俱乐部一直在询问国家队什么时候放人,运动员要回俱乐部准备乒超联赛。总不可能一回去就直接开打,适应时间得给人家。
5月29日乒超开幕,5月23日了运动员还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就位。
等乒超回来再组混双,起步就晚了。
其实早饭说和训练说也就差了一个多小时,但林立骅希望在比较生活化的状态中以聊天的形式跟陆筝谈事情,或者说是不希望陆筝有太强的“被通知”感。
一直以来,他对陆筝都秉持着尊重其独立自主性的原则,然而有些事情无法征求陆筝本人的意见,她除了接受还是接受。所以,可能的话,他会提前先给陆筝打个预防针。
得知自己要和冯戎组混双,陆筝既烦恼又疑惑。烦恼的是怕自己拖冯戎后腿,疑惑的是她和邓琳组女双也有近两个月了,但磨合得依旧不太好,前车之鉴摆在这,教练组居然还放心让她组混双???
“没有谁天生就适合单打或是双打,所有的默契和技巧都是练出来的。”林立骅把剥好壳的煮鸡蛋放到陆筝的餐盘里,“虽然以你的学习能力,双打花费的时间确实长了些,但并不代表你不能掌握它。我们都不怕你出问题,你有什么怕的。”
所谓的磨合不太好,是以陆筝自己的标准来看的。
队内赛5胜3负,在陆筝看来就是大大的不好,毕竟她的单打自直通赛后就一直保持全胜记录。
对此教练组有不同的看法。
首先,有赢就一定会有输。全胜记录本身就是极为罕见的少数,陆筝不能将此作为参考标准,要知道她是全胜了,其他人都可带着战败记录。虽然她只要求自己,但对自己过于严苛也是不对的。
其次,近期的3场队内赛,陆筝和邓琳是连胜的,这就是进步,是肉眼可见的训练成果。
最后,目前陆筝和邓琳的组合确实还没有达到最佳状态,但她们已经展现出了很大的潜力,磨合时间和进步速度的比率超过了很多组合,仅次于当年的关雁和罗晓溪。
关雁没离开前,她和罗晓溪的双打是队内排名第一的组合,两人也是经历了一段时间的磨合才所向披靡。
在林立骅掰开嚼碎式的引导下,陆筝又接受了一波精神洗礼,总算把她对自己双打的认知掰回正轨。
从食堂离开时,林立骅还多打包了一份豆浆和包子,让陆筝带回去给方穗禾。
那个也是不让人省心的。
与此同时,施皓带着熬夜赶好的材料去了八一队。
早先的三方(国乒、八一队、华煤集团相关负责人)会谈十分顺利,陆筝挂靠八一华煤俱乐部打乒超联赛,基本已经板上钉钉。
八一队总教练洪涛听说陆筝要来,当场给了施皓一个拥抱,笑得合不拢嘴。他的喜悦不是因为陆筝会给八一队带来多大的夺冠筹码,而是纯粹的出于对人才的珍视。
八一队可以说队淡如菊,从乒超的招兵买马就可见一斑了,连个特级运动员都不积极争取。
洪涛的喜悦还有另一层原因,男孩中的翘楚他已经见过了,且很幸运地留在了队里,他还没见过女孩中的翘楚。
或者说,他还没认可陆筝是女孩中的翘楚。
自家那个假以时日绝对一枝独秀,这不是大言不惭,他敢说就敢负责。
至于陆筝,听李国伦和汪华提过,也在电视上看过比赛,但还是那句话,了解不够深入。
没有直接接触,他做不了判断。
别人说得再好,他也评价不了。
基于目前的信息,他对陆筝有很高的期待,只差“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他要自己检验,看看这孩子是不是真像大家说的那样 “天赋异禀”。
如果陆筝符合他的期待,那么就圆满了。
他已经想象了一幅画面,金童玉女,闪闪发光,他带着两个孩子向老友们介绍:这是乒坛的未来。
光想想就开心。
乐呵呵送走施皓后,洪涛的心潮澎湃还没降下来。
施皓亲自操刀给陆筝备的材料,那叫一个漂亮,一会拿去给华煤的负责人,那边再递交上去,应该没什么能卡的地方,只需要等待通知即可。
八字已经有了一撇,洪涛不知不觉就走到了球馆。
靠近大门左侧的球台,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孩正在打球。他穿着一件宽松的蓝色运动衫,搭配黑色短裤,虽然身材略显圆润,但动作却异常灵活,每一次挥拍都肉眼可见的充满力量感。
他的对手是一名成年人,八一队的老队员,不断向他发出各种速度和旋转的乒乓球。
洪涛站在一旁,眼里满是欣慰。
他看到了男乒的未来。
即便如今的男乒龙争虎斗,但他相信,不久之后,总有一个时代是以男孩的名字命名。
一个属于潘振跃的时代。
——
国家体育总局训练局的乒乓球馆。
热身训练期间,陆筝发现男队少了一个人。不是她特地留意,而是那人真的很难被忽视。
钟承翊不在。
陆筝也没深究,只是有点小小的疑惑。
热身结束后,冯戎和陆筝被各自的主管教练拎了出来,俩人面对面时,冯戎从陆筝眼中看到了担忧,陆筝从冯戎眼中看到了从容。
冯戎:她在担心什么?
陆筝:他一点也不担心诶。
事实证明,刚开始还是得担心一下的。
陆筝对邓琳有足够的了解,认识的时间长不说,每天还一起训练,就这样她还花了不少时间跟邓琳培养默契,更别说冯戎了。
所以出现了不少“撞”况。
碰撞的撞。
林立骅和秦砺锋轮流做他们的对手,一打二。
第一次碰撞。
球飞向陆筝的反手,她来不及跑开,于是迅速向后移动脚步且快速换手准备击球。可退得太急,后背 “咚” 地一声撞上了身后的冯戎,左手球拍还和冯戎的右手球拍撞在一起,“砰” 的一声脆响,球触板了,却飞向了旁边的墙壁。
“妈呀!”陆筝倒吸一口凉气。
球飞了还不是大事,她觉得自己给人撞狠了,不仅是身体,还有球拍。
她先第一时间查看了自己的球拍,确认球拍没事,才尴尬地看向冯戎,声音都变了个调:“哥…没撞坏吧?”
冯戎揉了揉被陆筝手肘顶到的胳膊,给陆筝展示了一下球拍,宽慰笑道:“没事。”
他刚才也第一时间检查了球拍。
“那你呢?”
陆筝回想起刚才那一撞,她的后背猛地撞上了冯戎的胸膛,那种冲击力让她不由自主地向前踉跄了一步。冯戎稳稳地站住了脚跟,虽然也被撞得手臂一麻,但他却只是轻轻揉了揉,并没有表现出太多的不适。
陆筝脑补:可别有内伤啊。
她也是第一次撞人,之前和邓琳双打最多就是错位,是真不知道有没有把人撞伤了。
冯戎笑着摇摇头,反问:“你呢?”
陆筝赶紧甩了甩四肢证明自己啥事没有,除了后背有点隐隐作痛:“我也还好。”
一旁指导的秦砺锋打断了两人的互相关心:“都没什么事吧?没事就准备。”
对面的林立骅早就拿了个新球,但他没催促,秦砺锋唱了个白脸。
找问题?很简单,就是两人相互之间还不够熟悉,不够默契。
冯戎没料到陆筝会选择换手击球,陆筝也忘了身后还有一个人。
六分钟后,第二次碰撞。
球飞向冯戎的正手边线,冯戎眼疾手快,迅速向右侧跨出大步,几乎是在身体极限的边缘伸出了球拍来了一个惊艳的救球。可林立骅的回球太快,陆筝为了接下这球,猛地向右冲,正好和正要归位的冯戎撞在一起!
陆筝又是那个被撞出去的。
右手的球拍都差点脱手。
可见她冲的有多猛……
这次撞击让陆筝的右肩一阵剧痛,冯戎也是身形一晃。
两人站稳后对视一眼,这下好了,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担忧。
陆筝担忧自己撞到冯戎,冯戎担忧陆筝被自己撞。
男女撞一起,似乎女方比较危险。
十分钟后,第三次碰撞。
三分钟后,第四次碰撞。
………
林立骅喊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