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Chapter12·许愿树 ...
-
三月的梨市,春意渐浓。高二下学期已经过去了一个月,冬日的寒意逐渐消退,校园里的樱花树开始绽放淡粉色的花苞,空气中弥漫着新生和希望的气息。
宋沅走在校园的小径上,感受着春风拂面的温柔。高二的生活比想象中更加忙碌,但也更加充实。文科班的课程深入而有趣,她与江旭的友谊也在日常的相处中悄然生长,变得更加深厚和自然。
这个周五的课间,姜依依神秘兮兮地凑过来:“听说了吗?学校后山那棵老祈愿树最近特别灵验!”
“祈愿树?”宋沅好奇地问,“是那棵据说有百年历史的古树吗?”
“对啊!”姜依依兴奋地说,“据说高三的学长学姐们考前都去那里许愿,很多人的愿望都实现了呢。我们要不要也去看看?”
宋沅心中一动。祈愿树的故事她早有耳闻,但那棵古树位于学校后山较偏僻的地方,她从未亲自去过。这个提议让她莫名地想到了江旭——如果是和他一起去...
放学后,当江旭如常来找她一起回家时,宋沅犹豫了一下,还是提起了这个话题:“听说后山的祈愿树很灵验,你想去看看吗?”
江旭眼中闪过惊喜:“真巧,我也正想找时间去呢。听说那棵树有几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无数学生的愿望和梦想。”他顿了顿,微笑道:“周末一起去?”
这个简单的约定让宋沅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周六早晨,她特意早起,挑选了一件春意盎然的浅绿色外套,心情如同窗外的阳光般明媚。
他们约在学校门口见面。当宋沅到达时,江旭已经等在那里,背着一个小背包,看起来准备充分。
“准备好了吗?”他笑着问,“听说要爬一小段山路。”
宋沅点头,好奇地看着他的背包:“里面装了什么?”
“一些可能用得上的东西。”江旭神秘地说,“还有...许愿用的红丝带。”
后山的入口就在学校后方,一条不太起眼的小径蜿蜒向上。初春的山林散发着清新的气息,新绿的嫩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偶尔有几声鸟鸣打破宁静。
山路比想象中好走,但依然有些陡峭。江旭自然地走在前面,不时回头伸手扶宋沅一把。这种体贴让宋沅既感激又有些不好意思——她不是那种需要特别照顾的女生,但江旭的关心让她感到温暖。
“你看,”走了约莫二十分钟,江旭指向前方,“那就是祈愿树。”
宋沅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不禁屏住了呼吸。一棵巨大的古树矗立在山坡上,树干粗壮得需要三四个人才能合抱,枝丫伸展如伞盖,上面系满了成千上万条红丝带,在春风中轻轻飘动,如同一树燃烧的火焰。
“好壮观...”她喃喃自语,被这景象深深震撼。
走近后更觉震撼。每一条红丝带上都写着字迹各异的愿望——有希望考上理想大学的,有祈求友谊长存的,有期待爱情实现的,还有许下人生理想的。这些红丝带在风中轻轻摇曳,仿佛承载着无数青春的梦想和渴望。
树下已经有几个学生在许愿,神情虔诚而专注。宋沅和江旭安静地等待,感受着这份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当轮到他们时,江旭从背包里拿出两条红丝带和两支笔:“给,写下你的愿望吧。”
宋沅接过红丝带,突然感到一阵郑重。她该许什么愿?考上好大学?友谊长存?还是...更私人的愿望?
她偷偷瞥了一眼江旭,发现他已经开始专注地书写,侧脸在树影斑驳中显得格外认真。这一刻,宋沅突然明白了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愿望。
她低下头,在红丝带上认真写下:“愿重要的人都在身边,愿和江旭一起去梨大。”
这个愿望既含蓄又直白,既包容了所有她关心的人,又特别指向那个站在身边的重要的人。
写完后,她小心地将红丝带卷起,看向江旭。他也刚刚写完,将红丝带轻轻卷好。
“要互相保密哦,”江微笑着说,“据说说出来的愿望就不灵验了。”
他们各自选择了一个树枝,小心地将红丝带系上。宋沅选择了较低但结实的分枝,江旭则选择了较高的一处空位。
“这样你的愿望就能更接近天空了。”他解释道。
系好丝带后,他们退后几步,仰望着那棵承载着无数梦想的古树。春风拂过,千万条红丝带翩翩起舞,发出细微的沙沙声,仿佛在低语着无数秘密的愿望。
“感觉好像我们的愿望也加入了这棵大树的记忆里。”宋沅轻声说。
江旭点头:“据说这棵树已经在这里三百多年了。想象一下,它见证了多少代学生的梦想和成长。”
这个想法让宋沅感到一种奇妙的连接感——不仅与此刻的江旭相连,还与所有曾经在这里许愿的人相连。梦想和希望跨越时空,在这棵古树下交汇。
他们在树旁的巨石上坐下,江旭从背包里拿出水和小零食:“准备充分吧?”
宋沅笑了:“确实。你想得真周到。”
分享着简单的食物,他们开始聊起未来的计划。话题从即将到来的高三,延伸到大学的选择,再谈到更长远的梦想。
“有时候我觉得未来既近又远,”宋沅说,“明明高三就在眼前,大学选择迫在眉睫,但真正的人生好像还在很远的地方。”
江旭思考着这句话:“我觉得每一天都是人生的一部分。不是只有未来才重要,现在也很重要——比如此刻,在这里,和你聊天。”
这句话让宋沅心中泛起涟漪。她越来越发现,江旭总能说出让她心动的话,不是刻意撩人,而是真诚的表达。
春风渐暖,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两人之间的谈话也越来越深入,从学习到生活,从理想到困惑。
“你知道吗?”江旭突然说,“我最近经常思考一个問題:什么是真正重要的?是成绩?是未来的成功?还是...”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寻找合适的词语:“还是那些让我们感到活着意义的连接和时刻?”
宋沅被这个问题深深触动。在她频繁转学的经历中,她也曾无数次思考过这个问题。是适应新环境的能力?是保持优秀的成绩?还是建立那些真正理解和支持的关系?
“我觉得是后者,”她轻声回答,“成绩和成功会来来去去,但那些真正的连接和时刻...它们才是让一切值得的东西。”
这个回答让江旭的眼神亮了起来:“Exactly!就像此刻,比起解出一道数学题,我更珍惜能这样和你坦诚交流的时刻。”
谈话间,天空悄然发生了变化。原本晴朗的天空渐渐聚集起云层,远处传来隐隐的雷声。
“看起来要下雨了,”江旭观察着天空,“我们最好下山吧。”
然而没等他们起身,雨点就开始落下,起初稀疏,很快变得密集。他们匆忙收拾东西,但下山的路已经变得泥泞难行。
“看来得等雨小一点了,”江旭判断道,“去那边的小亭子避避吧。”
他们跑向不远处的一个小石亭,虽然简陋但足以遮风挡雨。春雨淅淅沥沥,在山林间奏响自然的乐章。亭子很小,两人靠得很近,能感受到彼此的体温。
“抱歉,没想到天气变化这么快。”江旭略带歉意地说。
宋沅摇头:“没关系。其实...雨中的山林也很美。”
确实,被春雨洗涤的山林显得更加翠绿清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和植物的芳香。远处的梨市在雨幕中若隐若现,宛如一幅水墨画。
由于空间狭小,他们不得不靠得很近。宋沅能感受到江旭的体温,能听到他的呼吸声。这种亲近让她既紧张又有一种奇妙的安心感。
雨持续着,没有很快停止的迹象。他们从背包里找出剩下的零食,分享着简单的午餐。在这种与世隔绝的氛围中,谈话变得更加坦诚和深入。
“有时候我在想,”江旭望着雨幕,缓缓说道,“为什么我们会成为朋友?我的意思是,我们性格挺不同的。”
宋沅思考着这个问题:“可能正是因为不同才互相吸引?你让我看到更多的可能性,我让你...更接地气?”
江旭笑了:“确实。你让我明白,不是所有事情都需要逻辑和分析,有时候直觉和感受同样重要。”
谈话间,雨渐渐小了,阳光重新穿透云层,在水汽中形成淡淡的光晕。被雨水洗涤过的世界显得格外清新明亮。
“看,彩虹。”宋沅指向东方。
一道七彩的彩虹横跨天际,色彩柔和却清晰可见。在祈愿树的背景下,这景象美得令人窒息。
他们走出亭子,感受着雨后的清新空气。阳光透过水珠,在树叶上形成闪烁的光点。祈愿树上的红丝带被雨水打湿,颜色更加鲜艳深沉。
“许个新愿望吧,”江旭突然说,“看到彩虹时许愿,据说加倍灵验。”
宋沅闭上眼睛,心中默念:“愿这一刻的记忆永远珍藏,愿这份连接持续生长。”
当她睁开眼睛时,发现江旭也在闭目许愿。他的侧脸在彩虹的光晕中显得格外柔和,睫毛上还挂着细微的水珠。
许完愿,他睁开眼睛,与宋沅的目光相遇。那一刻,时间仿佛静止,空气中弥漫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默契和张力。
下山的路仍然泥泞,他们互相搀扶着,小心地选择每一步。这种相互扶持的感觉让宋沅想起他们关系中的许多时刻——无论是补习班的互相帮助,生病时的照顾支持,还是心情不好时的一颗糖。
到达山脚时,两人都有些疲惫,但心情轻松愉快。回望那条蜿蜒的山路和远处依稀可见的祈愿树,宋沅感到一种奇妙的成就感——不仅是因为完成了这次小小的探险,更是因为与江旭共享了这段特别的经历。
回程的路上,夕阳开始西斜。他们的影子被拉得很长,偶尔交汇在一起。谈话变得更加轻松,偶尔穿插着舒适的沉默。
走到分别的路口,两人都不自觉地放慢了脚步。
“今天真的很特别,”宋沅真诚地说,“谢谢你提议来祈愿树。”
江旭微笑:“谢谢你愿意一起来。其实...我许的愿望之一与你有关系。”
这句话让宋沅心跳加速:“不是说愿望说出来就不灵验了吗?”
“有些愿望不需要说出来也能被感知。”江旭意味深长地说。
站在路灯下,飞蛾围绕着光晕飞舞。这个告别时刻显得格外重要,仿佛承载了一整天积累的情感和默契。
“下周...”江旭开口,又停顿了一下,“也许我们可以经常这样...一起探索一些地方?”
宋沅感到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好啊。梨市还有很多我们没去过的地方。”
然后,像往常一样,江旭轻轻拥抱了她。但这个拥抱比以往更加自然和温暖,持续时间也更长了一些。
“回家路上小心。”他轻声说。
“你也是。”宋沅回应,声音中带着不舍。
回家的路上,宋沅回味着这一天的点点滴滴。从最初的期待,到祈愿树下的震撼,雨中的交谈,彩虹下的默契,再到最后的拥抱告别。每一个瞬间都像一幅画面,深深印在她的记忆中。
她意识到,有些关系不是在喧嚣中张扬生长,而是在宁静中悄然深化。不是在完美时刻刻意营造,而是在自然相处中积累而成。
走到家楼下,她抬头看向天空。彩虹已经消散,但晚霞绚烂,预示着明天的好天气。
宋沅不再为未来的不确定性而焦虑,也不再为关系的微妙变化而困惑。因为她知道,无论未来如何,有些连接已经足够深厚,有些理解已经足够深刻,有些勇气已经足够让她面对任何变化。
而这一切,始于一次祈愿树之行,和一个共享的春日。
在那个春夜的宁静中,宋沅仿佛听到了关系深化的声音——不是轰隆巨响,而是如同春芽破土,悄然却坚定地改变着情感。
最好的部分在于,这种深化是相互的。有一个人,通过共享的许愿和经历,让她明白了连接的价值;而她,通过坦诚的交流和陪伴,收获了更深的理解和默契。
高二的下学期,因为这次经历而有了更加特殊的意义。
当晚,宋沅在日记本上写下:“有时候,一次祈愿不仅仅是一次许愿。它是一个希望的播种,一次心灵的交流,一段关系的自然生长。它系在树上,更系在心里。”
她合上日记,关掉台灯。月光透过窗帘缝隙洒进来,在黑暗中投下一道柔和的光斑。
宋沅闭上眼睛,回味这个白天。她知道,无论未来如何,祈愿树下的那一刻将永远珍藏在她心中,成为青春记忆中最温暖的一页。
而最好的部分在于,她不是独自珍藏这份记忆。有一个人,通过共享的许愿和经历,与她共同创造了这份珍贵的回忆。
这,或许就是最灵验的愿望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