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韶王殿下 ...
-
三个月前流云给凤羽凝写信,说是皇上在祭祀回宫的路上马匹受惊,四处乱窜,现场十分混乱,形势危急之际,一名青年上前奋力制服了马匹,论功行赏时发现此人与前太子长得十分相似,皇帝当场就愣住了,上前扯开那人的后领,看到与前太孙一模一样的胎记后情绪激动,当场落泪。
后来年轻人描述说当年谢家的那场大火并不是无人生还,太孙和谢太傅的小孙子偷跑去街上玩,因此逃过一劫,此后二人相依为命,历经千辛万苦终于来到京都,却没有机会面圣陈情,耽误至今。
皇帝和先太子从小一同长大,情谊深厚,当初听闻噩耗,悲痛不已,在朝堂之上力扬自请将先太子一家的尸骨接回,亲自办理其后一切事宜。
如今寻回太孙,在外人看来,皇子寻回兄长的儿子,自是要替兄长好好扶养,弥补先去错过的那十三年飘零。只是大顺嫡庶分明,先太子是当年名正言顺的继位者,如今其子重回朝堂,不论这十年发生了何事,将来登上大统之人,都应是太孙,也就是韶王。
可当今皇帝已在位九年有余,且正值壮年,人之私心一定会想让自己的儿子继位,是以这将来的登大统之人,尚未可知。这也是韶王回来后给大顺朝堂带来的风波,已经有一些久居官场、心思灵活之人看出这其中的弯绕,私底下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小动作。
凤羽凝也不确定皇帝是如何想法,她私下里是觉得皇帝人很不错的,爱民如子,对家人也很好。可到底人心难测,在高位上待久了的人,有怎会轻易将手里的东西拱手让人呢。
思及此,凤羽凝又是一阵苦笑,明明自己正值破瓜之年,寻常女儿家天真烂漫、满怀希望织嫁衣的年纪,自己却已懂得这些弯弯绕绕,若不是去岁她得知那件事,一气之下离家,在路上看了许多三哥的书籍,懂得了那些朝堂之事,她此刻也应该已经谈婚论嫁,在家里为自己织嫁衣。
见凤羽凝沉思着不说话,流云有些疑惑,但还是说了另一件事。
“小姐,李正林前日在沁雅小筑里与几位非京城人士见面,听口音像是天启人,他们很谨慎,说话声音很小,听不真切。”流云又说起礼部尚书李正林,脸上的恨意不加掩饰地显露出来,当年那个太守就是李正林。
流云当时听到李正林前来,将聋哑下人换成了正常之人前去侍候,因此能听出那几位的口音乃是天启口音。
凤羽凝冷笑,“他竟然还与天启国有联系,等着吧,这次‘盛宴’上有好戏看喽!”
如今天下三分,天启国与大顺国分别占据西北、东北方,南召国位于两国南面,三国鼎立,三十年前三国合力将进犯中原的戎狄族赶回北漠,大伤其元气,从此三国便处于一种稳定的平衡中,三国君主为了中原和平约定每三年举办一次‘盛宴’以显示中原三国和平昌盛,‘盛宴’依次在三国都城举行,今年正好在顺京举行。
凤羽凝回京第三日,同张璟晗一起进宫拜见太后。
三人一同在慈宁宫的正厅说了一会儿话,太后算了算时辰,“凝儿啊,你皇表舅应该下朝了,你帮哀家把他从御书房里叫过来用膳,哀家怕他一忙起来又忘了时辰。”
凤羽凝应声退出正厅,却没有立刻走掉,而是绕到大厅旁边想听听太后把自己支走想和母亲聊些什么,结果听见二人在谈自己的婚事,凤羽凝原本放松的心情一下子跌落,厅堂太大,听不真切,凤羽凝也没有心情继续听下去了,转身离开。
眼下正值立春,御花园的桃花开的正艳,凤羽凝特意从这条路经过,准备欣赏一下这满园春色。
这桃花艳丽娇美,在绿叶的衬托下是如此的生动美丽,生机勃勃,凤羽凝原本还有些低落的心情被抚平,凤羽凝不禁眯起眼,慢慢地欣赏园中美景。
悠然漫步间,一张熟悉的脸映入眼帘,凤羽凝蓦地停住脚步,萧景辰!
这可是御花园,他怎么在这儿!
凤羽凝悄悄靠近,发现他竟然和皇表舅站在一起!
本想听听他们在说什么,结果被皇表舅身边的总管太监多福发现了:“呦,青鸾郡主万安。”
皇帝与萧景辰也发现了她,皇帝看见她,眼神瞬间和悦:“凝儿,你怎么在这儿?你不是应该在慈宁宫吗?”
凤羽凝向皇帝行礼:“姑外祖母怕您在御书房忙起来忘了时间,特地让我过来喊您。”
“嗐,这种事儿让下人来就行了,怎么你还自己跑来了!”
“我这不是想您了嘛,想早点见到您。”凤羽凝撒娇似的笑道。
皇帝脸上笑容更盛,拍拍萧景辰的肩旁,“这是萧玉,是朕的侄儿,从小在宫外长大,近日才回宫。朕记得你们俩小时候还一起玩儿呢,当时景辰七岁,你才三岁,他还抱过你呢。”
凤羽凝听着她皇表舅说话,脸上的表情从最开始的惊讶,变为震惊,最后变为无语。好啊,他居然是韶王,老天爷真是爱开玩笑。
萧玉看着她脸上的表情,不禁嘴角上扬,举手作揖:“青鸾郡主,久仰大名。”
凤羽凝扯扯嘴,努力使自己露出微笑,“韶王殿下,欢迎回来。”