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赶海 ...

  •   “徐夏说这几天早上红薯干吃腻了,给咱们做个红薯味道的发糕尝尝!”宁文蹲在灶头下,正往火里扔着干柴,头也不抬。

      徐夏五指张开朝红薯粉撒上水珠,捏成绿豆粒大小的面团,抖落掉多余的粉末,均匀地铺陈在蒸笼里,一层一层地垒在灶头上,等到白色的水蒸气从锅盖缝隙里溜出,松软可口的红薯发糕就该出锅了。

      刚收拾完自己的文昕从缸子里舀出一碗虾酱端上桌,四个人围坐在一起,亲亲热热地拿发糕蘸着吃。

      徐夏刚把发糕喂进嘴里,系统就“叮”地提醒:【检测到毛虾,系统金币+1。】

      吃到虾酱,徐夏心里感慨万分。

      前世在京大,还是做学生的时候,经常跟着老师去养殖场做调研,工厂里也没有什么新鲜的蔬果和肉类,每天只能就着虾酱啃大馒头。

      当时只觉得噎得慌,盼着能早日回城里吃点好的,如今隔了几十年,再尝到这一口,还怪想的。

      “村民们请注意,吃完早饭速到仓库领取稻草。”宁家堂屋大门头上的“舌簧喇叭”突然传来许会计的声音。

      大约十年前,华国领导人号召:要努力办好广播,为全国人民和全世界人民服务。

      于是解放大队专门拿一间屋子挂上了“广播室”的牌子,平日里由许会计负责早晚开机和关机。除去队部旁边的高音喇叭,家家户户的堂屋门口都安上了一台“舌簧喇叭”。

      徐夏同宁家三口三下五除二地吃完早饭,匆匆赶去了队部的仓库。

      仓库前摆了一张长桌,宁富田、许会计同四个生产队长坐在一起,都皱着眉,低声嘀咕着什么。

      仓库门口也已经聚集了不少村民,显然都是听到广播来领干稻草的。

      看见徐夏四人到了,宁富田赶紧挥挥手招呼她们过去。

      过去了才知道,堂堂一个靠海为生的解放大队竟然没人会搓草绳,更没人编过海蜇网,正等着徐夏来救急呢!

      也难怪,各种海产品所需的网具是天差地别,就拿解放大队日常会捕捞的黄鱼和鲚鱼来说吧,黄鱼使用的是短网,而鲚鱼使用的则是长网。

      宁富田问了一圈,竟没一个人说得上来这海蜇网该怎么编。

      徐夏倒也没谦虚:“那就让我来试试吧。”

      反正一切都可以推说是去世的爸妈教的。

      “这小姑娘能成吗,整日里在学校里读书,也没见她做过多少农活啊。”

      “那能怎么办,支书这也是死马当活马医了”

      宁文忍不住出言呵斥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村民:“徐夏不成难道你们就成?可闭嘴吧。”

      徐夏倒像个没事人似的,自顾自打开仓库门,从里面抱出一堆稻草席地而坐。

      先去掉长短不一的柄把,抖落掉杂质,再将剩下的稻草放入水中浸泡。浸泡片刻后,将稻草拧干,用脚使劲踩住一头,用锤子打稻草的另一头,一边打一边慢慢翻转,使每一处都捶打到位①。捶打完毕的稻草,趴在徐夏的手臂上,像黄鳝一般柔软绵长。徐夏把软趴趴的稻草绕拢成细绳,将几股细绳合成一股,编海蜇网的准备工作就完成了。

      有心急的村民一边回忆徐夏的动作,一边摸索着开始搓草绳。

      “这搓草绳倒不难,看也看会了。”

      “你看我搓得怎么样,不赖吧。”

      听见围观村民的议论,徐夏心里暗自发笑,真正难的还在后面呢。

      只见她将成股的稻草绳绕成一个毛线球状,用左手当寸板,右手手指上下飞舞,大约半个钟头,一张小型的海蜇网就编织好了,网眼比一般的渔网都要大。

      “这搓草绳我倒是看会了,后面这编海蜇网也太复杂了。”

      “我都没看清她的动作呢。”

      “徐夏从哪儿学的这手艺,竟然连海蜇网都会编,她有这本事,父母在天上也能放心了。”

      “应该是学校教的吧,我去年回娘家,听我爸隔壁家二小子说,学校教什么…农业…农业基础,里面啥都有。”

      徐夏听在耳里,暗自发笑,现在的学校有没有教她不知道,但是她前世上京大,有一门课就叫《渔具渔法学》。

      一学期稻草绳搓下来,最后实践考试,她可是得了99分。

      见徐夏示范完毕,村民们都有些垂头丧气,宁富田从长凳上站起来,手持扩音喇叭喂了两声,嘈杂的人群便安静下来。

      “编海蜇网一时学不会也不要紧,大家就先把稻草搓成草绳,编的工作就暂时先由徐夏和宁海家负责。

      大家有余力的,可以去宁家学。

      每家只领取当日所需的稻草,不要贪多,反倒不美。

      明日各自上交搓好的稻草绳,到许会计这里登记,再领取新的稻草回去。”

      人群里却传来一阵不和谐的声音:“这几天搓下来还不把手都磨出血泡?”

      “可不是,这么热的天气,还不如搁家里躺着舒服。”

      宁富田气得把面前的木桌敲得梆梆响,冷笑一声:“吃不得苦的趁早退出,咱们解放大队可不兴使那牛不喝水强按头的手段。

      丑话说在前头,没有贡献,赚了钱也没他的份儿,到时候可别眼红别人。”

      刚才还叽叽喳喳的几个人立刻闭上了嘴,缩了缩脖子,老老实实地站到队伍后排起来。

      一队真有几个人来看热闹的,见这边没了动静,就头也不回地走出了队部的大门。

      几个生产队长将稻草从仓库里抱出,压放在箩筐里,妇女们用扁担一头挑上一箩筐,脚步扎实地往家去。

      接下来一段日子,解放大队干得是如火如荼。

      不光宁家三口学会了编海蜇网,村民们白天在家搓草绳,晚上也来同徐夏学,面皮薄的还会带些鸡蛋给她,几个人可是好好改善了伙食。

      一天夜晚等村民们都走了,徐夏拉过宁文咬了咬耳朵,两人便同宁家父母扯了个谎,说要去徐家收拾点东西。

      两人进了徐夏家灶屋,背上小背篓,手拿小网兜,穿上雨鞋,偷偷地往海边跑去。

      “差不多落潮了,正适合咱俩去赶海。”徐夏叉着腰,望了眼海面,海浪平静而和缓地拍打着沙滩。

      如果说在徐夏穿越而来的那个年代,赶海是一种旅游时的娱乐方式。

      在这个年代,赶海则是指“靠山吃山,靠海吃海”的渔民们在落潮时采集海产品的过程。

      这时的海洋资源还很丰富,海螺、蛤蜊、海蛎都能轻易地在沙滩上找到,甚至还有被海浪冲上岸的海胆和八爪鱼。

      徐夏看着不断增加的系统金币心花怒放,手上的动作是一点没停。

      “徐夏,快过来,这边有螃蟹。”宁文蹲在一堆碎石里,手翻开一块礁石,一群三疣梭子蟹便四处逃窜。

      徐夏赶紧上前蹲下,眼疾手快地往前一伸,小网兜便装得满满当当了。

      宁文舔了舔嘴唇,笑嘻嘻地说:“太棒了,回去可以加个餐……。”

      “嘘!”徐夏突然伸出手捂住宁文的嘴巴,“你看那边,怎么有两个人鬼鬼祟祟的。”

      “呸,呸,妈呀,你手腥味可真重啊。”

      宁文定睛一看,压低了声音:“看身形好像是刘棒槌,另一个人我认不太出。

      好像在交换什么东西,又好像在吵架,这么晚了他们也来赶海?”

      徐夏曲起食指,在宁文头上轻轻弹了一下:“你说什么瞎话,那是刘棒槌,他能来劳动,那不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宁文摸了摸额头,不解道:“那他们大半夜上这来干嘛?散步?聊天?谈心?”

      “谁知道呢,哎,哎,他们走了,我们快过去瞧瞧。”

      徐夏把宁文拉起来,朝刚才刘棒槌站的地儿走去。

      徐夏眼尖,指着地上说:“嘿,你看这地上怎么有支笔。”

      宁文蹲下身,捡起钢笔,用手轻轻拍掉笔身上附着的砂砾,举起来在月光下转了转,倒抽一口冷气:“竟然还是支英雄牌的铱金笔!”

      身为初中优秀毕业生的徐夏和宁文至今都还使着9毛钱一支的杂牌塑料钢笔,这年头谁能拥有一支钢笔,非得让同学羡慕上十天半个月的。

      进口的派克牌钢笔是千金难寻一支,有钱也买不到。

      国产的英雄牌那也不输它几分,也是个金饽饽,只有和县里国营商店的售货员搞好关系,说不定才能买着。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0章 赶海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