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2、初次公演(修) ...
22 初次公演
排练的时间过得飞快,很快就到七月初一,这也是《重出江湖的嬢嬢》综艺首次公演的日子。
因东华瓦舍最近在汴京名声大噪,李东家又早早对外放出消息,说瓦舍准备打造一档全新的大龄女乐竞技综艺。
紧接着,赵守彦又让人在小品剧场给《嬢嬢》综艺各种打广告安利,搞得《孃孃》综艺的名声在汴京大范围传播,隐隐有种未播先红的迹象。
故而汴京的百姓们虽然不明白,东华瓦舍为什么要请过气乐伎重新登台,但还是对这档新综艺颇为期待。
再加上,这档新综艺是选在露天勾栏里演出,大家觉得不好看也可以不给赏钱,不存在强买强卖的情况。
遂在公演首日这天,露天勾栏下果真就站了许多抱着好奇心,前来捧场的百姓。
赵守彦私下也请了好友范季和魏安,以及许多宗室同窗过来瓦舍看新综艺。
他的朋友们也很给赵守彦面子,基本上受邀了就亲自过来捧场。
“彦哥儿,你们真请了不少当年的行首回来登台?可都有谁?”露天勾栏的前排贵宾区,魏安坐在八仙椅上,把脑袋靠过去小声问赵守彦。
在宋朝,各方面都出众的乐伎,不论官伎还是私伎,民间百姓都喜欢把她们称为行首,这算是名伎的泛称了,而不是用现代常说的花魁。
赵守彦摊手表示,“魏兄,你就别问了,我是不会剧透滴。耐心点,待会儿台上很快就有表演,你自个儿去猜呗。”
要他剧透当然是不可能的了,事实上,除了节目制作方,就是东华瓦舍里也基本没几个艺人知道,这档新综艺到底邀请了哪些过气乐伎回来登台。
时值七月,卯时已到,天色还没有暗下来,但台上已经布置好了——十五块白色屏风呈半包围状,距离均匀地摆置在戏台之上,屏风里各自站着一位嬢嬢,叫台下观众们看不清她们的面容身姿。
待锣声响起,一男一女两个主持人分别走上戏台,男的拿着根“竹竿子”,女的拿着锣鼓,显然刚才就是她敲响了锣鼓。
这对男女是汴京颇为有名的说话艺人,两人既是搭档,又是夫妻,因此他们两人在揭话、递话、搭话上面很有默契。
赵守彦也是看中这点,才竭力邀请这对夫妻搭档过来当主持人,用来活跃综艺节目的气氛。
这不才刚开场两分钟,他们就一唱一和地把场子炒热了,“……接下来就有请一号嬢孃开始她的表演,台下的观众们可要仔细瞧好了,看看自己能不能猜出她的名头。”
“这有何难的!”
“就是,我在瓦子耍了好些年了,见过无数歌姬行首,肯定可以猜出来。”
底下的观众们纷纷回喊道,同时把目光对准左边第一个屏风,戏台两边的伶工已经开始演奏乐器了,就等着里面的乐伎开始表演。
很快,屏风里面就传来了一阵歌声,听着像是用方言哩语唱的民间小曲,曲调虽不够婉转,但还算细腻——
咦,等等……
怎么曲子是他们所熟悉的民间小曲,可她上一句歌词唱的还是闽语,这一句怎么就换成汴京官话唱了,待到下一句又换了用粤语唱……
大家先是觉得听起来有些别扭,可耐心细听下去,竟还觉着有几分新奇,更有人细心数了表演者究竟用了多少种方言来唱这首曲子。
待听完一曲才发觉,人家竟是用了三十多种方言来唱的这首民间小曲。
可神奇的是这用了三十多种不同的方言哩语演唱的小曲,居然毫无违和感。
虽说台上人的音色是不如少女婉转,但是人家能把不同方言流利自如地切换演唱,音调如此标准,情感表达也甚为细腻,着实是不易了。
就是台上的男主持刘大郎听完这曲,脸上一时也是有些愣住,随即他就很快反应过来,与妻子一起拍手称赞了好些话。
接着,他又抛话给台下的观众,问他们能不能猜出方才唱曲的嬢嬢是谁?有何名头?
台下的观众你看我,我看你。
确实不知道该猜谁,同时又好奇心乍起,究竟是哪位行首这般有才,懂得这么多方言哩语,又别出心裁地把它们融入同一首小曲当中唱出来。
女主持刘大嫂对着台下的观众们笑着说道: “既然大家都猜不出,那我就要请她出来,好给这位嬢嬢加分了?”
这也是节目的赛制之一,每一场演出,嬢嬢们的表演都是有打分的,这次公演就设了观众们若是猜不出来表演者的名头,那就要给表演者加分。
“请吧,请吧,实在猜不出来。”不少观众都点头认输了,他们也实在好奇这嬢嬢的名头是甚。
赵守彦此时看到观众们已经被激起了好奇心,积极跟主持人互动起来,心里就已经知道他们都开始有了代入感,进入到节目的氛围里。
于是在大家的期待下,许大娘就这样缓缓地从屏风里走了出来。
她穿着宝蓝色的绸子宽袖褙子,搭配三裥裙,面容有了风霜的痕迹,看起来像个端庄祥和的妇人。
还真是个半老徐娘,东华瓦舍没开玩笑,李东家是真请了大龄过气乐伎回来登台。
许大娘朝着台下行了一礼,“老身姓许,今年三十有八,旁人都唤我一声许大娘……”
待许大娘自我介绍完,刘大嫂连忙走过去与她寒暄,然后又夸她刚才的表演别出心裁,她是怎么想到用这样的方式唱曲的?
是啊,她是怎么想出来的?
台下的观众们也很好奇。
紧接着他们就看见,台上的许大娘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下,然后说道:“唉,说来也是惭愧,老身原是在县里打野呵的路岐人,常在街边学乡谈。
老身的名声不显,这点本事也登不上台面,更比不上多才多艺的行首嬢嬢,只好取了个巧,把我会的方言哩语都用一首小曲唱出来,好叫大家能因此快些记住我许大娘。”
“原是如此。”刘大郎恍悟,问观众们:“那你们此番可记住许大娘了没?”
“记住了!”这般新奇的唱曲方式,谁能不记住她呀。
“许大娘你放心,我们记住你了。”台下的观众纷纷喊道:“你如此巧思,的确该加分。”
许大娘对他们行礼道谢,随后退到一旁的座椅上歇息,主持人们则开始邀请下一个嬢嬢进行表演。
第二个表演的嬢嬢是邹氏,她要跳的是自己的拿手舞蹈——水袖舞。
此时天色微暗,赵守彦的秘密武器——多面折射镜也是时候排上用场。
这是以一面镜子为核心,将一堆灯光烛火折射到勾栏上方悬挂的多面折射镜,再由灯光师按照步骤调整光线,折射到屏风上,营造出逆光的效果。
待伴奏响起,灯光也打好,观众们一边惊呼这舞台的灯光效果,一边忍不住把目光投到二号屏风上。
素净的屏风像一面白墙,内里有一道半弯的月亮门,一抹黑黑的修长身影,随着曲调节奏,甩动着长长的水袖。
优美的舞姿,律动的舞袖,白净的屏风……
如此写意的布景,在一静一动之间,又仿佛是跳动的墨迹在洁白的宣纸上写意泼墨。
哇!
观众们惊讶地长大嘴巴,却不敢发出声来,怕打断舞中人的表演,更怕扰了这静谧美好的氛围。
究竟是谁想出来的创意,能把镜子、烛火、灯光、屏风和舞蹈结合得这般完美有创意?
待一舞结束,台下的观众依旧猜不出表演者的名头,于是身形纤长的邹氏自然也缓缓地走了出来,对着台下行礼,接着又自我介绍一番。
有去过王家食肆的百姓,自然一下子就认出她了,“竟是王厨子的继室,我当年就说他好福气,人这么抠,都能娶到这般貌美的花娘子。”
“你认识她?”
“可不是,她是我家铺子对面,王家食肆的东家娘子邹氏!”
“既是从良了,怎么又回来登台了?”有人不解。
一般花娘从良嫁给平民后,都不会再上台了,若是嫁给同是乐户伶工的丈夫,那她们或许还不会退圈。
“许是王厨子太抠了吧,邹娘子受不了手中无钱的日子,便重新登台,赚点私房钱。”那铺子东家开玩笑地道。
让人没想到的是,台上的女主持刘大嫂也问了邹氏同样的问题,“邹娘子,你既已嫁人生子,又怎么会答应李东家的邀请,重新登台演出?”
邹氏看似烦恼地叹口气,随即半是开玩笑地说道:“大概是因为李东家给的酬劳,实在是太多了吧。”
台下的观众也被她说得好奇起来,那李东家到底给了多少酬劳,才请到这些才艺精湛的嬢嬢回来表演。
刘大嫂假装惊讶地问:“可真是很多?”
邹娘子只说了她登台演一场的大概数目,其实也不算很高,只能是中等偏上。
她叹气道:“这份出场银放在汴京花娘里,其实不算很高,可对于我来说,已是一笔数目不小的私房钱了。
唉,都怪我嫁的官人太抠,对我扣扣搜搜也就算了,连女儿的嫁妆都舍不得多出几贯,我这个当娘的,为了给小女攒嫁妆钱,只能拼着劲儿重新登台了。”
刘大嫂打趣道:“咱们当娘的受苦受累,可不都是为了孩子么,看来这钱,你是非挣不可了?”
“那是自然!”邹氏方才的那番吐槽其实是她自己主动要求的。
正好赵守彦本来就想让孃孃们跟台上台下互动的时候,多分享一些乐伎退圈后的生活,好让观众更有代入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自然答应了她的要求,还主动帮她修饰了一下吐槽台词。
果然,邹氏的吐槽一出,台下的观众们都忍不住好奇起来。
那邹娘子的官人究竟是多抠门啊,不舍得给女儿多赔些嫁妆,还要娘子重新登台给女儿攒嫁妆?
这事,他们回去得好好打听一下。
若是那人是家境困难才出不起嫁妆,那他们这一人搭一把手,给邹娘子的女儿添点妆钱,也不是不可以。
若邹娘子的官人只是小气抠门,那他们可要过去好好打脸,嘲讽他一番了。
咱们汴京的大丈夫,岂能有这般小气作为?
可惜此时正是晚市,王厨子一家老小都在食肆忙活,完全不知道继室邹氏对他的嫌弃吐槽。
至于过来给亲娘捧场的王小宁和王小弟姐弟俩,就更不可能给那抠门的亲爹告状了。
台下这边,那铺子东家颇为自傲地对旁人说:“看吧,我就说肯定是王厨子太抠的缘故了。”
那人:“……”好吧,明日他就去那王家食肆,好好见识一下那抠门的王厨子。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2章 初次公演(修)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
作者公告
因为家中某些大事,小作者用来全职的存款瞬间清零,还倒欠一笔,只好又出去打工了。 由于工作是体力活,早八晚八,月休四天,这文只能有空慢慢更了。
……(全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