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照这样的找 ...
-
母亲在为父亲续缴社保这件事情上跑了不少腿,操了不少心,那个时候闫诺在上大学,这些琐碎的事情,母亲也不想让她忧心。
现今闫诺看着上了岁数的父亲,身体和身体都大不如从前,现在找工作也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年轻人都不好找工作,何况是五六十岁又没有什么技术的人?
即使是出大力的活儿对年龄和身体状况也是有要求的,毕竟谁也不想员工在自己的工厂里发生意外。
所以闫诺时常在想父亲有没有意识到来自岁月和时代的变化?人要服老的,没有人会一直年轻,没有人会一直年富力强,她不知道父亲现在心里有没有感激母亲当时坚持让他续缴社保的决定。
这笔钱如果花在买吃的,衣服首饰等一时的物欲满足上,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母亲并没有那样做,而是选择了在她的认知里觉得最对、最有远见的事情。
如果说是感激的,那么闫诺觉得父亲在每次发脾气发疯前想到这点,也应该克制自己的情绪。
但其实并没有,他虽然同意了,但无知和不解让他始终对这件事情带着后气儿,在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会时不时地因为给他自己续缴社保的事情,跟母亲闹别扭甚至吵架。
想一想也是可笑,闫诺有时候真的不知道她这个爹脑袋里到底装了什么,对自己好的事情况且这样,对其他人可想而知。
如果说他不爱钱,但凡从他手里拿走一分钱,他都心疼得不得了。如果说他爱钱,那这大半辈子过去了,也没有见他因为想要上进让这个家过得更好,去想着怎么赚更多的钱。
想来想去,用母亲甚至是他的同胞兄弟姐妹的话来评价是最精辟的,自始自终是一个霸道又自私的人。
付出与爱有时候真的不是对等的,在闫诺的家,她的妈妈就是那个始终多付出的人。
母亲退休后并没有在家享过几天清福,每个月不到3000块钱的退休金,对有些家庭来说不值一提,对有些家庭来说却也可以彻底躺平。
一开始还风平浪静,但随着母亲在家待得时间越长,父亲就开始各种找事儿,比如地上掉头发、饭菜做得不好吃、家里哪个地方没有收拾干净到位…
这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在母亲退休前也是他经常发脾气的理由,只不过没有那么集中和猖狂。
可能大概他自己也知道,让上班的人同时兼顾家务,自己却跟自己的妻子赚着差不多的工资,即使再不要脸的人也应该懂得收敛。
闫诺不明白,像自己的父亲这一类人,是哪来的底气和自信?要求自己的枕边人在兼顾好妻子这个角色的同时还要兼顾好好媳妇、好大嫂、保姆和老妈子的角色。
闫诺更不明白,像母亲这么好的女人,为什么要逆来顺受,忍气吞声地跟这样的人纠缠?“离婚”这个词不知道她的父母有没有想过,但是从小到大,却在闫诺的心里闪现过无数次。
最后甚至毫不避讳地说出了找茬的原因,“你整天就死在家了…”
这样的话无疑像一把刀子一样扎进了母亲的心里。
人和人的付出并不是对等的,但即使不对等也可不可以…不要进行一种觉得理所应当的伤害?无论是行为上的还是言语上的。
闫诺也是从那个时候就明白了,什么男人说的‘不工作,我养你…’之类的话听听就算了。至少对于大多数普通家庭来说,根本做不到。
母亲还有退休工资,都被如此挑剔和嫌弃。要是她一分钱都不挣,在家里会被怎样对待,闫诺不敢想,也不愿意想,她讨厌自己这种长期养成的,下意识里总有把事情往坏处想的念头。
所以母亲索性在退休后不久又找了一份工作,不求挣多少,她也不愿意再让自己的丈夫每天以此为理由指责她,找茬儿。
“我在外面一点儿气都受不到,别人都不敢轻易惹我,也就在家被你整天训得狗血喷头。”
与父亲不同,闫诺的母亲在外工作、待人处事也好,如果有别人欺负她,她一点儿都不惯着。
母亲是那种有火儿往外发的人,在外面不会随便让别人欺负自己,很少会因为在外面受的气,往家里人身上撒火。
但是在面对父亲的时候,很多时候无论是在家里,还是当着别人的面,她会任由父亲的无理取闹和谩骂,很少跟他争吵,只是偶尔忍不了的时候才会跟他吵起来,面对母亲的好脾气,父亲只是觉得自己占理,老婆怕他,甚至彰显他这“一家之主”的地位。
有一类男人不会把疼老婆爱老婆当作功勋般地骄傲,而是把老婆打不还手,骂不还口当作骄傲的资本。
关于这点闫诺也十分不理解,她也问过母亲原因,“我不想跟他一样,那样日子就没法过了。”
但这样的理由,闫诺越长大越不理解。
很多事情到后来,就像洗衣机也买了,父亲也用着觉得确实方便。社保也交了,多了一个跟朋友工友,还有他的兄弟姐妹谈论的资本。
但是父亲作的过程却也一次次伤了家人的心,让闫诺和母亲倍觉心累和厌倦。
“明明很简单很好的事情,为什么要人为地,让过程有那多么不必要的曲折呢?为什么要扫了所有人的兴,让所有人都不好过呢?”
……
看见母亲下班回来后,闫诺的脸上流露出了笑容,话也多了密了起来。妈妈也是喜上眉梢,对她嘘寒问暖,句句关切。
不过闫诺知道这‘鼎盛’的待遇,保鲜期不会太长。不过,两天的时间应该不会打破此刻这难得的和谐、美好。这也是闫诺为什么不愿在家过多停留的原因。
果不其然,争吵虽未发生,但是催婚却如约而至。
关于催婚这事,先前闫诺的父亲甚至比母亲还着急,这点也挺让闫诺意外和多少带点反感。甚至之前有好几次父亲通过朋友工友想给闫诺介绍对象。
但因为各种原因都被闫诺拒了,其实这种‘介绍对象的方式’就注定了反感的结局。
所谓的知根知底,也就是知道对方车、房和工作甚至工资的情况,外加对方父母的工作、工资,和有没有退休金…至于三观合不合适,对方性格人品怎么样,闫诺几乎很少从介绍人的口中听过。
所以她对介绍对象这种模式本身就很反感,特别是家人亲戚朋友所谓的介绍。
因为可悲的是这些亲近的人却并不一定了解你。
为这事儿闫诺没少跟家里人吵架,关于自己人生幸福的问题,她不想也绝不会做半点儿妥协或者受半点儿委屈。
父亲发现她在女儿这儿屡战屡败后也不再自讨没趣,倒不像以前那样执着于给女儿找对象这件事情了。
闫诺甚至觉得因为立场的明确,再加上她犟起来也像一头驴一样,谁也说不动,在多次的争吵试探中,父母知道了她的底线,也不想在没有结果的基础上还伤感情,自讨没趣。
如果是朋友介绍的,闫诺很可能会考虑,但现实是闫诺周围的朋友都是单身…
所以闫诺觉得还是自己在工作生活中遇见爱情的概率相对大一些?
“给你介绍你连看都不看,你不接触怎么知道合不合适?再等岁数大了,想找都找不着!”
“打眼一看就不合适的人,为什么非要试呢?”
闫诺觉得感情这种事情跟找工作不一样,有的时候你明明不喜欢这个工作,但是为了生存赚钱,养家糊口,也要硬着头皮坚持下去。工作不喜欢,不适合可以换,但是感情却不完全一样。
虽然完全小白不一定是件好事,但是在感情上试得过多也很可能失去当初纯粹的美好。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会对初恋难以忘怀的原因。
“谁能那么正合适一个萝卜一个坑等着你?好的早都被人抢走了,还等你?”
前半句闫诺多少是认同的,“最怕母胎solo还是完美主义。”她在心里叹了口粗气。
不过后半句…“难道我不好?”
妈妈:“你是例外,你是好怪的好。
闫诺:“……”
“你怎么知道我整天没想找对象这事儿?我也在思考找什么样儿的好吗?”前半句闫诺说得有些心虚,不过后半句倒是实打实的。
“就你…”母亲露出了完全不相信还有来自亲妈‘嘲笑’的表情。
“你别告诉我…你又看上了哪个男明星了…”
闫诺此时在同时感受的视角下,偷偷看向允晔逸,她清楚的知道自己看上的是谁,还有她在想他。
如果两人像此前一样,不曾见面,只是她单向的感受着这份美好,她不会开始‘贪心’…
贪心得想要再见到他。
但允晔逸就这样闯进了自己的生活,那样真实可触碰。
人如果向前一步,便会有两步、三步…这不是冲动,是本能。
不过闫诺却没注意到在为演唱会练歌的允晔逸,听到“又”这个字眼时,眉头的皱起。
闫诺不服气地从自己在某平台的收藏夹里熟练地找了,允晔逸其中的一个视频,直接放给妈妈看。
上大学后闫诺也没少跟妈妈分享自己喜欢的男明星男演员,但妈妈的第一反应都是表达出对她的审美不敢苟同,是真的不认同还是假的不认同,闫诺懒得理。
不过基本上母亲都没有耐心去欣赏她女儿看中的男人们。
但这次情况却跟以往不同,“对呀,我就喜欢这样的,照这样的找,都不用见面,民政局当天就搬过来。”
意料之外没有等来妈妈的怼怼,倒是静默。母亲此刻很安静地、表情良好的看着允晔逸的视频,有种看进去了的感觉。
直到看完才来了一句,“别痴心妄想做美梦了,你喜欢别人也喜欢,你能竞争过呀?再说人家看不上你。”
这句话闫诺翻译过来,意思大致就是“这小子不错,但是我姑娘不配。”
她一时不知道该为允晔逸统一了自己和家人的审美高兴,还是对母亲提醒她现实的不可能感到失落。
但所有的情绪都不及她现在逐渐加深的想念,她又偷偷地看向了此刻正在练歌的允晔逸…
即使H市今天是阴雨天,但他的阳光和明朗却给自己还有身边的人带来了好天气。
其实允晔逸对这场即将在U市举办的个人演唱会也满是期待。甚至有些‘吵吵闹闹’,他唱着唱着便模拟起来了跟粉丝的互动现场,在搞笑、可可爱爱和专业、聚精会神间自如切换。
连带着把伴奏老师和身边的工作人员都带嗨了,秒变迷哥迷姐,迷弟迷妹。
闫诺在心里感慨,“就解锁了带有专属气质的、很不一样的练歌气氛。”这样的气氛好像也只有允晔逸能调制出来。
按理说在这样的能力下,闫诺可以大大方方的看允晔逸,但是她的视角还是‘偷偷地’,眼神就像青涩绿苹果上的光亮一样。
但渐渐地,闫诺收起了她的眼神,她怕自己再看下去真的会更加贪心。毕竟现实中两人的差距在时刻提醒着她“不可能”。
如果她是十几岁甚至二十岁出头,她可能还会无限的憧憬着爱情,不去左顾右盼,偶像剧里所有的情节她都觉得是合理存在并可以发生的…
但现在的她已经快三十岁了,在家庭环境下成长的关于情绪和人性敏感的捕捉,还有现实生活中听过的、见过的婚恋琐事,她深深明白两个人要在一起,并不只是相爱就够了,即使相爱,这份相爱也很可能是有时效的。
就像那句话一样,“从不质疑真心,但真心瞬息万变。”
闫诺在大学的时候和室友们一起看了一部青春电影,她简直觉得男孩儿和女孩儿就是命中注定,但是结局女孩儿却嫁给了别人。她当时看完的第一反应就是对这样结局的不理解,她不明白为什么明明那么相爱的两个人却不能在一起。
闫诺的室友被她‘看不懂结局’的反应也是整不会了,她们觉得这反应不亚于电影的精彩。
她清晰地记得当时有一个室友说了这样一句话,“诺诺你还是太单纯了,被保护得太好了。”
后来闫诺虽然看过很多影视剧,但偶尔还是会想起那部电影,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长,她也渐渐看懂了当初的结局。
两个人想要长久的在一起,其实需要考虑的事情很多,三观、家庭,门当户对……这些都是重要的,不可忽视的。
闫诺的妈妈见女儿没有说话,便也不再说什么了。虽然出发点都是好的,但是她也不想把女儿逼得太紧,毕竟她知道女儿一个人在陌生的大城市生存也不容易,生活和工作已经有很多不容易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